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宣王挽周》
宣王挽周

69骊山血夜

秋日阳光下,一队打着火凤大旗的战车在平原上呼啸东行,在他们前方不运处,己是一片狼藉,四处抛洒着各种杂物的路上,时不时的就有10数个或数10个疲惫不堪的戎人躺在地上,满是绝望的望着不远处,己可见到山影的骊山。

家离得是如此的近,但可惜的是他们再也走不到了。

当战车的滚雷声以及战马的四鸣声传来后,这些如同死人一般的聋人们才会少部分还有些余力的在惊恐中大喊周人来了,然后枪枪娘娘连滚带爬的想要继续向东逃亡,但大多数人确实连逃都逃不过去,眼神中满是绝望的躺在地上等待着命运的抉择。

这些戎人实在太累了,累到当周人用剑戟插入他们身体喷出鲜血时,除了极少数人奋力的挣扎或是不死心的趴在地上,想要向东逃走,然后便被破空而来的飞箾射倒在地。

大多戎人在面对周人的屠杀时,实际上已经与死人无异,四肢早就没有了丝毫力气.,安安静静的等待着屠杀的到来,只是双眼直愣愣地望着自己家的方向。

在又清理了一批戎人后,一位身上带着血的甲士,快步走到了帅车前,向在战车上静观屠杀的方叔昂首禀报:“启禀大夫,三十二个戎人悉数伏诛,前方约莫十里处应该还有数百戎人,只是现在大军距离骊山已不足30里,我等是否还要追击?“

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没有开发的荒地实在太多了),为此便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惯例,比如说在追杀戎狄或者自己敌人的时候,当距离其余诸侯城邑三十里处,就必须要止步,否则就将被视为是挑起战争。

方叔面色冷峻,望了望不远处的骊山,略一思索后,发布命令:“三辆战车在前探路,无需与敌人作战,只需负责探查骊山动向即可,其余战车继续追击,只是老规矩,小部吃掉,大部袭扰,莫要恋战。”

“诺”

那甲士得令后,略带兴奋下去传令了。

在一旁听着方叔打算杀到骊山脚下命令的御戎,方雷在甲士离去后小声劝道:

“主上,是否要谨慎些行事?骊戎的真正主力可还没有出动,若是在骊山起了冲突,只怕会有折损。“

拥有着战车加持的甲士固然在对待,这些落后的纯步兵时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毕竟还是太少了一些。至少以现在方叔手下这不到百名甲士,以及30辆战车还远远做不到横扫骊山的地步。

对于这位老家臣的劝说,方叔深以为然,但还是命令部队继续准备了。

方叔冷冷的望着在阳光下显得如此安然的骊山,心中已是打定主意,给这些戎人留下一个深刻的教训。

“听说尔等戎人好用活人祭祀,正好,就让我用尔等的头祭祭这骊山的山神吧。”

在距离骊山脚下最近的关口,不到15里处,数百戎人,在他们的头人率领下艰难继续跋涉。

自从3日前起,这些戎人就如同被秃鹰攻击的羊群一般,在惊恐与疲惫中四散奔逃。

周人的战车从来不会与他们死战到底,而是靠着速度上的优势,趁着他们休息时、行军时发动,猛然突击,一击得手,随即撤走,绝不恋战。

最初时,在经过周人的几番折腾后,靠着数量优势带来的勇气,戎人倒也不是没有想过回头来教训一下这些该死的周人。

但可惜的是,方叔根本就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没有了步兵,固然使得周人战车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勇往直前,冲坚破阵。但同样,也能够将速度发挥到最大优势。

碰上不足百人的小部队时,方叔毫不犹豫的命令战车直接碾压过去,用车轮碾死。

在接近戎人大部队时,方叔则带着战车,又总是如蜻蜓点水一般专门从戎人的侧翼掠过,用弓箭和长戟给予一定杀伤,而后立刻狂奔离去,绝不给对方将自己围住的时间。更不贪图对敌人的杀伤数量,就如同一只在玩着群鼠的老猫一般一点一点的玩死戎人。

方叔率领的战车就如同幽灵一般,你能感觉到,但却死活抓不住。

戎人升起了炊烟,周人的战车便呼啸而来,靠着战车强大的冲击力,踹翻几个正巴巴等着开饭的火堆。戎人晚上住起了帐篷,然后周人便会将火把扔进去,给这些戎人增加些许的温暖。戎人哪怕是白日行军,也会被准备好的周弓箭手当成活靶子,几千人的,行动着的活靶子。

在被这样折腾了两天后,先后被方叔所率领的战车偷袭了不下10次,又折损了超过500人。

其中大多数是在周人偷袭时,因为戎人各部之间缺乏统一的领导,且彼此之间心怀鬼胎,以至于自相混乱中,引发的戎人间冲突造成的。

自从在戏城下战败之后,临时挑选的首领骊虎便消失不见了,于是本就散漫的戎人更是彻底失去了秩序,一旦见形势不妙,就会有一些戎人,管不住自己骨子里的贪欲,想要带走那些可能会战死同伴留下来的财货。反正周人人少,根本就不可能杀太多人。

这自然引发了戎人之间的猜疑,倒也不是没有头人呼吁大家碰上这种趁火打劫的败类,干脆杀掉,但可惜的是大多数头人,在杀其他部落勇士的时候那是铁石心肠,而一旦轮到了自己部落的勇士受刑,就个个死活不肯。

结果就是小部族的勇士贪恋大部族勇士的财产后,会被大部族人当即杀化,而大部族的勇士欺压小欺压小部族勇士时,往往无罪释放。

拳头就是他们的法律,暴力就是他们的真理。

丛林法则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

哪怕后面有周人的追赶。

甚至如果不是后面的周人,时不时就恶狠狠的上来咬上两口,只怕那几个不耐烦的大族头人,都想要直接兼并了那几个小部落了。

在经过了多次内忧外患的折腾后,再也受不了这种恐惧与小刀子割肉的头人们,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能够再像羊群一般,聚在一起给周人提供活靶子了。

同时,也因为周人每一次入侵时,周人所带来的混乱,都会给戎人勇士对同伴下手的机会,从而使得队伍之间的隔阂越来越重。再这样下去估计走不到立山,大家就要在内部火拼崩溃了。

为此,这些头人们紧急召开了会议。

“不行,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几千人走在一起太慢,目标也太大了,无论是做饭还是扎帐篷,都会被周人偷袭得手。分开走,必须分开走,否则大家都会死在路上!“

这是几个大部族首领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只要大家分开走那么周人,肯定会先去找那些弱小部落的麻烦,而自己则可以趁机率领的族人安全返回骊山。只要回到了骊山,靠着骊山上的堡垒以及足以让战车望而止步的山岭,自己便安全了。

与之相对应的那些小部族的头人则坚决反对:

“那怎么行,几千人聚在一起,碰上了周人,他们也不过就是像秃就一样雕一块肉罢了,若是分散开来,被周人那些战车追上,岂不是要全族尽墨吗?!”

这些小部族的头人自然不傻,根据之前周人的几场追击战,他们也大致摸清了周人的实力。30辆战车,近百名甲士,足以在平原上与两千纯步兵交手而不落下风,以自己部落那区区几百人的体量,若是单独走,根本连周人三个回合都撑不下来!

若是大家聚在一起,凭借着大军的体量,那么周人也就只能时不时的上来咬一口,或许会损失不少,但还能够活下来。特别是这些损失的勇士也是由各部族均摊的,不会出现哪个部落被一锅端的情况。

可要是现在散伙,以这快周人的尿性绝对会专挑软的捏,到时候大部族或许能够安全返回,而自己这些小部族绝对是有去无回!

为此这些小部族的头人们难得的联合起来,要求大军继续集合在一起,但可惜的是,他们的抗议被那些大族头人无视了,并且那些大不足的头人还极为不怀好意的靠着手中的刀子要求那些小部落的勇士走在最后,为自己部族的勇士抵挡周人的攻击。

在某天的清晨,大部头人果断选择了各走各的路,希望自己能够摆脱那冤魂不散的周人战车。

而被迫在后断路的小族头人们,开始时倒是还想着抱团取暖,为此他们集中了近2000勇士,想要打败周人,好为自己争取一条安全的回家路。

然后就是一顿毒打。

当2000戎人一反常态,摆足了架势,要与周人一决死战后,方叔就带的战车与他们相隔五里,聋人向西走五里,方叔便带着军队退五里,戎人向东走三里,方肯也带着军队向东行三里,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就这样默默对峙,既也不往前冲,也不往后撤。

这让戎人们很难受。

倒也不是没有一些机灵的头人认为可以留下部分人断后,让其余人趁机开溜。

但这个行为果断的被其他部落的头人们当场拒绝,周人的战车一直在四周巡视,看着驾驶想要为逃跑的人留下足够的时间,那么至少需要1000名勇士用自己的人头给周人当军功章。

也就是说,至少有一般的部落会彻底完蛋。

至于说让每个部落都派出一半人送死,这个命令要传出来,估计那些勇士率先就该拿起刀子砍了发布这道乱命的头人了!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你告诉这些勇士,大家可能都死到这里,那么这些勇士说不定还有同生共死的信念,但是如果说死一半活一半后,那么这些勇士的崩溃便在眼前。

50%的求活率下,这些为了活命,能够把父母扔到山里喂狼的勇士们,谁愿意将活命的机会送给别人,自己乖乖等死!他们宁可在反抗中,被部族中更强的勇士砍下头颅,也绝对不会接受这种被抛弃的死法!

个别偏激的头人更是当场就拔出刀来,杀意满满的对着提出让部分人跑路的头人怒吼道:〝谁提出的,让他的部落留下来和周人拼命!”

于是,这2000戎人只得一块给自己挑了一块坟地。

在与周人对峙了两天后,一些头人终于按捺不住这种刀子架在头顶,却不知何时会落下来的恐惧,开始不顾一切,失去理智,带着自己的勇士冲向周人的战车。

面对这些急不可耐送人头的对手,迎接他们的这是笑呵呵的方叔。

当这些戎人向自己冲来后,放松命令战车保持距离,一直等到这些戎人跑得精疲力尽,又距离他们的同伴足够远后。

30辆战车才分为左中右三队,一纵双横口袋阵,一口解决了这些对手。

中央纵列战车一字排开,冲入本就松散不堪的戎人步兵大阵,司马在本名中不知道撞飞了多少倒霉蛋,车右横斜着五米长戟,只需拿稳,三尺的十字戟头,便可收到戎人的生命,而车主的宝剑几乎就没有沾血的机会。

而位于左右横列的战车也是一字排开,分别从南北形成了包围网,而后战车立阵,当中央的车子碾压荣人大,正是他们用弓箭进行火力支援,而等到中央战车如犁地一般,将戎人大战撞的七零八落后。

相聚不过三里多南北战车的指挥官,分别列出了军旗,调整了一下各自的战车方位后,便如同饿狼的上下双齿一般,一南一北呼啸而过,再次给了这些倒霉的戎人一次犁地式的撞击。

接下来,站在战车上,包括御戎在内的近百位甲士,又开始用弓箭对着已经彻底凌乱不堪的容忍幸存者进行点射。

短短不过半炷香的时间,冲出来的四五百戎人就基本报销了。

太快了,死的也太干净了。

在不远处观战的戎人,还在犹豫的是否要支援时,他们那些勇敢的战士就已经死了干净。

勇士死了,那么,留下来的自然都是懦夫。

跑!

成为了所有戎人的想法,趁着周人刚刚大战一场,需要时间恢复,能跑多远是多远。

最开始是成部落,几百人一队的跑路,后来在被周人追杀了几回后,就是几十人甚至几人一组,周人兵力不足,自己越分散,逃命的机会就越大。

不得不说,这些化整为零的戎人,极大的延缓了周人杀戮的速度,确实让方叔心里有些郁闷,毕竟快要靠近骊山了,哪怕心中对自己的手下再有信心,可是方叔也不敢把本就单薄的兵力再进行分散了。

如是,确实有不少戎人,顺利的逃过了一劫。

但可惜的是,他们不知道想要杀他们的人,不仅是被激怒的周人,还有早就起等候多时的自己人。

骊山方圆不过50里,由东西秀岭组成,山势逶迤,山上松柏长青,壮丽翠秀,似一匹青苍的骊驹而得名。且多温泉,对于贵族而言,温泉只不过是属于奢侈品,而对于戎人来说,温泉却是救命的宝贝!

因为有温泉,那么哪怕是冬天,他们也无需担心牛羊会因大雪封山而饿死,冻死。也正是因此,大部分土地其实都在立山以北或是以南山地的一族,五部,十三落都拼了命地要在骊山,为自己的部落留下一块过冬的营盘。

并围绕着骊山,这些部落各自在自己的老巢外修建了近20道大小不一的关隘。

《古迹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

傍晚,当头人矞带着自己仅存的数百勇士,在周人的追杀下终于跑回了骊山山脚下属于本族的关隘后,望着熟悉的关隘,这些戎人勇士的心中都不约而同地涌出了:终于到家的感慨。

只要进了这关,上了骊山,那么周人的战车也就只能干瞪眼。

绷紧了许久的勇士们,有不少人瞬时就如同被抽了骨头一般,软趴趴的躺在了地上。

被周人追杀以致神魂不定的头人矞不顾疲惫,也不管那些倒在了野外甚至打起了呼噜的族人,在几个待卫的护卫下,急匆匆来到了城关下高声喊道:“灰右部,开门!“

然后,在夜色中城上的守城者与这位头人交流了几句,确认了身份,城门慢慢打开。

当急不可耐的头人和那几个护卫,抱着回家的急切心情进入城门时,他们没有注意的是在城墙上,有几只被夜色所掩埋的弓箭早已悄然待发。

阅读宣王挽周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