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帝国废墟》
帝国废墟

第八十八章 德国人的推销

周一,秦川按约又来到中央军校,和魏采尔见面。在此之前,老蒋已经托宋子文跟秦川带话,要秦川抓着这次机会,和德国做成这笔交易。

中国和德国现在的境况很相似,两国都很缺乏外汇,有心发展双方的贸易关系,但都受限于对方的支付能力,无法如愿。德国现在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国内政治动荡,民生困苦,谁都明白这是在酝酿着一场不可预测的大变革。中国自身,迭经内战摧残,千疮百孔,破败不堪。虽然现在名义上取得了统一,但强敌环伺,危机重重。

现在这两个都经过从辉煌到衰败的经历,相互的经历产生了相互的同情和相互的需求。所以德国把中国不仅当成最理想的贸易伙伴,甚至在心里暗地里把中国作为德意志再度崛起的同盟,他们需要中国的市场,需要中国廉价原材料供养德国的经济。而中国也需要德国,也希望借助德国的技术和国家观念,好让自己挣脱这落后衰败的境地。

20世纪20、30年代,相似的落难经历也让两个国家产生了国家主义的思潮,也最终产生了国家主义的政体。中国出现了以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德国选择了希特勒,放在历史的眼光里看,也不是没有合理性和必然性。说起必然,是由于国家的主权、土地、文化和国民遭到了外敌的压迫和欺辱,必然产生一种恢复这些主权、土地、文化的反抗和努力。说起合理性,是因为这种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政治体系,能够更有效地调度全部资源和力量,实现国家利益下的目标。

在单独和魏采尔交谈了几个小时后,秦川算是对国家主义的影响之大,有了深切的感觉。魏采尔确实不是个谈生意的人,连合格都算不上。但他却从国家主义的目标方面着手,把这桩生意说成是两国为了振兴国家所必须的方式,说的作陪的张治中和朱家骅都动了容。要不是秦川是后来人,恐怕少不了被打动得一塌糊涂的了,虽然他也赞许这种说法,只是保有一丝明白人的冷静。

在魏采尔动情说着那些国家苦难遭遇和国家要雪耻奋起的时候,秦川却在心里想着远东经济协定中的几个国家。中国在开放市场时,该如何有倾向地着重加强和哪些国家的合作,才是最为有利和有效的。

能在最优先合作的国家里,首先就是德国,理由就如刚才魏采尔说了那样,两国的合作基本可以不设条件,有很强的的互补性。再次就是美国,这是个实用主义观念极强的国家,国家的利益就是商人的利益。在当下经济危机当中,只要是能够为它续命的生意,他也不会设什么条件。现在的美国,还没有成为西方的盟主,脑子里也没什么意识形态方面的禁忌,所以它就一力扶持了红色苏联的重工业基础。

英国就再次之,英国人300年来以小国临世界,骨子里是靠阴谋诡计驾驭着对他有利的平衡,自己才安坐世界领袖地位。中国眼下的强大和发展,对他来说远没有欧洲大陆的均势更为紧要,所以注定了他不会在远东经济发展中下多大的功夫,但也不排斥从中分杯羹。一旦中日之间发生武装冲突,英国百分百会采取绥靖主义立场,不会对中国给与实质性的支持。说不定带头撤资都干得出的。

另两个西方大国——法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放到全世界,也是不可小觑的。法国现在还没有真正感受到这次经济危机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因为国内现在就业充分(一战基本打绝了法国一代人,因祸得福,国内就业压力小),手里握着对很多国家的主权债务,其国民还是世界黄金的最大持有者,日子过得还很滋润。因此法国可能没有什么兴趣经营除殖民地之外的产业投资,但对于借贷业务就有很大的偏好。这次秦川他们从英国开出的出口信用证,还是找法国的银行背书贴现的。这样,法国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投资者,借贷者。而且如果能借到十年以上的长期资金,那就基本不用还了,因为到九年后,法国就亡于德国了。

意大利这时候已经把国家主义发扬到了一个怪胎般的存在了,墨索里尼在前年已经掌权,成了意大利法西斯政体的领袖。因为主义相同,和老蒋的国民政府天然就亲近,而且这个独裁者还曾以平民的身份在中国有过一段生活和工作经历,且对中国的印象不错。只是意大利只能算是个二流的工业国,对中国的帮助价值不大

至于日本,秦川肯定把他排除在外了,一是中国不能用开放的市场供养日本发展军事力量,二是日本和欧美诸国比起来,在二流中都只能算下档,中国需要的技术和装备,也无需向他交换。

因此看来,这次德国政府主动送来的橄榄枝,是不能轻易就推拒的。虽然占大宗的铁路机车部分,在德国属于淘汰货,在中国也不能算先进,但只要价格合适,收下也是划算的。既能解了德国的近愁,也能去了中国的远忧,是两得其便的好事。因为在未来中国抗战中起过很大作用的两条铁路,浙赣线和湘桂线正是在第四任德国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在任时,力主修建完成的。

还有就是德国提出的通过军售和转让技术及设备,供应关键原料配件的方式,为中国建立可装备60个标准师武器的军工扶持方案,根本就是一个推销或者转移过剩产能的方式。因为这些计划中的武器种类只是些步兵轻装备,中国急需的炮兵武器和运载装具一概没有提及。这是德国人耍的小聪明,在中国国内已经可以仿制的情况下,德国人只想通过大量的设备出口和技术服务,就长期独占中国的军火市场。而对中国现在不能仿制的兵器,则垄断技术,继续维持对中国的出口来牟利。

对此,秦川提出了异议,希望这批次的产能转移能包括各种炮兵武器和化学战武器等,顺带对牵引车辆等也能一同解决。对此魏采尔心直口快地说,中国现在80%的兵工企业生产的轻武器都不合格,中国应该为下次的战争建立自给自足的基础武器生产能力。至于炮兵和其他装备,应该在完成第一步基础轻兵器生产正常后,再予考虑。

看样子,魏采尔将军只想完成当前国内交给他的推销任务,对于额外军事装备合作的事,兴趣不大。他从来都主张让中国通过购买的方式解决当前的急需,对中国自己生产的能力和专业水准从不抱以希望。确实,中国现在存在着他说的缺陷,连仿制的轻武器都有很多不过关。

他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他站在所谓“公正的立场”,并不偏爱德国武器。这点也是他在国内受到诟病的原因。后来这个心直口快的将军,因为在作战指挥上和人事方面多次与老蒋冲突,它就变成了两方都想撤换的人,最终黯然去职。

说实话,魏采尔是个杰出的战术大师,中原大战老蒋能快速打赢反蒋联军,魏采尔是居功甚伟的。他后来和老蒋之间在人事、指挥上的争论,本心也是为了中国的强大和战争的胜利。尤其可贵的是,他很重视情报工作,对日本研究颇深,918后,对日本的紧逼挑衅,他正确建议了中国采取了暂时忍让的方法,拖延了中日大战的爆发,使中国在民意、舆论方面完成了准备,在军事方面也显著提高了迎战的能力。中日战争初期中国的失利,那是一个农业国家与工业国家之间角斗必然的结果,这怪不得当政者,更不能怪这些有心帮助中国提高国防力量的德国人。

基于这些,使得秦川对魏采尔将军产生了好感,现在山东已经到手,如果魏采尔将军在中央过得不如意,他大可把他挖到山东去为自己建军,充分发挥他在军事方面的天才。所以他对魏采尔将军提出异议时,态度是平和和诚恳的,以期赢得他的好感。  20252/10984838

阅读帝国废墟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