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宋何所有》
大宋何所有

宫廷阴云

光宗即位后还不到三个月就罢免了首相周必大。

孝宗在做储君期间,见识到了奸臣秦桧大权独揽祸害朝纲的危害,于是在当了皇帝之后,不管宰相的立场是主战还是主和,一般不会长时间任用,即使是信任如虞允文,也不过用了三年多而已。

到了在位末期,为了给太子保驾护航,孝宗留下了两个辅政大臣:首相周必大和次相留正。

周必大是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绍兴末年朝廷重开制科考试,周必大制科应试成为阁臣,此后因弹劾孝宗潜邸旧臣曾觌而被罢官,乾道六年又被朝廷起复担任恭王赵惇老师,此后步步高升,淳熙七年担任参知政事进入宰执,孝宗禅位之前已经位列首相。

周必大学识渊博且不畏权贵,任相之前还当过光宗老师,有这么一位德才兼备的首相辅佐儿子,孝宗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次相留正是绍兴三十年进士,在短暂的几年地方任职经历之后于乾道元年回到临安述职,由于留正主战派的立场,此次述职受到了孝宗和虞允文的关注,述职之后便被留在朝中为官。

虞允文是谁?那可是赵惇的恩人。赵惇之所以被立为太子虞允文有一大半功劳,因此虞允文看重的人赵惇一样看重,当时还是太子的赵惇主动请求派留正担任东宫侍讲,于是留正就一边升官一边给太子讲课,淳熙十三年担任副枢相进入宰执,到了淳熙十六年孝宗禅位前期更是升任次相,与周必大一起作为顾命大臣被留下来辅佐光宗。

按正常人的逻辑来看,两位宰相都曾是自己的老师,自己即位也是正常合法的皇位继承,应该稳稳妥妥顺着两位老师的辅佐执政。可光宗可不是正常人,在他看来,在这次禅位仪式中周必大忙前忙后完全就是在位自己爹孝宗皇帝忙活,根本就没把自己放眼儿里。

光宗能有这种看法,基本上也就宣告了他没什么政治头脑。首相是什么?那是政府的大管家,只要有大事必须要由首相主持大局。

皇帝禅位仪式又是什么?那是国家最重要的权力交接典礼。说是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禅位,但仪式的筹备、进行、善后全部都得首相一手操办,其他任何人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资格插手。

这就像上市公司开董事会一样,最忙的一定不是董事长,而是总经理。

只要老皇帝还没退位,首相就是皇帝的首相,不是你太子的首相。首相一定要先对皇帝负责,其次才轮得到你太子,周必大在禅位仪式上没有太顾得上光宗,完全就是职责所在。

光宗对周必大的不满被次相留正注意到了,正好他与周必大之间原本因为学派之争就互相看不顺眼了,不如趁此机会扳倒周必大,自己出任首相。

朝廷里山头林立,想找个首相的政敌太容易了,留正很快就物色到一个绝佳人选-谏官何澹。

何澹是个少年天才,乾道二年年仅二十岁便高中进士,之后直接进入馆阁,在馆阁任职期间认识了宰相周必大,很受器重,但奇怪的是周必大虽然器重何澹却不给他升职,何澹在馆阁待了一连好几年,始终没能升迁。

树挪死人挪活,何澹后来又认识了宰相留正,在留正的推荐下逐步升迁,淳熙年间担任谏官。

宋朝的谏官是一项很有政治前途的职务,担任谏官的何澹非常感激留正对自己的栽培,也很记恨当初周必大对自己的忽视。光宗即位之后,在留正的授意下,开始了对周必大的弹劾,一连上了数道奏疏弹劾周必大,宋朝官场规矩宰相只要遭到弹劾那就是自请罢相表明态度,正常情况下谏官是撼动不了宰相的,但光宗已经对周必大有了意见,于是顺水推舟,将周必大罢相。

撵走了不重视自己的周必大老师,留下来留正老师,光宗以为大权在握了,殊不知留正老师根本就没打算给光宗面子,成为独相之后很快就对光宗的亲信下手了。

在光宗所有亲信中,以阁门舍人姜特立最受宠信。姜特立以父军功恩荫做官,后经上司推荐到临安述职,孝宗见过姜特立之后觉得此人颇有文采,于是将其留下任职阁门舍人兼皇孙平阳王伴读,平时与太子常伴左右。

周必大留正虽然早年也与光宗相熟,但那是以老师的身份对待光宗,姜特立不一样,完全是一个亲信的身份跟随光宗。光宗即位后姜特立鸡犬升天,在朝中颇有权势。

姜特立能在孝宗的严格管教下陪伴光宗多年,当然懂得低调的道理,自己在朝中的权柄只是靠着与皇帝的关系才存在,不能恃宠而骄给皇帝添乱。

小心翼翼的姜特立对于官场老狐狸宰相留正来说根本不是对手,周必大罢相之后,姜特立奉命来找留正商量,说现在周必大离开朝廷,宰执之位空缺出来一个,想问问右相(留正时任右相)大人选谁进入宰执合适呢?

皇帝派亲信过来问,那就等于是皇帝自己在问,只不过皇帝比较懒不想专门跟宰相谈论,只是想知道个结果。可留正第二天上朝就把这事儿给上奏了,说阁门舍人姜特立以皇帝名义跑来问自己宰执人选,他不敢做主还请陛下定夺。

姜特立才几品官,哪有资格参与宰执任免,大家都知道是光宗派他去探探口风,但这种不合规矩的事儿留正居然直接就在朝上挑明了,光宗无比尴尬,只好下诏把姜特立罢官,撵出了朝廷。

本想有一番作为,可即位后跟宰相斗法斗了半天不仅没能掌握大权乾纲独断,还把自己的亲信给赔了进去,光宗好生郁闷,一气之下居然病倒了。

得知儿子病了,已经成了太上皇的孝宗很着急,派人寻访了良药给光宗送了过来,原本父亲给儿子抓药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可当时李凤娘在宫中照顾光宗,孝宗的药送过来之后左看右看不放心,身边的亲信宦官见李凤娘如此多疑,便提醒她小心药里有毒,皇权旁落。

无论从朝廷还是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孝宗都没有理由没有动机要害自己的儿子,但李凤娘就是不放心,说啥也不让光宗吃药,还将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而光宗被老婆这段阴谋论一激也突然好像明白了些什么,很快病就好了,重回朝廷主持政务。

宫里的八卦消息瞒不住,很快宰相留正就听说了,官场老油条多么聪明的人,上次让皇帝吃瘪之后一直在找机会帮皇帝办件大事儿,现在一看皇帝和太上皇不和,皇帝又担心自己皇位不稳,既然皇帝如此担心,那不如请立太子,用太子之位来稳住皇位。

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七月,以独相身份晋升首相的留正上疏请立嘉王为太子。

嘉王赵扩是光宗与皇后李凤娘的嫡子,生于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当时已经二十三岁了,本来作为光宗唯一的嫡子,嘉王的地位是很稳的,基本不存在其他势力能影响未来皇位继承。但在南宋孝宗光宗两朝因为太上皇这个政治势力,让所有原本应该正常进行的事务都变得不正常起来。

具体到皇位继承方面,虽然嘉王是无可争议的光宗继承人,但已经退位的太上皇孝宗却不怎么喜欢这个孙子,而是更喜欢魏王赵恺的儿子嘉国公赵抦。

魏王赵恺就是当初被孝宗废长立幼越过的皇次子庆王赵恺,光宗受封为太子后,为了避免太子受到威胁,孝宗把赵恺外派到了宁国府(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

虽然没把二儿子立为太子,但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对魏王总有亏欠的感觉,于是在孝宗就把这份亏欠的爱放到了孙儿辈上,魏王长子早夭,次子赵柄聪明过人,非常受孝宗喜欢。

相比之下,嘉王不受待见的原因就有些让人感慨了-不善言辞,尤其是到了重大场合,往往沉默寡言,有时候甚至需要身边的宦官代其回答朝臣的问题。

当年兄长就是因为沉默寡言得不到孝宗喜欢,现在又轮到自己儿子,光宗也知道父亲不喜欢自己儿子,但儿子再怎么不好也是自己儿子,当爹的都护犊。

立太子可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一套复杂的礼仪。在留正提出请求册封太子之后光宗很高兴,但该走的程序一样不能少,所有程序的第一步便是征求太上皇的意见。

只要太上皇活一天,那就是一家之主,别说你当皇帝的有多了不起,本朝以孝道治天下,皇帝也得听老子的。

光宗跟皇后李凤娘经过商量,觉得孝宗一向不怎么待见自己儿子,要是一上来就隆重提出想要册封太子可能会比较唐突,不如改打温情牌,张罗饭局,在饭桌上谈。

光宗两口子这个策略还是不错的,都是自己人嘛,皇位反复横跳总归不好,要想国家稳定还是应该把皇位留在光宗这一脉。可策略制定的再好,也得看最后怎么执行,或者说执行的人靠不靠谱。而此次请立太子的执行人就非常不靠谱-皇后李凤娘亲自执行。

这顿饭的气氛不知道到底咋样,只知道饭局吃到一半李凤娘便提出请立嘉王为太子,希望孝宗和谢太后同意。这话要是光宗自己说,兴许孝宗老两口就同意了,就算不同意也不会直接反对,就算反对也不会太过直接,可李凤娘提出来就完全不一样了,孝宗和谢太后在此之前就已经烦透了这个儿媳妇,如今居然敢直接提出如此关系重大的话题,下意识的就不同意。

平常老百姓家里,儿媳妇的建议公公婆婆不同意就算了,下次找机会再提或者当儿子的单独去给爹娘提,咱们大宋悍妇李凤娘姐姐真不是平常人,听到孝宗不同意立太子之后,人家居然接着话茬打开了嘲讽模式:

臣妾是陛下明媒正娶的皇后,嘉王是我亲生的儿子,为什么不能立为太子?

孝宗的原配郭皇后早在孝宗即位前便已去世,如今的太后谢太后是后来被册封的皇后,并非光宗亲生母亲,不仅谢太后不是光宗的亲生母亲,大家都知道孝宗是养子继大统的,赵构的吴太后也不是孝宗亲生母亲。

所以李凤娘所说这段话也可以翻译成:公公不是皇爷爷亲生儿子,不也当了太子当了皇帝吗?婆婆不是我老公亲生母亲,我老公不也当了太子当了皇帝吗?如今我是大宋正统皇后,嘉王是我亲生的孩子,比你们这些老东西名正言顺一百倍,凭什么不能立为太子?

史书记载,孝宗大怒。

有时候真得感叹命运不公,就李凤娘这种情商,要不是赵构被道士忽悠、光宗又正好性格懦弱,她在后宫的宫斗剧里活不过一集。

出言不逊惹怒了公公婆婆,这顿家宴肯定是没法儿再吃了,光宗小两口跟孝宗老两口不欢而散。情商大师李凤娘自己作妖受了委屈,却不肯善罢甘休,带着儿子嘉王又来光宗这里哭诉,说公公这样对我们一家三口,肯定是想要把皇位传回给魏王一脉,说不定陛下的皇位都要被废掉。

说者有心听者有意,光宗跟李凤娘生活多年,对自己这位悍妇老婆言听计从,李凤娘对自己亲爹目无尊长他不管,李凤娘受了委屈他紧张,再加上李凤娘说风就是雨一顿添油加醋,光宗突然就觉得自己亲爹好像要害自己,逐渐减少了探望孝宗的频次。

随着时间的推移,惶惶不可终日的光宗小两口内部也出现了裂痕,光宗作为皇帝,后宫三千佳丽每天避免不了与女人打交道,但彪悍的李凤娘却立下规矩不准嫔妃、宫女擅自接近光宗。

远离女色可能光宗还能做得到,要远离女人那就不可能了,后宫里的下人不是宦官就是宫女,平时伺候光宗日常生活,难免会接触到女人。也是巧了,某日光宗回到宫中洗手,有宫女端水来给皇上洗手,光宗一边洗手一边瞧见了宫女的手,年少的宫女双手白嫩,光宗不由得称赞了几句。后来被李凤娘知道后,便派人把小宫女的双手砍了下来,装进饭盒里派人送给光宗。

多看一眼宫女那是小罪,只要剁手就行了,要是受到皇帝宠爱那就是大罪,必须杀头。光宗刚当上太子时孝宗曾经赐了个侍妾黄氏,即位后升任贵妃,绍熙二年黄贵妃逐渐得宠,李凤娘趁光宗一次出宫之时派人把黄贵妃杀了,等光宗回宫之后谎称黄贵妃暴病而死。

光天化日之下就敢在皇宫里把贵妃谋杀了,而妻管严光宗竟然又震怒又害怕,完全不敢把李凤娘怎么办。

这哪里是皇后,这分明是祖宗。

后宫恶鬼李凤娘的横行霸道很快便在外朝引发了恶果,绍熙二年十一月,按照礼制光宗应该主持祭祀天地,可就在祭祀当天,狂风暴雨下个不停,祭祀行动无法开展。本来因为天气原因无法祭祀的,只要另外择日举行就行了,可光宗联想到后宫种种惨案,以为这是上天在示警,受到惊吓,再次病倒了。

儿子再次病倒,最急的莫过于当爹的,孝宗再次来到宫里探望光宗,父子俩怎么谈的,谈了什么,史书没有记载,只是记载了孝宗此次前来又把李凤娘给骂了一顿。

李凤娘这个悍妇虽然无法无天,但在太上皇面前只能忍。待孝宗离开后,又将满腹的怨恨撒在光宗身上,光宗当时已经病迷糊了,又被媳妇一通迷魂汤一灌,以为孝宗要废掉自己,更加忧惧,自此以后不上朝,不过宫。

不上朝好理解,自古昏君的标配,皇帝只要不上朝,自然会有其他角色来填补这个权力真空,而当时能在光宗身边代行皇帝之职的只有李凤娘。于是从绍熙二年年末开始,李凤娘逐步参与到朝政之中,当时国家太平没什么战乱,李凤娘也不需要做什么重要决策,就趁机把娘家的七大妗子八大姨全部给安排了一个遍,甚至一些完全没有亲属关系的娘家门客都沾着光当上了管。

要说南宋家大业大,几十上百只蛀虫也不至于有多大危害,光宗不上朝天也塌不了,可不过宫,天是真的要塌了。

过宫是宋光宗的专属名词,历朝历代皇帝因为不孝取得专属名词的还真罕见。所谓过宫,是在孝宗禅位之初,礼部根据朝廷事务和皇家亲情综合考虑,定下的皇帝前往重华宫探望太上皇的行为,每五天到重华宫一次进行探望。

光宗即位时魏王赵恺已死,光宗成了孝宗唯一的儿子,亲生父子,别说五天探视一回了,就算是天天相见也不过分,可就是这每五天一次对父亲的探望,光宗拒不执行。

阅读大宋何所有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