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宋时一梦》
宋时一梦

卿曦得中汴京惊

此时,赵煦正在与各位翰林学士一起检阅制科考试的策论。

赵煦看着面前的这些策论不由得头痛起来,这些策论没有任何新意,基本就是将前人说过的事情再说一遍,赵煦勉强选出几篇还算透彻的策论,这些策论至少着眼于实际,详尽的分析了局势。

“官家,看看这篇策论。”

“哦,你拿过来吧。”赵煦已经被人拿着策论过来问过许多次,但也没看到什么好的策论,因此对此显得兴致缺缺。

赵煦看着面前的策论,原本已经疲倦的眼睛里冒出光来,嘴里默念着“女子真无才也?其真不授女子也。”

“好一个其真不授女子也,这篇策论是何人作的?”

那位翰林学士见官家问起,急忙翻找起来,随后回答道:“回官家,是汴京人士乐惜所作。”

“乐惜?我好像有点印象。”

“官家,此人便是放弃免礼部试的机会的那名学子。”

“是他?倒是有趣。他的其他两篇策论呢?”

众翰林学士自来到此处还没有见官家如此上心过,快速找了起来。

“官家,在这。”

赵煦接过两篇策论,先拿着有关西夏的策论看了起来,不由得皱起眉头来,文中处处写要国强,却没说国如何强,赵煦不由得摇了摇头。

但也没说话,看向了下一篇策论。随着看下去,他的眉头也逐渐舒展开来。喃喃自语道:“立信,开源,节流,倒是贴切的指出了治县所必要几点。”

赵煦拿着乐惜的几篇策论走出了门,众翰林学士虽十分诧异,但却不敢有任何懈怠,仍在剩下的文章中挑挑拣拣,试图找到好的策论。

翌日,朝堂之上。

“不知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官家,此文倒是可以,然治民非写文,还是需要实际行动。”章惇看完第一篇策论,当即说道。

“臣附议。”

“如此便好,朕欲授其睦洲清溪县县令,知一县之事,如何?”

朝堂之上,竟无一人敢反对,毕竟自己刚赞同治县需要实际行动,如今连机会都不给,反倒会显得是自己的不是了,于是一齐说道:“正应如此。”

赵煦显然早就料到了这种结果,只是向身边的人吩咐了一句,便继续讨论起朝政来。

乐府外,一堆人围着,都在尽力往里望去。

李清照在远处见此情况,对身边的薇儿说道:“你去看看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乐府外围了一群人。”

“遵命。”

只见乐府门中一个太监模样的人拿着圣旨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乐卿曦于制科考试中脱颖而出,即刻进宫,释褐授官,不得有误。”

“小娘子,……”薇儿将发生的事都给李清照复述了一遍。

“释褐授官?”李清照笑了笑,说了句:“走吧,我们回李府吧。”

“可是,我们不是才出来嘛,这就要回去了?”薇儿有些疑惑地回答道。

“没错,我们回去吧。”

“好的。”薇儿虽有些疑惑,但还是没有忤逆李清照的意思,跟着李清照回到了李府。

不久之后。

李清照躲在一个地方偷听着堂中两人的对话。从只言片语中,李清照听出来了,这是李三娘在找李格非来纳吉。

ps:婚礼一般的都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步。但在宋朝的时候只保留了纳采、纳吉、纳征(同纳币)、亲迎四个程序。

纳吉:纳币之前,男方卜得吉兆,备礼通知女方,决定缔结婚姻。

纳币:纳吉之后,择日具书,送聘礼至女家,女家受物复书,婚姻乃定。亦称文定,俗称过定。《春秋·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齐纳币。”宋苏轼《书刘庭式事》:“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约而未纳币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细询始末,乃知女十岁失母,鞠于外氏五六年,纳币后始归。”

阅读宋时一梦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