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精神的解放》
精神的解放

离婚率高、结婚率低、不婚的增多带来的反思——第二节

接上篇——离婚率高、结婚率低、不婚的增多带来的反思。

女权主义

女权鼻祖波伏娃和萨特的爱情是很多女权主义者的追捧对象。但,你知道嘛,其实波伏娃和萨特他们的爱情本身也比较尴尬。就像有一次萨特对波伏娃说:小宝币,其实我对你的身体是没什么兴趣的。作为正常人也有七情六欲的波伏娃长吁一口气忍着想抽萨特一巴掌的冲动笑着说:没关系,我可以帮你发展女学生。这对萨特来说当然是好事,所以自然也不会拒绝。而万万没想到的是波伏娃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她还真就这么做了。

于是波伏娃真的帮萨特发展了几个女学生,而波伏娃自己干脆也索性就这样放舟天涯。于是波伏娃和萨特两人之间的狗血剧情就这样开始了。不久后她就戴着法国存在主义二号人物的头衔去了漂亮国并且在那里她又认识了作家埃格林。就这样波伏娃又和埃格林搭上了并开始了一段他们的秘密之旅并且对外宣称埃格林给了她人生中第一次酣畅淋漓鱼水之欢让她体验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女人。说到这里也不知道因此绿帽万丈高的萨特听到这样的话会不会暴跳如雷。www.qixinyuan.com.cn 米妮小说网

直到后来波伏娃成为女权主义的一代宗师被称为女权主义的开山鼻祖,因此她的作品《第二性》也被称为女权主义的圣经,她觉得只有女性明白了什么是反抗意识和独立意识才可以从根本上摆脱女性内在的局限性从而实现解放自我放飞自我的目的。而她的作品《第二性》一经发布后就遭到了欧洲一批男权学者的围攻,他们认为:这写的都是些啥啊,整本书都在跟怨妇样发牢骚,好好地跟萨特在一起过不好嘛,弄些有的没的干嘛。他们觉得波伏娃的《第二性》没有写出什么东西来也没有阐述出什么东西来,她整本书无非就是在表达社会浪费了女性的天赋这个观点,但是偏颇之处太多了。可见女权主义一开始就遭到各种男权主义的围攻,但是,波伏娃确实是开创了女性从内在认识自我的开篇,这点是不容否认的。

而当女权主义来到中国却变了味。因为她们继承了西方女权主义的反抗意识,但,同时对于内在的独立性的认识又很薄弱。她们让中国男人有了迷一样的疑问就是那些高举女权主义旗帜的人她们到底反抗的是什么,她们又想要反抗什么?而中国男人这样的迷思其实是有源头的,因为在中国再挑剔的女权主义者也会承认,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女权在政治层面的重视,中国平权运动也是很领先的,不输于日韩,我们的平权程度仅仅次于西欧和美国。

就拿女性结婚收彩礼这件事来说,源头其实是我国的农耕文明和传统习俗,这其实也是对女性的一种物化,一个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其实是会排斥彩礼的。

真正意义的女权主义反抗的是男性的主体性,是从观念的深处根本上改变男性对女性的物化同时也改变女性对自己性别的客体化的这种认知,真正意义的女权主义也不会既要也要而是会对几千年来的男权社会进行反思。就拿中国男性的出生率远超女性的出生率来说,很多女性在未出生之前就被堕胎,而这些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很多平权运动者对此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

男权观念是一种自发秩序,他不是人为设计的一种结果,正是因为是自发秩序所以男权社会拥有强大深厚的观念基础,而这也让反抗男权的运动非常艰难。女权运动还有个尴尬的地方在于多数女权主义者的文化水平不高,逻辑水平也比较感人,很大一部分只是在用直觉思考而已然后成为女权主义的盲从跟风者。多数女权主义盲从跟风者还停留在女性要站着上厕所才叫平权的认知状态。

要尊重真正的平权者,因为她们每一次的进步都是时代的进步。而那些靠直觉思考逻辑感人的盲从跟风者需要知道平权运动的本质是女性自我的独立和觉醒而不是既要也要,也不是利己主义,更不是双标。女权主义也不能忽视、无视男女性别的差异更不能无视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阅读精神的解放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