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哈啰,熊猫饭店》
哈啰,熊猫饭店

第153章 不,这是Sichuan Pepper

“苹果酒美食节”第二天,尽管遭遇了对手不入流的阴招,“正宗麻婆豆腐”的销量不减反增。整个中午,熊猫餐车前热闹非凡,长队一直排到了林荫道尽头。

好容易得闲喘息,艾瑞克跑去侦察敌情,还嚷嚷说他去买份麻婆豆腐,当场表演个呕吐作为回敬。

没多久他就回来了,眉开眼笑地宣告:“放心,我啥都没干——压根就没观众,还表演什么?”

他看看正在切豆腐的秦椒,再看看站在案板旁,饶有兴致参观的傅亚瑟,有点失望:“嘿,你们怎么一点儿都不惊喜?”

“我早说过,我会赢。”秦椒表示自己是个文明人,“对注定失败的对手,就不要嘲笑了。”

傅亚瑟微微颔首:“从他指定要用麻婆豆腐来较量那一刻开始,他就输了。”

“为什么?选择麻婆豆腐明明是他占便宜!”

艾瑞克脱口而出,又摸摸后脑勺,困惑地补充道:

“当然,我很相信chilli的手艺,但是廖精明的想法很有道理。我奶奶,我爸和我,吃的都是那种麻婆豆腐,习惯了那种口味。相比之下,正宗的麻婆豆腐实在是太刺激了……人总是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口味,不是吗?”

餐饮是一种成瘾性消费,餐厅需要根据自己的客源口味来进行菜品定位,这是当初赵杰森给秦椒上的第一课。

经由过去一段时间,秦椒也明白了判断客人的重要性:每个地方的饮食传统不同,哪怕南英格兰的炸鱼薯条去北英格兰开店,也会面临本地客人不买账的难题。

“如果现在是熊猫饭店开门营业,面向全伦敦或者全英国的客人,廖精明就是对的。”说着,她唇角忍不住得意弯起,“可现在是美食节,为期只有三天。”

“有什么不一样?”艾瑞克一脸茫然。

“来吃东西的人不一样。有人吃东西是为了填饱肚子,有人吃东西是为了社交,有人吃东西是为了装——”秦椒眼角余光瞟到傅亚瑟,舌头一弹,硬生生将“装逼”换成了“为了格调。”

傅亚瑟徐徐接话道:“会来美食节的,大多数是以吃为乐趣的美食主义者。”

“用中国话说,就是吃货。”

秦椒笑着将视线投向林荫道上往来的人影。

“吃货同普通人不一样,他们对食物的要求更高,口味却更宽泛,对食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尝尝看。只要有美食,他们甘愿花五英镑买门票,站在草坪上以绝不优雅的姿势进餐……”

她让艾瑞克想象一下:“你花了五英镑去看电影,结果银幕上放映的是你每天晚上在家看的肥皂剧……”

“退票!还钱!”

“这就叫审美疲劳。英式麻婆豆腐满大街都是,伦敦人吃了几十年,说不定自己也会做,再合口味也不会有吸引力。我的麻婆豆腐就不一样了。”

有人留恋老味道,就有人追求新鲜感。

现在这种新鲜感还有了熊猫和“充满智慧的中国故事”加持,当然会让客人趋之若鹜。

哪怕真的不合口味,他们也会兴致勃勃拍下照片,上传社交平台:“嘿,有人吃过这种特别的mapotofu吗?我吃过!”

最令秦椒开心的是,她有一个大发现:英国人明明就很能吃辣!

只有极个别的客人抱怨麻婆豆腐太辣,让他们高呼bloody,撮着嘴嘶嘶作响的,是川菜的另一个灵魂——花椒。

同客人聊天后,秦椒也第一次知道:“英国人居然从没见过花椒?”

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味道是“麻味”。

同样,秦椒用尽雅思6.0的词库也没能向他们解释清楚:“不要惊慌,你们的嘴唇不是失去了知觉,这只是另一种调味品带来的特殊滋味……”

后来还是傅亚瑟救场,用冷冰冰但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客人:“这只是芳樟醇、桧烯、月桂烯、松油醇、胡椒醇等等十几种烃和醇类物质对作用于口腔粘膜,产生的如微弱电击一般的振动效果,是你的味蕾在因之颤栗。”

也有吃货见多识广,比如某位给《每日邮报》撰写专栏的美食专家。在接过餐盒之前,他自信满满地告诉秦椒,不必提醒,他知道“麻味”,而且非常喜欢“麻味料理”。

他经常光顾的日料店,会用山椒叶和春笋搭配为食,有时炖煮和牛中也会漂浮着山椒花,烤好的和牛则要洒上山椒果实研磨的“山椒盐”。

秦椒也知道日本山椒,与中国花椒同科同属就是亲戚。

“但是,两种麻味完全不同,请你……”

她担心的话还没说完,就看见作家先生直接将一块蒙满花椒面的豆腐塞进嘴里。

瞬间面露痛苦之色,还伸出一只手按住了喉咙,惊得艾瑞克又要丢下菜刀来做海姆利克急救法。

“别碰他!”对这种场面,秦椒很有经验,当即进行指导,“来,深呼吸,先把气憋住,我数到三,你就大声咳嗽。”

猛咳三四次后,作家先生得救了。

秦椒这才有机会把刚才没说完的话补全:“正宗麻婆豆腐上的花椒是用刀背碾碎的粗粒,请一定要拌匀后食用。否则就可能被花椒粒黏住上颚……”

周遭客人目睹了作家先生的遭遇,纷纷搅拌起来。

“太可怕了!”作家先生指着上颚抗议道,“这根本不像山椒,山椒是非常清新柔和的感觉……”

“抱歉先生,这的确不是山椒,是花椒。”秦椒解释说,两种食材很相似,但花椒的辛香味比山椒浓郁多了,烹饪用法也截然不同。

秦椒很理解作家的痛苦。

哪个四川人又不是在花椒的爱与痛中长大的?

为表歉意,她愿意退回钱,再请作家先生吃一碗冰醉豆花,抚慰倒霉的喉咙。

作家先生却不太理解她,反复质问:“为什么不用山椒?”

“那为什么炸鱼薯条一定要用鳕鱼和黑线鳕?”秦椒忍不住反问。

作家先生轻蔑一笑:“答案很简单,因为鳕鱼和黑线鳕是最适合油炸的白身鱼。同样,山椒的味道美妙多了,不像这种东西——吃起来就像同时把八角、辣椒和泰国香茅以及罗勒放在嘴里嚼,是我这辈子尝过的最糟糕的味道!

阅读哈啰,熊猫饭店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