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戏明》
戏明

第 368 章【臭骂一顿】...

既然御前已经辩过一轮, 朝中便也跟着行动起来,尤其是非江南、福建、广东一带的官员更是蠢蠢欲动想参一脚。

自开国以来,海禁这种事时张时驰, 放松的时候大家都有肉吃,不放松的时候也就这三个有市舶司的地方有机会吃到点儿, 叫人怎么能不眼热?

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现在靠海的不让吃海, 莫说百姓在沿海住不下去,连卫所的兵也不无所事事、惫懒终日, 这样不是等同于自废领海吗?

既然皇帝与太子有松动的迹象, 不少人不管是想为自己家乡谋福利也好, 想放开手干点大事业也罢, 都被流传出来的皇太子发言说得心驰意动。

有乐意推动这事儿的,自然也有不乐意的, 两边的人开始明里暗里扯皮。

杨廷和私底下也落了不少埋怨,都说要不是他怂恿太子写奏章, 说不准就没有这事儿了。

听了这些话,杨廷和都是一笑置之。

杨廷和骨子里是个狠人, 再难啃的骨头他都敢啃。

按照历史记载, 杨廷和曾经拿皇帝遗诏当由头大搞裁员, 什么威武营什么豹房全给他切了, 什么皇店什么皇家军事学校全给关了,什么佛郎机诸国驻大明办事处贡使全给遣返了, 以至于他儿子流放云南路上一直有人蹲着要搞刺杀。

杨廷和的处事原则是没机会的时候安心蛰伏, 有机会便尽力去争取。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 很多时候都不必太瞻前顾后。

谢迁这个阁臣最近也在加班加点干活,朝堂上扯皮越严重, 他们要讨论的问题就越多,以至于他回到家后都扎根书房干活。

可惜这件事的始作俑者远在西北,要不然他都能把人逮过来让那小子跟着干活了。

人不在京师都闹成这样,往后真叫他能在朝堂上说上话了也不知会是什么光景!

谢迁这般忙碌,徐氏不免有些担忧。她虽不大了解朝中诸事,却也知道谢迁身为阁臣会这样忙碌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徐氏忍不住趁着晚饭的机会多问了几句。

谢迁道:“还不是文哥儿那小子闹出来的事儿。”

他没有提及太多关于朝廷准备着手造船以及规范市舶司管理的事,只说是当初文哥儿到东宫教授《成语故事》时拓展了很多额外的东西,以至于现在东宫那位装了一脑壳新鲜说法。

这不,如今才七岁就已经尝试着参与朝政了。

提及这位准女婿,徐氏不免也想起这小孩儿从小到大的表现来。

文哥儿确实从小敢说敢干,小时候听谢豆那嘴巴不严实的家伙提及缠足之事,便写了篇《讨金莲癖檄》去声讨那些个喜欢小脚的家伙。

一开始徐氏来觉得这小孩离经叛道,后来多读了几篇相关的文章,登时觉得这些人合该挨骂。

就像文哥儿所说的那样,你读书人都说“削足适履”是骂人的话来着,怎地女子就要凭着你的喜好去把脚缠小?

女子在家从小学着掌家,嫁到夫家便要主持一府中馈,本就不是为以色侍人而生的!要是没个能干的妇人打理家中诸事,你便是个一品大员日子肯定也过得一团糟!

饭桌上不会聊太多国事,一家人说了几句,话题便转到人在西北的文哥儿身上。

这小子从小就爱到处跑,小时候是跑出家门、跑出城外,现在长大了点,更是直接往外面跑,也不知长大后能不能安定下来。

要是还这么闲不住的话,以后昔娘怕是要多操些心了。

都是自家人,讨论起来自然也不必避讳太多。

昔娘斯斯文文地用着饭,全程都没有插嘴,实际上却是竖起耳朵听长辈们闲谈。她用过饭后去谢迁书房取了两本文哥儿曾经在信里提到过的书,坐在花窗下仔细读了起来。

读着读着她唇角忍不住漾开一丝笑来。

谢家这边安稳宁和,作为亲爹的王华就有点焦头烂额了。

现在几乎每遇到一个人都要跟他说上一句“你生了个好儿子啊”,王华一开始还要分辨一下对方是纯粹的感慨还是话里有话地嘲讽他。后来他决定不分辨了,一概当成嘲讽准没错!

关键是这事儿他还不能在家里说,只能一个人郁闷。

朝堂中的事本来已经够让他郁闷的了,结果最近市面上突然新出现一本连环画,标题叫《王状元三两事》。

这书里涉及的三两事分别是……“状元还金”“状元王大胆”以及“众弟子湖心献美,王状元夺门而逃”。

随着文哥儿的《食在江南》登上京师图书畅销榜,这《王状元三两事》也紧随其后开始疯狂吸金,与文哥儿的新作并列成为京师最时新的畅销书。

既然喜欢王小神童,怎么能不看看他爹的光辉往事?

看看这些故事,又是拾金不昧,又是专心读书,又是洁身自好,瞧着多有教育意义!

至于当事人王华的心情,这个不必考虑太多。反正书都印出来了,王状元应该不会这么小气要求销毁吧?

王华:?

现在也没少被耻笑,谢谢。

李东阳这个好事者拿到书后看得津津有味,觉得这样的连环画对小孩子来说有点幼稚,对他这个阁臣来说刚刚好。左右他是不打算插手开海计划的,回翰林院办事时便顺手带回去给众翰林官分享。

这本连环画的署名不是文哥儿,不过里头故事都是文哥儿曾经帮他爹宣传过的,众人一读之下都怀疑这事儿若不是文哥儿暗搓搓挂了个别号,就是文哥儿给人提供了内容让别人帮忙画出来。

难道是文哥儿觉得自己远在西北挨不着打,所以给他爹留了这么个惊喜?

众人把这个猜测给王华一讲,王华也有点怀疑了。

自从文哥儿的朋友越交越多,王华对他这个儿子的管控就越来越难,有些钱甚至没经过他的手就被文哥儿花掉了!

这小子要是手头紧了,也不是不可能干出这种事!

王华被同僚们嘲笑了一轮又一轮,气得直接回家写信把文哥儿臭骂一顿。

王华不知道的是,他的另外三个孩子正聚集在文哥儿住处那边分赃。

王守俭是二哥,这会儿爱拿主意的文哥儿不在,他便勉为其难地充当分钱的人。

两个弟弟妹妹还不会看太复杂的账目,所以他采用最原始的分赃方法,拿出刚到手的所有现银直接分下去:自己拿一份,给文哥儿留一份;弟弟拿一份,再给文哥儿留一份;妹妹留一份,再给文哥儿留一份。

这种分法一来是考虑到文哥儿已经入朝为官,需要用钱的地方比较多;二来是考虑到这种连环画是文哥儿闲暇时教他们画的,故事也是文哥儿给他们讲的,他们挪用一次不给文哥儿分钱,下次怎么好意思再拿?

还有一点王守俭没有跟两个小孩儿说,那就是这书一出来,大家都会怀疑是文哥儿捣鼓的,不少人买书也是冲着文哥儿来的。

既然要文哥儿背这个锅,那文哥儿合该分走大头。

对此两个小的都没意见,二哥赚钱带他们一起赚,开心!

等三哥回来了,他们一起给三哥大惊喜!

马上就要挨上骂的文哥儿:?????

可惜文哥儿并不知道京师有一串连环锅咻咻咻地朝他飞过来,他还在积极投身于艰难的西北建设计划。

自从和军屯的大人小孩都混熟了,文哥儿便开始遍地撒野了。

没活干时候就往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跑,连祁连山都去了一趟,感受一下传说中的“天山”之美。

有次他甚至还跑到牧民家挤羊奶,抱着捅羊奶回大本营研究怎么自制酸奶。

根据《齐民要术》的记载,挤羊奶最好的便是三四月份,这时候到处春草丰茂,羊群每天出去都能吃到美美的嫩草,早春生的羊崽也可以自己吃草了,到晚上便可以把它们母子分开来挤奶。

这个时期即便人们很不要脸地偷羊崽口粮,母羊和羊崽也不会变瘦!

文哥儿表示他绝对不是为了一口吃的,而是为了带关学爱好者们一起研究传说中的发酵反应!

李燿这个关学弟子深以为然,每天拿着小本本跟在文哥儿身边做记录,数据精确到每份羊奶从哪一天哪一时辰哪一刻开始放置、哪一时辰哪一刻开始变得酸甜适口。

文哥儿见他这般热忱,便给他科普了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的相关反应以及氧气二氧化碳之类的生化小知识,让他平时自己去摸索着做些简单实验,练习一下实验操作手法和实验报告写法什么的。

一个人是不可能做完所有事的,聪明人应该懂得为自己培养足够多的帮手!

李指挥使,对不起了,你儿子我薅走了!!!

文哥儿开开心心地在甘州一带到处玩耍,吃吃喝喝留心收集着各方面的材料。

日子很快来到五月初,甘州这边水源还算充足,土豆苗目前长势极佳,个头已经挺高了。

文哥儿也顺利掌握了《齐民要术》记载的作酪法,并且已经拥有了十分纯熟的挤羊奶技巧。

所谓的酪就是乳制品,古时便有酥酪、干酪、漉酪等区别,做法各有区别,口感和储藏时间长短也各有区别,不过都已经有相当成熟的制作流程了。

论起吃的来,老百姓自古以来都是很愿意钻研的!

文哥儿收到京师来信的时候正美滋滋地抱着自制酸奶吨吨吨。

结果当他打开最上面那封信的时候,脸上满足的笑容就开始逐渐消失。

怎么回事???

这是怎么回事???

他爹为什么骂他出了本叫什么《王状元三两事》的书?

阅读戏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