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贞观:我来自未来》
贞观:我来自未来

第81章商税

“来来来.....赵国公、武昌郡公。”苏青繁拉着长孙无忌胖胖的手道:“此处人多杂乱,不如几位去我府上如何?”

戴胄看了一眼周围的环境,车马横行无忌,又有军士不断往返,点了头道:“那就叨扰苏大夫了。”

“武昌郡公客气了。”苏青繁相视一笑又对陆周道:“去知会长孙冲一声,告诉他,他家大人来了。”

苏青繁领着几人回到了沿溪村的宅子,又吩咐小雨做了下饭的酒菜。

安排他们入座后长孙无忌开口道:“苏大夫,这次我和武昌郡公前来是有事相询的。”

苏青繁点头:“便是商税一事?”

长孙无忌与戴胄同时点头:“圣人将商税一事交代我等,我们想了太多的方案却总是觉得不甚满意。所以想来问问苏大夫有什么看法?”

长孙无忌道:“苏大夫你也知道,这商税一事搁置太久,往前可追述的还得到了汉朝....我们这一时间也没有可借鉴的,这细节方面还是拿不定主意啊。”

戴胄同样点头说道:“苏大夫...实不相瞒,我这户部虽然人才众多,可终究还是没有拿出手的方案。”

看着二人的样子,想必被这商税一事折磨的不轻...不然又怎么会跑到自己这里。

可是自己也不懂啊!

这商税,苏青繁又哪里知道该如何征收?

这天下数据全在朝廷的手中,也只有朝廷才能做出最完善的方案。

苏青繁想了想道:“这新商税一开,想必阻力也是不小啊...”

戴胄闻言点头:“这商税一开,自然会受到些许阻力,可也不能因噎废食不是么....我大唐眼见物产逐渐的丰富起来,那商旅一道必然日益旺盛。这朝廷....”

苏青繁一笑,他当然知道朝廷不会对此不闻不问,于是点头道:“武昌郡公所言极是,某也是赞成朝廷开征商税的。”

见到苏青繁如此回答,戴胄松了口气,他还以为苏青繁反对商税呢。

于是问道:“那苏大夫有否好的建议?”

苏青繁看着戴胄,对于戴胄他是真的极为佩服的。

历史上贞观之治,也正是这样的一群人共同创造!

虽然苏青繁在李世民的面前取笑过戴胄,说他死了之后家里连办丧事的地儿也没有...

可是戴胄身为户部尚书,真的会落魄到如此的地步吗?

又是因何落魄到了如此的地步?

对此苏青繁并不知晓!史书之中也没有给出答案。

可历史中却记载了魏征仅仅是因为长乐公主的嫁妆违背祖制远超了永嘉公主,也就是李世民的姐姐,进行了劝谏。

仅仅是因为这一次的劝谏,李世民就赏赐了魏征布帛四十匹、钱四十万。

各种奖励魏征可以说是没有少收,那么魏征这些钱都哪去了?

又为何穷到连祖宗的牌位都要安排在大堂之中?

同样际遇的李大亮给出了答案。

李大亮死了之后,想要找一块含在嘴里的玉都找不到....

李大亮做凉州都督的时候,那时整个国家都穷的揭不开锅,战争过后很多尸体没有掩埋,他就自己出钱雇人掩埋尸体。

在做县令的时候,赶上了旱灾。国家穷,自己也穷,可是看着当地百姓都要出去乞讨了,心不忍的他就把自己的马给卖了,买了种子分发给了百姓。

这就名传千古李大亮卖马!李大亮是军人啊,马对于军人的意义是何等的重要!

后来李大亮立了战功,李渊一次性赏赐了一百名奴婢,李大亮因为怜恤他们都是因为战争成为了孤儿,做了奴婢。李大亮一次性的全部给放良了。

奴婢在大唐就是财产啊,李大亮却毫不犹豫的放良了。

李大亮一生之中养了很多孤儿,在贞观二十一年去世的时候,史书上记载至少有十五名孤儿把李大亮当成了亲生父亲尽孝。

这些人官位如此显赫,却穷困了一生,是不是有了答案...

苏青繁对着戴胄笑道:“建议倒是不敢当,倒是有一事想问问赵国公与武昌郡公。”

戴胄道:“苏大夫所问为何,还请直言。”

苏青繁道:“缴纳税收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可朝廷又该尽到什么样的义务呢?”

戴胄想了想道:“护国安民!保一方平安!”

苏青繁点头:“武昌郡公所言极致,朝廷护佑一方,给百姓们安身立命之所,可这些本来不就朝廷该做到的吗?如今商税没有征收之前朝廷便已经做到了这些...”

长孙无忌和戴胄同时思索着苏青繁的话:“苏大夫的意思是还要另外给些好处?”

“是的,这新商税一开,缴纳的都是些商旅....可这些商旅是什么人啊都是我大唐社会的最底层罢了...莫说子嗣为官,只怕就连读书也是奢望啊!”

“赵国公、武昌郡公,你们说说这处在社会最底层商旅,同时又要缴纳多余赋税,他们的心里会怎么想?你们也都说了,我大唐物产日渐丰富之后商旅便会逐渐的增多....可是总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终日被人骂,人人都可以唾弃上一口吧?”

苏青繁敲了敲桌案:“如今这朝廷不也是经商了吗?”

长孙无忌和戴胄心里仔细一想,可不是吗?

朝廷都经商了,还何故打压商旅呢?

难不成朝廷经商就是高尚、百姓经商就是卑贱了?

“那依苏大夫之见呢?”戴胄开口问道。

苏青繁道:“朝廷想要征收商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提高商人的地位...这地位一提高了,缴纳起税收起来自然是心甘情愿了。”

给两人各自倒了一杯:“您二人觉得是否是这个理?”

戴胄抿了口酒后道:“这三勒浆可真是香的狠啊,这拔高商人地位某会亲自在朝堂之上禀明圣人,与诸公们议个方案。”

苏青繁端起了酒杯:“某替天下商旅谢过戴公了!”

戴胄轻笑:“苏大夫言重...这不也是我大唐将要发展到了这一步了么,当农民不在束缚在土地之上,商旅必然该享有该有的待遇。”

“请问苏大夫还有何建言?”

苏青繁想了想道:“这商税如何征收是个问题...总不能八十岁的老太上街卖颗鸡蛋也要征收商税吧?”

戴胄狠狠的点头:“苏大夫所言极是,我们户部就是因为这尺度的问题拿捏不清...有人想要全员征税,一视同仁。有人认为此举会大大的破坏经商的环境,又寒了人心,从而人人自危。”

苏青繁道:“戴公、赵国公。我个人认为这商税应该是能者多劳。”

“何谓能者多劳?”

苏青繁一笑:“这商税的对象也得看人么...这八十岁的老头卖颗鸡蛋也要征税,那又能榨出几滴油水?”

戴胄和长孙无忌脸色一黑,连忙摆手:“朝廷还干不出这等龌龊之事...”

苏青繁笑笑:“你不征、他不征...那征谁?我看呐,那大唐百货便是最好的对象啊...”

戴胄、长孙无忌双眼一瞪:“这大唐百货也要缴纳商税...那不是朝廷自己的产业吗?”

苏青繁不好气的看了他们一眼:“朝廷自己的产业就不需要交税了?那是不是某也不需要交税了?某也是朝廷的臣子呐!”

苏青繁接着道:“这纳税当然要一视同仁,你们想想这大唐百货都纳税了,这天下人还不纳税吗?”

“而且此举也绝非是因为税收一点的缘故更多是体现公平!是商业上的公平!这朝廷本就人多势众,财力丰厚,这要是不纳税,那天下百姓还有活路吗?今天朝廷看见粮食的生意不错,入了行,明天看见布匹的生意有赚头,又投身进去。久而久之这天下商旅是不是都被朝廷给玩死了?”

两人一想还真是...这朝廷本就是占据绝对的优势,要是在不赋税,此消彼长之下,天下商旅还真没有活路了。

“此点某会仔细斟酌。”戴胄点头又问道:“那到底哪些人该征税,哪些人又不该征税?总不是全是卖鸡蛋....卖鸡蛋的老太吧。”

戴胄无奈的看了他一眼,这个比喻还真是清新脱俗....

“起征点!朝廷设置一个起征点!比如一个月交易额达到了一定的数字便征收多少比例的税收,没有达到这样的额度就免于征收。”

“这起征点又该是多少呢?”戴胄凝眉不止。

苏青繁双手一摊:“那就不是某能过问的了,你户部掌管天下钱粮,自己去翻数据设置一个合适的数据吧。”

“不过除去了起征点之外,还可以有阶段性。”

“何谓阶段性?”

“一个月营业额一万贯和一个月营业额一百万贯自然征收的比例不同。这能者多劳么....”

戴胄和长孙无忌眼睛同时一亮,是个好方法啊!

只是长孙无忌眼亮的一瞬间又流下了冷汗...

长孙氏的营业额不小啊...这征来征去,征到了自己的头上。

有些心疼...原来我长孙氏才是那头最大最肥的.....羔羊!

长孙无忌有些心疼,道:“苏大夫还有想法吗?”

“有!”苏青繁点头!

戴胄高兴的敬了他一杯酒:“还请苏大夫明说。”

苏青繁想了想,道:“那就是征收的范围与具体比例的问题....这朝廷一支铅笔的造价不超过三文,利润却是七文还要多...这庄稼户里的谷物可没有那么高的利润啊!”

“而且这谷物之类一旦征收了高额的赋税,这粮价怕是要上了天了,最终吃亏的还是天下的百姓啊....”

“税收不仅仅可以为朝廷创收,更是朝廷调节天下的工具。”

“朝廷想要控制某一物品的发展趋势,那么便提高赋税...想要大肆发展某一事物那便减免赋税...这个就不用我多言了吧?”

“这个某懂!某懂啊!”戴胄笑咪咪的喝了一口酒,这他当然懂了。

“苏大夫啊,某要视你为知音呐!”戴胄高兴的说道。

长孙无忌看了他一眼:“似乎你很懂是的...还知音呢...你既然懂的话又为何要跟着某一同来此。”

戴胄不理长孙无忌的取笑,嘿笑了一声:“苏大夫见谅,你这一番话却是真的给某不小的启迪...”

“还有吗?”戴胄眼睛不眨的看着苏青繁。

“有!”苏青繁看着戴胄笑着道,这戴胄可真是有意思,比房玄龄有趣的多。

更别提杜如晦那个闷葫芦了。

戴胄连忙站起身来:“苏大夫,你且慢一些,等某取来纸笔再说不迟。”

苏青繁连忙示意戴胄坐下:“戴公啊...饮酒,饮酒。”

又唤小雨取来纸笔替给了戴胄与长孙无忌:“二位见谅,家中只有铅笔...”

戴胄和长孙无忌同时道:“我们早就试过了,虽不适应但也不至于书写不下去。”

戴胄将纸铺好,捏着铅笔道:“苏大夫,还请继续。”

苏青繁想了想道:“我大唐地域辽阔,天下共分十道,十道又设360州,下辖1557县。”

戴胄心神一凝,这是着眼全国了!

“苏大夫还请说慢些...这铅笔某还是不太习惯。”戴胄在一张纸上分别画出了十道。

苏青繁问道:“赵国公、戴公,这十道之中富裕者谁?”

“自然是江南道与关内道。”

“那幽州、凉州之地比起长安、洛阳富裕程度如何?”

“自然是不足的。”

苏青繁看向他们问道:“假设你们是商人,你们会选择在长安、洛阳行商还是在幽州、凉州行商?”

两人同时放下了笔:“苏大夫的意思每个地域的商税都不相同?可是这样征收起来也太麻烦了。”

“那就是朝廷的事了,该怎么处理你们自己处理。赵国公、戴公,一些苦寒之地也同样需要发展啊!那里的百姓也需要过上好日子!”

戴胄点头,又拿起了笔:“某会让户部拿出方案,设置合理的机构。”

他笑了笑道:“富裕之地本就该帮衬着点苦寒之地...都是我大唐子民,谁知道这新事物的出现最终会繁华了哪个州府。”

苏青繁拍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每个地域发展的不均衡,原因各不相同。眼下新技术出现还不知道哪个州会爆发出惊人的潜力呢。”

戴胄点头:“苏青繁您请继续....应该还有吧...”

苏青繁挠了挠脑袋:“还有么...某一时也想不到了啊!对了,这朝廷也不能只征税不管事啊!”

“只享受义务不负责任那是不可取的。”苏青繁道:“这朝廷需要给天下商旅们稳定的营商环境..要解决实际困难。”

戴胄有些可惜道:“真的没有了吗...要不苏大夫你在想想....”

苏青繁搜肠刮肚的想了许久,还真给他想出了一条。

“戴公啊...还有减免税收!”

“减免?不是已经划定了起征点吗?”戴胄疑惑的问道,长孙无忌也同时看向他。

苏青繁看向长孙无忌:“赵国公家的铁铺不仅仅开在关内道吧?余下九道都有?”

长孙无忌点头:“嗯,都有上一些...”

苏青繁笑道:“赵国公还真是家大业大啊,这铁铺都要铺满了大唐...”

长孙无忌没有回话,他知道苏青繁并不是想要打听他家到底有多少的铁铺,这铁铺的生意本就是苏青繁告诉他的。

在苏青繁告诉他铁具将要走进千家万户之时长孙无忌就安排家族大肆扩张。

这段时间除去分给朝廷的分润,依旧狠狠的赚上了一笔!上次若不是和圣人共同来到沿溪村,怕自己的礼物盖过了圣人的风头,只怕自己会带的谢礼更多,不至于全是铁具。

毕竟给这小子送些礼,也不至于吃亏。给他一套长安的宅子,就给自己指点了铁锅的生意。

若是送的更多呢?是否还会有其他的门路?

正遐想间却听得苏青繁言道:“那赵国公想必也赚取了不少...是否想过造桥铺路、扶老助幼?”

长孙无忌心里咯噔一声,这是何意...却是口念道:“自然是有的...”

苏青繁又问道:“赵国公....倘若让你修一条路,架一座桥花费一百万贯,朝廷给你免去五十万贯的税收你可愿意?”

减去一半税收?长孙无忌仔细的思考,若是做了利国利民的事,只怕生意会越来越好啊,损失些的会成倍的赚回来。

朝廷也无法将触手遍及到每一寸角落,若是一些事宜由商人代办,既省了人手也办成了事,可以说是朝廷与商人互惠互利之事。

“戴公,这就是朝廷需要考虑的了,到底如何的衡量绝非我能过问的了。”

“至于其他的某是真的想不起什么了...戴公、赵国公咱们饮酒吧,这菜都快要凉了呢...”苏青繁笑着招呼两人。

戴胄收起了纸张,满意的点头,举起酒杯:“苏大夫放心...最后一条某一定为你办到!”

长孙无忌也不怀好意的看了苏青繁一眼...

是啊,这小子不是要修一条长安道沿溪村的水泥路吗?

那又该减免多少?

阅读贞观:我来自未来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