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公务员》
大明公务员

第一百四十六章连锁反应

第一百四十六章连锁反应看書菈

用兵之道,避实就虚。

本质上也就是欺软怕硬。

耿炳文守住西安,护住眼前这一道防线,但是关中平原很大,有其他的地方可供攻取,耿炳文在其他方向上不可能万无一失。

宋晟说两个地方,渡过黄河进攻河东,与夺取大散关,都是有所指的。

前者,是进一步的进攻山西,牵制山西兵力。为叶沈争取战机。

毕竟,黄河中上游河道是很狭长的,很多地方与河岸上相距太近了。再加上两岸很多地方,并不是在北军的掌控之下。很容易遇见问题,不可能开展大规模运输。

所以仅仅能够牵制。但是而今派兵过河就不一样了。

很有可能真的夺取河东地区,又从另外一个战略方向,对洛阳潼关一线进行压迫,即便不成,最少也让山西军,腹背受敌,动弹不得。

大散关自然是进攻汉中的道路,汉中是入川的门户。

宋晟自然没有想过,而今就能打进四川。

毕竟,汉中有李景隆重兵坐镇。进攻不行,防守还是可以的。但是打入四川的好处,太多了。宋晟也不忍心放过,就试探的下一手棋。

至于总体进攻方向,不打西安,不打潼关,将西安与潼关分割开来。也算是妙计。

毕竟,西安作为关中的中心,耿炳文不镇守西安,整个关中的局面都要崩溃,那个时候才是一发不可收拾。只是而今战争的重点,已经不在西安了,而是在潼关,一旦北军从潼关出关,可以预见未来的黄河防线一定会崩盘的。

所以,耿炳文在西安与潼关的选择之上,必须选择潼关而不是西安。

大军插入潼关与西安之间,耿炳文就必须做出选择了。

放弃西安之后,就只能与北军在关中平原上野战,这是北军很多将领梦寐以求的事情。

总之,战略主动权已经完全在北军了。

瞿能沉默了一会儿,他在盘算后勤。

而今他打仗,本质上都是拿后勤来砸的。后勤充足与不充足,他能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故而,他作战之前首先考虑后勤。也不得不承认,他手中当初物资根本不足以打一场攻坚战。

也就接受了宋晟的方案。先缓一手。

只是不管怎么样?这样一战,对天下人来说都是非常震惊的。特别是对南京方面。

几乎天下人都在心中问,下一个人是谁?

梅殷,宋晟,一个重将的背叛。下一个重将的背叛,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一个出现的这么快。

不是别人,正是汉中李景隆。

-------

对于这一件事情,李景隆也是很错愕的。

他虽然早就存了这个心思,但是他也没有想到,战事发展如此之快,很多事情都没有来得及处理。

特别是南京方面的。

毕竟李景隆是在南京新钞贬值这里面插了一手,大赚特赚之余,场面也是要收拾的。而且他在汉中背叛,南京那边会如何恼怒,李景隆也是能够想得到的。

所以李家在南京的家人,也是要安排好的。

当然了,安排的人也不会很多,无非是自己的儿子,夫人等嫡系几个亲人,至于曹国公府其他的人,他愿意送给朱允炆,让朱允炆消消气,毕竟,很多事情也不能做到太明显。

朱允炆也不是傻子。

李景隆将曹国公府搬空了。朱允炆什么也不知道,才是不可能的。

李景隆也不是太在乎这些下人的性命的。

只是而今很多首尾都没有处理,一旦他背叛了会牵扯很多人的。

但是李景隆是什么样的人?

他思忖片刻,就下定了决心了。

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他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这局面一步步逼得这里了。

关中局势崩溃太快,更不要说崩溃的原因是宋晟的倒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南京岂能没有反应,李景隆已经通过自己的渠道得到了一些消息。那就是南京朝廷已经决心派出很多监军,到各处驻守,确保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

甚至很多锦衣卫都已经离京了。

锦衣卫这柄神兵利器,在朱允炆的手中早就生锈了。但是即便是生锈了。但依旧能够杀人的。李景隆做贼心虚,而且很多事情,李景隆还是留下了很多破绽。

这也是必然的。

毕竟,李景隆的体量太大了,动作太多了。也是朱允炆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的事情,才拖得这么长一时间。

他不担心别人的危险,只担心自己的危险。

其次,就是价码的问题。

宋晟已经倒戈了。

如果说梅殷的倒戈是意外,宋晟的倒戈就是必然了。很多事情都是冲在前面有赏赐,落在后面就不行了。如果李景隆在犹豫,很有可能连第三都算不上,那个时候才更凄惨了。

所以,李景隆一定要抢先。

更不要说,还有人情关系。

就是梅殷的。

李景隆与梅殷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梅殷的叔父梅思祖都是开国大将,一方统帅,李景隆虽然没有尚公主,但是他父亲是朱元璋的外甥,说起来他奶奶也是公主。

他们才算是一个圈子的人。

他在汉中期间,与梅殷交手数次。

李景隆一点也没有留手。李景隆的领兵能力只能算合格,在梅殷手中没有占多少便宜。但是打仗归打仗,李景隆与梅殷两人之间一直有书信往来。

双方都在叙旧,虽然没有说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但是有些事情不用说。

李景隆虽然与姚广孝搭上关系了。但是未来要更多选择才好。他与没有之间,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处,所以将来抱团也是一定的了。

而今梅殷写信劝降他了。

特别指出,他而今投降的好处。

梅殷倒戈,河西失陷,宋晟倒戈,关中沦落过半,他再倒戈,汉中非南朝所有,更能打开四川门户,最重要的是,关中地区没有了汉中在后盾,是支撑不了多长时间的。

而关中沦落之后,北军就可以绕行所谓的黄河防线,直扑江汉之地,一旦占据上游之地,南京之亡,就指日可待了。

从战略形势上,南京方面就恶劣到了极致。

而如此大面积高级将领倒戈,必然引起连锁反应,更重要的是,为被北京锁定胜局。

而今战事打到这个地步,虽然从军事上来说,北军占据优势,但是优势仅仅是优势,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南北朝了。失去了北方平原,东南足以立国。

很多人依然对南京有信心,最少能南北并立。

但是一旦汉中四川为北方所有,还能保持信心的人,少之又少了。

这种情况下,李景隆的功劳有多大。

而一旦北军在其他方面取得战略胜利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李景隆得到好处也会减少。

至于价码,梅殷不建议李景隆给北京提条件,建议他是因为大义而倒戈的,而不是荣华富贵。

原因很简单,而今的李景隆还少荣华

富贵吗?

曹国公府在南京新钞之战后,富甲天下,国公也是到顶了。可以说荣华富贵这东西,对李景隆来说已经够了,他而今更需要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权力。

而权力要怎么得到,自然是讨好拥有权力的人,也就是北京朝廷了。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这个道理,李景隆也是知道。他只要让南京朝廷欠下他人情,将来朝廷上有他一席之地,就已经足够了。

阅读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