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川东往事》
川东往事

第三十一章 路遇土匪,众人斗文险取胜

话说商队从县城出发后,仅三天就走到了竹峪,志远不仅感叹年轻人脚力好,这一背篓蜀锦加上带着的吃喝等物,也至少有个百来十斤,即使赶着马车,一路上泥泞难行,也不一定快过他们。

进到竹峪后,发现此地恰如其名,漫山遍野都是竹林,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两岸的山影树影。微风拂过,群山发出沙沙的声音,彷佛在欢迎行路之人的到来。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山里路边的野板栗、柿子和猕猴桃都已成熟,掉落在地上,捡起来几个新鲜的,甚是甘甜滋润。看着这秋高气爽的大好天气,一行人有说有笑,更是走得起劲。

不一会儿,就进入了荔枝古道,这古道前朝名气很大,沿途的农家客栈非常多,但是战乱后,也是遭受兵祸匪祸最严重的地方,现如今这一带尽是残垣断瓦、被烧毁的房屋,还有累累坟冢,难得看见人家!众人心里也顿感悲凉。

古道上不少地方还荒草丛生,不仅有塌方滚落的山石,还有被洪水冲毁垮塌的路段,志远不禁庆幸当时听从了李老爷的建议,没赶马车上路!原来这古道自从蜀地连年战乱以来,已经少有人走,要么是逃难的难民走过,要么就是入蜀开荒之人经过!商队已经是好多年都没有来过,因此年久失修。

又过了两日,一行人就到达了川陕交界处,由于连续几晚上都没有找到人家落脚,小伙子们甚是劳累。这日傍晚,走在最前面的佳斌突然指着不远处一个茅草屋叫到:“那边好像有个村落!”,众人都不相信,这几日连个人影都没有看到,怎么会有村落,但是仔细一瞧,的确是一个小村落,黄泥土坯墙,茅草屋顶,约么有十来户人家。众人高兴得连忙进村敲门,好找个晚上落脚的地方,却吃了闭门羹,志远心里不禁纳闷,山里人家不应该如此啊!正沉思间,一个老者见是行路之人,便开门问道:“你们是哪里人啊?为何路过此地?”,志远上前做了一个揖,答道:“我们是在太平县垦荒之人,恰逢荒年,因此带了些山里特产,想去大点的地方卖掉,换些米粮回来。”,老者答道:“原来是商队路过,我等居住在此已有好多年没有见过商队了。听说太平县那一片原来居住的人,都被杀绝了。我们这个村也有嫁过去的姑娘,都好多年没有回家探过亲了,不知生死啊!”,说着便将人迎了进去,还不忘通知村里其他人,山那边来了商队,凑点吃的晚上招待客人!村里人这才一家家出来。

见村里人如此谨慎,志远不禁纳闷出了何事?进到家里,才发现这个村的人简直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除了床板,板凳,火炉,木盆,几个红陶碗筷和铁罐,再无他物!

只见老者在罐里放了水煮开后,就爬上阁楼去铲了几块黄褐色墙皮,这时同村人也送来了同样一块块的墙皮,然后丢到铁罐里煮,说是今晚就靠他招待客人了!一行人大惊,泥土墙皮怎么能吃,难道这村人饿得啃墙皮了!一行人赶紧拿出自己的干粮,每人抓了一大把出来,送给老者,老者却客气的谢绝了,说道:“我们这村子匪祸严重啊,好几帮土匪月月来抢吃的,没有办法,我们只有把土豆泥、红薯泥、白米泥混在一起,敷在墙上,待干燥后就如同泥坯墙,骗过土匪,这样一村人才活过来的呀!平时我们挖野菜、采野果,打野物将就着吃,这样的‘泥土快’也只有在有客人或是村里人有事时才舍得吃!”。志远听完,毫不犹豫的又把刚才众人凑的干粮放到了老人家木盆中,接着就问:“天下已经平定很久了,为何不报官,难道官府不管吗?”,“我们也报过官,官府不是不管,是管不了!陕西这边官兵来了后,那些土匪就藏到四川那边山里;四川这边官兵来了,就又藏到陕西那边的山里!反正每次官兵都扑空,抓不住他们!”。

志远也很无奈,这三角地带,俗称三不管,自古就是民不聊生,天下祸乱的开始!这时老者叹了口气道:“要是没有匪祸,我等也能安居乐业,垦荒种粮,过得安生自在!”,听到老者的悲愤之声,佑民不禁问起了这帮土匪的来历:“大爷,您可知这帮匪人的来历吗?”,老者说道:“我也只略知一二,这几伙人,据说都是蜀地战乱时,从四川逃出来的,由于没有生计,就做了土匪。其中还有一个匪首据说是读书人呢!”,“读书人?那你们怎么知道他是读书人呢?”佑民问道,“据说他抓了过往路人,往往会让别人跟他对对子,对得上来就放行,分毫不取,对不上来,就取财又取命。”

志远闻此,怒从心生,读书人读圣贤书,落草为寇已是有辱斯文,杀人越货就更是伤天害理!这书也白读了!心里想着等办完这趟事,回来就找知县大人商量,出兵平了这匪患。

吃完晚饭,一行人就睡下了,但是佑民始终觉得不安,果不其然,深更半夜众人睡得正香的时候,土匪进村了。原来志远一行人行路之时,这帮人就盯上了,准备晚上来个包圆(也就是全部劫杀)!

听到土匪进村了,小伙子们也掏出了随身带着的弯刀,准备好好干一架。这时志远招呼一行人不要乱动,土匪人多势众,心狠手辣,硬拼他们绝不是对手!他要跟匪首好好谈谈。

见到众人没有抵抗,这时匪首就大摇大摆进村了,朝手下招呼:“带这帮人的头过来!”志远被带了过去,其他土匪砍开了捆货的麻绳,卸下来发现是蜀锦,当时乐开了花,匪首看了后也说道:“看来今天发财了啊,兄弟们”,这时志远却说道:“这蜀锦说着贵重,但是吃也吃不得,穿在身上还不如棉麻耐用。我看它要卖了钱,换了米粮才有用哦!”,匪首不屑的一笑:“那杀了你们,我们兄弟伙儿背出去卖了,自然就变成了钱!”,志远又说道:“这蜀锦岂是一般老百姓买得起?只有朝廷的达官显贵、王公贵族们才会买,你们要去卖锦那还不是自投罗网?”,众人顿时傻了眼,这时志远又朝匪首做了一个揖,说道:“在下王志远,望各位英雄好汉放我们一马,回来必当好好报答。”,这匪首却问:“怎么报答?”,志远回答道:“待卖了山货,我们换了米粮回来,分当家的一半,怎么样?”,这匪首眼里闪着滴溜溜的寒光,他心里盘算着,自己拿着这批锦,确实作用不大,待到这帮人卖了锦换了米粮回来,势必要再经过川陕交界的地方,到时候我杀光抢光岂不更好?

这时他想拿出自己的惯用伎俩,对对子,对上了的继续赶路,分文不取,对不上的人留下做苦力,其实是做人质,确保志远要回来经过此地。志远其实心里也明白,但是此时已无他法,只希望大家都能对上!

这匪首把众人一字排开,志远是第一人。“风云三尺剑”,志远略一沉思“花鸟一床书”,众人大叫“好”;“弹指声中千偈了”,佳斌对道:“拈花笑处一言无”,众人又大叫:“好”。话说这匪首这些年来,颇以为自己有点本事,就靠肚中这点墨水降服了这么多手下,却不料今天遇到了对手,还是一堆,不由得把这些年收集的对子都倒了出来,“老拳博古道”“儿口嚼新书”…,“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等到文双对完,就轮到大牛了。这大牛斗大的字都认不到一个,哪懂什么对对子啊,众人不由得心头一紧,手心冒汗。这匪首此时也是急火攻心、江郎才尽,只得出了一个“一竹一兰一石”,大牛思考了下,也不知道怎么就冒了句“有节有香有骨”,众人无不大叫:“好”。

这匪首此时傻眼了,活见鬼了,今天一个都没有对赢!但是此时还有这么多兄弟在场,自己说出去的话又不能更改,怕把自己这么多年树立的形象给毁了,连忙说到:“今天遇到才子一大堆,我曾经也是读书人,也高兴得很啊,我想要跟志远兄弟拜把子,不知意下如何?”,其实他一是需要下台,二是想让志远放松警惕,回来时还走此路。志远也就将计就计,佯装什么都不知道,高高兴兴拜了把子,带着众人背上货物就走了。才出匪窝不远,众人迈开两腿,飞也似的跑了起来,他们怕土匪后悔!也不知道跑了多久,天都已经蒙蒙亮了,才停下。再回望那片山,已在百里之外,众人这才放下心来。这时志远才问大牛是怎么对出来的,大牛回答:“以前去李老爷家,经常看他画竹子和石头,他说竹子结巴多是有节,节气的节;石头硬,那叫有骨,傲骨的骨;兰花有香是我自己编出来的”。众人也都傻眼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匪首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大牛是个大字不识的粗人,志远也笑着说道:“有慧根,孺子可教也!”

阅读川东往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