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御剑上琼楼》
御剑上琼楼

第十一章 青峰杂役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风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时光荏苒,花落花开,波涛汹涌的渡仙江依旧从连绵起伏的青峰山脉间流出,一往无前的滚滚东去,汇入东海……

以前江逸舟在北雁峰上经常眺望青峰顶,只能看到耸入云间白雪覆盖的山顶。现在身在青峰顶上,再望北雁峰,大部分时间都是一片云雾缭绕的山峦,偶有日高风急的天气,才能看到丹霞殿金顶反射的阳光在一片苍黛色山峦之间熠熠生辉。

昨夜刮了一夜大风,庭院中渐渐发黄的树叶,有不少被吹落一地,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哧拉!哧拉!”

江逸舟正拿着扫把把飘落满院的枯叶扫在院子中枫树粗壮的树根处,从腰间佩挂的天青色玉佩,可以确定他已成为了内门弟子。

院子里空空荡荡,除了江逸舟空无一人,其他弟子都被朗师兄安排去清扫大殿了。

这座僻静的庭院位于青峰顶半山腰处,是青峰派负责后勤杂务的弟子们所居之所。

阵阵萧瑟的秋风引起了无限的情绪,江逸舟手拿扫把呆板的扫着,思绪渐已陷入以前的回忆当中……

两年前,自从莫邑村惨遭天灾,刘大山告诉江逸舟他的父母生死不明,江逸舟认为这是大山哥怕他知道实情后跟卓玲一样受刺激,才以这种婉转的方式告诉他父母双亡的事实。

村子被毁,父母离世,让江逸舟无心修道,修为原地踏步,一年下来毫无进展。

三年期满的修道测验标准,就是三剑之内,能把青峰山特产的碗口粗的石柱三剑斩断,就能通过测验。江逸舟持剑生硬的砍在石柱上,石柱上一点剑痕也没留下,连续三剑劈下,仅在石柱上留下一道浅痕。

而卓玲一招凌厉的剑气就把石柱拦腰斩断,惊呆众人,毫无悬念的通过了测试。

一百多名外门弟子,只有十数人通过测验。卓玲毫无悬念进入了内门,卓强与江逸舟只能离开青峰山了。

三年了,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江逸舟对未来一片迷茫。

在欧阳掌教把内门弟子玉佩交给卓玲时,卓玲竟然拒绝接受!让欧阳叔德和众多同门都惊掉下巴。

当晚,在苦道阶上,卓强、卓玲与江逸舟坐在一起。

“你为什么拒绝欧阳掌教,这可是难得的机会?”江逸舟疑惑的问卓玲。

“我已经没有家人了,我不想与你们分开,我不想独自留在青峰山。”卓玲声音中明显有点更咽。

“那咱们能去哪儿呢?”卓强无奈的自问一句。

天下之大,竟没有他们容身之处了,三个漂泊无助的年轻人,在苦道阶上沉默了许久。

第二天,大部分师兄弟已经乘船离开,在他们准备离开时,突然被欧阳叔德召见。

当欧阳叔德把三枚天青色玉佩交给他们时,三人均大吃一惊!

欧阳掌教可怜三人境遇,念及三人均潜心修道,特意向掌门求情,破例让他们三人留在青峰派。

卓强不愿继续修道,打定主意要去投奔刘大山,欧

(本章未完,请翻页)

阳掌教便亲自写信给慕叶府,让卓强进入东阳军营。三人感激欧阳叔德恩情,痛哭涕零,向欧阳叔德深深拜了三拜。

……

卓玲一入内门就拜在云红袖门下,与林潇湘两人团聚,两个可怜之人惺惺相惜,如今已亲如姐妹。

江逸舟仍然不敢相信自己成为了内门弟子,即使被安排在青峰派做杂务,但终是有了归处,不至于四海之大如浮萍般漂泊无归处。

“逸舟,别在这儿扫地了,快去大殿吧,朗师兄叫所有人都过去!”一个急促的声音隔着院墙远远的传进院子来。

江逸舟被这声音从回忆中唤醒,看到张凤杰着急忙慌的跑进来。

“怎么了,你们不是都过去了……”江逸舟话还没说完,就被张凤杰一把拉起就走。

皇宫要来人了!

这对青峰派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毕竟凭借皇室和青峰派两百多年的深厚关系,再者皇室也有一部分成员在青峰派修道,比如俞荣熙、俞剑休等,每年一些重要节日常有皇宫要员前来。

但是这次看负责内务接待的朗师兄一连忙碌了五六天,规格要比平时高不少。江逸舟猜测,这次从皇宫来的肯定是夏旸皇室的重要人物。

“内务处都没人了,朗师兄还嫌人手不够啊?”江逸舟一边疾走一边问张凤杰。

“可不是吗?真不知道这次来的是多大的官?”张凤杰也是一边走一边搭话。

张凤杰跟江逸舟一样,是负责内勤杂物的弟子。虽然太玄掌门和其他长老都有自己的别院,一般就由各自的弟子负责本院的内务,即使如此,偌大的青峰派仍有五十多名内务处弟子,专门负责日常用品采办、厨房伙食、卫生清洁等一应杂事。

内务处的院子在山的北侧半山腰处,位于青峰派大后方。出了内务处的院子,江逸舟和张凤杰沿着台阶一路而上,二人要一阶一阶的爬上蜿蜒而上的台阶,才能达到上山的主路。

江逸舟一边爬一边回望远处的山峰和已在脚下的院落,远处北雁峰上丹霞殿的金顶在太阳照耀下金光闪闪。

北雁峰只是孤零零的一座山,青峰派选择前面的北雁峰作为山门,是出于各种考虑的。相传以前青峰派的门派驻地只在青峰顶,在皇室的大力资助和东阳城的税收支持下,青峰派日益繁荣,随着门派弟子越来越多,便重新在北雁峰上仿照青峰顶建起了新的殿宇,作为外门弟子所在。

可青峰顶并不是独立的存在,青峰顶以北高高低低的山脉绵延千里。

以前江逸舟老觉得青峰顶只是一做孤峰,那是因为青峰顶太高太挺拔了,把身后的各处山脉都挡住了,在北雁峰眺望就好似一座孤峰。

北雁峰与青峰顶之间,是一条长长的鸿沟,在北雁峰丹霞殿的后山,一座长约数里的宽大索桥——渡仙桥横跨两山之间,这便是两山唯一的交通要道。

据说渡仙桥的四条桥索为南海魔鲸的两条鲸须所制而成,坚不可摧,经历了百年风吹雨打雷劈依旧坚韧。桥上的木板都是由青峰顶后山上的杉木所造,高寒且富有灵气的青峰山脉,孕育了无数奇珍异宝,这种奇异的杉树生的笔直挺拔,树身极其坚硬,普

(本章未完,请翻页)

通刀剑就连树皮都难以砍断。青峰派用鲸须杉木所建造的索桥,就是十辆马车同行其上也稳如平地。

卓玲第一次行走其上,望着桥下缭绕的云烟,走过索桥时,吓得腿已哆哆嗦嗦的站不直了。

青峰派上的各处院落,只有一小部分还保留着以前的建筑风格,其它后来扩建的殿宇都比之前更加宏大、气派。

沿着主路一路而上,行至一片开阔处,便是一片阔达的广场,这便是真正的青峰派!

高大气派的汉白玉门楼上,“道行天下”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落款处一行飘逸劲道的小字“夏武皇三十六年”。

门楼右侧,一块丈余高的石碑,刻满龙纹风饰图案,“夏旸初年,吾初游天下,于禹州沂城与映霜相识……但存浩然气,大道行天下!夏武皇三十六年”

从石碑左下角的落款,能看到同样是“夏武皇”所书,这块石碑,便是皇宫御赐的丹书圣碑,见此碑如见先帝,所有入青峰派门口的人,不论皇室贵族还是平明百姓,均需向圣碑行礼之后,方能入山门。

这便是皇室御赐的特权,普天之下,能获此殊荣的,仅此青峰派一处!

江逸舟二人行至山门前,对圣碑拜了一拜后,便匆匆穿过山门向大殿走去。

过了山门登上长长的石阶,放眼便是大殿,雄伟的“三清殿”坐北朝南、稳如泰山,斑驳的墨绿色屋檐上,显出这座宝殿的悠久历史。

上了台阶一个狭长的广场直通“三清殿”,广场东侧为“天琼殿”,西侧为“素元殿”。素元殿和天琼殿前的两排古松苍劲有力,古松的树尖已经长的高过屋顶,一些弟子正在屋顶上清扫古松树落下的松针、松子。

还有几个青峰派弟子匆匆忙忙的穿梭在天琼殿和素元殿之间,江逸舟和张凤杰刚走到三清殿外,就听到朗云师兄急促的喊声,

“你们几个快点,赶紧把香案搬走!”

“还有这儿,快擦干净点儿!”

“你们俩过来……”

张凤杰朝江逸舟吐了吐舌头,俩人互相看了一眼,就猜到朗师兄急躁的性格上来了,赶紧快步走进殿内。

“朗师兄,我们来了。”张凤杰朝朗云抱拳礼道,就看到殿内一众弟子手忙脚乱的在干活。

“好了好了,你们俩快去广场,赶紧再去把广场打扫一遍!”朗云向江逸舟和张凤杰布置完任务,转身又背上手“布置”其它任务了。

朗云所说的广场,并非三清殿前的广场,而是青峰派举行盛大活动时的广场——祭剑坪。

江逸舟二人走出三清殿,绕过天琼殿,便来到天琼殿东侧的祭剑坪。此时祭剑坪上已经有四五个弟子拿着扫把在打扫了,江逸舟和张凤杰赶紧加入进来。

偌大的祭剑坪上,众人站在其中犹如盘子中的几只蚂蚁。

“这不昨天刚打扫过吗,又让打扫!”张凤杰抱怨到。

江逸舟心里也在抱怨,只是没说出口,这么大的广场,昨天他们八九个人,扫了足足半天才清扫干净,今天又让清扫一遍,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干吧,没有办法!”江逸舟垂头丧气的说了一句。

(本章完)

.

阅读御剑上琼楼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