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邹家女成长录》
邹家女成长录

第十章 满池荷花

时光荏苒,神驹不觉已经飞驰时光间隙踏入21世纪。

邹莉姐妹出来已经是第十个年头,这十年,她们从黄毛丫头蜕变成大人,一个个出落得像池塘里的荷花,正五颜六色的盛开,开得早的已经打蓬结子,瓜熟蒂落。

真是时光不饶人,想想离开家乡整整十年,虽然与家乡的信息从没有断过,但是爹妈和妹妹究竟怎么样,她们的身体是否真如同他们说的那样好?邹莉却只能从电话里听他们说说,从来往的信件字里行间看到。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邹莉想: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回去看看爹妈,否则,也太说不过去了。

此时,神州交通条件已经大大改善,横贯南北的公路大动脉——京珠高速公路伴随着京广铁路已经全线贯通。此时,虽然广州火车站仍然是人山人海,但是不同往昔的是出行选择却已经不只铁路一家,可以选择火车也可以选择长途汽车,并且汽车的舒适程度一点不逊色火车。因此,今年回家看看爹妈乘车是不成多大的问题了。

2003年春节过后,邹莉跟钟老板告了个长假,买了一张长途卧铺汽车车票启程返回阔别已久的湖南老家。

此时,邹莉正躺在汽车卧铺上,看着车窗外广州郊区的美丽景色,一路的车流人流,不禁使她想起十年前她们姐妹初到广州的那一幕。

汽车驶出了广州市,顺着平整的高速公路快速向北疾驶。邹莉躺在车厢卧铺上望着窗外纷纷向后飞驰的绿树、繁花、沃野、江水思绪万千,这些景色无一不触动邹莉记忆的神经,使她的记忆慢慢倒叙起往事。

十年里,小妹们都找到自己的爱情和事业,大多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而且都是幸福满满。

最早成家的邹梅第一个儿子已经五岁,邹梅现在看着好像又怀孕了,她早已经不在饭店里干了,邹梅辞去了繁忙的工作,谭富为她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邹梅天天在家里除了打扫卫生,接送儿子上幼儿园外,就是逛商场,做称心如意的“全职太太”。当然,邹梅有空儿的时候还是会到“兴旺饭店”来给邹莉帮忙,和邹莉拉家常。

五姐邹华已经辞去了深圳饭店的工作和姜经理结婚成家,现在她全身心地跟夫君姜湘军一起打理他们的夫妻工厂。工厂规模在夫妻共同经营下越来越大,目前已经有百十个工人,产品经营范围遍及珠江三角洲各地。他们的女儿也已经一岁,为了不耽误夫妻事业,姜湘君把她放到东莞的姐姐家由姐姐照料,小两口则时不时去看看女儿。

老幺邹红和胡志毅是第三对结婚的姊妹,现在她跟胡志毅一起返回湖南老家在县城里开了一家饭店,听邹红说生意还不错,她们的儿子已经满月。这次回去邹莉早已计划好去他们的饭店品尝一下正宗的“湘菜”,看看她们的幸福美满生活。

六妹邹贵学完会计课程以后并没有去做会计,而是利用所学的电脑技术进了一家广告公司搞平面设计,成了一名“设计师”。两年后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赵子龙,其后便跳槽和未婚夫一起开了一家装饰装修公司,现在两人已经结婚,邹贵也在公司里做起正儿八经的“老板娘”。

曾经风光一时的八妹邹添是最可悲的妹妹,三年前她认识一个自称是“倒煤”的李老板,并且与其闪婚生个女儿,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李老板很快就嫌她有过不光彩的一段,再加上又生个女儿不能为其传宗接代,于是经常打骂挖苦邹添,并且开始疏远她最后甚至断绝了母女的生活给养。邹添是个个性很强的女人,受不了丈夫的冷眼和冷嘲热讽,最后主动提出离婚,现在只身带着孩子过着“单身妈妈”的生活。家乡的父母同情她的遭遇,把女儿接回老家替她抚养,目前邹添仍然一个人在各处游弋打拼,像一只失去了方向感的小鸟。因为她已经搬出去住了,邹莉和她也很难见上一面,因此对她的近况也不是很了解。

七妹邹文至今仍然是单身贵族,两年前她在外面自己独资开了一家文具商店兼卖图书,邹莉每次见到她都会关切地询问她什么样?她每次也都很乐观地告诉邹莉可以,并且说我这样很好,反正再过几年还是要“叶落归根”回老家的,到时候利用打工挣到的本钱开个小店过日子,顺其自然地发展我就满足了。

老乡陈媛媛则在两年前就已经回湖南,目前在长沙的一家四星级酒店继续做经理,电话中她诙谐地告诉邹丽自己仍然是“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她自嘲地说:也许这是因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吧”。

第二天下午,长途汽车驶入湖南湘东县城车站,邹莉父亲已经在车站等候多时,接到女儿,两人坐着父亲驾驶的三轮摩托车驶上乡村小道。

一路走父亲一路告诉邹莉,家里的条件也已今非昔比,国家对于农业有了许多补贴,家里现在开办了养猪场,养有100多头猪,三轮车就是专门运输饲料的工具。父亲还告诉她,现在养猪也不同于以往,讲究科学养猪,因此,生猪的出栏率高,家里的房屋靠着养猪已经翻新,父亲准备过两年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加两层,起个三层小楼。他和母亲、妹妹都希望邹莉早点回来成家立业。

回到家里,邹莉看到房屋果然像父亲说的那样已经翻盖成水泥结构房间,屋里不仅干净,而且敞亮许多,邹莉见母亲已经添了许多白发,心里不禁有了一丝伤感。

吃过晚饭,一家人边看电视边叙述着这些年来的变化。10点钟,父母辛苦了一天,早早上床休息。邹莉看到小妹一个人在堂屋的灯光下温习功课。小妹已经出落成大姑娘,个子比自己还高。她过去摸着妹妹的头询问小妹学习怎么样?小妹告诉她学习成绩还可以,目前在班里排名靠前,在15名左右,明年就要高考了。她现在还在犹豫不知道怎样选择:一方面想高考,知道自己的成绩考个大学没问题,但是想想如果上大学家里的经济承受能力不知怎样;另一方面她也想早早的出去打工,像姐姐一样在社会中锻炼成长。

邹丽告诉妹妹以你的学习成绩考大学是没有问题了,现在的大学比较多关键是要选择好的学校。她告诉妹妹:只有多学点知识,你的前途才会一片光明。她劝妹妹不要学姐姐,她说我们那几年是无奈,整个社会都是那样,学生们在学校无心学习,拜金现象严重,年轻人早早的就踏上社会,其实等到真正走上社会才知道知识的可贵。没有文化知识是不行的,不管干什么,都搞不懂,上过学的人做工作“事半功倍”,没有文化的人却要花双倍的力气才行。比如跟姐姐在一起有一个叫陈媛媛的,她就是从学校毕业后踏入社会的,她一到广东就进了四星级酒店做部长,而我呢,只能到一个小饭店做部长,有很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我都是向她学习的。这就是差距,所以我希望你好好的学习,还是一门心思的考一个好大学。至于上学的费用你不用操心,姐姐向你保证:由我来承担,不需要爹妈操心好吧。小妹点了点头说:有姐姐这句话,我一定努力学习,争取用最好的成绩回报姐姐。

次日,邹莉要到县城去看邹红,父母告诉她一定要去看看小姨妈,小姨妈在县城里的一间小学做老师,母亲说她在电话里已经告诉小姨妈了。邹莉不知为什么母亲一定非要她去看姨妈,直到见到姨妈她才恍然大悟。原来,姨妈要给邹莉介绍对象,男方是姨夫的一个亲戚,现在部队服役叫罗先升。这时罗先升正巧也回家探亲,于是,中午小姨妈把罗先升叫到胡志毅、邹红开的“三湘酒店”与邹莉一起吃饭,算是正式见面。

见到邹红,胡志毅,三人别提多高兴,邹莉和邹红看着胡志毅打理饭菜,两人悄悄咬着耳朵在墙角的一张桌子上说了半天,直到小姨带着罗先升过来,邹莉,邹红两人的话好像还是没说够,于是决定回去后电话里再继续聊。小姨向邹莉介绍了罗先升,介绍完了,没说几句话姨妈就借口有事先走了,邹莉只好把罗先升介绍给邹华胡志毅俩人,邹莉说你们都在县城,以后少不了要见面,请他们以后“多关照。”

邹莉看见罗先升长得1米8的个子,身板笔挺,脸盘端庄,一副标准的军人姿态,不禁暗暗喜欢上了。一餐饭吃完,两人已经有些无话不谈难舍难分,相互留下电话号码,相约以后多联系。

没过几天,县里来人,通知邹莉到县人民医院体检。罗先升也接到部队电报,命令他迅速赶回部队。原来,邹莉、罗先升还不知道,此时“非典型性肺炎”在社会上爆发了。

邹莉经过县人民医院检查,没有“非典”嫌疑,因而回到家中,但是,地方政府还是限制她外出,弄得邹莉哭笑不得,思前想后,觉得反正已经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父母和小妹,现在人心混乱,罗先升也已经回到部队去,自己再住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于是决定返回广东,

邹莉想趁着还在家,还是要到邹添家里去看看她的女儿,邹添妈妈看到邹莉来了,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她拉着邹莉的手再三的嘱咐邹莉回到广东以后一定要多多对邹添关照。妈妈说:邹添命好苦啊。

好在返回广东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车站只是对广东来的人严加盘查,对于流向广东的倒不管不问,因此,邹莉一路顺利地回到了“兴旺饭店”。回到饭店后的邹莉根据一路目睹的情况,立即建议钟老板在各个饭店增设体温监控器,加强对于饭店的卫生管理,虽然这段时间经营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确保了没有发生一例“非典”事故。

6月15日,中国内地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数均为零的“三零”纪录。

邹莉与罗先升的联系不断,基本上每天都有一个手机短信相互问候。邹莉从这段时间与罗先升的交往中得知罗先升在部队已经转为专业士官,他想等到再进一步,等到转为二级士官后再提出转业,目前正在部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军地两用培训”,准备多学两手知识将来回家乡后与邹莉创业发展。邹莉让罗先升在部队好好的干,不要挂念自己,要趁着年轻多学习,多积累一些资本,今后成家了,大家的日子才好过,自己也为找到这样有前途的男朋友而感到庆幸。

阅读邹家女成长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