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朱柏,大明第一卷王》
我,朱柏,大明第一卷王

第77章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

在漫漫寒冬里取暖,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他们所能拥有的取暖燃料种类有限,无非是木炭、煤和薪柴。

木炭取暖体验最佳,但价格昂贵,一般只有皇宫、官府及富贵人家才用得起。

明朝的“惜薪司”下辖柴炭厂、山林及专属的樵夫,负责为宫廷和政府部门采办燃料、制作木炭。

官员的俸禄中,专有一项“柴薪银”,作为明朝官员购买柴薪的补贴,普通百姓想都不要想了。

煤在这个时代已进入日常生活,被称作“石炭”。不过,作为社会底层的百姓依旧用不起。

原因在于燃料物资被垄断了,朝廷对煤炭资源实施管控,统一售卖。

专卖政策下往往导致煤价高昂,民众无法在冬天购煤取暖。

木炭价格昂贵。

采煤及烧制成碳的成本较高,又受朝廷管控,其价甚贵。

普通百姓在寒冷的冬天,能够用来取暖的就只剩下木柴、秸秆和杂草这些“薪柴”了。

对于大部分日常生活中连“煮羹”的燃料都缺的家庭,自然也谈不上在冬天烧柴取暖,更不用提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

缺柴少薪也因此成为历代文人哀咏一大主题。

孟郊“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赵扩买不起柴“毁车充薪”,韩淲“家贫无人去拾柴”……

如此种种皆揭露穷人家柴薪不够,只能听天由命任寒风摧残。

坐视民众被冻死是一件极不妥的事情,所以针对百姓的取暖赈济政策并不是没有。

朱柏印象中,朱翊钧明白官督商办会抬高煤炭价格这一弊端,不许搞官营采煤业。

并言“煤乃民间日用之需,若官督开取,必致价值倍增,京城家家户户何以安生?”

他的初心是好的,可惜得不到落实。

直到清朝中后期,因为西洋采煤机械的引入,才有了“小户人家热炕头”的现象,可即便在京城也并不普及。

事实上,后世直到80年代,北方的许多农村仍然没有足够的薪柴用来取暖。森林资源丰富的某省,甚至全省三分之二的农户缺少能源。

烧不起炭、烧不起煤、也烧不起柴,成了古代普通百姓冬日里的真实写照。

……

“煤?”

朱柏似有所悟的反应过来,喃喃自语道:

“《天工开物》里系统记载了什么样的山下会有煤矿,以及煤炭开采技术:

包括地质、开拓、采煤、支护、通风、提升以及瓦斯排放等技术……”

还有一些后世的书籍,记载的更为详明,这些都是他可以利用的知识!

很多书籍这个时代没有,不过庆幸的是朱柏脑袋里还有点货,当下把还未问世的《天工开物》提早给抄写了出来。

……

煤在地下很深,没技术、没机械挖不到多少煤,强行挖也只是拿百姓的命换煤,得不偿失。

不过浅层的煤炭还是可以开采的,待日后技术成熟,便可逐步深入挖掘。

若侥幸采到无烟煤,简单处理就能直接用于生活当中。

不过大多数煤在燃烧的的时候会散发出大量的浓烟、有刺鼻浓烟的存在,毒死人的情况接连发生,就没有人敢用它们来取暖。

暖没有取到,人先被毒死,也太不值得了!

所以不能解决煤的脱硫问题,便谈不上用它取暖。

好在朱柏知道西汉时期就有脱硫的基本方法,参入石灰石及碱性物质就可以初步达到脱硫效果。

在此基础上他还能进一步改进,让脱硫更充分。

其他更先进的现代方法,以现在的技术暂时还做不到,但初步脱硫后的煤百姓们使用起来还是相对安全的。

日后朱柏能够大规模的开采煤炭,辅以相应脱硫技术,生产无烟煤乃至蜂窝煤。

让百姓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得取暖,绝对又是一件值得振奋的事。

其中,蜂窝煤是他儿时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若能在这个时代出现,想想都激动。

因为它的优点实在太大了!

着火快、火苗高、燃烧时间长达一小时、无烟无味,燃烧充分。

原料广泛、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制作简单,能够省料省时、节能节资,充分有效利用煤炭资源,节约能源。

“这玩意日后绝对值得花大精力把它研制出来。

一年、三年、乃至五年!在所不惜……”

……

采煤、脱硫,两点问题朱柏都有办法解决。

但是还有一道难关摆在他面前:朱元璋能答应这事?

古人迷信,即使暂且抛开风水这东西不谈。

采矿势必需要大量人手,开矿越多聚集的人就越多。

以朱元璋多疑的性格,绝对会担忧亡命之徒混入矿工中,久而久之形成势力难免不滋生事端、甚至造反,需要动用官兵武力镇压。

对于朱元璋来说。

百姓死不死不打紧,煤矿开采不开采也无关紧要,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才重要。

涉及他的江山稳固,开采煤矿的这点利益他宁愿不要!

朱柏夹在中间。

“难啊!

实在是太难了!”

他想的是天下百姓,想的往后的每个冬天,考虑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然而这在朱元璋眼里根本不值一提,除非他能够解决朱元璋的后顾之忧。

这些是他的臆想,但不能说就不存在这种可能。

……

思来想去。

朱柏还是下定决心,动手做了再说,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

说不定朱元璋见识到了无烟煤,明白它的经济价值、战略储备价值等,能被说动的呢?

想及此处。

朱柏一面整理自己手写的抢鲜版《天工开物》等书籍的相关内容,一面向朱元璋申请在文渊阁后方,再给他一间房间做“实验室”。

朱元璋心中虽然有些疑惑“实验室”是什么?但还是批准的朱柏的请求。

他向身边的朱标询问道:“标儿,你可曾听说过“实验室”,又可知它是做什么用的?”

朱标摇摇头:“儿臣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

不过上一次十二弟制造出的水泥和混凝土,给儿臣的印象还是十分深刻。

儿臣依旧期待,十二弟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闻言朱元璋赞同的点点头,感慨道:

“短短的一年不到的时间,咱发现自己对柏儿这个孩子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以前柏儿学习勤奋刻苦,常常学至深夜咱是知道的,咱也很欣慰,经常拿柏儿当典范,勉励你其他几个弟弟勤奋学习。”

说到这里他又感到一丝疑惑:

“说来也奇怪,这么多年来,柏儿并没有太多亮眼的表现,咱也仅仅是把柏儿当做勉励其他儿孙的标杆。

可是从前几个月开始,柏儿似乎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

朱标似乎知道朱元璋所指为何,接声道:

“十二弟从以前沉默寡语、默默无闻,所以给父皇一种木讷的错觉,可神童毕竟是神童,十二弟一旦开始崭露头角就才华横溢、锋芒毕露,一发不可收拾……”

“是啊!咱现在都不知道该如何来形容柏儿这个孩子。

咱只是很好奇,柏儿脑海里怎么能装得下那么多知识,并且怎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

怪哉,怪哉……”

阅读我,朱柏,大明第一卷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