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绑定国运我要当昏君》
绑定国运我要当昏君

第三十章派遣文官留学

科举改革后的第一场考试终于结束了,这次前五名的文武官都进入了朝廷任职。

因为科举考试本来是四年一次,但是因为这次改革,中间只间隔了两年,就又开展了一次,所以官员稍微有些饱和。

昨天甄何的提议,让梁思君眼前一亮。

留学这种事情,属于纸上谈兵,应该是文官去更加合适。

刚好,梁思君不希望朝廷有那么多文官。

要是能派走一批文官,在让一批武官上朝,就能大量减少文官在朝廷的比例了。

本朝之前本来就是重文轻武的,很多能打的武官都因为朝廷的政策而弃武学文,导致文官比例很快上升。

只要现在多看重武臣一点,就不会有那么多文官说闲话。梁思君最近连上了几天的早朝,有点劳累,所以今天不打算上早朝了,就直接召开了御前会议。

在御前会议上,他直接把自己打算派遣一些文官留学的事情告诉了朝臣。

“甄何此番下西洋,发现了不少国家有丰富的原料,有一些国家甚至比我们有发达的经济和工业。”

“所以,大梁必须要派遣一些文官去别的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

其实,纯粹就是自己不想看见那么多文官。

梁思君没什么文化,憋这么多理由,半条命都没了。

不过,自己的理由,大臣们好像都挺信服的。

毕竟学习别的国家的技术,交流文化,都是很重要的。

至于,他为什么这么肯定,送这些文官出去学习肯定不会涨国运。

因为,他之前看过自己前世国家最后一个王朝的历史,虽然他们救亡图存,想要靠学习别的国家的技术来改变。

但是,封建王朝的弊端摆在这里,这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没什么办法。

唯一反对的就是连杨明了,显然这些文官们出国学习,又要花户部的钱。

大运河的开凿还没有落实,又要花钱,连杨明心里痛啊。

可以说,整个皇宫里,最穷的部门就是户部了。

连皇帝新建立的检察机关都比户部有钱。

别的部门只进不出,户部只出不进。

梁思君的脸色又不好看了,又是连杨明,必须要找个机会把他赶走,不然他每次都反对自己的意见,真是气死人。

不过无伤大雅,就他一个人反对,在朝廷也掀起不了什么风浪。

所以,派遣文官去西方学习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落实了。

梁思君想了想,这件事情还是由国子监来办比较好,毕竟他们是专门管教育这一块的。

国子监管事的太傅蓝谕是小时候教过梁思君的,看见自己国家的皇帝这么重视教育,自然是很开心。

出国学习这件事,蓝谕觉得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到现在为止,大梁从来没有派遣过任何一个人出过国门,而且语言不通,面对的未知也很多。

所以,需要派遣出去的人,肯定是心理素质很强的,而且真的能够带回来一些什么的。

“这届的前几名怎么样,之前考试改革,前几名的文官质量,应该比往常要更好一些。”

蓝谕问自己手下的人。

“确实都出类拔萃,但是都已经在朝廷的各个部门上任了。”

上任也不是很么大事,要是需要,自己完全可以把他们叫回来。

反正国家是有不少补贴的,再多给他们一些补贴,也未尝不可。

“还有就是都很年轻,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年考中的都这么年轻。”

年轻好啊,年轻有冲劲,更想做一番大事业。

蓝谕大概确定了一下这些人的名单,就让手下的人去通知到位了。

很快,这些人也落实下来了。

去国外学习确实不是一件小事,但这是之前从未探索过的,蓝谕也没什么经验给他们。

就只好说:“钱的事情不用担心,会给你们足够的留学经费,到时候尽量多学点东西回来。”

梁思君把留学的事情交给了别人,自己就闲下来了。

那他就要赶快落实开凿大运河的事。

他敦促朝臣赶紧让内陆县官的事情落实下来。

落实大运河的开凿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本来那边的人就缺水缺粮食,还要让人干活,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不少地方官员都在推脱,主要是,这一片每年都赈灾,就算开放粮仓,粮仓里也没有多少粮食可以给他们。

朝臣们简直头都大了,上有皇帝,下有百姓,简直是两头为难。

武美人似乎也听闻了这件事情,赶紧找到了户部连杨明大人。

“大人,这件事情,我有个好提议。”

连杨明没想到皇上的妃子会亲自来找自己说赈灾的事情,还说有好点子,也有点好奇,就问:“什么提议?”

“我看了前几年的赈灾账本,发现都是拨款。”

“但是,拨款实际上对缺少粮食的地方不是特别奏效,这是我之前的疏忽。”

“粮仓可以打开,但是那边年年灾祸,也不见得粮仓里有多少储备粮食。”

连杨明听她这么一说,似乎明白过来了,顺着她的话说下去。

“百姓们需要的不是钱款,而是粮食。”

武美人立刻就笑了。

“连大人说对了,所以,比起直接给钱到地方政府,倒不如,直接给粮食。”

“但是,国库里是不存粮食的啊。”

一个问题解决了,但是随即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武美人笑道:“之前皇上在哪个镇建立了一个寺庙,据说一直有很多富贵人家的夫人小姐前去施粥。”

“他们去那边施粥,是为了蹭皇上的子嗣福。”

“对于富人来说,钱都是身外之物了,他们需要的是权力的证明。”

“我们可以号召富人们来捐粮,然后给他们发朝廷的感谢牌匾,根据捐粮的多少来发放。”

连杨明觉得这个办法可以行得通,毕竟牌匾不需要花多少钱。请下载app

阅读绑定国运我要当昏君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