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三国白门楼演义》
三国白门楼演义

第九回 送君残篇隆中对

吕布得甘宁来投,心中大喜,领着众人寻一处酒肆开怀畅饮。席间,吕布谈及天下大势和自己一心匡扶汉室的志向,令甘宁等人越发敬佩。随后,又和甘宁商议他手下一帮弟兄们如何安置等问题。考虑到还要赶去孟津与陈宫等人汇合,必须轻骑速进,同时为了避免一路动静太大,决定此次北上甘宁仅带数名善长骑马的弟兄前往,其他人留在汉江继续当水贼,等日后吕布派人联络,再化整为零北上。

吕布本想寻访黄忠、魏延,但估计黄忠此时还在长沙某个小县任职,魏延哪年出生,史料并无记载,估计此时也在长沙,还是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二人恐怕现在还没有什么名声。这些推断,在与甘宁谈及荆襄豪杰人物时得到验证,甘宁等人从来没有听说过黄忠、魏延。长沙距离襄阳,足有一千余里,又有无数山丘、河流阻隔,道路崎岖难行,往返恐怕至少要一个月。吕布只得打消亲自前往长沙的念头,吩咐甘宁让手下弟兄多留意此二人动向。

随后,吕布派人四处打探文聘下落。文聘,字仲业,南阳人,文武全才。历史上,建安十三年(208年),刘琮率荆州归降曹操,文聘姗姗来迟。曹操问他原因,他说自己因未能保全土境愧对刘琮,“没有面目早来进见明公而已”。曹操为之怆然,说道:“仲业,你真是一个忠臣啊!”于是以厚礼相待,重用之,屡立战功。

很快,吕布便得知文聘所在,于是带着甘宁,二人前往招揽。文聘并非出身世家大族,此时大约二十来岁,尚未崭露头角。文聘对吕布的大忠大义万分敬佩,对吕布的绝世勇武深为折服,当下痛快地便投了吕布。用现在的话说,文聘相当于小县城里的歌手,吕布相当于家喻户晓的“大明星”,有一天,“大明星”亲自上门说,“小伙子有前途,我看好你,不如跟我一起去唱歌,怎么样?”文聘哪有不惊喜的道理。

接下来的招揽目标,自然是锁定诸葛亮、庞统、徐庶。

吕布心想,“卧龙”“凤雏”有经天纬地之才,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招揽的。但既然自己都到襄阳来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不如去碰碰运气试试,说不定有意外收获呢!招揽徐庶,可能性或许大一点,毕竟徐庶当年是主动投靠刘备的。

先说这徐庶,本名徐福,字元直,豫州颍川人,出身寒门。早年好游侠,因为人报仇被捕,获救后改名徐庶。初平二年(191年)董卓祸乱京师,导致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徐庶为避乱迁居荆州。建安六年(201年),化名“单福”,投奔驻扎新野的刘备。徐庶家境贫寒又非常孝顺,独自避难荆州而把母亲留在老家,说明经济上非常拮据,因此,襄阳这种“大城市”他应该是住不起的,很可能就在新野。

于是,吕布即命众人兵分两路,一路吕布带着甘宁、文聘,暂在襄阳寻找“卧龙”“凤雏”;另一路为其他人等,先去新野打探“单福”下落。

且说吕布三人来到隆中。远远看看半山腰上,有几位农夫拿着锄头在田间耕作,嘴里还一边哼着歌:“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吕布听到歌声,下马唤农夫问道:“老丈,请问这首歌是谁作的?”

农夫答道:“是卧龙先生作的。”

“请问卧龙先生住哪里?”

“这座山的南面一带,有一座高高的山岗,叫着卧龙冈。诸葛先生就住在冈前那片林子的茅庐里,听说他一天到晚,主要就是睡觉、看书,自称‘卧龙’。”

吕布谢过农夫,策马前行。走了几里路,果然远远就看见了卧龙冈。只见这卧龙冈,依山傍水,前有照、后有靠,视野开阔,环境清新。吕布赞道:“果然是一块风水宝地!”又命甘宁、文聘下马,三人牵马而行。

甘宁不解,问道:“‘卧龙’是什么人?值得主公下马?”

吕布笑着答道:“兴霸有所不知,凡是大才,唯有真诚、尊重才有可能打动他。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比张良、萧何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能得此人相助,远胜十万雄兵。”

甘宁听了,觉得过于夸张,虽然不再说话,心里却并不服气。

吕布来到庄前,让甘宁、文聘牵马等候,自己进去敲了敲柴门。不一会,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走了出来。吕布说:“我是孔明先生的朋友,特来拜见‘卧龙’先生。”

小男孩说:“先生游学去了。”

“你知道他去哪了吗?”

“不知道,先生行踪不定。”

“他什么时候回来?”

“没准,短的时候三五天,长的时候十几天,有时一两个月也不一定。”

吕布从怀中掏出一块方绢,请小男孩务必转交孔明亲启,便要告辞。小男孩急忙问道:“等等,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怕先生回来问我答不上来。”

吕布笑着说:“孔明先生打开这块方绢,便知道我是谁了。”说完,与小男孩道别,带着甘宁牵马离去。

原来,吕布早就料到,诸葛亮神龙见首不见尾,且不说他经常四处游学,即便他在家,又岂能轻易见到?时间跨度没有一年半载,不来个“三顾茅庐”,恐怕没有希望。于是,准备了这块方绢。方绢上到底写的是什么呢?正是《吕布版的隆中对》。全文完全仿照历史上的《隆中对》,逻辑相同,句式相仿,句长相等,一字不增,一字不减,内容如下:“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必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曹袁拥数十万众,两年内必有决战,此暂不必与争锋。孙策轻而无备,命非长久,其弟孙仲谋,贤能必为用,江东可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北方平则传檄而定,蓄兵民资汉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布起于边陲微末,奋绵薄挽狂澜,精忠报国,思贤如渴,待袁绍呜呼,三子相争,奔袭幽燕,扫灭乌桓,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中原逐鹿,则命一上将将宛城之军以向许、洛,不才身率北疆铁骑饮马黄河,曹操孰能不首腚难顾而枭雄末路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只不过,方绢上写的乃是残缺的《吕布版的隆中对》,字体遒劲,笔锋豪迈,龙飞凤舞。当诸葛亮看到时,将是一道填空题,全文如下:“自□□以来,□□并起,□□□□者不可胜数。□□比于□□,则名微而众寡,然□必能克□,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拥数十万众,□年内必有□战,此暂不必与争锋。□□轻而无备,命非长久,其弟□□□,贤能必为用,□□可为援而不可图也。□□北据□、□,利尽□□,东连□□,西通□、□,此用武之国,而其主□□,□□平则□□而定,蓄兵民□□也!□□险塞,□□千里,□□之土,□□因之以成□□。□□暗弱,□□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起于□□微末,奋绵薄挽狂澜,精忠报国,思贤如渴,待□□呜呼,□□相争,奔袭□□,扫灭□□,外结好□□,内修政理;中原□□,则命一上将将□□□□以向□、□,不才身率□□□□饮马□□,□□孰能不□□难顾而□□末路乎?诚如是,则□□可成,□□可兴矣。”落款为一个“四”字。

吕布如此用心良苦,原因有三:一则诸葛亮乃当世智者,不抖露点自己的志向胸怀和战略眼光,恐怕诸葛亮瞧不上自己。二则时间紧迫,没有机会面谈展现忠义、纵论天下,更没有机会“三顾茅庐”表现足够的诚意,不如欲擒故纵、标新立异,引起诸葛亮对自己的兴趣。本想落款留个“日”字,但那过于简单,不是侮辱诸葛亮的智商么?也显得自己弱智。留个“四”字,如果诸葛亮猜不出自己是谁,那这样的军师不要也罢。三则自己这次冒险到襄阳来,偷偷摸摸寻访人才,一旦消息泄露,让曹操知道自己有争霸天下的野心,恐怕小命不保。即便自己凭借武艺侥幸逃脱,陈宫、高顺、张辽等人恐怕是插翅难飞。因此,为了安全起见,不敢透露真实姓名。

仅凭这块方绢,就能吸引诸葛亮来投奔自己?吕布不敢确定。但吸引诸葛亮不请自来,近距离观察自己,吕布至少有五成把握。如果你是学霸,你就会懂得学霸的傲娇。诸葛亮不只是学霸,而是五百年不世出的学神!假设有人给学神出一道奥数题,说“这是一道千古难题,你NB,有本事把这道题做出来啊”,学神必定废寝忘食,不做出来不罢休。要是做不出来或许也就罢了,要是做出来了,肯定要来对答案。

阅读三国白门楼演义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