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圣人如龙!墨家三派,以身为饵,凝聚民心!

梁郡,客舍内。

张怀民吹灭蜡烛后,酣然入睡。

今日在接到陛下旨意后,他就立即收拾好行囊奔赴江南。

本想连夜赶路,但一番舟车劳顿下来,车夫、马匹,还有随行的侍卫都需要休息,于是只能暂时在梁郡客舍内停顿下来。

准备睡两三个时辰。

等明日一早,再动身出发。

然而,才刚人入睡不久。

一阵叩门声陡然在房间内响起。

咚!

咚!

咚!!

“怀民兄,你睡了吗?”

苏长歌与负责官舍的小吏友好协商后,来到张怀民屋前叩响房门。

但过了数息。

房间内一直无人应答。

“先生,你这不行,看我的。”

见状,清玄自告奋勇,直接抬手拍门,喊道:“张怀民!张怀民!”

嘭嘭嘭....

刚睡下的张怀民听到动静。

迷迷糊糊的睁开眼。

大半夜的,哪来的女子声音?难道是前两日读春秋的缘故?

想到这,一路舟车劳顿,本就身心俱疲的的张怀民,也就没有去理会,只当是在做梦,阖上眼睛,继续做着春秋大梦。

但就在此时。

耳边突然传来砰咚一声巨响。

房门被人强行推开。

一刹那,张怀民瞬间从睡梦中惊醒。

瞪大了眼睛看向门口,月光下,三道人影出现在视野当中。

“先生,我就说了他还没睡吧。”

“咳咳...”

苏长歌捂住清玄的嘴。

看着张怀民那一脸惊吓的表情,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道。

“好巧,怀民亦未寝啊。”

而此时,看清楚是苏长歌,张怀民心中松了口气,他刚才还以为是强盗土匪刺客之流,等等,苏长歌?他怎么会在这?

刹那间。

张怀民发现了盲点。

庐江郡与梁郡之间相隔千里,他是怎么找上门的?

“这位是龙女清玄。”

“她带我来的。”

看出对方脸上迷惘,苏长歌开口介绍。

闻言,张怀民点了点头。

他虽然没见过龙,但也知道龙能兴云吐雾,千里之遥对普通人来讲或许很远。

可对龙,甚至是对修士来讲。

其实距离也就那样,几刻钟便能到达,而一般朝廷急报,亦或者各地间碰到大事,为了追求效率,也都会用仙门手段传递消息。

“工部尚书张怀民,拜见龙女。”

张怀民起身,拱手行礼。

并将外衣披在身上。

虽然穿了里衣,但与人谈事,还是郑重端庄点比较好。

随后,他转目看向苏长歌,凝声道:“长歌,如今宗室、秦相,还有各郡的士绅,他们都想置你于死地,你可有何破局之法?”

“谢过张兄牵挂,此事我自有考虑。”

苏长歌避开这个话题。

早在动手之前。

他就想过,此举会惹来宗室、秦相,以及各郡士绅的不满和打压。

但凡事皆有两面性,这帮人打压的越狠,自己越势弱,越危险,那些站出来鸣不平的百姓就越多,大晋民心就越是凝聚。

对蛮夷。

百姓有天然的仇恨来凝聚一心。

可对士绅权贵,若非实在活不下去。

百姓们只会闷头干活。

就像田垄内默默耕耘的老牛,任凭士绅欺压,到最后变得麻木不仁。

但这可不行,将来推行变法若只靠朝廷来顶住各方压力,必然会发生动荡,而有位伟人曾说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百姓们想过的好。

他们自己也得站出来发声,坚定不移的站在维护他们利益的政策上。

如今。

苏长歌把自己当做矛盾点。

借用百姓的正义感,挑起他们与士绅门阀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也算是场摸底测试,若百姓们只是观望,麻木不仁,那苏长歌就要考虑接下来是徐徐图之,还是继续像现在这样莽过去。

与此同时。

张怀民听到苏长歌自有考虑,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见他一脸淡然。

也就没再说什么,而是开口道。

“长歌深夜突然来找为兄。”

“可是有什么事?”

“嗯。”

苏长歌点了点头。

接着从袖中拿出写好的策论,说道:“这是小弟对治理江南的一些看法。”

“如今江南豪强劣绅,贪官污吏皆被铲除,田地分租给百姓耕种,政务清明,民生安康,但诸多职位空缺,需向朝廷伸援。”

“只是,朝廷设官分职。”

“凡以利民耳,如不能利民,薄务虚名,不以民事为事,不以民心为心。”

“固未有能奏效者,恐廉吏与贪吏罪相等。”

“还望怀民兄多多注意,挑选能干实事,造福百姓的官员。”

声音响起。

张怀民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身居其位,虽然清廉,但是不干事的官员,与贪官之罪相差无几。

苏长歌如今才二十出头,便能有此见解,足可见天资聪颖,又不缺脚踏实地之心,而且最重要的是,自身难保的情况下。

还要大半夜跑来找自己,托付江南百姓之事。

这份心实在让人敬佩。

想到这。

张怀民接过苏长歌递来的策论,感慨道:“江南得长歌,乃江南之福。”

说完之后,他便低头看向策论。

紧接着眉头一蹙。

“长歌,这不收束脩的启蒙学堂,初心虽好,但需要的银两可不少。”

“而且上哪找那么多先生?”

张怀民出言询问。

“钱的事不用操心,如今江南最不缺的就是钱粮。”

苏长歌开口。

那些豪绅商贾的钱财家产虽然上交给朝廷,但江南官府也留了些。

毕竟金银珠宝方便运送,可田产、地契、铺子等等,皆有本地官府接手,再加上江南本就富庶,办学堂的钱还是有的。

随后,苏长歌又补充道:

“启蒙学堂,只要教会百姓们识字认字写字即可。”

“先生可以去各地书院私塾找,聘请贫苦学生,或者一些寒门读书人。”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先扫盲,书本道理可以等以后再说。

闻言,张怀民点点头。

只要钱到位,又只是简单的识字认字写字而已,那的确还好。

虽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

但总有办法克服。

随后,两人又开始商榷其他治理

之策,张怀民越听眼中光芒越炽烈。

良久过后,苏长歌刚好讲完最后一条才停下,说道:“时间不早了,怀民兄天亮还要赶路,小弟也就不再叨扰你休息了。”

“嗯,多谢贤弟指教。”

“为兄受益匪浅。”

张怀民此刻神情没有半点睡意,一脸敬佩的感谢苏长歌。

跟以往在古人之策上推陈出新不同。

苏长歌这篇策论上的政策,很多都具有开创性,并且针对群体也很明显,扶持工匠、农民和小商贾,杜绝土地兼并和垄断。

“怀民兄客气了。”

苏长歌开口,并不是谦辞。

因为经验不足的缘故。

他有很多政策,有些理想化,通过与张怀民探讨,他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随后,两人再闲聊了几句。

苏长歌带着鱼幼薇和清玄两人返回。

相送到门口的张怀民,看着消失在天穹的黑龙,不由发出感叹:“圣人如龙,本以为子由说其弟有圣人之资只是吹嘘。”

“现在看来还是保守了。”

说完。

张怀民便回到床榻躺下,阖上眼睛休息,准备等天一亮便出发。

但没过多久,外面响起一阵声音。

“张大人!张大人!”

“咱们该上路了”

......

庐江郡,府衙内。

苏长歌刚回来。

墨家弟子孟胜便找上自己,身边还跟着七名戴着面具的黑衣人。

“前辈,这是?”

见状,苏长歌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些是我墨家弟子。”

孟胜开口,介绍道:“我墨家分为墨辩、墨侠、墨工三支。”

“老夫及弟子是墨工,这些是墨侠的一支,皆是武道五品,听闻楚国公要被押送到皇都,他们是专程过来保护你的。”

话音落下。

他又从怀中取出一块黑漆漆的令牌。

“凭此令便可以向他们发号施令,但所做之事,必须得在道义内。”

“多谢孟前辈。”

“这枚令牌莫非是钜子令?”

苏长歌看到令牌,想到传闻中的墨家传承信物,好奇的问了句。

闻言,孟胜却是翻了个白眼。

“楚国公,你在想啥呢?钜子令早在千年前就已经丢失。”

“而且即便还在,也不可能轻易授于他人,当然,你要是愿意弃儒投墨,老夫愿奉你为钜子,助你统一墨家各派,重铸钜子令。”

孟胜开口,老脸露出笑意。

似苏长歌这样的人。

若是能加入到墨家学派,对他们而言乃是件大好事,用钜子做交换不亏。

“算了吧。”

苏长歌摆了摆手,接过令牌。

有清玄在。

安危倒是不用太担心。

但清玄不能过多干预人间之事,有些事她不方便去做。

如今正好有墨侠相助,万一途中碰到什么事,比如说杀人之类的,有他们出手,清玄便可以省点力,不用担心染上因果。

也就在此时。

府衙外突然传来一道声音。

“楚国公。”

“刑部清吏司官员求见。”

刑部有多个清吏司,分布在大晋各郡,负责刑名案件核实及卷宗。

除此之外,户部的清吏司也很多,而礼部、吏部、工部、兵部因为职责不同,不需要在地方上设清吏司,只在皇都中枢。

“好,知道了。”

苏长歌点头应了一声。

随后,拱手向孟胜行礼,说道:“孟前辈,此地百姓就托付给你了。”

“之后继任我的官员,乃是吾兄长至交,为官清廉,我已经提前和他打好招呼,若是孟前辈有事,可以直接与他商量。”

话音落下。

孟胜一脸严肃认真的点头。

“请楚国公放心。”

听到此话,苏长歌也没有再赘言,转身走到府衙外,

而那些墨侠则瞬间消失在原地。

潜伏于暗处。

很快,苏长歌走出府衙。

只见两名刑部官员,还有几十名官兵以及一架囚车在外面候着。

“楚国公,天已经亮了。”

“吾等也是没办法。”

“按照陛下旨意,今日便要押送您回京,请您跟我们走一趟。”

看到苏长歌,一名刑部官员开口。

“劳烦几位了。”

苏长歌说完便自觉走进囚车,盘腿坐下,面色淡然无比。

见状,刑部官员幽幽一叹,他心中也为苏长歌感到不公,护佑一方土地,杀得都是贪官污吏,如今却落得这般下场。

但国法就是国法。

楚国公杀得人做的事虽然没错,但做法上却太过激进。

不过还是希望当今陛下圣明。

饶楚国公一命。

“出发。”

伴随刑部官员的声音响起。

囚车缓缓行驶,鱼幼薇和清玄没有说话,默默的跟在后面。

然而,等到囚车刚驶出府衙,外面已经站满了百姓。

望着车内的苏长歌,诸多百姓面露悲色,在他们眼里苏长歌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官,为大家讨回公道,让大家都有饭吃。

可这么一个好官。

为什么要被押送回京处置?

也就在这时。

人群中一道哭声打破了宁静。

“楚国公,您替草民死去的幺儿讨回公道,我夫妻二人感激不尽。”

声音响起。

街道旁两道身影下跪一拜。

苏长歌转头望去。

正是昨日抱着儿子尸体痛哭的那对夫妻,此刻他们跪在地上,泪流满面。

下一刻,似乎是受到感染,沿途的百姓纷纷跪下一拜。

毕竟苏长歌不仅救了他们的性命,还给了他们继续活下去的希望,更是替他们讨回公道,这份恩德如何受不起这一拜?

刹那间。

整个郡府哭声久久不息。

看到眼前一幕,苏长歌站起身,朝百姓们躬身一拜。

“诸位,此行回京。”

“尔等能来相送,苏某感激不尽。”

伴随声音响起。

百姓们的哭声更加悲戚。

如此,囚车继续前行。

在快要驶出城门时,道路两旁的百姓越来越多。

其中,一名脸上布满沟壑,两手尽是老茧的老者一瘸一拐走上前。

他手里捧着一坛老酒,用苍老的声音说道:“小人这条腿是在地震中断掉了,若无楚国公,现在或许还埋在废墟底下。”

“您的恩德草民无以为报。”

“这是草民自家酿的一坛浊酒,如今

送予楚国公路上解渴。”

声音落下。

苏长歌从老者手中接过这坛酒。

“多谢老丈赠美酒。”

刚说完,就又有百姓上前。

有送馒头、烧饼、果子等吃食的,亦或者万民伞,平安符等东西。

物虽轻,但情谊却重若泰山,苏长歌将百姓送的东西一一收下,并一一感谢,等到后面囚车上东西越来越多才罢休。

如此,囚车缓缓驶出郡府。

出于担心苏长歌的感受,速度并没有太快,不急不缓的走着。

而在这一路上,每经过一路郡县、府城,当地百姓知道囚车内押送的是苏长歌,都会带上特地做好饭菜,纷纷前来送行。

直到苏长歌的囚车驶出数十里,百姓们才会满脸悲恸的回去。琇書蛧

途中,待到暑气正浓时。

一朵厚重的白云便会覆盖在囚车上空,挡住毒辣的阳光,跟着一起移动。

这让押送的官员官兵,以及前来送行的百姓不由惊愕,同时也更加坚信苏长歌是好官,否则为什么天上的云都会庇护他?

就这样,过了几日。

百姓沿途相送,老天垂怜庇护之事,传遍了整个大晋王朝。

一份份请愿书如雪花般送到皇都。

而那些寒门出身和贫苦出身的读书人,纷纷为此事与士绅争辩,觉得苏长歌没有做错,江南那群贪官污吏和吴王死不足惜。

只是在手段上太过激进。

无视国法,擅自处决官员,逼迫太甚,导致吴王畏罪举家自焚。

但念在所作所为皆是为了百姓。

曾经又立下大功。

希望陛下能法外开恩,只是罢黜官职,褫夺爵位,贬为平民即可。

可士绅,宗室,还有以秦相为首的官员却不这么认为。

他们觉得吴王一家是被苏长歌逼得含冤自焚而死,并且他又践踏国法,僭越规矩,无论如何都必须判处死刑,以正朝纲。

一时之间。

两种论调在大晋交锋。

皇宫内。

老皇帝看着御案上的奏折,还有地上堆积如山的请愿书,幽幽一叹。

“民心可用。”

“朕知道苏长歌为何如此做了。”

老皇帝叹了一声。

起初他还未曾发觉,只是以为苏长歌年轻气盛,一时冲动才铸成此错。

可现在,看到每次源源不断送来的请愿书,万民伞,还有各地一些官员求情的奏折,他才明白苏长歌这是在打什么算盘。

以身为饵,凝聚民心。

胆子实在太大了。

“父皇,您此话何意?”

身边的太子听到这话,一时有些不解,出言询问道。

“皇儿,你可知这天下哪一方最强?”

老皇帝开口。

“百姓。”

太子不假思索的回道。

皇权、官员、豪强商贾看似强大,但少了百姓就是无水之萍。

而就在他话刚说完,瞬间便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如今百姓民心都站在苏长歌那边,那群宗室、官员看着强大,身居高位,但只要苏长歌振臂一呼,还真不怕他们。

想到这。

太子先是一喜,而后面色微微一沉。

民心如今在苏长歌哪里。

对皇权而言...

见状,老皇帝自然知道儿子在想什么,

“皇儿,你在担心苏长歌身上的这份民心,他日会反噬皇权。”

“对否?”

老皇帝开口问道。

“嗯。”

太子点了点头。

他虽然对苏长歌很是信任,也很佩服,但总归还是有些担忧。

“呵呵,勿要多虑。”

老皇帝却是笑了笑,说道:“于皇权而言,圣人的确是掣肘。”

“但你要想好,你准备做的是圣明君主,还是普通庸碌之君。”

“若想做圣明之君,必须要有容人之量,苏长歌有才能,又以贤德仁义闻名,这样的人眼里只有百姓和江山社稷。”

“大忠若奸,其或许有擅权之举。”

“但却可以容忍。”

“此时,君王只需赏罚有度,天下百姓自然会赞颂你。”

“至于昏庸之君,或嫉贤妒能,或以为皇权至上,或沉溺于酒色,视百姓为蝼蚁,视百官为仆从,此等君王只会败坏国运。”

老皇帝开口。

这些都是他回顾一生得来的感悟。

听到此话,太子点了点头。

他想做的当然是圣明之君。

刚才只不过是本能觉得威胁到皇权,这才会生出忌惮之心、

而随后,太子下意识问道。

“那父皇您是?”

“......”

闻言,老皇帝面色微微沉下。

他想说自己是圣明之君。

但回顾此前的人生,顶多算是勤勉政事,但大晋却是萎靡势颓。

直到苏长歌出现,大晋国运才开始蒸蒸日上,当然,老皇帝知道这不全是自己的问题,但也变相说明了自己能力不行。

若非要评的话。

他大概只能算个普通的守成之君。

“皇儿,你走近些。”

“父皇还有些话要跟你说。”

老皇帝笑着说完。

不多时,太子走出殿门,拍了拍身上的鞋印,低着头走出皇宫。

又过了几日。

大晋皇都,天还未亮。

得到押送苏长歌的囚车,将于今日抵达的百姓,早早的就在城门外等候。

江南发生的事情,皇都百姓早就知道,众人皆为苏长歌打抱不平,觉得处决贪官污吏,跟杀猪狗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即便是坏了国法规矩。

但法理不外乎人情,朝廷降下惩罚可以,万万不能处决。

而此时,在百姓最前方。

站着群太学院学子。

赵恒、霍从文、沈福、慕子白等人面露愁容,目光一直翘首望向远方。

“夫子应该就快来了。”

“唉,也不知夫子现在怎么样了...”

“若不是夫子写信,让我们不必担心,好好读书,我早就赶去江南了。”

“我小姑天天追着我问夫子的处境。”

几人有气无力的叹了一声。

也就在这时,慕子清的声音在他们耳边响起。

“夫子来了!”

此话一出。

众人定睛一看。

几十里外平坦的官道上,一辆渺小如尘埃的囚车缓缓驶来。

越来越近,越来越大。

直到看见倚坐在囚车内的夫子。

刹那间,众人再也绷不住,眼眶通红,拼尽全力朝囚车跑去。

阅读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