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公务员》
大明公务员

第一百一十章梅殷的想法

第一百一十章梅殷的想法

宁夏,兰州,临洮,包括了后世宁夏省,已经甘肃大部分地方。河西走廊,原本陕西行都司地区而今虽然在燕王手中。

但是燕王已经在陆陆续续撤军了。

当然了,陕西行都司地区的降军,大概有数万都被燕王给拉走。拉到了西域了。

将来派人接手就行了。

这里原本就很荒凉,而今看来更加荒凉了。

只需派几千士卒,就闹不出什么事情来。

宁夏之后,原本宁夏一带,大军云集就北军十万有余,也不可能闹出事情来。

但是兰州,临洮这些地方,只有北军两个团兵力,再加上何夕的护卫数千。总共一万多人,其余的都是降兵。本来宁夏大军要进入的。但是萧关一战后,这些军队都停在固原了。

牵制萧关敌军。

这两三个府的地方,一片混乱。零零种种各方面的人马,大概有十几万之多。

这里面什么成分都有,有响应梅殷起兵的,想投机搏一个功名富贵的。有起兵勤王支持南京朝廷的。有各地土司兵趁火打劫,有土匪乱来的。有打仗打败的败兵,变成了流寇土匪的。

总之,一个乱字,不足以形容。

这其实才是真正战乱。

就军纪而言,这些乱兵才是没有底线到了极致。

而黄河两岸的大战,因为双方都是精兵,虽然打得很惨烈,但实际上百姓受到的波折却是最少的。无他,对于精兵来说,保持军纪是最基本的。而将领的统率能力都很强,即便是失败也可能不会让军队处于无组织的情况下,因为这种情况太危险了。

一旦军队处于这种情况下,数万大军,被数百上千军队追着跑都有可能。

而精兵意味着,即便一些军队打乱了,他们追求的是归队。因为他们知道,在战场上只要抱团,生存的可能性才高。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投降,抱团投降,待遇也能高一些。

所以很少出现乱兵劫掠地方情况。

即便有些有组织的暴行,也是令人发指的,但再坏的秩序,也好过无秩序。有组织的暴行,还存在某种目的性。而这种无组织的暴行,才是将人性之恶完全发挥出来。

而现在这些地方,就承受这样的情况。

何夕召见兰州大小官员,以梅殷为首。

何夕说道:这种情况决计不能继续下去,一定马上结束。梅兄你有什么办法?

梅殷说道: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重建官府,任命官员,招降纳叛,找几个恶贼,杀鸡儆猴。让下面人收心。其他的事情徐徐图之。

何夕说道:具体该怎么做?

梅殷说道:下官以为当将榆林,宁夏,固原,兰州,临洮,巩昌等地合并为一省,派官员主政,至于下面官员,凡是投降的官员,都可以按原职留任,而如果各路降军,如果愿意交出兵马可以调为文官,兰州,临洮等地,当以本地人为主,或者从宁夏,固原,榆林等地调入官员也可以。而宁夏等地,可以从北京调一些官员。等将来再徐徐调整。

何夕沉思片刻,就觉得梅殷这个办法可行。

用本地人当官,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大的好处,就是很快地解决了本地的混乱。

这才是最重要的。

西北地区本来就地广人稀,胡汉混杂。这种混乱时间长了,会大伤元气的。

何夕才不愿意朱元璋用了几十年才培养出的元气,被自己霍霍掉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混乱的事情长了。很有可能让南军发现机会反攻。

无他,关中通向这些地方大道,不仅仅是萧关道,还有大散关,而且这些地方不仅仅与关中相邻,还与汉中,四川相接。

虽然道路也很艰难,但也不至于不能行军。

不将秩序理顺,很有可能,本来吃到手的地盘,就会被别人给吞并了。

至于其他问题,比如本地人坐大抱团。这些问题在这两个大问题面前,都不重要。

将来想要解决也是很容易的。

而且,梅殷的安排之中,也有一层战略方面的安排,合并为省。本地人为官,这就暗示在临洮等地,不会大规模用兵,而宁夏榆林固原,却要用北京的人过来。

就是因为,前线打仗不能有意外,一旦出错很有可能让数十万大军功败垂成,甚至全军覆没。故而这些地方官不能不谨慎。但是临洮等地不用兵,就可以放松一些。不用那么在意。

得失不用很在意。

因为这里是一个次要战场。

这也是何夕最看重的地方。

这种对全局的透彻了解,是很多人所部具备的能力。

何夕说道:不错,正合我意,只是不知道梅兄,愿意不愿意当这个巡抚。为陛下镇守此地?

正因为这里并不重要。甚至临洮府以南的土地,真要是丢失了。何夕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之所以争夺关中,其实也是为了迂回进攻中原。

更不要耗费兵力投放在这里,毕竟这里距离北京太远了。大军后勤难以维持。新军在这里作战有很多问题,就好像宁夏之战,一战下去,打空了军中大半火药储备。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后勤空缺,在十天半个月之内,军中火药储存量在警戒线之下。

在这里打仗,恐怕比宁夏打仗的问题更严重。

何夕决定就是在建立行省之后,这块区域的作战,主要是当地军队为主。只要不大崩溃,影响关中作战就行了。但是也要担心藩镇化。

何夕就想到了梅殷。

梅殷到底与其他人不一样。倒不是说何夕信任梅殷。觉得梅殷不会揽权。而是何夕知道梅殷作为朱元璋的驸马,志向远大,决计不仅仅是想要区区一个藩镇,他是想要在中枢有一个位置。

将来用中枢的位置来换梅殷在这里的权威,梅殷决计会高高兴兴地上任,甚至自己亲自将想要藩镇化的地方势力清理干净。

虽然这种清理,并非杀戮,很有可能安排在其他方面当官。决计不会因为这里的事情,反而牵连到自己在京师的前程。

其实唐代节度使也是这样的。

出将入相,想在中枢有大权,自然要站在朝廷的角度自己来处理自己的班底,有影响力,但不可能出现藩镇。奈何李林甫绝了边将出将入相之途,再加上重用胡将,少用汉将,最后演变成安史之乱。

这固然不是全部的原因,但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只要翻开历史,很多事情都足以借鉴。

再加上梅殷在当地时间很长,这片地方的影响力很大,梅殷本人也文武双全,何夕也不指望他能够带领大军,破大散关入关中,或者南下汉中,蜀中,只要维系当地统治不崩盘。

少向朝廷要钱就足够了。

毕竟,皇帝家里也没有余粮。

一开战,各方面都要钱,之前的国债都花得差不多了。

只是何夕的心思是何夕的心思。梅殷却未必是这个想法。

梅殷想法很多,总体上来说,他有两点担心,第一,那就是他担心少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很清楚在南北之战中,有很多勋贵冒头,这些人会如当初的开国功臣一样,奠定了今后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政治格局。他不想失去这个机

会。..

第二,梅殷在朝廷之中没有是盟友。他很担心,他即便在这里建功立业,在京师也不会有人知道。

朝中有人好做官,反之也是一样的。朝中没有人做外官是非常被动的。

阅读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