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超级连接体》
超级连接体

第17章聊斋与毕府

(一)

你在毕际有宅府,

与一众亲朋好友,

吟诗,

赏物,

作赋,

弹曲,

读书,

教书,

写书,

忙得不亦乐乎。

蒲松龄曾在毕府,

呆了三十年之久。

你也借此感受,

蒲松龄这位“世界短篇之王”。

你很清楚,

后世这里,

成了蒲松龄书馆,

与毕自严纪念馆之处。

而在重生域,

你曾到过此处。

在毕际有宅府,

为表达对毕际有的感谢之绪,

你一股脑儿,

先后画了画作二十副,

并附上蒲松龄《聊斋律诗》里的诗句,

二十首。

第一首,

便是《聊斋》诗句:

“聊斋野叟近城居,

归日东篱自把锄。

枯蠹只应书卷老,

空囊不合斗升余。

青鞵白蛤双蓬鬓,

春树秋花一草庐。

衰朽登临仍不废,

山南山北更骑驴。”

第二首,

《赠酒人》诗句:

“白堕声名满贝邱,

青帘遥动异香浮。

订成良友三年约,

销尽英雄万古愁。

海蠡新雕鹦鹉残,

芙蓉初典鹔鹛裘。

仙人烂醉垆头卧,

天子传呼不上舟。”

第三首,

《赠医生卢鹤友》:

“斗室垂帘近酒垆,

刀圭一下患全苏。

苏仙故井犹存楚,

秦国良医旧姓卢。

庑下何妨高寄迹?

髯僮且喜近行沽。

年年长抱维摩病,

欲问仓公治得无?”

第四首,

《十月五日西行》诗句:

“西望红尘去路赊,

寒风短晷苦离家。

暮云遥接青山嘴,

荒草歧分古道叉。

月暗明河星琐碎,

风摇岸柳树横斜。

到来村舍仍灯火,

驻马高门策乱挝。

软红香土敝貂裘,

破砚飘零白发修。

久客似无家在念,

他乡数见月当头。

霜风半入黄金树,

山色遥含碧玉流。

近日凄凉无好绪,

新诗强半为悲秋。”

第五首,

《东归》诗句:

“系马柴门上旧堂,

炉头煨芋话农桑。

勉同沃产完官税,

强典春衣买醉乡。

人踏垂杨凋后路,

菊留鸿雁过时香。

残年此际仍多感,

满院西风落叶黄。

偃蹇风尘四十秋,

长途款段不能休。

制芰荷裳怜宋玉,

疑蝴蝶队有庄周。

家门暂到浑如客,

瓮米将空始欲愁。

尤恐黄花笑人老,

醉中不敢插盈头。”

(二)

第六首,

《又七律二首》:

“季月阳和满齐鲁,

尧天化日开群蒙。

风传消息花先觉,

春绕罗浮梦始通。

刻烛光摇疏影里,

读书人坐暗香中。

贤臣对此忧民社,

聊倩高人写化工。

缥缃万卷蔡邕居,

竹坞花洲总不如。

毋溷我为挥吏散,

不关人事更翻书。

春云拥树寒山外,

官舍浮香午漏余。

帧上名流题欲遍,

犹将风雅问樵渔。”

第七首,

《赠邹平王生代毕振叔》:

“白山横亘白云敷,

渥水神龙汗血驹。

名士散筹添蜡烛,

书生投笔业雕弧。

遥知金印终悬肘,

应笑毛锥更覆瓿。

他日槐堂应佳瑞,

伫看列戟耀通衢。”

第八首,

《大悲庵访王公睿》诗句:

“禅林远僻近荒邱,

苇岸茅墙院一周。

夜夜闻更云际寺,

年年贳酒水边楼。

人家开户芦丛里,

板屋垂帘郭尽头。

客邸余闲能见访,

与君更作海山游。”

第九首,

《雨中夜归》诗句:

“天涯咫尺见迷途,

村树楼台半有无。

大野回风虎啸鬼,

深林篝火夜鸣狐。

壮心恨不能千里,

烟棹何年遍五湖。

是处相逢金按铺,

莫教暗里投明珠。”

第十首,

《过东郭故斋》诗句:

“柳条如线雁来初,

又过东门旧草庐。

梨院游丝牵绿树,

桃花春水涨长渠。

生平不解因人热,

天地何妨任我疏?

往日园亭旧游地,

萧萧霜发正堪梳。”

第十一首,

《秋夜得秋字》诗句:

“星河淡欲流,

宛转动离忧。

萤火黄昏径,

雁行白露秋。

疏碪来野苑,

冷壁挂吴钩。

可惜霜台月,

迢迢独上楼。”

第十二首,

《草庐》:

“草庐容膝易为安,

邱壑宁知行路难?

痛饮犹能消此日,

闭门聊复拥三竿。

晴窗鹤梦幽魂冷,

午昼松风小阁寒。

世上遭逢原可笑,

误人何必是儒冠?

枕簟凉生暮雨余,

荒园隔水簇红蕖。

放怀尽著游山屐,

引睡惟翻种树书。

一卧丰林原似鹿,

十年贫病出无驴。

夜深尚有藤萝月,

岁岁依然绕旧庐。”

(三)

第十三首,

《贺人生子》(据手稿):

“长兴里内喜悬弧,

驷马高门气象殊。

清梦想应集灵凤,

玄亭从此见童乌。

分装陆贾十男子,

垂老商瞿五丈夫。

代祝公卿聪且敏,

更无灾难尽亨衢。”

第十四首,

《忧荒》(据手稿)

“千古灾并见,

天与我何仇?

盗贼时方横,

流亡尚未休。

驱虫半秋苦,

望雨一年愁。

衰老无生计,

空怀杞国忧!”

第十五首,

《送赴试者》(据手稿)

“闲看年少奋南图,

白首低垂义兴无。

轩轩方是奇男子,

悻悻犹为小丈夫。

列万牙签凭引睡,

饮三蕉叶易行沽。

十围柳大英雄老,

犹似高阳旧酒徒。”

第十六首,

《客邸》(据手稿)

“客邸秋声起,

萧条旅兴孤。

小舟横近岸,

远舍傍丛芦。

落拓颠狂在,

衰残意气无。

久拚明主弃,

不复染霜须。”

第十七首,

《偶与燕及夜话》:

“阮家兄弟自慵疏,

湖海豪襟未解除。

磊落行藏孤鹜似,

烟波踪迹野鸥如。

久将错石磨圭玷,

尚有良朋致谤书。

沦落已拚人共弃,

遭逢无用复踌蹰。”

第十八首,

《岁暮》:

“七十有二岁,

衰慵朋旧疏。

苦闲拈秃笔,

拨闷检农书。

忽忽日已去,

迢迢年复除。

此身幸顽健,

敢恨食无余?”

第十九首,

《华不注晴望》:

“城里看山山愈幽,

依微城畔雨初收。

楼台影浸花千亩,

烟水晴归鹭一洲。

人在木兰俱是客,

月采香国更宜秋。

轻桡去向寒烟外,

醉拍红桥又放舟。”

第二十首,

《寄怀李希梅》:

“松风谡谡暗香浮,

雨后萧森总似秋。

十载不曾因酒病,

一春常是替花愁。

银缸兰麝缘原浅,

白发溪山愿易酬。

南浦连云飞尽絮,

长林丰草梦同游。”

(四)

你很是清楚,

在蒲松龄的生活与创作里头,

曾任山西稷山知县等职务的毕际有,

是一位与蒲松龄,

密不可分、对他至关重要的人物。

可以说毕际有,

对蒲松龄提高文化层次,

开拓视野,

立说著书,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度。

据史书记录,

毕际有,

字载积,

号存吾,

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的仲子人物,

其长兄名际壮,

早逝去;

三弟名际孚,

没有入仕当干部。

毕家在明末是名门望族,

号称“三世一品”,

“四士同朝”的称呼。

清顺治二年度,

毕际有考中拔贡,

顺治十三年度,

任山西稷山知县职务。

史书记载他对稷山的治理,

做出了卓越贡献度。

稷山自古位于汾水河畔,

因河水侵蚀,

实际地亩少于粮赋之数。

毕际有到任之后,

据实上报请减免空头粮赋,

并形成条文固定下来,

形成制度。

毕际有对所有往来文书,

不托司记,

都亲自办理,

其他地方有奇案,

交稷山县令审案,

立刻昭雪,

颇有名声度。

蒲松龄在毕际有家坐馆两代,

前后长达30年度。

毕际有十分赏识蒲松龄的文采,

蒲松龄一生中留下来的文著,

有不少是代毕际有写作出。

此外,

蒲松龄还对毕际有的《晋游日记略稿》,

进行了批著。

毕际有去世后,

蒲松龄遂成为其子毕盛钜的馆东,

给毕盛钜的八个儿子当师父。

蒲松龄的诗集里头,

有这样的诗句,

“高馆时逢卯酒醉,

错将弟子作儿孙”,

“他日移家冠盖里,

拟将残息傍门人”。

蒲松龄在毕家受得尊重,

与东家全家融洽相处的情形,

不言而喻。

毕际有藏书成癖,

“书欲买时不论金”,

只要是他看中的书,

都要买回家来,

藏于万卷楼。

蒲松龄坐馆前,

正是万卷楼,

藏书最丰富的时候,

总数已达5万册余,

远近闻名。

蒲松龄自幼家境贫寒,

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刻苦,

以县、府、道三试第一,

成为秀才榜首,

但无缘博览群书,

因此,

他非常想走进万卷楼,

一开眼界之举。

据传说,

在康熙十一年初夏的一天,

中午烈日炎炎,

蒲松龄从毕府门前经过,

恰巧碰上毕府的仆人忙忙碌碌,

将万卷楼的部分藏书,

搬到府前空地上头,

晾晒干透。

蒲松龄心中暗喜:

真是天赐良遇!

但是怎样才能,

既称心如意地一读万卷藏书,

又不死乞白赖地有失斯文度?

于是他心生一计,

大方地走到书床旁边处,

敞开胸怀,

面南而坐,

任凭骄阳似火,

汗流满面,

也不擦拭,

这使得毕府奴仆,

感到非常奇怪,

忍不住过来问蒲松龄,

这是何故。

蒲松龄没有正面答复,

反而问语:

“你们在干何事务?”

仆人如实回答说:

“听主人差遣调度,

在此晒书。”

这时蒲松龄才说道:

“你们晒书,

我也晒书,

不过你们的书,

都编印成册,

写在纸上头,

而我的书全部藏在肚子里头,

也怕发霉喽!”

仆人听了他的这番话语,

有的哄然大笑,

有的却嘀咕:

“这人一定有来头。”

就打听他姓甚名谁,

并立即禀报给家主。

毕际有听完仆人汇报,

忙语,

“快请,入府”。

他早已从山东学政喻成龙口里头,

得知蒲松龄的大才和知名度,

只因社会地位悬殊,

无缘相晤,

今日奇遇,

大喜过望,

当即决定并真诚邀请蒲松龄就任西席,

也就是绰然堂的主讲塾师父。

蒲松龄从晒书,

得以坐馆毕府,

并铸就其30多年的人生辉煌之举。

蒲松龄曾写过一首打油诗句,

“墨染一身黑,

风吹胡子黄。

但有一线路,

不当孩子王”,

说他给人家当塾师,

并不是自己的志趣,

而是出于万般无奈之举。

然而与他写这首打油诗句,

十分矛盾的是,

他不仅做了大半生教书先生,

而且在毕府坐馆30多年度,

一个很重要的缘由,

就是他遇上了好馆东,

和馆东家里的万卷藏书。

(五)

毕际有家资丰饶,

藏书繁富。

每逢岁考、科考及秋闱时候,

毕际有慷慨解囊,

多方资助,

蒲松龄赶考赴举。

毕家的藏书,

对于蒲松龄读书创作,

自然是尽其翻阅参订著书。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大部分是在毕家,

最终修订完书。

由于毕家显赫的地位,

以及蒲松龄的才学,

和其被毕际有的尊重,

蒲松龄也因此扩大他的交友。

他有幸通过毕际有,

结识了王士禛、高珩、朱湘等人物,

甚至做过山东按察使——

喻成龙的座上客人物。

王士禛官至刑部尚书,

创神韵一派,

为一代文宗人物。

王士禛是毕际有的内侄,

蒲松龄因此,

与王士禛有订交之故。

从蒲松龄的文集里头,

可以发现,

很多是他在康熙十八年度,

即坐馆毕家以后创作出。

这说明了三点,

一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

几乎是终其一生之路。

二是蒲松龄的创作,

应当是影响他的科举仕途。

三是其受到过毕际有的影响和帮助。

毕际有家中的丰富藏书,

开阔了蒲松龄的眼界,

也为他提供了一个,

较好的读书和写作境遇。

更有意思的是,

毕际有虽曾为贵官干部,

但思想较为开明,

并不歧视家言,

不以他家的塾师谈鬼说狐,

撰写艳情书,

为侈陈怪异、有伤风化,

不仅不加干涉,

甚至风雅相属,

对《聊斋志异》的创作予以赞助。

他除了提供一些素材外,

还亲自为《聊斋志异》撰写短文,

其中的《鸲鹆》和《五羖大夫》,

就是毕际有写好之后,

由蒲松龄稍加润笔,

而收入《聊斋志异》中去。

蒲松龄为了表示对馆东的尊重和感谢,

特别在篇末备注,

“毕载积先生记”,

和“毕载积先生志”。

可见毕际有很有文学质素。

另外,

专门记载毕府家主,

毕自严为官趣事的《杨千总》,

和毕自严的妹夫殷文屏的《颠道人》,

也是毕际有提供故事材素,

而成篇而出。

例如,

《杨千总》中写到,

“毕民部公即家起备兵洮岷时”,

“千总杨化麟”之事,

文章中所说的“毕民部公”,

即馆东毕际有之父毕自严,

可见也是毕际有提供的材素。

再有,

据专家考证,

《狐梦》中的毕怡庵,

可能就是以毕际有的仲子毕盛钜为原型人物。

毕际有曾称誉,

蒲松龄写《聊斋》似屈原写《离骚》,

如司马迁写《史记》样模。

《聊斋志异》能对那个时代那个社会,

运用艺术作出本质反映,

说明毕际有看出,

蒲松龄有着敏锐与高超的艺术才素。

(六)

蒲松龄在毕际有家坐馆育人,

虽说是寄人篱下,

但由于馆东毕际有待他宽厚,

除聘金之外,

还有其他很多资助,

这对家境贫寒的蒲松龄来说,

是个不小的帮助。

再者,

毕际有府第宽敞,

又有园林之胜,

并且藏书丰富,

用蒲松龄的话说,

是“书充栋,凭君剪”的乐趣。

蒲松龄平日里,

住在作为家馆的绰然堂里头,

冬日有炉火御寒,

夏日酷暑,

便移居石隐园的效樊堂,

或者霞绮轩,

更是一般读书人物,

难得的清幽之处。

康熙二十七年度,

毕家的效樊堂建成后,

蒲松龄曾写有两首七言律,

《毕刺史效樊堂落成》以示贺祝、

“几榻悠然花未老,

朝朝乘兴杖藜来”诗句,

表明了蒲松龄十分喜爱,

效樊堂的环境优雅。

对于蒲松龄来说,

这里实在是静心读书,

专心写作的最理想的场所一处。

除此之外,

蒲松龄还代馆东毕际有,

办理了不少家务事务。

一天,

蒲松龄到济南府驻地济南的东流水地区,

为毕际有物色菊花佳种之物。

东流水,

在济南城内抚院西北、鹊华桥南区域。

这里有一户人家的菊花,

十分有名度,

蒲松龄按照毕际有的吩咐,

带着毕家的菊花种子,

来到这里与其交换资物。

觅得佳种后,

蒲松龄为了表达对主人的谢意,

特意写了两首七言律诗赠给他,

《辛未九月至济南,

游东流水,

即为毕刺史物色菊种》,

便是诗的题目。

蒲松龄在诗的小引里头,

赞扬了菊种主人的高贵品格,

和居住地的环境雅优:

“扉临隘巷,

每多长者之车;

槛袅垂杨,

时系达官之马。

只因爱菊陶令,

羡绿野之风流;

遂使看竹子猷,

通黄花之声气。”

诗云:

“曾有安丰私玉李,

不闻靖节吝黄花。

携来佳种容相易,

金谷重寻太尉家。”

在诗里头,

蒲松龄借用王戎不卖李种,

陶渊明不吝菊花的典故,

感谢菊种主人,

慷慨出让佳种之物。

在这样的环境里头,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

热情十分高涨,

继而又写出了很多篇章,

并且不乏名篇止著。

毕际有给予蒲松龄的,

除了生活上的照顾,

创作上的理解和帮助,

更多的是心灵的慰抚,

尤其是蒲松龄屡试不中,

心情最难过时候,

都多亏了毕际有的关心和帮助。

蒲松龄题为,

《门人毕子与沈惠庵昆仲泛舟大明湖,

骤雨沾衣,

践泞而归,

戏成二绝》,

的两首七言绝句,

大约写于康熙三十六年度(1697年度)。

此时应该是蒲松龄,

带领毕氏弟子和沈氏弟子,

到济南府应试的时候。

诗其二曰:

“登舟一望远模糊,

绝似南宫泼墨图。

仓卒尽随风雨散,

于今遗恨满西湖。”

这首诗写因为遇到急雨,

未能尽情欣赏大明湖的烟雨胜物,

至今遗憾十足。

然而命运好像在捉弄人,

蒲松龄终生没有考取举人物,

蒲松龄的8个弟子,

也终生没有通过乡试关口。

他们中成绩最好的是,

五弟子毕世拔贡入监,

选取州同知的职务,

其次是大弟子毕世洎,

考取贡生,

其余的则是连个正额秀才(廪生),

也没有考取。

(七)

康熙三十二年春,

毕际有病逝亡故。

蒲松龄连写八首七言律诗,

沉重悼念毕际有,

还写了《征挽毕载积先生诗序启》诗句。

蒲松龄的挽诗和征挽诗启,

都写得感情真挚,

绝非应酬之书。

蒲松龄写的八首诗句,

大体为一种格局,

从痛悼“十年同食友”之谢世,

“回首生平思不禁”,

往复歌哭,

将毕际有,

“尚书公子五狼(指南通州)君”的身世,

归田后“老后生涯棋局里,

闲来情绪菊花中”的淡泊胸怀,

“物必求工真似癖,

书如欲买不论金”的嗜好,

一一写出。

诗其六语:

“商今略古日科头,

一旦骑鲸赴玉楼。

临别清谈还竟夕,

谁知永诀已千秋!

孙多业足光先德,

子孝犹堪解母愁。

名寿如君复何憾?

伤心最苦在离忧。”

这里摘录,

蒲松龄写的《哭毕刺史》诗句:

“宿莽笼笼暗夜台,

百年事业一蒿莱。

人间顿觉风流尽,

帘外时疑杖履来。

北陇墓田新草树,

西窗文字旧尘埃。

老成谢后芳型远,

尚有良朋赋七哀。

时李希梅作哀诗。

君卧病时我亦病,

我来君已弃尘寰!

人逢死别情怀苦,

数定前生饮啄悭。

一榻琴书冷画阁,

万年魂魄恋青山。

西州门外回肠绝,

恨不将心似石顽!

今生把手愿终违,

零落山邱对晚晖。

海内更谁容我放?

泉台无路望人归。

雍门一哭宾朋散,

羊仲重来杖履非。

在世早知有今日,

墓田松树已成围。

斜阳草色满高坟,

一曲蓬蒿路不分。

剩得花魂殉逸骨,

长留墨气作行云。

铁衣不唤穷泉晓,

锦字难传夜室闻。

他日指碑应堕泪,

尚书公子五狼君。

琴尊冷落小堂空,

苦忆归田靖节翁。

老后生涯棋局里,

闲来情绪菊花中。

离奢始恨相知晚,

聚久宁疑好会终?

玉骨珊珊人何在?

三山巅畔海云东。

商今略古日科头,

一旦骑鲸赴玉楼。

临别清谈还竟夕,

谁知永诀已千秋!

孙多业足光先德,

子孝犹堪解母愁。

名寿如君复何憾?

伤心最苦在离忧!

形骸疏脱岁寒心,

回首生平思不禁。

物必求工真似癖,

书如欲买不论金。

涕随挽曲声中堕,

人向游仙梦里寻。

最悼十年同食友,

不曾言别已分襟!

年年花发子云居,

此日登临泪满裾!

量可消除天下事,

志将读尽世间书。

伤心鸡酒乔玄墓,

转眼山河叔夜庐。

未识华堂人去后,

黄泉苦乐正何如?”

阅读超级连接体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