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汉武帝下诏求贤,我成了大汉帝师》
汉武帝下诏求贤,我成了大汉帝师

第22章 礼的本质,许言谈跪拜之礼!(求收藏,求鲜花)

“儒家宣扬的君子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礼就不用说了,多为周礼和朝礼等,这些礼节即便没有儒家众人宣扬和学习,也依旧会继续存在。”

“所以说,有没有‘礼’,其实跟儒家根本就没有关系。

“毕竟在上古时期,礼就已经存在和深入人心,融入世人的生活习俗之中,哪还需要儒家宣扬和教导?”

这也是许言最瞧不起儒家的地方。

礼仪的存在,自古便有之。

儒家却将礼仪据为己有,认为儒家才是礼仪的制定者。

搞得就跟没有了儒家众人,世人就不知道礼仪为何物一样。

这才是真的开玩笑。

说白了。

儒家所推崇的礼,大部分都是前代遗留下的礼。

儒家之人。

为了迎合君王和掌权者。

为了彰显自己等人的存在。

便将这些礼仪搞得又变态又复杂。

一如觐见天子的礼仪。

在汉朝之前,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普通百姓,觐见天子,只需要作揖行礼。

而儒家的人为了迎合刘邦,拍刘邦的马屁,获得刘邦重用。

便在秦礼的基础上,制定出了跪拜之礼。

也就是说。

无论是当朝丞相,三公九卿等。

还是普通百姓等,面见天子时,都必须要跪拜行礼。

这一跪,就是跪了两千多年。

不知道跪没了多少的膝盖和热血,让多少的炎黄子孙跪出了奴性和怯懦。

换句话说。

儒家的人,不仅自己跪舔君王和当权者,还要带着所有人一同跪舔。

如此儒家。

许言觉得,真心没有存在的必要。

许言想到这里。

眼中闪过一道寒芒。

他好似不经意间说道:“儒家一直将礼视作自己的根基,不仅窃取周礼和秦礼为己有,更是在此基础上疯狂的添加自己的东西,想要用礼来约束百姓,约束王公大臣,乃至是约束天子,以及天下人。”

“他们用公卿之礼约束百姓,树立起百姓和上层权贵的阶层,让公卿将相高高在上,再不知民间疾苦。”

“他们用天子之礼,来约束王公大臣,让天子和王公大臣们不再紧密,继而产生隔阂。”

“最后,他们用祭天、祭神,百姓,宫廷之礼等等,来约束天子,限制天子的权柄,让朝臣乃至是天下人有了对抗天子的借口理由。”

“如此一来,百姓,大臣,天子,乃至是天下人,便无不在礼的掌控中,无不在儒家学说的掌控中了。”

刘彻听得浑身发寒。

这一刻,他似乎看到了一张名为“礼”的大网,将整个天下笼罩。

让所有人。

乃至是他这个大汉天子都像是笼中鸟一样,不得半点的自由。

这不是刘彻杞人忧天。

而是刘彻深有感触。

因为,此时的大汉朝堂,乃至是宫廷中,便有各种各样的礼存在。

刘彻这个大汉天子,更是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礼。

否则便是有损天子威严,会受到朝臣们的各种劝谏,受到太后和太皇太后的斥责。

让他这个大汉天子半点都不自由。

而这些礼的诞生。

便是儒家众人在周礼和秦礼的基础上,重新添加的。

如今想想。

可不就是为了对付他这个大汉天子吗?

“先生所言甚是,彻深以为然。”

“然而,儒家之礼法已经深入人心,想要改变何其难也!”

刘彻深有感慨说道。

末了,还不忘朝许言微微一礼,请教道:“还请先生教我,应该如何做!”

刘彻不傻。

事到如今。

他哪还看不出许言对儒家学说的排斥。

不过。

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毕竟,如若许言真的无欲无穷,他又如何能将其收为己用,又如何敢将其收为己用?

同样的。

刘彻也不关心许言为何会如此仇视儒家学说,恨不得将儒家学说绝灭。

但是,这刘彻的利益并不冲突。

他虽然也有学儒。

但,主要学习的还是帝王之学。

无论是儒家也好,法家也罢,还是墨家,道家,阴阳家等等。

在真正的帝王眼中,都是一件统治工具罢了。

哪一个好用就用哪一个。

根本就没有固定的选择。

如果许言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更好的治国理念和方法。

那么。

即便废掉儒家学说又如何?

换句话说。

无论许言想要做什么。

他可能是小赚,但刘彻永远都会不亏。

甚至是大赚特赚。

在这种情况下,刘彻自然也就乐的配合许言表演了。

而许言对此也心知肚明!

只不过他也不在意。

毕竟作为一个佛系的咸鱼超人宝宝。

许言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当皇帝,带领蓝星人民探索星空大海什么。

那多累啊!

有这功夫。

还不如想想办法,怎么更好的享受生活呢。

好吧。

本质上。

许言就是一条咸鱼,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向当皇帝,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这种伟大的事情,还是交给刘彻去做吧。

他许言最多是当个狗头军师,给刘彻出个注意什么。

其他的,就要看刘彻和大汉朝臣的共同努力了。

反正不要找他干活就行。

所以说。

在这一波交锋上。

刘彻以为许言在第二层,自己在第三层。

殊不知。

许言这家伙一直都在大气层。

嗯。

整个人都能在大气层飘着。

许言谈礼。

说了这么多。

其实就等刘彻这一句话了。

只不过他也没有直接将自己的解决办法说出来,而是问了刘彻一个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许某需要问陛下一个问题。”

“还请先生提问,彻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嗯,这个问题就是:在陛下心里,礼又是因为何而存在呢?”

许言问道。

想要解决“礼”的问题。

那就必须要明白“礼”存在的原因。

明白“礼”的本质。

当然,这个原因和本质,也是许言自己的看法。

究竟能不能获得世人认可?

许言觉得,还真不好说。

听到这个问题。

刘彻忍不住陷入沉思。

“礼”因何而存在?

阶层?

还是敬畏和臣服?

听到这个问题的一瞬间,刘彻就想到了“阶层”、“敬畏”、“臣服”等等。

比如说下位者向上位者行礼,战败者向胜利者行礼,弱小者向强大者行礼等等。

然而,答案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这一刻。

刘彻想了很多。

他想到了往日里百姓向王公大臣们行礼,向天子君王行礼的画面。

想到了王公大臣们向自己行礼的场景。

同样也想到了自己向先皇,太后,太皇太后,乃至是天地行礼的一幕幕。

礼的存在。

难道真的仅是因为阶层、敬畏和臣服?

不。

还有尊和敬。

或者说。

礼的本质,也不在于阶层,敬畏和臣服。

而在于尊敬。

尊崇和敬重。

因为尊重才会行礼。

下位者向上位者献上谦卑。

弱小者向强大者献上敬意。

失败者向胜利者献上忠诚。

为人子女向父母长辈献上敬重。

.......

然而,无论是谦卑也好,还是忠诚也罢。

归根结底,还在于尊和敬。

刘彻想到这里,心中瞬间有了明悟,道:“多谢先生指点,彻明白了。”

“礼的存在,不是为了阶层,也不是为了畏惧和臣服,而是因为尊崇和敬重。”

“因为尊崇和敬重,世人才会行礼,借礼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真正的‘礼’,不在于礼的形式,而在于行礼者是否发自内心,是否真正尊崇和敬重受礼者。”

刘彻一脸兴奋说道。

想明白了“礼”的本质。

再回过头来去看平时的“礼”。

刘彻瞬间就有了恍然大悟感觉,对“礼”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也不会因为学礼而学礼了。

许言点头,赞赏的看了眼天子刘彻。

不愧是后世的汉武帝。

这小脑袋瓜子,的确够聪明,转的够快。

同样的。

既然刘彻已经想明白了礼的本质。

许言也就不藏着掖着了,直接道:“既然陛下已经明白了礼的本质,再回过头来看看儒家的跪拜之礼,是否还合适?”

“常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让人下跪更是最侮辱人的一种方式。”

“儒家的跪拜之礼,不仅要求王公大臣们面见天子时必须跪拜,就连百姓见到大汉官员时也必须跪拜。”

“如此跪拜之礼,陛下真的认为,世人都是发自内心的,不会有怨言?”

“或者说,如此跪拜之礼,陛下除了能收获个人的满足虚荣感,又能收获什么?”

“怨恨,奴性,懦弱,尊卑,阶层?”

许言可不相信,古人就没有屈辱感,喜欢下跪。

跪天跪地跪父母也就罢了。

其他人?

又有何资格让他们跪拜?

刘彻闻言皱眉,似乎在仔细思考着这个问题。

对此,许言也不感觉意外。

毕竟皇帝这种生物,有时候看待问题的角度真的不一样。

因为他们想的是如何让自己的江山更加稳定,而非情况是不是符合常理。

不过。

许言既然敢提出这个问题来,就有信心能够说服刘彻。

他见刘彻皱眉沉思,也没有再劝解,只是轻飘飘说了一句:“须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跪拜固然能让人臣服,打磨人的心气和傲骨。

同样也能让人变得更加懦弱和奴性,消磨人的血性。

今日天下百姓会因为畏惧而跪拜天子,明日里便会有百姓会因为畏惧而跪拜匈奴等敌寇。

并且随着时间越来越久,这种人也就会越来越多。待到最后,陛下觉得,面对外敌入侵时,世人又当会如何选择?”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阅读汉武帝下诏求贤,我成了大汉帝师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