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灵界昊天塔》
灵界昊天塔

第055章华夏古战场

趁着还没天黑,林皓收好归元秘笈,取出手机,上网搜索华夏古战场,近期要去查探一下。

相传,华夏历史上有十大主战场。

第十名,是最具个人英雄主义和传奇色彩的古战场,在湖北当阳。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和赵子龙都是一等一的英雄人物,但是真正让两人威震天下的,无疑是当阳一战。

赵子龙在曹操的千军万马中杀个七进七出,上演了单骑救主的勇猛。张飞则上演树上开花之计,横矛立马,一声大吼,喝断当阳桥,吓退曹操雄兵。

或许在演义中有夸大的成分,但这无疑让当阳极具传奇色彩。

第九名,是最具悲情色彩的古战场,在山东威海。

电影《甲午风云》演绎的是100多年前发生在渤海湾上,抵御外敌的故事。

这场战争本身极富悲壮色彩,也和那个年代的其它战争一样,最后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

而如邓世昌这样的英雄人物,必将为后人所纪念。发生战争的海滨城市威海,也成为人们悼念英雄之所在。

第八名,是屠杀生命最多的古战场,山西长平。

战争,伴随的就是生命的代价,除了烽火硝烟之外,往往就是鲜血和尸骨。

公元前260年,为了统一中国,秦国进攻赵国,在反间计和纸上谈兵的双重作用下,几乎兵不血刃,赵国40万大军束手就擒。

然而这并不是战争的结束,白起在战场所在地长平就地挖坑,将40万条生命化成了白骨,这在中外战争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

第七名,是最具爱国色彩的古战场,广东虎门。

提起虎门,人们首先想起的,自然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但这里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场。

虽然在虎门,战争中参战的人数并非很多,也没有演绎太多的传奇故事,但这里浓缩了中国人抗击侵略最悲壮的一幕。

中国人第一次用大刀长矛和土枪土炮,与西方的洋枪洋炮展开了斗争,也揭开了中国屈辱的百年抗争史。

第六名,是最没有硝烟气息的古战场,陕西五丈原。

严格来说,五丈原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役,也没有其它古战场的那些烽火硝烟,但因为它和诸葛亮联系在一起,就具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

在杜甫的诗歌里,诗人正四处寻找那年那地的悲情。

乡间的戏里,“五丈原”的故事正在方寸之地重新上演。

在现代人玩的电脑游戏里,五丈原也赫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第五名,是最易被遗忘的古战场,AH淮南。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产生于东晋的淝水之战,而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争典范,因此这场战争到如今依然被人们经常提起。

发生战争的所在地八公山,扼守在淮河重镇淮南,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是作为古战场,淝水之战和其它战争,好像并没有以八公山为名,所以八公山已经成为一个快被人们遗忘的古战场了。

第四名,是最具硝烟气息的古战场,山西雁门关。

在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中,雁门关一役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之一,雁门关也成为了情节的主要发生地。

而长达百年的宋辽对峙,雁门关作为古三关,也无疑见证了最多的血雨腥风。

追述历史,雁门关从秦汉时期,就成为行兵之道。

提起雁门关,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对峙、战争……

第三名,是最具现代味道的古战场,乌兰布统。

众多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很出名的如《三国演义》、《康熙帝国》、《射雕英雄传》等,大段大段的“人海战场”戏在这里拉开。

一时间,许许多多的“战争”,就开始在现代科技和历史故事中上演。

这让本来默默无闻的乌兰布统,开始被许许多多游客,尤其是想一睹草原风光和历史遗迹的游客所喜欢。

但这里终归还是一个出名的古战场,康熙和葛尔丹曾大战于此,上演的是真刀真枪的故事。

第二名,是最具浪漫色彩的古战场,AH垓下。

项羽是历史上形象最为鲜活的人物之一,虽然他失败了,也犯过错,但是他可以说是个至情至性的人物。

尤其是被困垓下城后,上演了儿女情长的凄切,以及乌江边拔剑自刎的悲壮,更是被后人经常提及。

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掩盖在垓下所发生的刀光剑影和金戈铁马。就因为在战争中上演了这样的故事,所以垓下也“一战”成名。

第一名,是最受关注的古战场,湖北赤壁。

这里发生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聚集了曹操、刘备等枭雄,后来苏东坡等文人骚客均不惜笔墨,留下千古名句。

而今,人们为了争夺哪里才是真正的赤壁,而新闻不断。

《三国演义》和各种媒体上的三国作品,几乎无一不拉出赤壁来大肆渲染,看来赤壁快要成为古战场的代名词了。

这十个地方,林皓都是要去的。

首先要去的,自然是山西长平,因此特意重点搜查跟长平之战有关的资料。

在《法言义疏》中有句话,叫:“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

里面记载的这场战争,不是蚩尤大战,而是长平之战,意思是:蚩尤之战在长平之战的规模面前,不过如此。

经此一战,秦国奠定统一华夏的基础,而对手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提起长平之战,总的来说让人惋惜。

一方面战争是满腔报国热情,豪情万丈,然而战争也是非常残酷的,马革裹尸裹的,未必是一腔报国的热血,更多的是百姓们无可奈何的悲凉。

当年,赵王赵烈侯不听平原君苦劝,认为韩国即便是祸水东引,也无所畏惧,能拿到上党郡的地盘,比什么都重要。

赵王最终决定派出40余万大军,剑指上党郡。

令人遗憾的是,赵国大军最后被困在狭小的山区内,最终全军覆没,只有寥寥数人侥幸得活。

提起赵国,不一定会想起赵烈侯,但一定会记起教材中“负荆请罪”的主角之一廉颇。

廉颇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作战勇猛,深明大义,是战国末期声名鹊起的沙场名将。

然而,“廉颇尚能饭否”的决定权,始终在封建君王的手里。

长平之战在即,白起的一个计谋,就让廉颇的处境异常尴尬。

白起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不论是军事策略,还是临场杀敌,堪称完美。

在著名的伊阙之战中,他率秦军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而魏国和韩国只能割地求和。

秦昭襄王时期,白起更是三战而亡楚。

相较于耿直且无谋的廉颇来说,白起要阴险狡诈得多。

长平之战打响时,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面对秦军的攻势,赵国内部人心惶惶,而且大家纷纷把矛头指向主帅廉颇。

为了避其锋芒,廉颇在长平一带修筑了百里防线,固守不出。他想用牵制敌军的办法,拖垮秦军。

就这样,秦赵之间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对峙,期间双方虽然小规模摩擦不断,且双方都有输赢,但秦军想快速攻破赵国的计划破灭。

面对这种情景,幕后主帅白起开始焦虑起来。

他很清楚,秦军因长期跋涉、人困马乏,人力和物资都已支撑不起,面对稳重老成的廉颇,他打算使出一招离间计。

白起派出很多间谍到赵国,到处散播谣言,说秦国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而且扬言廉颇已经叛变。

经过秦国线人的有心渲染,这些消息最终传到赵王和那些“主战”大臣的耳朵里。赵王心里泛起了嘀咕,最终廉颇被换下,赵括接替主帅之位。

赵括虽熟读兵法,却没有上过战场,是典型的“纸上谈兵”。赵王如此荒唐的决定,直接中了白起的圈套。

赵括上任之后,为了在赵王面前强势表现一下自己,急于求胜,将“主守”的那些副将全部撤换,甚至更换了作战防务图。

然而,廉颇在军中已经有了绝对的地位,赵括这一波换帅、更改布防的骚操作,直接动摇了军心。

而且赵括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会摆花架子,真要对战沙场,迟早是一败涂地。

可赵王偏听偏信,不分青红皂白,接下来将是一路悔恨的开始。

事实上,长平之战的结局,几乎已见分晓。

白起的第一招离间计,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接下来又亲自换下秦国主帅王龁,自己从幕后跃至台前担当指挥。

白起当然不是为了争功,以他在秦国的地位,他不需要显山露水。之所以冲到前面,他是想速战速决,因为对付赵括,他已是胜券在握。

再看赵括,自担任赵国主帅之后,便蠢蠢欲动,也想以速度取胜,最主要的是他想用实际行动证明,赵王的决策是英明的。

于是他率领大军走出了壁垒,决意与秦国军队一决雌雄。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而赵括却犯了大忌。

赵括对秦军换帅之事一无所知,面对强大的白起,就是廉颇都不敢轻举妄动,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又怎能占得了便宜?

要说白起不亏是一代“战神”,利用上党地形是个典型的台地这一特点,向东向南皆呈居高临下之势,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合围击杀的打法。

白起边打边退,让赵括觉得白起此人是徒有虚名,而这种假装失败的假象,也巧妙地骗过了赵括。

结果占据了上党制高地的白起,让赵括不知所措,才知自己被白起上了一课。

史书记载,天下劲弩皆从韩出,可再强劲的弩箭,也射不到上党了。此时此刻,深陷泥潭的赵国军队,要如何才能化险为夷?

回看赵括的种种鲁莽行为,正中白起下怀,当40万大军被秦军团团围住时,赵括悔不当初,可惜晚了。

白起随即派出一支2万5千人的精锐突击队,突袭赵军后方,又派出一支5000余人的骑兵,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切断了赵军的后路。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一条血路,被逼到绝境的赵军决定硬拼。此时白起已经占据地利,双方都拿出了最擅长的弓弩互射,准备一决高下。

上党是台形的地形,为秦军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可以说谁占据了制高点,谁就可以赢得胜利。很明显,最后赵军被吊打。

在弓弩大战中,那个心高气傲、志得意满的赵括,被乱箭射死。被困46天的赵军,终因断粮而不攻自破,只能向秦国投降。

不过此时白起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面对降将,他将如何处置?

常规收留,显然已不合时宜。

两军阵前,不杀降将,这是从古至今约定俗成的兵家法则,但此时白起竟然狠心杀了这些赵国降将。

作为有名的军事家,他不怕犯忌么?

长平之战中,虽然有很多赵军被杀,但至少还有20万降将。

对于剩下的数量庞大的降将而言,白起不敢轻易纳降。原因很简单,他怕这些人再度抱团拿起武器,而且留下他们,也是一笔不少的费用支出。

经过慎重考虑,白起宁愿背负“杀俘虏”的骂名,也要将这些人处死。但20万人不是小数目,怎么杀,如何杀,白起一时间犯了难。

有史料只言片语地记载,说白起只放走了200多个孩子,其他降将是被“坑杀”的。

很多人把“坑”理解为“活埋”,但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杀完人之后,将尸体扔进土坑?

很多年来,对于长平之战中赵军降将被“坑杀”的说法莫衷一是,直到1995年,高平市永录乡将军岭下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大坑,才将疑团揭开。

考古人员发现,这处由无数大大小小尸坑组成的尸坑群,就是当年白起坑杀赵国降将的地方。

他们发现坑中的尸骨大多杂乱无章,随处堆叠。

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尸骨致命伤大多是在头骨上,且大多数头骨已经与躯体分离。

后经专家分析,白起坑杀这些降将的手段,主要是“各个击破”。

白起将这20余万降将,瓦解成一个个仅有五六万人的小团体,然后进行“团灭”,这就比集体坑杀要容易得多。

专家猜想,白起为了安抚这些降将,将他们“化整为零”分成小队,前往秦国营地,进行调整和静养。

可让这些俘虏没想到的是,等待他们的不是受降仪式,而是被分散虐杀。

2020年7月14日,《山西晚报》再次报道称,长平之战尸骨坑中的尸骨数量众多,但分布不均,可见白起这一招确实够狠。

长平之战,白起用计瓦解了赵国的实力,为秦国一统中国打下基础。

虽然白起坑杀俘虏落人口舌,甚至觉得他残忍无道,但自古以来,每场战争都是残酷的,就像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自古慈不掌兵,且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白起作为一个优秀的将帅,没有被仁义所限制,选择了自己所认为最合理的决策。

当然,秦昭襄王和范雎等人有没有在背后推波助澜,然后单独让白起背负骂名,这个谁也说不好。

事实证明,白起的做法于秦国是有益的。

随着赵国的衰败,其他弱小邦国已经无力再与秦国争雄,秦国自此走上巅峰。

林皓之所以要去长平,是要带走那40万赵国士兵,将其送入昊天塔中。

但这里有两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突破秦军的包围圈,二是如果那40万赵国士兵不肯走,那该如何是好?

或许,今晚就有分晓。

阅读灵界昊天塔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