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读画记》
读画记

第三十九章 追逐光影的莫奈二)

1883年莫奈重新回到诺曼底风景如画的埃特尔塔海边写生。很多的画家如:德拉克罗瓦、库尔贝和欧仁·布丹等都曾经到埃特尔塔海岸写生。受库尔贝和布丹的影响,莫奈也被埃特尔塔海岸上的壮丽伟雄伟的白灰色悬崖和辽阔的大海所吸引。

在这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缔造了巨大而又陡峭的悬崖,这独特的景色震撼着莫奈,他以埃特尔塔的象鼻山为背景进行户外写生。莫奈从各个角度及各种天气条件下描绘埃特尔塔的悬崖形成的天然拱门,他画了著名的《峭壁,埃特尔塔的日落》、《埃特尔塔的雨》、《埃特尔塔的象鼻山》和《从西边看埃特尔塔》等众多的作品。

莫奈这些描绘埃特尔塔悬崖和大海的作品与浪漫主义的德拉克罗瓦和现实主义库尔贝笔下的埃特尔塔海岸不一样,他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写生,而是他在捕捉光影在海上和埃特尔塔的悬崖上变化莫测的瞬间。他的作品中有的阳光落在悬崖上如镀上一层金色,有的在巨大的岩石上布满了黄色、棕色或是红色的海藻,有时候海水是白色的,有时候海面如一块碧玉,有时候海水是蓝色的,但黑夜里的大海是幽暗和坚硬的。大自然中变幻莫测的色彩让埃特尔塔壮丽的景色在莫奈笔下更具有魔幻的色彩。

莫奈的作品中那些悬崖和大海不再是单一的色彩,冰冷缺乏生命力。他用不同的笔触,或是旋转,或是点染来表现海浪的翻滚,他还用粗大的笔触表现岩石的坚硬与粗狂的悬崖,他还通过运用色彩的变化把同一空间内的景物进行前后空间的区分,使画面呈现出空间效果,可以说莫奈印象主义的画风已经为埃特尔塔的悬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莫奈的作品已经开始逐步脱离单纯的户外写生,已经具有主观的主义的倾向。

法国作家莫泊桑和莫奈是好朋友,1886年莫泊桑回忆和莫奈一起在埃特尔塔写生时的情景,他觉得莫奈画画更像一个猎手围绕着猎物进行狩猎。他在回忆中写到“我经常跟着莫奈寻找新的印象”“他不再是画家,而是猎手。跟在他身边的是几个替他扛画的孩子,五六幅画描绘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光线下的光影效果。他根据光线的变化,依次轮流进行绘画。面对绘画对象,他等待着合适的时机,捕捉它们瞬间的光与影的变化,他用简练的笔触,把光影和飘过的浮云迅速的画在画布上。有一次,我见到他捕捉到金色的阳光洒在白色悬崖上,他用金黄的调子将它画下来,画面传达出一种难以捉摸的光影效果,溢彩流光。还有一次,海上下起了狂风爆雨,他抓住时机,迅速落笔,画面上展现了狂风暴雨下的奔腾的大海。”[1]

这个时期的莫奈的风景画已经从现场写生开始逐步转变了,从单纯意义上的捕捉和表现大自然中光影的变化转变成具有主观主义的写生。用色彩表现大自然的光与影的变化成为了他最重要的创作方向。

1883年莫奈搬到了吉维尼。从1883年起直到1926莫奈去世,他在吉维尼除了进行风景写生以外,他还创作了系列风景作品如:《白杨》(1890-1891)、《干草垛》(1889-1893)、《鲁昂大教堂》(1892-1894)、《塞纳河之晨》(1896-1897)和《睡莲》(1897-1926)等画作,其中最著名的系列作品《睡莲》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鲁昂大教堂》这个系列作品是莫奈绘画事业的另一个转折点。

1892年莫奈从吉维尼回到鲁昂,他选择鲁昂的大教堂作为写生对象。鲁昂大教堂是一座建筑结构繁复的哥特式教堂。在这个《鲁昂大教堂》系列作品中,莫奈冲破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他没有单纯的对大教堂复杂的建筑结构进行描绘,也没有强调画面的构图,画面中没有天空,没有大地,更没有表现教堂周围的风景,而是直接的表现大教堂在光线变换时所呈现出的景色。

《鲁昂大教堂》这个系列作品莫奈直接用色彩表现一天中大教堂在阳光在照射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形成的不同光影和色彩的变化。莫奈记录了大教堂从清晨到日暮的变化,淡蓝色晨雾中隐约闪现的大教堂;正午阳光下闪着金光的大教堂;夕阳下被罩上了一层玫瑰色的大教堂。光影变换中的鲁昂大教堂每时每刻的变化都被莫奈记录在画布上。

莫奈满怀激情并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进行创作,每一件作品他都经过深思熟虑才落笔,他用狂放不羁的笔触表现阳光落在大教堂上的光影的细腻变化。莫奈用他的画笔用色彩的变化表现大教堂每个时段的不同景色,展现大教堂在不同时空的变化,让人们感受到大教堂的庄严与华美。

阅读读画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