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的日记》
我的日记

2022年10月12日

今天上午我自己还能看到我昨天发的内容,到今天晚上我再看那一章被封了,,,

主要说了说有关奖励自己的话题,在这方面犯过错,但是也在改正,也在吃药也在锻炼。延伸出来一些内容,系统似乎不让说,那就不说了,等到出书那天大家都会看见的。

今天主要说两个事,首先来开一个脑洞,然后微微吐槽一下我们学院。

似乎很久没有开脑洞了,今天来开一波大的。

给大家讲讲我笔名为什么是叫做“创业小狗”吧。(最近可能会换掉我的笔名,一直用到大学毕业后再换)

很显然,我想要创业。

最开始想要创业是想要搞一个与vr有关的项目,算是科技项目,大致相当于vr与元宇宙以及现实的结合。在大约高二的时候我有了这个想法,后来进入大学之后就把他无限期的推迟了,做元宇宙的巨头太多了,并且我也没钱没资源,竞争会很难,基本没可能。等到未来如果有出头的那一天再来考虑吧。

然后我就坚定了以文字和社会学作为我未来的主要方向的道路,这也是大家现在能看到这些文字的原因。

由于最近我在看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突然我就有了一个想法,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脑洞。当然也是有关创业的,且听我给各位慢慢说来。

以我对于人文社科学科的浅薄了解,我发现似乎这整个相关的所有领域似乎都只在说两件事:人和价值。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人和价值而不是人和货币或说是人和经济,这里到后面我们再说。

这里所谓的人,其实也就是人的思想行为。研究的本质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心理学,强相关的包括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等。

说白了,心理学研究一个人怎么想怎么做,社会学研究一群人怎么想怎么做,人类学就是掺杂一些理科类的生物学等知识,历史学就是社会学在不同情境不同背景下的体现。

其基础就在于人的思想行为,核心是群体的思想行为。

至于价值,就要涉及到货币等一系列经济学的知识,是我还不了解的,这里咱们暂且不谈。在这里我们只说一个点,为什么要说价值而非货币。因为货币本身就是价值的代名词,而货币并不是具有永恒性的,但是价值却是永远存在的。并且,在很多的情况下货币并不与价值呈正相关,不能作为价值的体现,所以这里我们舍弃货币而使用价值这个概念。其实价值事实上大多数时候也是人的思想决定的,但是难免要与科技等自然科学有很大的联系。

等未来我研究这方面之后再来给大家说有关价值部分的内容吧,今天我们主要说说人的部分。

说到这里我们总计一下:我认为人文社科其实就包含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人,一个是价值。虽然这两个部分是相互渗透的,但是我们可以模糊化一下,单独拿出人的部分来说说。

而人的部分无非就是一个研究内容,就是人的心理和行为。

所以最近我就在想,既然都是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为主,我们有没有可能打通这些学科之间的模糊边界,进而将其变化为一个系统的框架化的学科或是领域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脑洞的主要内容,就是把除了哲学以外的人文社科打通,变成一个反应人的意志以及其外部投射的领域。想到这里我一直在想如果能够打通的话那么这样的学科应该叫做什么呢?在今天傍晚的时候我想到一个我曾将看到过但是只知其名一点都不了解的名词,叫做“心流”。

于是我去查了一下定义,百度给出的有关心流的定义是“心流(英语:flow)[1]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在此状态时,不愿被打扰,也称抗拒中断。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然后我又想到了王阳明的心学,我去查了查其定义是:“王守仁(即王阳明)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直接的源头是‘陈湛心学’”。

思考一下我觉得还是心学更符合我所认为的这个领域的定义。但是我并不完全了解王阳明的心学,如果要说让我解释他的“致良知”我也可以用刚才所说的去硬解。致良知可以解释为:通过了解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想法,结合自己的情感和理解,预测在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群体或是个人的行为,从而根据这些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也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

这里纯属乱解读来玩,所以有真正了解心学的人麻烦别喷我。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的脑洞基本上说完了,就是我想知道有没有可能把现存的人文社科类的学科总结一下,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当然这肯定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也一定不是几年或几十年可以完成的,甚至可能之所以划分为这么多学科就是因为一个人研究不过来所以需要精细化。但是谁还没有一两个年少轻狂的想法呢,对吧?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这跟前面说的创业有什么联系。

联系大了!

如果你能把人和人群的心理研究透彻,那你必然能够成为一个顶尖创业者。我对物质生活虽然要求不是很高,但是有总比没有好,所以有关创业这件事我并不会放下,至于成功失败我倒是不太在意,主要还是我需要给自己一些目标让生活大方向上不会单调,我追求有意思的生活。只是我不会去做需要硬技术的领域了,但是我可以在人文社科的领域创业啊。

最后浅浅吐槽一下我们学院。

我所在的这个专业属于系里面分数比较低的专业,当然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因为我们专业原本不是属于这个系这个学院的,后来学院合并了,我们才并入了现在的这个系。

而据我们的数学老师反映院长看我们这个专业学生成绩不理想所以打算不再招收这个专业的学生。

但是院长的决定其实没大毛病,因为我们这个专业是和印度niit公司联合办的,但是考虑到目前的国际关系,以及中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发展,合作真的已经意义不大了。所以其实这个专业现在是可有可无的,即使撤掉也不会影响到我们。

那我要吐槽什么呢?

你把我们一群分数低不少的放到一群分数高的学生里,本身这种行为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因为心态问题产生一些接近于自卑的情绪,从而导致摆烂的发生(因为在中国分数这东西太重要了)。这样的情况下你凭什么用别的专业的成绩来对比我们显得我们很差。(虽然这很可能只是一个借口)

但当时合院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这些问题,不应该把分数相差比较大的学生放到一起来,尤其是完全混合的教学。这并不会促进学生间的竞争,反而会导致一些人的松懈。做为学院那么多年的高位者这样的问题你都想不到吗?还是单纯的图省事?

反正这样对那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不利的。

我想说的就是这些。

因为那些学生也是人,未来也不见得会比其他学生混得差,所以他们也只得被考虑。

当然也有可能在合院的时候就已经策划者撤掉这个专业了,这几年只是在等接口成立而已,这样说的话我们到还算是捡到了便宜。

谁知道呢?总之被人说了就很烦,无论那人是有心还是无意。我这脾气啊,对外人越来越放得开了,利大于弊吧,哈哈。

ok如果看到这里你有过思考的话那么请推荐给更多的人一起来每天思考一小下吧。

阅读我的日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