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存亡之秋》
存亡之秋

第6章刺史邓艾昭雪

曹魏咸熙二年,西晋泰始元年(265),春。

益州刺史袁邵,坐镇益州一年后,因私自修缮蜀宫,引起洛阳朝廷不满,有人上奏担心他为下一个邓艾、钟会,于是朝廷下诏,以董荣为新任益州刺史,袁邵则被征回洛阳。

不久,使者走进益州州府,宣布诏令。

袁邵接招后看着左右,不知该说什么。

此时同在堂中的有樊建、董厥、常勖、常忌、段宗仲等人。

樊建道:“使者,朝廷还有其他吩咐否?”

李通道:“朝廷请樊、董二位与袁益州一同东返。”

樊建、董厥听后微微点头。

众人沉默之际,只见常忌站出身来,道:“使者,治理宫城是为维护一方安宁,亦将治罪乎?”

见使者不语,常忌又道:“职分之事,正常不过,难道朝中有人忌惮,迫使袁益州东返。”

见他想不明白,使者只好道:“诏令在此,诸位若有他意,可赴洛阳,上表朝廷。”

袁邵道:“事已至此,不如罢了。”

常忌道:“那就同赴洛阳,我亲向天子进言。”

于是袁邵向新任益州刺史董荣转交公务后,便与樊建、董厥、常勖、常忌、段宗仲等人一同东返。

当众人到达洛阳后,常忌向当时晋王司马昭陈诉:“远国初附,君民始结,不宜改易。”

通俗意思为:边远的国家刚刚依附,长官和百姓刚刚开始融合,不适合轻易改换长官。

之后常忌又上表:“脩治城池,居安思危,边将常职。”

通俗意思为:修缮治理城池,是居安思危之举,这是边将正常的职责。

常忌本来是蜀朝雒县令,在蜀中颇有名望,此次又为营救袁邵从成都赶到洛阳陈情,秉公上报,就事论事,虽未能改变结果,但得到晋王司马昭的亲近,于是留在晋王相国府,担任相府舍人,司马炎建立晋国后,任命常忌为骑都尉,河内令。

常忌从兄,益州主簿常勖,太康元年(280年)去世。

段宗仲,与常忌为挚友,司马昭也非常欣赏他,任命为梁州别驾从事,举荐为秀才,之后官至云南、建宁太守。

成都方面。

新任益州刺史董荣来到州学学堂。

州学大堂中央,挂有一副谯周的大幅画像,这是董荣亲自安排的。

此时董荣在诸位师者的陪伴下,注视着这幅画像,又叫从事李通颂道:“抑抑谯侯,好古述儒,宝道怀真,鉴世盈虚,雅名美迹,终始是书。我后钦贤,无言不誉,攀诸前哲,丹青是图。嗟尔来叶,鉴兹显模。”

通俗意思为:气宇轩昂的谯侯,爱好古史研习儒学,尊崇正道人品纯真,鉴察世间的盛衰成败,得到了很好的名声,才德都写在了这篇文章中。我们这些尊崇他的后辈,言论中没有不赞誉他的,我们模仿前代贤哲,请画师画上你的图像。让后来人赞颂,成为借鉴的楷模。

此时的谯周,依然在汉中。

在司马昭、司马炎的多次催促下,谯周终于决定带病前往洛阳。

西晋泰始三年(267年),谯周到达洛阳,卧床不起。司马炎派人到他的住所,任命他为骑都尉。谯周上书陈说自己没有功劳而授封,请求辞去爵位和封地,但司马炎不允许。西晋泰始六年(270年),秋,谯周被封为散骑常侍,这年冬季病逝。谯周著有《法训》、《五经论》、《古史考》等书一百余篇。

皇帝司马炎下诏曰:“朕甚悼之,赐朝服一具,衣一袭,钱十五万。”

谯周长子谯熙接诏上书,说谯周临终前嘱咐谯熙言:“久抱疾,未曾朝见,若国恩赐朝服衣物者,勿以加身。当还旧墓,道险行难,豫作轻棺。殡敛已毕,上还所赐。”

通俗意思为:我生了很久的病,所有没有上朝拜见皇帝,如果皇帝赐朝服等衣物,不要穿在我身上。要把我安葬在老家,道路艰险行走困难,所以要预备制作轻薄的棺材。葬礼完毕之后,把皇帝赏赐的所有物品全部归还。”

司马炎收到上书后,于是下诏归还衣物,给与买棺材的钱。

谯周二子谯贤、少子谯同。谯同喜欢谯周的事业,精通经学,有忠厚质朴的品德,被推举为孝廉,任命为锡县县令、东宫洗马,但他都没有赴任。谯周长孙,谯熙之子谯秀,是晋朝的隐士,当他知道天下要大乱事,于是断绝一切人事往来。后来成汉皇帝李雄占据蜀地,用小车征召他。李雄的叔父李骧、李骧之子李寿征召他,他都不应征。东晋永和三年(347年),东晋将领恒温平定蜀地,上表推荐谯秀。因为谯秀已经年老,所以没有征召。后来范贲、萧敬在蜀地作乱,谯秀避难宕渠,同乡宗族投奔他的有上百人。当时谯秀已经八十岁,众人因此打算替他担东西,谯秀道:“各有老弱,当先营护。吾气力犹足自堪,岂以垂朽之年累诸君也!”意思为:各家

都有老弱的人,应当先给自家人担东西。我的气力足够承担自己的东西,不能因为我老朽而连累大家。

之后谯秀又活了十几年。

再说樊建、董厥。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樊、董二人皆为晋臣。司马炎任命樊建为给事中。

一日,司马炎向樊建询问诸葛亮的治国之道,樊建对曰:“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意思为:发现问题必会改正,从来不袒护过失,赏罚诚信,足以感动天灵。

司马炎曰:“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意思为:好啊,如果我得到此人来辅助,哪里还像现在这样劳累啊!

樊建叩拜曰:“臣窃闻天下之论,皆谓邓艾见枉,陛下知而不理,此岂冯唐之所谓‘虽得颇、牧而不能用’者乎!”意思为:臣听说天下人都在议论,都认为邓艾被冤枉,陛下知道了却不理睬,这难道不是冯唐所说的‘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能用’啊!

司马炎笑曰:“吾方欲明之,卿言起我意。”意思为:我正想挑明此事,是您的话让我下定了决心。

于是司马炎下诏曰:“昔太尉王凌谋废齐王,而王竟不足以守位。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然被书之日,罢遣人众,束手受罪,比于求生遂为恶者,诚复不同。今大赦得还,若无子孙者听使立后,令祭祀不绝。“

通俗意思为:以前的太尉王凌图谋废掉齐王曹芳,而齐王最终没能守住皇位。征西将军邓艾,居功自傲并丧失臣节,实在应当处以死刑。然而他接到诏书后,遣散部众,甘愿领罪,比起那些为生存而反叛的人来说,确实不同。现在做出赦免,并让他的家人回京,如果他没有子孙的话,可自选继承人,以便对他的祭祀不断绝。

说起邓艾这事,除樊建,另有他人上书请求平反,如段灼。

段灼,曾经是邓艾军中司马,与邓艾一同攻取蜀地,封关内侯。

泰始三年(267年),段灼担任议郎,上书为邓艾申诉道:“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之。惜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臣敢言艾不反之状。”

通俗意思为:邓艾内心怀有极度的忠诚,却背负反叛忤逆的罪名,平定了巴蜀,却被诛杀灭族,臣私下为之悲痛哀悼。可惜啊,说的就是邓艾反叛这事!邓艾性情刚烈急躁,容易得罪各种层次的人,又不能与同僚和谐共处,所以无人愿意替他伸冤。臣斗胆请陈邓艾不是反叛的情况。

“昔姜维有断陇右之志,艾脩治备守,积谷强兵。值岁凶旱,艾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艾持节守边,所统万数,而不难仆虏之劳,士民之役,非执节忠勤,孰能若此?”

通俗意思为:以前姜维意图截断陇右,邓艾对此认真做好防备,积蓄粮谷并增强兵力。当年遭遇大旱,邓艾分区种植粮食,身穿黑衣,手持农具,以此作为将士们的表率。因此上行下效,没有不尽力的人。邓艾持符节镇守边境,所统领的人多达数万,然而他不觉得这像奴仆应该做的事,就如普通官员和百姓一样正常劳动,如果不是坚守节操和忠勤职事,怎么会做到这般?

“故落门、段谷之战,以少击多,摧破强贼。先帝知其可任,委艾庙胜,授以长策。艾受命忘身,束马县车,自投死地,勇气陵云,士众乘势,使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艾功名以成,当书之竹帛,传祚万世。”

通俗意思为:所以在落门、段谷的战役中,他能以少击多,摧毁打败强大的敌人。先帝(司马昭)知道他可以担当重任,便对他委以制定克敌制胜的策略为任,授予他领军征伐的职责。邓艾接受命令而奋不顾身,把马脚裹起来和把车吊上山去,勇敢与气魄直上云霄,将士们乘势猛进,使刘禅君臣覆面自缚,拱手屈膝跪地投降。邓艾功名从此树立,应当将他的事迹载入史册,把他的福祚传承后世。

“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艾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虽违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本在可论。锺会忌艾威名,构成其事。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县马巿,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

通俗意思为:一个七十岁的老翁,做反叛之事又想有什么追求呢?邓艾依仗君主的养育恩德,心中没有丝毫怀疑,所谓假传诏旨代表朝廷做事,不过是为了暂时安定蜀地;这么做虽然违背制度,但是符合古之道义,所以以前虽然给与定罪,但如今是可以讨论的。钟会忌惮邓艾成就威名,做出污蔑他的事。他忠诚却被诛杀,他诚信却被怀疑,他的头悬挂在闹市,众多儿子一并被杀,看见这些事的人伤心落泪,听说这些事的人悲痛惋惜。

“陛下龙兴,阐弘大度,释诸嫌忌,受诛之家,不拘叙用。昔秦民怜白起之无罪,吴人伤子胥之冤酷,皆为立祠。今天下民人为艾悼心痛恨,亦犹是也。臣以为艾身首分离,捐弃草土,宜收尸丧,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

绍封其孙,使阖棺定谥,死无馀恨。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归其义,所为者寡而悦者众矣。”

通俗意思为:陛下像巨龙一样兴起,宽宏大量,放得下很多嫌隙猜忌,让曾经被诛杀罪人的家属,不拘前嫌而分别录用。从前秦朝百姓怜悯白起无罪被杀,吴国百姓为伍子胥蒙冤而悲伤,都为他们建立了祠庙。如今天下民众都为邓艾伤心痛惜,就像白起和伍子胥那种情况。臣认为邓艾身首分离,被抛弃在荒郊,应当给他收回尸身,归还他的田产和房屋。用他平定蜀国的功绩,继续册封他的孙子,盖棺时议定一个谥号,让他死无遗恨。赦免黄泉之下的冤魂,收取后人对朝廷的信义,安葬一个忠臣而使天下人仰慕这个人的品德,掩埋一个冤魂而使天下人归顺朝廷正义,所做的事虽少却让高兴的人更多了。

段灼长篇上书,为邓艾平反。

经过朝议,于泰始九年(273年),司马炎下诏曰:“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其以嫡孙朗为郎中。”

通俗意思为:邓艾建立了功勋,接受罪名却也不逃避刑法,而他的子孙却成为平民和奴隶,朕常常怜悯他们。现在任命他的嫡孙邓朗为郎中。”

至此,西晋朝廷在邓艾被杀九年之后,正式为他平反。

段灼之后,樊震也为邓艾上言。

西晋咸宁年间(275年-280年4月),时任积射将军樊震,赴任西戎牙门将,在赴任前,得到司马炎的接见。司马炎问起樊震的经历,樊震陈述自己曾在邓艾伐蜀时担任帐下将领。司马炎问邓艾的为人,樊震便一一陈诉邓艾的忠诚,边说边流泪。

樊震之言,让司马炎又进一步肯定了邓艾的生平与贡献,之前司马炎以邓艾嫡孙邓朗为郎中、丹水县令,于是改任定凌县令。邓艾次孙邓千秋,颇有名望,被光禄大夫王戎招为掾属,早逝。

樊建、段灼,樊震等人多次为邓艾上言,终得平反,邓艾的后代皆得任用。

到了西晋永嘉年间(307年—311年),邓朗出任新都太守,还未到任,襄阳失火,邓朗及母亲、妻子儿女被烧死。邓千秋的两个儿子,也被烧死。邓朗的儿子邓韬、邓行免于灾难。

相比邓艾,平蜀双雄的另一人钟会,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长期得不到平反,或许就是因为其行为不得人心吧。

但钟会的文采与作品却得到了公认与保存。

文采体现在某些事例。有一次,司马师命中书郎(一作中书令)虞松作表,不得满意,虞松苦思冥想不知怎么更改。钟会见虞松忧虑于是询问,虞松如实回答,钟会拿表文一看,改动了五个字,虞松大悦,再呈交司马师。司马师询问是谁所写,虞松说是钟会,司马师叹息道:“此真王佐材也。”

因钟会仅改动五字,就得到了司马师的赞赏,后人便以‘五字客’褒扬人的文章才华。

钟会曾论述《周易》的卦形有没有“互体”,又论述才能与品行的异同。

钟会死后,在他家里得到一部书,有二十篇,名叫《道论》,写的是法家刑名之学,文章应该是钟会所写。

《钟司徒集》是钟会编著的一部诗文别集。

《四本论》是钟会编著的魏晋玄学“正始之音”的代表作之一。

《刍荛论》五卷,是钟会(一说刘严)编著的陈述自己政治观点的议论文。

《移蜀将吏士民檄》、《母夫人张氏传》、《与吴主书》、《与蒋斌书》、《与姜维书》、《太极东堂夏少康、汉高祖论》等都是钟会的作品。

魏太尉邓艾,魏司徒钟会,一个得到了平反,一个留存了作品,这么一看,或许也说明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吧。

益州的地方长官,由袁邵改为董荣。谯周至死不穿魏晋朝服。邓艾最终得到平反。那么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蜀三叛俊杰再起。

阅读存亡之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