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帝国废墟》
帝国废墟

第九十四章 民国兵工总署乱象

瞿振渝这次来南京也是收民国兵工总署的邀请,来参加国军制式武器选型工作会的,自从上次秦川在和张治中等人一起参加的预备会议上说起瞿振渝正在试制的武器,引起了包括德国顾问和军政部在内的高层的兴趣。

兵工总署内各派在意见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唯一达成的一致意见就是愿意照顾国内的实际生产能力和条件,对选中的武器都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国内自产,并自给自足。瞿振渝在北方试制的几种武器,就是符合这一原则下的选项之一,干脆就把他请来南京,参与武器定选。

对此秦川也认为他们的思路正确,即使现在中国的兵工技术和生产能力还很低下,但没有出现向后世阿三那般,想要靠买买买来实现国防现代化。这一点让他尤感欣慰。对兵工总署的各专家,他也是心存感佩,觉得他们才是中国现在少有的能居安思危的明白人。因为他从兵工总署设定的假想敌和假设战场,都是直指日本人,所以他就出面催促瞿振渝来南京与会,顺便推销他的兵器选型和生产思路。

中国现在还不能自己研制先进的武器,所用的兵器,从轻到重,上天下海到地上用的,都是仿制或进口别国的,所以说中国当时就是个“万国兵器博物馆”,一点都不为过。再加上又被西方列强实施“武器禁运”多年,在清末洋务运动当中,好不容易建立的可以紧追国际水平的武器生产,又因为一战前后冶金工业发展带来的从碳素钢向合金钢的跃进,又与世界拉开了差距。国产武器产量少,质量低劣,当政者不得不花大量的金钱高价进口各式武器,糟蹋了无数的民脂民膏。

这些都是秦川这个外行对中国军备生产研发领域肤浅的认识而已,实际上,由于中国兵工科技在进入二十世纪的全面落后,这次的制式武器预选型只能用国外的武器作为标的物,根本不是在国产武器的范围内竞争对比中确定的。所以就会出现这样很滑稽的情况,那就是,被选中作为制式武器的,居然没有得到生产方或者专利方的授权,只能通过进口来解决国内的装备需要,要么就要偷偷仿制。

更为不可理喻的是,中国既然不能设计生产自己需要的武器,但中国的制式武器选型工作并没有邀请国外的武器生产厂商来竞标,这是国际通行的武器转让交易的通行做法,兵工总署的管理层也没有学会。

现在的兵工署,就缺乏规范的技术和产品引进的思路,明显是不懂国际商务规则,也不懂得充分利用自己作为买家的优势地位,设置本国进行授权生产的要求,最终迫使转让方就范。所以后来就出现了定选的武器没有生产图纸,还被被国外厂商卡脖子的笑话。比如,很受军方和德国顾问们认可的捷克zb26轻机枪就是如此,这型机枪都被列为德械师的统一制式装备了,却没有获得捷克公司的授权生产,只能长期向狡猾的捷克厂家进口。在这一点上,或许瞿振渝这个军工专才能够来纠正总署的这些错误。

还有一个就是时机问题,现在的欧美强国统统陷入经济大危机当中,中国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对国际发出武器招标,各国响应的热情绝对高出以往,说不定还能给与更大的优惠条件,来促成这笔难得的大生意。

这些都说明了兵工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层外行,而且还是典型的庸官。自以为是他们,所认为的武器选型方式,就在其内部产生几个不同的倾向意见,然后再内部pk一下,最后再统一意见,便算完事。至于国外的技术方,还是国内的生产方,居然没有进入选型竞争的环节,而是要留待军委会来裁定。后来的史实也说明,这些管理层想当然的做法,实际上贻害国家多矣!

兵工总署的技术人员们也因为选择倾向而分裂的几个派别,有推崇德国武器的,也有推崇法国武器的,也有倾向日本武器的。各派别之间,拿着各国武器的纸面数据,争吵的冤冤不解,连军委会分管兵工装备的副委员长陈仪都头大得想要撂挑子。

因为得了秦川事先的嘱咐,瞿振渝这次准备的很充分,除了自己试制得几种枪械和弹药外,他还整理了完备的国际竞标建议和实施方案。当然,这次来南京也冲着德国政府要援助给中国的军工设备而来的,如果合用,便有要考虑在哪里设厂生产,供应今后的抗战。

瞿振渝花了两天的时间熟悉了德国的设备资料,他居然在其中看到了一些后世他熟悉的设备。说起来中国军工,那真是成长于国家忧患和战火当中,用最简陋和落后的设备和手段,维持了国家战争的需要。在他后世曾工作的军工厂里,不乏一些年龄过百的老设备,被中国人几经技改后,仍然在生产线上发光发热。

今天,他就在这份设备清单中,看到了不少后世熟悉的设备和工具。所以说,中国人是老设备的知音,在困难的条件下,一通折腾改造,就能让这些设备焕发出新的活力。现在这些设备,怎样进行技改他心里都有谱,不光能解决中国的有无问题,而且还能用这些设备造出他们原主人想都想不到的武器。

这笔来自德国的援助,秦川也不记得历史上是否最后落定了,瞿振渝决定全力促成这次交易。至于交易的方式,反正有秦川和辛昕这两个干过后世贸易和金融的家伙在,也许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让中德双方都满意。

瞿振渝这次带来了一个班的精锐士兵,是想通过他们对武器的准确使用,体现他的几种武器的威力和先进,因为这是他在后世常用的手法。如果战术出彩,能够极大地弥补武器的瑕疵,反过来也是,可能单纯为了一种战术,军方就能确定一种武器的装备,催生一型武器的的研发和生产。

这些士兵是他专门找陈恩两要过来的统带部教练大队的,这九个人刚好组成了一个标准班。被陈恩亮用三三制训练了半年的时间,这些士兵在南京西面芜湖山区的演习场上,一出场就让监看武器测试的魏采尔大感好奇。

开始他们各自执枪,成一路纵队走向一座山头,从望远镜里看,他们是拿着三种样式不同的枪械,枪支都不是很长,与他见过的普通枪械都不同,除了步枪,还有两支是他不认识的,都有弹匣插在枪身上,不同的是,一支是插在枪身的下方,一支则插在左边。

进入攻击线时,9个士兵瞬间分为了三组,每组三人,形成了一个倒三角攻击阵型,交替掩护着冲向山头。这样前进到离防御工事200多米的地方,他们开始开枪。步枪和自动枪的射击声传来,显得很有规律和章法。

魏采尔听得出这是进攻小队在进行火力压制,自动枪采用的是短点射方式,在保证精度的同时节约子弹。进入100米的距离,一种小炮弹也被发射出去,准确地轰向防御壕沟和火力工事、三个小组仍然有条不紊地交替射击、跃进,开枪、投弹、打炮,动作娴熟,像极了大战时德国暴风突击队清扫壕堑的战术。最后这些士兵用一阵炽热的射击宣告了总攻的开始,然后跃进壕沟,再是一阵枪声和手雷的爆炸声,结束了战斗。

魏采尔作为一战的老兵,受够了壕堑战的折磨,对那种毫无技术含量的战壕攻防战是毫无好感。所以他是一个流动作战的提倡和拥护者。现在他眼前的这些士兵,在攻击预设防御阵地时的战术,正是他青睐的游动突击队战法,而且比他想象的更为精彩。从武器的配置到使用,战术顺序和节奏,都体现了极高的水准。这正是他心目中最完美的班组战术,最妙的是那种战场分组的办法。

在普鲁士的军事研究中有一句话,一直作为此类战术的圭臬:战场上班长能有效指挥的士兵人数不超过六个人。而这个班虽然有9个人,但分为三个战术组,战场指挥的效率就变得快捷和灵敏许多。

紧接着是总署李待琛少将组织的一个全部使用法式武器步兵班进行同样的攻击演示。魏采尔和在场的德国顾问们都厌恶地看着这帮士兵用法国枪械进行的分队攻击和武器演示,结果是乏善可陈。除了一挺配备到班里的哈斯开启轻机枪能够作连续的火力压制外,其他的步枪稀稀落落地,断不能引起大家的亢奋情绪

李待琛是个绝对的哈法派,他向总署推荐的制式轻武器都是法国的,因为他深爱法国的火炮,为了争取到法国军火商的支持,他不惜采用并不先进的法国步兵武器,那怕法式勒贝尔步枪只能装三发子弹,还是拉大栓的。这激起了德国顾问团的集体反对。

接下来的使用德式装备的步兵班同样也进行了一场攻击演示,也略比法式步兵好点。因为采用了mg13式弹链机枪,除了在压制火力的持续性上胜过前两组外,其他的战术和火力运用及效果明显比第一组要差得多。

三组比赛结束,谁是第一已经不言而喻了。瞿振渝满面春风地笑着,这次选型他赢了。一同观看演示的张治中更是高兴,因为秦川已将答应过军委会,要为他的87师试装备今天的武器。刚才亲眼看到这些武器展现出极强的火力效果,而且加持了小炮的面杀伤功能,他也开始憧憬着他的师从此成为国军中的最强者。他心里打起了小算盘,暗自决定要和瞿振渝多亲近亲近,不光是那些武器,也为了学习他们那种先进的战术。  20252/10998257

阅读帝国废墟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