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第三百八十五章不受重视的养马事业(求订阅)

马均感慨道:“是啊,仆曾通阅东汉时养马的有关记载,发现东汉时不时没有比西汉更好的马种、技术和更好的饲料苜蓿,可是这些也没起多大作用,毕竟比起战功还是朝堂权力斗争中得来的权力来得更快一些。”

东汉全国的马匹少到什么程度呢?元初年间,任尚率军与羌人作战。本来军队数量上汉军占有很大的优势,但羌人皆骑兵,兵势强盛,汉军一时无力对抗。

这时有个叫虞诩的人提出,要战胜羌人必须以骑兵对抗骑兵,为今之计只有撤罢郡兵,让他们每二十人共买一匹马,再以万骑之众来对抗羌饶骑兵。

可见,当时军中骑兵所占比已相当少了,以至于需要士兵“二十人共市一马”才能凑齐“万骑之众”。

按东汉马匹数量的大大减少,必定会使骑兵在对外战争中常处劣势,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

东汉时匈奴虽已分裂为南北二部,但北匈奴依然盘踞在帝国北部,对东汉王朝虎视眈眈。

面对北匈奴的屡屡犯边,汉朝廷多次联合归附的南匈奴,发动骑兵部队痛击北匈奴。

永平十六年,明帝派大将窦固、耿秉等部,四路出击攻伐北匈奴。

窦固在山大破呼衍王部,接着又攻占伊吾卢城并在此屯田。

永元元年,窦宪、耿秉与南匈奴联军共击北匈奴,出塞奔袭三千多里,至燕然勒石而还。此战共斩首一万三千多级,俘获二十多万众,汉军仅出动骑兵三万八千骑。

经此一役,北匈奴受到重大打击,元气大伤,不久就远遁欧洲。而明章时期,汉朝廷又凭借着骑兵力量继续打击乌桓、鲜卑,巩固边防,经营西域地区。

汉朝很早便开始注重对良种马的引进。张骞通西域后,发现匈奴地区的马既壮硕又活跃,可上山下阪,入溪出涧,而中原地区的马长期经受圈养,其速度与耐力都十分低下。

于是,汉武帝大力引进西域良种马,来改良中原地区的马种。

此后,整个汉朝一直注重引进各地的优良马种,不仅是西北地区,还有西南山区中善驮阅马种,也被引入中原,

东汉时还从藏国引入果下马,经过一代代的改良,到了东汉时期,中原的马种类型不仅多样,而且十分优良。

不仅培育出了多种良马,而且还提出了先进的相马术。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相马术,相马家中尤以伯乐最为知名。

东汉时期的相马术,便是在伯乐《相马经》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除了注重马的体态外貌之外,更注重马的内在体质和精气神。

长安有一相马家薛翁,偶一日在边郡看到一匹马,此马外形丑恶,但薛翁一眼便识得此马为良驹,后来证实果然是好马。

更值得一提的是,伏波将军马援将四代相马名师的经验总结融合后,创立了相马骨法,还依据此法在洛阳宫中铸立铜马,广布下。

相马骨法中有遴选千里马的具体方法,并且对马的各个部位,都提出了精确而详细的参考标准。

光有良种只能保证先的优势,从某种程度上来,后的饲养对于良马的养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东汉就具备了这种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

阅读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