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十朝代》
十朝代

第二十六章医缓

医缓(生卒年不详),中国春秋时期秦国的医家。其姓不详,名缓,因以医职,人称医缓。曾为晋景公治病,指出病在“膏之上,肓之下”,病重不治。

晋景公(-前581年),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姓姬,名据,一名獳,晋成公之子,公元前599-前581年,在位19年,没有消停过。

前599年春,陈国大夫夏征舒杀死了国君陈灵公,次年楚庄王讨伐陈国,杀死了征舒。楚国势力强,晋国压力大。

前597年,楚庄王包围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救,晋景公派林父统帅中军,随会统帅上军,赵朔统帅下军,支援郑国。楚国迅速降服郑国,两国结盟;楚晋两军大战,郑国反攻晋军,晋军大败,一名大将被俘。晋军返回后,中军统帅林父,主动请求死罪,晋景公想答应他。上军统帅随会求情说:“楚国打败了我军,我们又杀死自己的将军,这是帮助楚国杀死他们的仇人。”晋景公觉得在理,林父得以免死。

公元前595年,晋国出兵讨伐郑国,因为郑国认敌为友,曾与楚国联手攻晋。这次,楚庄王见郑国受到晋国攻击,便出兵抗晋,在黄河边挫败了晋军。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公元前594年,楚国讨伐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景公想去援救,上大夫伯宗献计说:“古话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我们哪里管得着楚国的事儿?不如暂不出兵,且等楚国国势衰退后再说。“于是晋国派解扬谎称救援宋国,到宋国去安慰一下,并未出兵援助。

公元前593年,晋景公派随会灭亡了赤狄(部落)。前591年,晋国讨伐齐国,齐国派太子强到晋国做人质,晋军才停止进攻,给了齐国喘息的机会。

公元前589年春,齐国讨伐鲁国、卫国,两国向晋国求救,晋国出兵,晋、鲁、卫共同讨伐齐国,齐军大败,晋军打到齐都。

在晋国大败齐国后,楚共王兴全国之师,并联合郑、蔡、许等盟国,攻打鲁、卫,为齐国复仇。鲁、卫不敌,双双求和。楚国更强大了,邀集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和鄫等共计14个诸侯,在蜀(山东泰安东南)会盟。晋景公为与以楚为首的联盟抗衡,便向天子献上齐国俘虏。

公元前588年,晋景公命郤克与卫国联军将赤狄最后一部歼灭。公元前587年,鲁成公朝拜晋景公,此时的晋景公,对鲁成公很不礼貌,鲁国于是背叛了晋国。其后晋国讨伐郑国,攻下了汜。

公元前584年,吴、晋两国开始交往,约定讨伐楚国。前583年,晋国杀死了赵同、赵括,灭了赵氏家族。

公元前581年,叱咤风云的晋景公身染重病,心如刀绞,憋闷难忍。据《左传·成公十年》和《史记》晋世家、赵世家记载,这年的一天,晋景公做了一个噩梦,十分可怕。他梦见一个恶鬼向他报复、索命。恶鬼披头散发,发长拖地,非常吓人。恶鬼跳着脚,拍着胸膛,吼叫着:“你错杀了我的后代,让我断子绝孙,不仁不义不道德!我请求天帝,得到允许,向你索命来了!”恶鬼不依不饶,一路追赶着他奔跑。他关上一道道大门,恶鬼就把一道道门砸开,撞坏了宫殿的大门、二门,进入寝殿内室,内室的门也被撞坏了。晋景公大叫几声,吓出了一身冷汗,从噩梦中惊醒过来。

当时巫术盛行,巫在先秦时期是个显赫的职业,巫师们号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所以,上至国家的战争、灾害、祭祀,下至平民的婚丧嫁娶、治病寻物等,都请教巫师。晋景公不明白自己梦的凶吉,自然也要请巫师占梦。桑田巫远近闻名,就被召进宫,让他占梦断吉凶。桑田巫经过龟占筮卜,得出结论:“赵氏孤儿的祖先为祟。“并预言晋景公命将不保,时日无多,他含蓄地说:“主君吃不上新的麦子面了!”言外之意是新麦收割时主君已死了。桑田巫这个谶语,吓得晋景公魂飞魄散,成了挥之不去的魔咒,时刻折磨着晋景公。

原来在公元前587年,晋国的大将赵朔死了,他的妻子赵庄姬便和赵盾的异母兄弟赵婴齐出现私情。赵朔的叔叔赵括和赵同很愤怒,便把赵婴齐放逐到了齐国。赵庄姬的心上人被放逐,她气昏了头,认为赵氏破坏了自己的好事。她联合与赵氏有积怨的栾氏、郤氏,共同对付赵氏,在晋景公面前轮番诬陷赵氏,说赵同和赵括要谋反。新上任的司寇屠岸贾本来就与赵氏有仇,便借机报复赵氏。他召集人马,杀死了赵同、赵括,将赵氏灭族。赵庄姬这时傻眼了,赵家就剩下她的儿子赵武了,赵武成了赵氏孤儿。赵庄姬是晋景公的姑母,赵氏孤儿得以幸免于难。晋景公杀死赵同、赵括后,想把赵氏的土地赏给祁奚家族。执政大夫韩厥谏言说:“赵氏家族的赵衰、赵盾、赵朔都对国家有大功,却没有了后代,失去了土地,这后人怎么想呢?还怎么愿意为国家尽忠?”晋景公觉得在理,赵氏的土地被留下了,后来又封还给了赵武。

晋景公虽然没有对赵氏家族赶尽杀绝,留下一棵独苗,赵氏的祖先还是找上门来了。晋景公做了噩梦,桑田巫给他下了“死刑判决。”

晋景公不甘心等死,他听说秦国有个名医叫“医缓”,善于诊病疗疾,就派人到秦国请医缓来诊治。

医缓还没有来到,晋景公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两个男孩在他的肚子里作祟。一个男孩说:“秦国的医缓是个名医,他带来针药治疗晋景公,会伤害到我们,我们往哪里躲呢?”另一个说:“不用怕,我们在晋景公的肚子里,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去,‘膏肓’是要害之地,再好的医生对我们也没办法。”

医缓来了,他经过察色按脉,细心诊断,不免摇头叹气。晋景公问病情怎么样,医缓说:“您的病在心脏的脂膏与膈肌的肓膜之间,即在膏之下,肓之上。‘膏肓,为要害之地,艾火灸不着,针刺刺不到,使用汤药治疗,药物很难到达这个地方。硬性治疗,不易奏效,还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实在难以治疗,您就慢慢地注意生活调养吧。”晋景公听过病情分析之后,佩服医缓诊病准确,称赞说:“真是高明的医生啊。修他为医缓置办了厚重的礼物,把医缓送回了秦国。成语“病人膏肓”,就是源于这个故事,形容病得很重,难以救治。

晋景公遵照医缓的嘱咐,注意生活调养,慎起居,节饮食,远女色。日子一天天过去,身体没有发生急剧的变化,他终于看到了麦熟了。到了六月间的丙午日,晋景公想吃新麦,便让管理田产的官吏献上麦来,让御厨做了面食。他把桑田巫召来,让他看过了自己的面食后,就把他杀了。就在晋景公准备吃面食的时候,突然觉得肚子发胀。于是他就去上厕所,结果掉到粪池里淹死了,最终桑田巫一语成谶。

医缓诊断晋景公的病在“肓之上,膏之下”,中医认为:心夹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心前区疼痛、憋闷,是晋景公的主诉,现代医学称为冠心病、心绞痛。他的腹胀可能因大便秘结,由于盛怒,排便时用力屏气,腹内压力升高,加之精神紧张,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心脏收缩阻力增大,加重心肌缺氧,供血不足,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产生绞痛性昏厥,以致掉到粪池里淹死了。

从晋景公的死亡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几点认识。

一要制怒,因为精神紧张,思虑过度,喜怒无常,这些不良因素可诱发心绞痛,以致心肌梗塞。晋景公的暴怒,对他已疲惫不堪的心脏是巨大打击,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心肌严重缺血,最后出现绞痛性昏厥而死亡。本已熬到了食新麦时节,却赌气杀死桑田巫,乃是“自作孽,不可活”。

二要膳食平衡。高脂、厚味饮食是冠心病的温床a大鱼大肉、油腻煎炸等食品,在体内助湿生痰,助热动风,使血中胆固醇增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等。而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多食果蔬,有利于防止便秘,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留与吸收,有助于降低血中胆固醇。

三是增强运动,运动可以通经脉,调气血,濡筋骨,利关节,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缓解动脉硬化的发生,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

四是病人膏肓并不可怕,积极地治疗,注意生活调养,乐观地“带病生存”,善待生命,注意养生,也会出现“破罐子熬过柏木桶”的奇迹。

晋景公在晚年生了一场大病,有一天在病榻上休息,突然刮进了一阵凉风,景公以为是哪个奴才没有关紧门窗,刚想破口大骂一番;扭头一看,只见一成年男子,身穿白衣,披头散发,脸色惨白,双手向前,慢慢地飘到景公床前;见此情景,景公已经被吓得浑身出汗,动弹不得,他想叫外面的侍卫进来护驾,他长大了嘴巴,嘴里却一个音都没发出来。那男子发出一阵空灵的声音,带着气愤的语调说到:“你这昏君,我尽职尽责,一心为国,你却听信那奸臣的一面之辞,灭我九族。我已经禀明阎罗王,他命我来取你狗命,昏君,拿命来。”说罢就掐住景公的脖子,景公疯狂摆动身体,叫着:“不是我,不是我。”对方不为所动,手上的力气又加重了几分,危急时刻,景公大叫一声,从床上坐起,眼前还是刚才的景物,却不见那成年男子,原来只是一场梦,景公长呼一口气。

景公醒了之后依然颤栗不停,他认为是赵氏厉鬼来找他索命了(晋景公屠尽赵家满门,赵氏孤儿的原型),赶紧召通晓鬼神的巫师进宫占卜,巫师占卜后,告诉景公:“大王,此卦尽显恶相,恐怕您是吃不上新麦了。”景公听后大怒,立即下令将巫师赶出王宫。巫师走后,景公果然如卦象所言,病情日渐加重,于是景公便派人去秦国找名医医缓来诊治。

在医缓来之前,景公又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两个小孩,一个说:“听说医缓的医术非常高超,恐怕会伤到我们,要不我们撤了吧。”另一个说:“怕什么,我们现在处在膏之上,肓之下,他奈何不了我们的,放心吧。”

景公终于把医缓盼来了,医缓把过脉之后,摇了摇头,说到:“晋君,您已经病入膏肓(病入膏肓的出处),药石无医,您该吃吃,该喝喝。”

晋景公将医缓送走后,想起梦中两个孩童的话,大叫一声:“天要亡我啊。”

过了不久,麦子成熟了,景公想起巫师的话,便命人将新麦熬成粥,又让人将巫师叫过来,准备让巫师亲眼看着自己吃掉新麦做的饭,然后将他杀掉。在景公正准备吃饭时,忽然感到腹部一阵胀痛难忍,便起身先去上厕所,在厕所里一个没踩稳跌入粪坑里了,左右服侍的下人见景公一直不出来,便进去看下情况,这才发现,景公已经溺毙而亡。

在景公溺亡的前一天晚上,他身边有个宦官正好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背着景公登天。于是便由他将景公从厕中背出,并给景公殉葬。

阅读十朝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