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之大明武宗》
重生之大明武宗

第7章朝堂暮气

六部按照权势排序,依次是吏部尚书王琼、户部尚书杨潭、礼部尚书毛澄、兵部尚书王宪、刑部尚书张子麟和工部尚书李鐩。

这其中首辅杨廷和吏部尚书王琼都是天顺三年(1459年)出生,今年六十二岁;年纪最长的便是正统十三年(1448年)出生的工部尚书李鐩,今年七十有三;其次是景泰元年(1450年)出生的户部尚书杨潭,今年七十有一;而像次辅蒋冕和文渊阁大学士毛纪都是天顺七年(1463年)出生,今年五十八岁,也快六十岁了,不过还算这群人里面比较年轻的;最年轻的便是成化四年(1468年)出生的武英殿大学士费宏,他还是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的进士第一,19岁的状元,可谓是名噪一时的举世神童了,如今也五十三岁了;剩下的兵部尚书王宪和刑部尚书张子麟都是天顺八年(1464年)出生,如今都五十七岁;礼部尚书毛澄天顺五年(1461年)出生,今年刚好满六十岁。

朱冶廷看着这些六七十岁还在为国操劳的朝堂重臣们,不禁想到后世常常提到的一个词:干部年轻化!

或许是有了梁储的投石问路,户部尚书杨潭也向朱冶廷提出了辞官请求,朱冶廷让其推荐一个继任者,杨潭于是推荐了户部左侍郎邹文盛。这邹文盛是天顺二年(1458年)出生,今年六十三岁,算是一个比较务实能干的臣子,所以朱冶廷也就同意了杨潭的辞官请求,并将邹文盛升为户部尚书,户部右侍郎王杲也跟着升为户部左侍郎。

想要有人替自己卖力干活,那就要有相应的奖励,朱冶廷既然打算今后改革大明的经济体制,那就必须要有能力强并且听话的户部官员来执行。

工部尚书李鐩见此情形,也跟着提出了辞官请求,并且向朱冶廷推荐了工部右侍郎赵璜。朱冶廷于是也同意了李鐩的辞官请求,并加封赵璜为工部左侍郎,兼掌工部事。

一下子,朱冶廷同意了三位一品重臣的辞官请求,顿时就给大明的官场带来了一场如同地震般的震撼,所有人都感觉到皇帝自从康复后,性格好似变了一个人一样,可是具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除了朱冶廷自己以外没有人知道原因。

由于三位重臣同时辞职的事情太过震撼人心,没有人知道皇帝此时是什么心情,所以也就没人再出言上奏,早朝就在这样诡异的气氛中结束了。

不过在下朝之后,朱冶廷就被张太后叫到慈宁宫一顿劝诫,无非就是对待臣子不能意气用事,尤其是像阁臣和六部尚书更是要慎之又慎。古代重孝道,朱冶廷不敢顶嘴,只得好生解释一番,说是这三人如今年事已高,他也是出于一片爱护之心,不忍他们太操劳了。张太后听后,也没有太过深究,毕竟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可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此事就算是这么过去了。

……

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通常只有一个中心。但大明朝却特立独行,自从1421年成祖皇帝朱棣将皇宫搬到了北京城以后,便形成了北京和南京两个中心,并配置两套行政班子的两京格局。

其实,两京制度并非明朝的原创,东汉的洛阳和西京长安,唐朝的长安和东都洛阳,北宋的开封和洛阳,均是两京并存。但明朝的诡异之处在于,不但有北京和南京两个中心,且在两地分设两套几乎一模一样的官僚机构。

那么,既然北京已经有一套政府机构,南京那套同样的政府机构,又干什么呢?

北京作为天子之地,官僚机构一应俱全,自不必说。南京除了人们熟悉的六部之外,还有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俨然一派小朝廷的气象,龙椅上只差一皇帝。

一般人认为,南京六部是大明王朝京师六部的备份。明亡时,南京六部这套备份的官僚系统,似乎也未起到力挽狂澜之作用,而常被人诟病,其实不然。

南京六部与北京六部是两套相互独立的官僚系统,互不干涉,品级和职责一致。二者的区别在于人员配备和地域管辖大小方面。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一般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以及员外郎等其他僚属。南京六部一般设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兵部更无员外郎之职。在人员配备上,南京六部相对简练。在地域管辖上,南京六部一般管辖南直隶及附近区域,今江苏、安徽、上海及其周边,全国其他地方均属京师六部管辖。

在人员配备和地域管辖都较京师六部偏少偏小的情况下,南京六部是不是就是个闲职呢?

显然不是。

南京兵部执掌南京周边,南直隶诸州府下设49个卫所,会同南京守备勋臣,镇守太监一起负责南京周边防务安全。卫所是明朝的军事编制体制,一卫为5600人,朱元璋时全国有300多个卫所,兵员约180万。据此推算,南京兵部所掌兵约27万人。加之南直隶位于江海之间,虎踞龙盘之地,南京兵部的职责显然十分重要。

南京作为留都,其最高权力机关是由守备,内守备,参赞机务等组成的守备厅会议。南京兵部尚书一般兼任参赞机务,位居六部之首,这与通常意义上六吏部为六部之首,有所差异。

朱冶廷之所以任命王守仁为南京兵部尚书,既有倚重他的才能来稳定南方局势,又有考虑到他的资历尚不足以直接进入北京六部,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朱冶廷一下子把他提拔得太高,必定会遭来非议和打压,这不是他想看到的。

南京户部掌管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等省的钱粮征收,漕运及全国盐引勘合以及黄册的收藏与管理。江南赋税历来是全国之冠,南京户部所掌钱粮税收对大明王朝至关重要。南京户部所掌钱粮税收除部分自用外,一般要转运至京师交由户部,这仿佛是南京户部隶属于京师户部,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江南作为全国的财富中心,南粮北运是历朝历代必为之事。大运河的开凿除了沟通南北加强交流之外,将南方的钱粮赋税转运北方,也是其重要功能。南京户部钱粮转运至北京,是上缴国家和天子,京师户部代表天子和国家接收。

阅读重生之大明武宗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