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长生苍歌传》
长生苍歌传

募兵

秦星河少年人心性,爱瞧热闹,策马向前奔去,几人跟在他后面。往前奔了一阵,来到一空旷处,见四周旌旗招展,好几堆人分别围在几处,人喊马嘶喧闹异常,周边有几队甲胄鲜明的兵士在维持秩序。

“二郎,校场今日有操练或阅兵吗?”申时岩向肖禹德问到。

“我近几日不当值,尚不清楚此事,我们近前去看看。”肖禹德答到。

几人下马往最近的人群处走去,见这群人排着几行队伍在等待,队伍顶端是数张桌子,几个军士边看桌前此人的样貌边在他周身上下捶捏并做记录。

肖禹德正准备问那军士时,一人上前来说道:“肖将军,今日不当值还在城中巡查呢?”

“熊将军,许久不见,近来可好?在下陪几位刚到京城的朋友四处走走。”肖禹德识得来人是齐王府典军熊廷羽,连连拱手施礼并向同伴们介绍道:“几位兄弟认识一下齐王麾下大将,燕州四庭柱之一的熊廷羽将军。”

洛水大败,幽、平二州失陷后,燕州成了大楚北方边境之地,与北戎领土接壤,时时要防范北戎军的侵扰。燕州以南就是通天河,如若北戎攻下燕州,神州北方大部就会落入北戎之手。届时北戎可背靠燕州,以此为前哨安然渡河。渡过通天河天险就会兵临河谷关,以其时的局面,能否守住此关实乃仅看天数。一旦打过河谷关,大楚再无天险可依仗,北戎铁骑将在辽阔的神州平原上长驱直入,兵锋直指楚都城。

大楚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但唯独战马良驹多产于幽、平、燕三州。此时幽、平二州已失,战马产地三去其二,燕州成为唯一的产马地。如果再失则大楚无战马可用,只能以步兵硬撼北戎天下闻名的铁骑。

故燕州战略地位之重要如同比武时双手之于人体,失去可攻可守的双手,除了转身逃命外再无他法可想。燕州倘若一朝失守,大楚将面临亡国灭族之祸。洛水之败后大楚举国震动,担心北戎趁此兵锋正劲之时顺势再攻燕州,继而一举南下。但天佑大楚,在此生死存亡之际,率军亲征的北戎喾利大汗突染重疾暴毙。群龙无首之下北戎内部又出现汗位之争,大汗钦点的继承人长子岢布尔和军功甚高的三王子木图都欲继承汗位。内部分裂之下无暇他顾,大楚得以暂获喘息之机。

翌年岁末,大楚先帝驾崩,当今皇帝正宣帝即位,齐王萧子禹临危受命就藩燕州。齐王封地本在通天河以东入海处之济州,但其时恰逢洛水之变,大楚二十万精锐之师尽丧于此,举国哀嚎一片,无人敢至燕地守土抗敌。齐王自少长居军中,弓马兵法娴熟,胆略过人且在军中素有人望,故皇帝将此重任交与他时也实寄予厚望。

齐王在燕州的方略也颇有远见:巩固边关城防,修缮长城;向朝廷奏请减免税赋,收拢边关流民,引入人口,休养生息;大力扶持马场,着重发展牧马业;日夜操练兵马,一手组建燕宁军;北抗北戎,西交外夷。一番经营下来燕州民众不再人心思变而避祸南逃,百姓稳定后从事农耕劳作解决了粮食问题。减免税赋之下有更多的钱粮募兵养马,兵强马壮的燕宁军逐步能与时时来犯的北戎军相抗衡。对抗北戎之余与西边草原的众部落交好,对其开放边贸互相通商,资助粮草武备,结盟抗击意欲将草原划归其版图之内的北戎。十余年苦心谋划之下将北戎的版图牢牢钉在幽、平之地,未让其再向南踏出一步,此番心血可称得上鞠躬尽瘁,因而齐王在大楚国中特别是燕地声望极高,无人可匹。

燕州边关近二十年能在北戎强盛的兵锋下寸土不让,还能发展的如此兴旺,除了齐王勤勉亲民,身先士卒外,还得益于齐王身边颇多能人相辅,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殷云野、熊廷羽、候贤忠、鹿济时四人。此四人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且各有所长。燕州诸军中最精锐之一即是此四人分别统领的四近卫,军中好事之人根据四人姓氏及谐音把几人的长处归结为:鹰能攻,熊擅守,猴多谋,鹿善探。和肖禹德招呼之人就是四卫中的熊廷羽。

“托肖将军福,一切都还安好。”熊廷羽和肖禹德回了个礼,也向其余三人拱了拱手。

“我给熊将军介绍一下几位好朋友。这两位是御剑门少侠叶无忌和师弟秦星河,两位都是御剑门中新一代的顶尖人物,我都是他们手下败将。”肖禹德先介绍叶无忌师兄弟,以示对二人之敬重。

“哦?在下近些年久在燕地,少有在江湖上走动,消息闭塞,耳目不灵。御剑门当真是人才辈出,现下又出了这等少年英侠,大王若得知定会欣喜万分。”肖禹德的武艺在金吾卫中出类拔萃,连石广芝都自愧不如,声名在外,军中人尽皆知。熊廷羽看眼前两师兄弟年不及弱冠,竟能击败老辣的肖禹德,意外之下又对御剑门有此人才暗暗欢喜。

“肖大哥言过其实了,昨日我俩只是略作比试,手下败将之词万勿再提。”叶无忌谦虚到,接着又和秦星河一道向熊廷羽施礼问好。

肖禹德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头转向申时岩向熊廷羽介绍道:“这位是在下同袍好友,常伴陛下身边的左千牛卫大将军申时岩。”

申时岩虽早听过熊廷羽大名,但作为内卫长官多在宫城护卫,还是首次见面,赶忙拱手施礼道:“早闻熊将军大名,今日得以相识,甚是荣幸!”

“申将军是陛下身边第一护卫,武艺精湛威震京城,得空一定让在下做东顺道向申将军请教一二。”熊廷羽也回礼到。左右千牛卫为京城禁军十六卫,虽不领府兵但属于宫城内卫,专司皇帝起居出行时贴身护卫之事。千牛卫虽仅千人,但都是从各军中千挑万选的高手,而统御其军的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则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可见申时岩武功的深不可测。加之千牛卫长期伴侍于皇帝身边,都是深得皇帝信任之人,往往都能得到重用,所以熊廷羽对申时岩也是格外热络。

“熊将军,看情形今日是在为燕宁军募兵?”肖禹德又看了看校场中的人群问到。

“对,前两月在平谷、阳西两地和北戎军有过几次交锋,双方都没占到便宜,但兵士死伤众多。大王恐北戎还会进军两地,从燕宁军中抽调了不少人补充过去。燕宁军需要补齐编制,但燕州年初刚大肆募兵,当下已再无兵源。大王奏请陛下在京城进行募兵,一来中原地区地广人多,兵源充裕;二来也想在京城展示一下燕宁军的风采,让百姓一睹大楚军威。”熊廷羽回答到。

“原来如此,那我们四处看看会妨碍将军公务吗?”叶无忌对驻守边关浴血抗敌的燕宁军颇有好感,少年人又对军中之事甚有兴趣。

“不妨事,我来带诸位转转,也好让两位少侠看看我大楚军姿。若不是御剑门有门规不允门人为官从军,在下真恨不得去到渝州招募些贵宗好手去抗击戎夷呢!”看得出熊廷羽也对御剑门心存善意且多有了解。

熊廷羽带着几人一路向校场中走去,边走边介绍募兵之事。燕宁军为大楚一等劲旅,对兵士要求极高,与京城禁卫天护军一样都不属府兵系,军中兵士均为募兵。不同于府兵半军半农的性质,募兵均为专职军士。府兵因得享授田和减赋之政,故服役之时并无俸禄赏银,但募兵均有军饷,且以燕宁军最优。燕宁军年赐粮粟三十六石,春秋冬三季赐绢布二十一匹,作战时杀敌斩首记军功还可论功行赏,俸禄远比其他大楚军士丰厚,加上举国对北戎都有同仇敌忾之情,故燕宁军募兵之下响应者众多,但能通过甄选之人少之又少。

燕宁军募兵初选主要看应试者面貌、体型、体态。看面貌主旨是淘汰掉有刺配印记的戴罪之人。大楚律令屡犯偷盗、伤人、诈欺等罪者一律处于徒流刺配之刑。犯人会被在脸上以玄墨刺上何人犯何罪流放何地等字,一旦脸颊刺上此印,经年累月也难以消除。燕宁军军纪严明,首要就是在募兵源头将作奸犯科之人排除在外。再者要求应试者须身高六尺,体型健硕。个头稍矮,体态肥胖或瘦弱者也会在初选中淘汰。最后看应试者有否残疾,腿脚四肢、手掌手指、眼耳口鼻任一有恙者都无法通过初选。

初选通过后会进行体试。应试者在此关会进行跑跳纵跃等项动作,相应成绩会被留做记录,最后根据体试表现择优录用。

体试后进入考验应试者膂力的环节,主要考核两项:开弓、举石锁。燕宁军由于长期与以骑兵为主的北戎军作战,故要求军士能控弦、擅骑术。战弓分三类,一曰长弓,二曰角弓,三曰稍弓。长弓近五尺,为步卒使用,战阵推进前以长弓放箭矢杀伤敌军或破坏敌军阵型;角弓又名筋角弓长三尺有余,为骑兵专属装备,骑射来去如风对敌军杀伤力巨大;稍弓则多为近距离捕猎用,军中较少用此弓。弯弓射箭虽讲究技巧,但臂力强劲还是首要之事。常用弓从一石到五石不等,传说中上古神射养由基能开九石弓,但终无法考证。开弓试时会将一到五石弓俱置于前,应试者自行选择使用,搭箭射出即可,单考臂力不比准头。开弓试主考臂力,而石锁则是考验试者握力、腕力、臂力、腰力、腿力等各处力量。应试者自选合适重量的石锁,做出抓举、摆举、正掷、反掷、跨掷等要求动作。开弓试与力试如能完成则记录在案,同样择优录用。

通过种种严苛选试后成绩出众者即可加入燕宁军,但在军中每日还有极为残酷的操练,技艺不合格、心存胆怯、阵法不熟练者都会被层层淘汰进入辎重或伙夫营,最终能作为燕宁军而上阵杀敌者都是千锤百炼的军中强者,故此燕宁军往往活跃于攻坚、断后、奇袭等需必胜之战场,军旗招展处敌军都胆寒三分。

熊廷羽领着叶无忌几人一路介绍,一路参观各项选试。走到开弓试之处几人见叶无忌饶有兴致的看众应试者开弓放箭,就停在此处一同看看热闹。这开弓射箭看似容易,其实臂力、准头、射法均要求甚高,一个神箭手天资与苦练两者缺一不可。御剑门为武林门派,平日并不习练多用于战场的弓箭,叶无忌在听了熊廷羽的介绍后对此道颇有兴趣,在开弓试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观看良久,跃跃欲试。

恰在此时一直有序进行的开弓试处一阵喧闹,众试者都放下手中弓箭纷纷靠拢围观而去。只见一个壮汉大声嚷嚷道:“为何一定要会射箭才能加入燕宁军!我就不愿做这个什么鸟开弓试!莫非燕宁军就没有步卒重甲之营?”

“壮士,我燕宁军长年与那北戎蛮夷作战。蛮子都是自幼生长在马背上的游牧民,五岁骑马,七岁打猎,因此蛮子兵多为骑兵,且骑射功夫都甚有根底。我燕宁军抵抗蛮子军多年,深知与之相抗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如不懂骑射,在蛮子兵前如同校场草靶、林中猎物一般,连他们的面都没看清就被射倒。”开弓试处一个军士回答到。

“我偏不信,蛮子兵有三头六臂?不都是凡胎肉身,我一刀下去还不都是化作两截!”那壮汉甚是固执。

“你若不欲参与此试就请回吧,燕宁军募兵选才标准明确,不要耽误后面等候之人。”军士看这壮汉说不通直接下了逐客令。

“好你个老兵痞,大爷今日还就不走了!你非装神弄鬼摆这么一大排弓箭在此,我且问你拉的动这张弓吗?”壮汉发了蛮,说着拿起一张五石弓递到那军士面前。

军队常用弓多为两石上下,能开到三石弓的已属军中力士,开五石弓的更是凤毛麟角。募兵之际将五种弓一并摆出也只是应个景,并未想有应试者真能开五石弓。那军士显然对开此弓信心欠奉,但是要他当着众人的面自承无力开此弓又显得那壮汉言之有理,大丢燕宁军颜面,无奈之下成了个僵持之局。

熊廷羽和肖禹德发声喊正准备去给这军士解围,只见一人突然跃出,夹手夺过那壮汉手中的五石弓,一腿微屈,一腿压直,身子向后倾,弯弓搭箭朝天空连射三箭,夺弓、拉弦、发箭一气呵成,只见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在众人一片惊叹声中三只大雁砰然坠地。

“弓箭是战场之上兵器之首,古往今来征战中弓箭所杀伤之人不知几倍于刀枪剑戟。古来将门之子都须自幼习箭,“射”作为自古以来王宫贵胄必须通晓的“六艺”之一,对每个要上阵的战士而言都是必备之技!阁下若不会就速速去习练,何时学成燕宁军都欢迎你来投!”那射箭之人训斥壮汉到。

见那神射将军面沉似水,虬髯四张,身躯雄伟,声若洪钟,如铁塔一般矗立当场,面貌不怒自威。再看他轻而易举开五石弓射雁而下,武艺高深不在话下。壮汉慑于此只得悻悻退走。校场一众军士见将军显露高超射术震慑那无理汉子都是一阵欢呼,参试之人也是彩声不断。那将军脸色如常,将弓递与身边军士,交代了几句就向熊廷羽这边走来。

“若知云野兄在此,小弟就不必喝止那莽夫了。”原来这人是肖禹德旧识,他笑着招呼了一声。

“肖将军又说笑了,我看这人不清不楚,甚是妨碍募兵之事,遂出手打发了。”这人向肖禹德拱手说到。

“云野兄过谦了!”肖禹德也拱手回礼,接着向身边几人介绍道:“今日有幸再给大家介绍位守土抗敌的英雄,这位便是燕州四庭柱之一,攻无不克的殷云野殷将军。”边说边单手指向那神射将军,同时也把身边几位同伴介绍给殷云野。

“不敢当不敢当!肖将军过誉了!”殷云野连连摆手,同时也对叶无忌几人抱拳施礼。

“殷将军麾下祝融卫,人人可开三石弓百步穿杨,专事奔袭、攻坚。当年落霞原一役,北戎十万大军将淮澜城围的铁桶一般,双方血战半月难分胜负,但城内粮草已不济,危在旦夕。到围城第二十日暴雨如注,齐王命人雨中整修城墙,又散布城中粮尽需屠战马取肉为食的消息,迷惑北戎军以为我方只能据城死守。趁北戎军稍稍松懈之时令殷将军于夤夜携祝融卫奇袭对方大营。到今日我还记得殷将军领着那身披红盔赤甲的弟兄们如火焰般冲入敌营的景象,北戎蛮子被打的措手不及无从招架,被刺死踏死射死无数。我虽只是领府兵扫荡战场,但那场大捷永世难忘。”肖禹德追忆着当年的大胜,看得出对殷云野及祝融卫的勇悍极是钦佩。

“嘿,那场大胜打的北戎数年都没敢再兵临淮澜城下。我还记得祝捷宴上众人喝的大醉,你执意拉我比箭,我俩当场射折了三张弓也没分出胜负。”殷云野也露出神往之情。

“若不是齐王将他珍藏的一对玄玉韘当场赏赐于我俩,真不知要再折几张弓呢。”肖禹德说完与殷云野一同抚掌大笑。

叶无忌听着两人说起往日疆场之事,不禁悠然神往道:“只恨在下晚生了几年,不能一睹齐王和几位将军的战场英姿!”

“不晚不晚,今日大王就会回京,待我引叶少侠师兄弟去拜会。大王若是知道今日会遇到你,不知会多高兴呢!”熊廷羽满脸欢喜。

“廷羽知我爱结识少年英才,今日看来我回的恰是时候。”众人身后传来一个浑厚略带沧桑的声音笑着说到,竟是齐王已亲临校场。

(本章完)

.

阅读长生苍歌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