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宋何所有》
大宋何所有

绍熙内禅

孝宗驾崩当天,为了防止不孝子光宗得到消息后躲在后宫不出来,当天的值班宰执赵汝愚命令封锁消息,没有往宫里报丧。第二天一早,赵汝愚上朝时直接当面汇报,太上皇驾崩,请陛下前往重华宫主持国丧。

光宗再次耍起老把戏:同意前往,然后要回后宫准备。

回宫准备?你一回宫那还不是泥牛入海再也不出来了?百官可不傻,留正赵汝愚坚决不同意光宗回后宫准备,要走现在就走。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面对咄咄逼人的百官,光宗表现出了超强的顽固性,管你首相次相还是枢相,根本不理不睬,没有再给对方劝谏的机会,转身离朝就走。

事出紧急留正顾不上体面,又开始一边拉扯着光宗的衣襟一边哭,一直追到福宁殿。福宁殿是皇帝寝宫,居住的有后妃,追到这里留正实在没办法再往前走了,只好松手,放了光宗回去。

果然,回去之后光宗就开始装尸体,说啥也不出来了。

皇帝能拖,驾崩的太上皇可拖不得,农历六月的杭州有多热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就这种天气里孝宗遗体拖上一天就得臭。留正无奈之下只得自己亲率百官到重华宫料理丧事,由谢太后代为主持,走完了全部丧事流程。

丧事过后,一名叫做叶适的太学博士找到留正,代表所有太学生提出了一项建议,当今圣上以身体不适为由不主持国丧,无颜面对天下,如果想安天下人心就请嘉王参与朝政,

皇帝不得人心,但嘉王在孝宗最后时刻曾多次前往重华宫探望,如果嘉王此时受封太子,也算给朝廷和民间一个交代-储君是孝子。留正不敢耽搁,立即进攻见到光宗,上奏了立太子之事。

出乎留正意料,光宗对于立太子一事大为光火,把留正给臭骂了一顿,告诫留正不要乱提建议。

当初光宗两口子为了给儿子嘉王立太子与孝宗闹出那么大不愉快,如今阻力没有了,却不肯再把儿子立为太子,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但结合光宗一贯的表现来看也并不矛盾。当初向孝宗请立自己儿子为太子是害怕孝宗把嘉国公赵抦立为储君威胁自己,如今孝宗已死,自己受威胁的源头没有了,还着急什么立太子?

自从孝宗驾崩,光宗就称病罢朝不见大臣,除了留正赵汝愚等几个宰执人员能见得到皇帝其他人谁也见不着。皇帝如此不孝,还不见大臣,也不出来解释,也不立嘉王为太子让他参政议政。时间一长,临安城里人心惶惶,大家都在担心,不知道咱这位光宗皇帝到底想干啥。

到了六月中旬,临安城的舆情已经发展到了几乎无法控制的地步。很多官员直接离开朝廷逃回老家,城内的居民大量迁居城外,就连宫里的太监宫女们也开始陆陆续续出逃。由于城内动荡,物价也跟着飞涨,米价、布价都在上涨,整个临安城越来越混乱。

国家太平的情况下被老百姓自发赶下台,这种先例在中国历史上不是没有过,为了避免南宋重蹈覆辙,上次请立太子没过多久,留正再次进宫请立太子。

令留正没想到,时隔没几日,这次光宗很爽快的答应了,同意立太子。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光宗显然不是君子,为了防止光宗变卦,留正请求正式下诏,把立太子办成实事儿,别光停留在嘴上。

光宗再次爽快的执行了,第二天翰林学士便把诏书送了过来给留正签字,留正一看,光宗不仅下诏立太子,还在诏书里说了自己当皇帝太久,身心疲惫,已经准备退位了。

绍熙五年,光宗才刚当了五年皇帝,这算哪门子太久,只不过最近留正进宫劝立太子劝的勤了点儿,就身心疲惫了?留正看完诏书后背发凉,这哪里是下诏立太子,这分明就是在控诉首相留正逼宫,皇帝被迫禅位。

自己辛辛苦苦为大宋江山社稷不停奔走,到头来居然被皇帝甩了这么大一口锅,留正非常郁闷,这次嘉王无论立不立太子,自己“权相”的恶名是要坐实了,万一光宗真的禅位了,那“权相逼宫致使光宗无法尽孝”的故事将会广为流传。

细思极恐,不寒而栗,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绍熙五年七月,留正称病不朝,上表请辞,说啥也不干你这光宗皇帝的首相了。

临安城里本来就乱,之前全靠留正统御百官安排朝廷日常事务,留正这一走,朝廷的大管家没了,更是乱上加乱,连当时临安城的卫戍部队都开始窃窃私语,流言满天飞。

首相留正跑了,次相葛邲早先也已经被罢免,当时朝廷中官最大的就属枢相赵汝愚。官职越高责任就越大,官员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到了赵汝愚身上,在叶适等人的劝说下,赵汝愚决定进宫面见太皇太后吴氏,请吴后主持大局,让嘉王提前即位以保大宋江山。

吴后是当时赵宋皇室内辈分最高的,由吴后出面废黜不肖子孙主持禅位仪式当然是最合适不过的,可问题是大臣们一厢情愿的大道理在吴后那儿不一定好使,赵汝愚等人没有把握能说服吴后主持禅位。

跟女人讲道理不一定讲得通,但讲亲情常常会收到奇效。在同僚的推荐下,吴后外甥,时任知阁门事的韩侂胄进入了赵汝愚的视线。

韩侂胄,韩琦曾孙、神宗女儿唐国公主孙子、太皇太后吴氏外甥,虽然拥有者一串牛逼的亲戚头衔,但韩侂胄同志本人读书并不出色,没能科考中举,只是后来凭借恩荫,在宫里混了个知阁门事的差事。

知阁门事主要负责皇家日常出行礼仪安排,有比较多与皇室亲近的机会,韩侂胄在工作期间经常与姨妈吴后打交道,吴后也很倚重这位难得的自己娘家人。

赵构死后,吴后一个人居住在慈福宫,赵汝愚找到韩侂胄果然没有找错人,经过韩侂胄多次往返于慈福宫沟通斡旋,吴后终于同意主持禅位仪式,将南宋帝位过渡给嘉王。

由于禅位计划从策划开始,光宗一直都处于称病不朝的状态,反倒减轻了赵汝愚的保密压力,通过韩侂胄与吴后约定好,等七月嘉王服丧完毕后,立即举行禅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赵汝愚看似无懈可击的计划其实仍存在一个巨大的变数:你想让嘉王即位当皇帝,人家嘉王自己想当皇帝了吗?

嘉王虽然是光宗唯一在世的儿子,但当时显然还没做好要接班的准备,给皇爷爷孝宗服丧完毕后,原本丧事结束该回王府了,却不想被群臣拦住,皇太奶奶吴后就在孝宗灵前宣读了诏书,命令嘉王即皇帝位,尊光宗为太上皇、李凤娘为皇太后。

皇位突然从天而降,是福是祸吉凶难料,嘉王不由得心生畏惧,坚决不同意即位。赵汝愚率百官苦苦劝进,可嘉王始终拒绝即位,被逼急了竟然绕着殿中柱子躲闪。

禅位仪式眼看着要演变成一场闹剧,吴后忍无可忍,怒斥嘉王站定,亲手从群臣处拿过龙袍,给嘉王来了个南宋版“黄袍加身”,然后又拉着嘉王的手亲自给他扶上龙椅,群臣跪拜新君。

嘉王赵扩就这么即位为帝,是为宋宁宗。

因为此次禅位发生在光宗绍熙年间,故又称“绍熙内禅”。绍熙内禅名为禅位,实为政变,南宋群臣在吴后的支持下拥立宁宗上台废黜了光宗皇帝。光宗为了不对自己亲爹尽孝,宁可长期称病躲在后宫,对朝堂、民间发生的诸多舆情视而不见,最终为自己的错误行径付出了代价。

被迫成为太上皇,不意味着光宗愿意认输。宁宗即位后率百官来朝拜光宗,已经被尊为太上皇的光宗命令侍卫关闭寝宫宫门,坚决不见宁宗。

当初不见父亲,现在又不见儿子,光宗可以称得上任性到家了。本来不见就不见吧,可光宗住的那是皇帝寝宫,现在宁宗做了新皇帝,按照制度应当宁宗住进皇宫寝宫,光宗要搬出去到重华宫居住。

现在光宗不肯搬,宁宗即位之初又不能一上来就逼太上皇搬家,只好自己跑去住到了重华宫。

至此,绍熙内禅全过程结束,光宗和李凤娘夫妻俩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不作妖、不露面,长期居住在以坤宁殿和福宁殿为主的寝宫中。人们口中的“悍妇”李凤娘也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再也没有主动制造过任何矛盾、惨案,而是安安静静的陪在光宗身边,数着日子度余生。

后世学者通过研究史料,结合现代医学分析,光宗有可能患有精神疾病,常常“目瞪不顺,意思恍惚”。绍熙内禅后第二天宁宗单独来看他,他瞪着宁宗看了半天愣是不认识是谁,最后还是韩侂胄解了围,说是嘉王已继嗣皇帝。当时光宗只剩宁宗这一个儿子,却对着宁宗看了又看,问别人,吾儿耶?

总而言之,光宗的人生到了这里讲完了,虽然他还赖在寝宫里不走,南宋历史却再也与他没什么关系了。在寝宫又生活了六年后,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六月,太后李凤娘先行病亡,两个月后的八月光宗也一病不起,当月不治身亡。

人吧,孝多孝少,总归要有些孝心,不能当不孝子。

阅读大宋何所有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