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谁在说谎:我自曝穿越者,开摆!》
谁在说谎:我自曝穿越者,开摆!

第19章 此般可担千古一帝否?

随即,方洲将记忆中的一切娓娓道来。

“秦王奋六世之余烈,吞八荒、扫六合,建华国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称秦始皇!”

“于外,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铁蹄,即使秦朝灭亡前夕,匈奴亦不敢犯我华夏寸步。”

“于政,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以理天下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代以郡县。”

“于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华夏民族形成统一的认同感奠定基础。”

“始皇帝之于华夏,影响何止千载。如果没有他,如今的华夏或许会像欧喌一样四分五裂、各自为政。”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当如是也!”

观众渐渐听得入迷。

仿佛在某个遥远的平行世界,真的有一位俯瞰千古的始皇帝。

这不是开国之君,而是开制之君!

一人而开千古之制!

沈红岚认真推敲方洲话中的合理性。

片刻之后,她提问道:

“若如你所说,一人而开千古之制,始皇帝确实可当得起千古一帝。”

“不过我有一疑问,始皇帝功绩中,修长城、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此三者意义重大,可以理解。”

“但车同轨作何解释,何以与此相提并论?”

沈红岚的话说出了不少专家的心声。

龙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人物,虽不如始皇帝做得那般周全,但相关制度也是有的。

唯独“车同轨”一说史书上从未提及。

方洲暗道一声好笑,这不是高考必考题吗?

他稍微组织了下语言,一字一句回答起来。

“车同轨,意为规定马车的车距相同。”

“古时候都是泥泞土路,车轮反复碾压,相当于给土路夯实,渐渐就会形成与车轮宽度相同的两条硬地车道。”

“马车长途运输之时,让车轮走硬地车道上,行走平稳,大大降低畜力消耗和车轴磨损,就如同现代车辆走在柏油马路上。”

沈红岚眼前一亮,不由赞叹:“妙!”

“如此一来,运输成本大大减少,使得各地互通有无,若是战时,物资能快速运到前线。”

“此外,这还是一个标准,轮距相同的车,零件也可能是标准化的,类似今天全国4S店。”

不愧是历史大佬,见微知著的能力,方洲自叹不如。

这时,某个年轻学者轻轻拍了下沈红岚的肩膀,小声说道:

“老师,您还记得之前,西滇齐王墓出土的青铜仗吗?”

沈红岚思索片刻点了点头。

当时青铜仗出土后,被专家们认定是一种祭天仪仗工具。

但青铜仗首尾的两道刻横,一直没弄清楚作用。

当时,接受度较高的答案是,两道刻横可能代表天地,寓意代天巡地。

可这种说法太唯心了,不具备现实依据。

此刻,沈红岚忽然反应过来。

“那不是车仗,而是车尺,两道刻横对应的正好是车轮位置,和车同轨有异曲同工之妙!?”

年轻学者轻轻颔首。

沈红岚脑海中快速思考,越想越觉得可能。

因为生产力不足,古人很多东西都出于实用主义,哪怕是王族仪仗,也有起源于实用,比如华盖。

另外,西滇齐王是史上有名的贤王,勤政爱民,以民生车尺入墓葬,无疑更符合逻辑。

对上了!全都对上了!

“时隔这么多久,当时的疑惑竟然在这儿解开了。”

沈红岚感叹一句,随后看向方洲,语气难得的温和了几分:

“方洲同学,谢谢你车同轨的灵感,我想我回去后有很多工作要重做了。”

见状,直播间里顿时沸腾了。

“我靠!铁娘子竟然还会这么温和地说话?”

“罗教授表示:这一幕我熟!”

“徐教授表示:这一幕我也熟!”

“哈哈!罗教授表示,我今天都没敢说话,你这还鞭尸我?”

“寄居蟹搬家——蚌不住了啊!”

“来来来,听我指挥,一二三......方神牛批[破音]!”

“熟悉的感觉回来了,这特么才是我想看的!”

……

舞台中央,聚光灯下。

方洲微微正色,遥遥望向专家团,肃然道:

“沈教授,始皇嬴政,此般可担得起千古一帝否?”

沈红岚也不矫情,直截了当:“担得起!”

她被称作“铁娘子”,既有铁娘子的简单干练、雷厉风行,亦有铁娘子的爽快豁达。

观众们默契的会心一笑。

这时,旁边一位中年的历史学者辩驳道:

“始皇帝从无到有,开千古之制,影响后世千年,确实担得起一个千古一帝。”

“但除此之外,不可能有人能再得如此功绩,能与之并肩了吧?”

方洲心中暗笑。

兄逮,你知道汉族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阅读谁在说谎:我自曝穿越者,开摆!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