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宋何所有》
大宋何所有

此消彼长

随军出征的先锋副将耶律章奴临阵脱逃,转而直奔上京,准备回京废掉天祚帝,拥立燕王耶律淳即位。为了确保政变成功,他提前联系了耶律淳的小舅子萧敌里先去耶律淳那里劝他顺应天意,同意即位。

萧敌里曾任辽军西北路招讨使,头一年因为率军在斡邻泺被阿骨打偷袭击败遭免职,后来一直闲居上京。由于天祚帝终日不理朝政,国家乌烟瘴气,耶律章奴、萧敌里等官员早已心生不满,在他们看来,拯救大辽的唯一途径就是换个皇帝。

耶律章奴不是无脑谋反,他想要拥立的耶律淳其实确实有当皇帝的机会。

耶律淳生于道宗清宁九年,是兴宗孙子,道宗侄子。当年耶律乙辛专权害死太子又预谋加害皇孙,耶律淳因为德行出众被耶律乙辛选中,准备拥立为皇嗣。后来耶律乙辛被诛杀,耶律淳受到波及被贬出上京。

天祚帝即位后,为前朝冤案平反,耶律淳也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南府宰相、南京留守并加封燕王。萧敌里前来劝进事出突然,耶律淳完全来不及深思熟虑,很快天祚帝的使者也带着手诏回到南京,诏令耶律章奴谋反,让耶律淳格杀勿论。

在这种节骨眼儿上,犹豫就是不忠,耶律淳只得杀掉萧敌里,单骑前往广平淀(今内蒙古奈曼旗西北)向天祚帝请罪。

没错,此时本应该在亲征金国战场上指挥辽军与金军厮杀的天祚帝,在得知耶律章奴谋反后,直接从前线跑了回来,跑到广平淀来保护他的后妃们了。

事实上在天庆五年,天祚帝在辽国上下仍然有着极强的号召力,耶律章奴身为统兵大将,逃回去谋反时仅仅只有三百名亲兵跟随,根本就成不了气候,可就是这样不成气候的耶律章奴就让天祚帝把前线几十万辽军给甩了直接跑回来平叛,而且回来还不是直奔耶律章奴,却跑到广平淀行宫处遥控指挥起来。

见到耶律淳亲自来请罪,天祚帝很欣慰,耶律淳是忠臣嘛,于是一番安慰。耶律章奴那边的叛乱也很快被平定,耶律章奴本人被生擒,处以腰斩告祭太庙。

耶律章奴小小的叛乱没能给辽国造成太大损失.,可天祚帝在辽金战场前线的“临阵脱逃”对辽国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

阿骨打在此战之前意识到此战非同小可,天祚帝举倾国之兵打过来,辽国赢了,金国只有灭亡,金国赢了,才能勉强有一线生机,而且就算是金国赢恐怕也是惨赢,代价极大。

虽然没读过兵书,阿骨打却懂得哀兵必胜的道理,大军临行前召集全部将领,仰天痛哭说道,自己与诸将起兵反辽只因契丹欺压我们太过残忍,现在天祚帝御驾亲征大金危在旦夕,除非人人抱着必死决心才有可能打赢这一仗,否则我们大金必败。不如兄弟们杀掉我前去辽国请降,可报大家一命。

老大哥都这样悲鸣了,金军诸将和全军上下顿时被这种慷慨激昂的气氛带动,誓与辽军决一死战。

即便是这样,金军仍然不敢轻易出击。到了十一月初,辽军各路兵马会师,从驼门(今农安县南部)向东进军。由于天祚帝已经提前跑路,副将谋反被诛,这只辽军临时由驸马萧特末率领,士气极为低落。

辽军虽然士气低落,但所部骑兵五万,步兵四十万,号称总兵力七十万出征,仍然颇具威胁。阿骨打当时把金国全部兵力动员下来,也只有两万兵力,强弱悬殊明显。

但在战前阿骨打得到消息,天祚帝跑回去平叛了,对面这只御驾亲征的辽军里根本就没有皇帝。但为了维持“御驾亲征”的幌子,辽军封锁消息,仍然护卫着天祚帝的车驾随行,装出一副皇帝还在的样子。

除了核心将领外,辽军不知道天祚帝已经跑了,金军知道天祚帝已经跑了,辽军不知道金军知道天祚帝已经跑了,阿骨打找到了辽军的七寸。

没有皇帝,那我们就撕下辽军御驾亲征的新衣,阿骨打率军直扑辽军,两军终于在护步达岗(今黑龙小五常市西北)遭遇。

在之前多次战争中我们都了解过,战争打的是国力,但一场战斗或者一场战役往往受各种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甚至有时候比的就是看谁先犯错。

辽国军制是斡鲁朵军制,每个亲王每个将领都有自己的斡鲁朵,类似于一种中央认可的合法军阀。除了皇帝直属的皮室军外,全靠各斡鲁朵来协同作战。有天祚帝在,各斡鲁朵肯定拼死为皇帝作战,天祚帝不在,你萧特末算哪个葱?凭啥让我们大军为你卖命?

护步达岗之战打的就是一场信息战,只要戳破天祚帝不在军中这个谎言,辽军几十万大军就是一盘散沙,必败无疑

阿骨打派完颜宗雄率全军精锐直取辽军中军,因为如果天祚帝如果在,那么有皇帝坐镇的中军就是战斗力最强悍的力量,但现在天祚帝不在了,中军就是纸老虎,击之必破。

果然,在金军不要命的进攻下,辽军中军很快被打蔫了,连天祚帝的车驾舆辇都被金军俘获了,也确实根本不见天祚帝的踪影。

中军一乱,连天祚帝的指挥车都被金军俘获,皇帝丢下大军自己先跑了的谎言再也瞒不住,辽军各部大乱,完全无心恋战,各部将只顾逃命,金军在后面穷追不舍,辽军死伤无数,尸体辎重散落了一百多里,金军大获全胜。

护步达岗一战辽国元气大伤,几十万大军被两万金军打垮,御驾亲征的天祚帝在最后时刻撂下前线将士任由辽军自生自灭,自此以后辽在东北地区再也无力组织对金的大规模军事作战。

打不过也就算了,可就连祖宗留下来的国土辽军也守不住了,护步达岗之战后的天庆六年正月,辽国东京(今辽宁辽阳县)发生群众暴乱,东京留守萧保先被杀。东京守军将领高永昌趁平乱之机控制东京府,以其渤海人身份传檄四方,附近渤海人纷纷来归附,高永昌自认为时机已成熟,于是就在当月建国称帝。

女真阿骨打还没消停,又来个渤海高永昌,天祚帝又派驸马萧特末率军前去平叛。

高永昌手底下的治安军捉拿百姓可以,要是遇上正规军根本没胜算,他自己也知道辽军若来自己必被剿灭,于是派人向阿骨打求援。

女真渤海同源同种,阿骨打同意救援高永昌,但有个前置条件,必须去帝号,想当官可以,归顺我大金授予王爵。

阿骨打开出的条件并不寒酸,按照当时高永昌的处境,仅凭东京府几千渤海军根本无法在辽末乱世立足,去抱金国大腿才是最好出路。可高永昌实力虽然弱,气节却一点儿都不弱,明确拒绝降金,绝不放弃自己的渤海国皇帝身份。

乱世里比拼的不是气节,而是拳头,既然高永昌不愿投降,阿骨打便派部将完颜斡鲁前去攻打,让高永昌见识见识到底谁的拳头硬。

完颜斡鲁领兵出征,走到半路的沈州(今辽宁沈阳)遭遇同样前来平叛的辽军,就顺便把辽军击败顺手拿下沈州,走到接近东京时高永昌派人请和,完颜斡鲁拒绝了请和继续进军。

高永昌率军迎战,过程毫无悬念,先败于沙河、后败于东京城下,高永昌无奈之下率军向北逃往,东京城内剩下的守军抓了高永昌的家眷开城投降。

逃亡的高永昌没逃多久之后就被部将背叛,将其绑住送到了金军营中,高永昌最终被处死。

高永昌的叛乱再次打乱了辽军在东北的战略部署,原本东北北部黄龙府一带被金国攻占,但至少东北南部东京道一带还在辽国控制下,可高永昌一叛乱东京道一带大乱,金军趁机把东京道全部占领。

当年阿保机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渤海国领土已经丢完了,辽国在辽东再无立足之地,天祚帝眼看局势越来越恶化,想了个点子,派人去找阿骨打议和。

天庆七年九月,辽国使者带着国书来到金国上京会宁府见到阿骨打,带来了天祚帝的停战提议,打不过了大兄弟,咱议和吧。

金国刚刚拿下辽东京尽收东北,也需要时间来消化,阿骨打表示原则性同意议和,但有三个条件:

一、遣返女真战犯阿疏;

二、遣还金国使者赛剌;

三、天祚帝自己退位,辽国另选明君即位

金国要阿疏回来治罪这已经成了老生常谈了,实际上根据当时的战争局势,把阿疏遣送回去也没什么大不了,本身就是女真族内部事务,辽国最多就是丢点儿面子,曾经的天朝上国已经管不了女真的事务了,但女真毕竟崛起金国都建国了,面子上虽然有些挂不住道义上并不亏欠。

使者赛剌就属于辽国内部犯浑了,两国交战使者往来频繁,现实情况是辽国更需要妥协而不是金国,你莫名其妙把人家使者扣留了,不妥协那就打,打又打不过最终还得把人家使者还回去,简直自讨苦吃。

最后一条纯粹是阿骨打在恶心辽国,天祚帝再昏庸那也是皇帝,辽国不是南宋,金国一声令下皇帝就可以去帝号称臣的。其实阿骨打也明知天祚帝不可能退位,不过没关系,不是你找我和谈吗?我把筹码提高,现在皮球给你了,就看你怎么接了。

使者回来后,辽国朝廷一商量,还真就又拟了国书找上门来了,问题二三避而不谈,只说阿疏的问题,提出只要金国肯交还辽国战犯,辽国就同意遣返阿疏。

死到临头了还在讨价还价,阿骨打知道辽国统治者一时之间还是放不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为了进一步休整军队稳定国内局势,在谋士的建议下,又提出了两国皇帝长幼兄弟关系、每年岁贡、两国对外与宋、夏、高丽国书文牒等一系列具体事务要求,每一条都很苛刻,尤其是第一条,阿骨打年纪比天祚帝大,要求天祚帝称自己为兄长,要像侍奉兄长一样对待自己。

在天祚帝眼里,阿骨打就是个反贼,只不过做大了不得不承认对方地位,天祚帝最多也就是容忍金国存在,想让天祚帝以兄礼侍奉阿骨打,显然不可能。

金国暗中蓄力,只提条件不想打;辽国不同意,又不敢打。于是从天庆七年到天庆九年三年间就出现了相当搞笑的一幕,敌对的辽金两国始终在极限拉扯,扯来扯去,就是不打。

在这宝贵的三年里,实际上是辽国最后的机会,如果天祚帝能够幡然醒悟收拾国内残局,即便阻止不了金国做大,起码还能守住辽国半壁江山。

实际上直到天庆七年为止,金国占据的也不过辽国黄龙府和东京道两处,辽国五京里还有四京控制在自己手中,纸面实力仍然远强于金国,然而翻开史书,天庆七年、八年、九年里,我看到的天祚帝仍然处于:

天庆七年七月,猎秋山。八月,猎斯那里山。九月,猎辋子山。八年正月东路诸州盗贼蜂起,掠民自随以充食。天庆八年七月,猎秋山。天庆九年二月,至鸳鸯泺。七月,猎南山。十年二月,幸鸳鸯泺。

凡此种种,不胜其数。大辽都要亡了,你还在到处游猎,合适吗?辽国皇帝四时捺钵是传统,可作为对比,辽国公认的明君辽圣宗也打猎,但除了打猎人家还处理朝政,把打猎拿掉,辽圣宗的日常跟同时期的宋真宗没什么区别。

但天祚帝就不一样了,史书记录中很多前后打猎的两个月中人家是空白的,也就是说除了打猎,啥也不干。

皇帝不理朝政,军政大事就没人管,天庆七年到九年这三年,虽然金国没有打过来,但辽国其他地区叛乱仍然频发,狼烟四起。

天祚帝在作死的道路上一条路要走到黑,阿骨打却在不断地为大金积蓄力量,除了安置新征服领土的百官、百姓外,还要改编辽国降兵降将,此消彼长之下,辽国已经完全丧失了对金国的国力优势。此外,阿骨打还跟东边的高丽达成了一系列新的国际关系,之前高丽是辽的附属国,金国建国后与高丽达成和平协议,不再向辽国臣服,与金国和平相处,为辽金战争的提供了稳固的大后方。

自己的后方高枕无忧,最好能让辽国的后方有人背刺,天庆七年正月,阿骨打在上京接见了来自遥远南方宋朝的国书,与自己相约共同夹攻辽国,辽国灭亡后宋朝仅想收回被辽国侵略的幽云故地。

收到国书的阿骨打非常重视,经过与朝中大臣商议,正式的回复了南方盟友,两国共同夹击辽国,各自攻取想要的领土即可。

由于间隔辽国无法直达,北宋与金国之间的使者都是从山东渡海到辽东半岛往来的,故两国缔结的盟约又称“海上之盟”。

只是北宋君臣不知道,表面上趁辽国落魄来收回幽云十六州,实际上他们以为天赐良机的海上之盟是与虎谋皮,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阅读大宋何所有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