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宋何所有》
大宋何所有

枭雄覆灭

宋蒙开战之前,其实南宋一度有机会取得战略主动性。

比如当时已经占据山东不少州县的李全,虽然很不服管可毕竟也背靠着南宋这棵大树,名义上的占领也是占领。但对于李全取得的这项战略优势,南宋政府并没有派兵北上支援巩固,而是放任李全自行其是,随便折腾去。

这其中固然有朝廷对李全不信任的担心,可乱世里,李全这种军阀本身就是谁走得近谁实力强他就跟谁混,根本谈不上信任或者忠诚,说他是墙头草也好,说他是投机分子也好,你南宋不去争取,自然有人会来争取。

山高皇帝远的李全很快迎来了不速之客,南宋宝庆二年九月,孛鲁率军进入山东,来到青州城下。

孛鲁随父亲木华黎在河东河北山东征战多年,对金国知名的大军阀熟悉的很,到了青州之后派人劝降李全:金国都已经被蒙古打趴下了,南宋还不如金国呢,不如弃暗投明加入我们大蒙古。

虽说军阀都没什么节操,但也不是你一句话就能忽悠人家投降的。李全断然拒绝了孛鲁的招降,率军出城迎战。

出城野战正中孛鲁下怀,李全虽然在宋金战场上有一定战斗力,但到了蒙军面前那基本上就是不堪一击,孛鲁敞开了让李全过来打,大大小小打了几百场战斗,野战的、偷袭的,李全没赢过一场。

终于认清自己与蒙军战斗力差距之后,李全不敢再出城作战了,只好龟缩进青州与蒙军对峙。蒙军在城外就地劫掠,抢到什么吃什么,可李全在青州被围困粮草进不来,全城军民饿着肚子扛了一年,到了宝庆三年五月,十万军民死得只剩下一千多人,李全知道无力回天了,只好开城投降。

一般来说只要敢抵抗城陷之后就是屠城,但孛鲁对李全甚是赏识,青州城陷之后没有杀人,反而依然重用李全,封其为山东淮南行省。

这里大概解释一下“行省”的概念,行省就是我们现代中国省地方雏形,全名“行尚书省”或“行中书省”,大规模应用于金末。金国最大的官职是尚书令,由于金末战事频繁,需要地方大员临时做出重大决策,必须具备相应的高级官职。于是朝廷多把宰执派到地方,尤其是陕西,以宰执的身份履行尚书省的职权,相当于移动的尚书令,比如完颜合达就做过一段时间的陕西行省。

蒙古承袭金制,也采用了行省的方式管理各地,孛鲁任命李全做山东淮南行省算是非常重用他了,李全很感激孛鲁的知遇之恩。

山东虽然丢了,但南宋方面并没有觉得有什么损失,本来就是捡的麦子磨的面,丢了就丢了有什么可惜的。但战争年代里国与国之间从来没有共同发展,永远都是此消彼长零和博弈,李全投降蒙古不久之后楚州再次发生兵乱,李全留在楚州的两个儿子和弟弟李福全部死于乱军,老婆杨妙真失踪。

既然已经撕破脸,李全也已经投降了蒙古,那也就没必要在投鼠忌器了,楚州再次兵乱的消息传到临安,在史弥远的授意下,楚州附近盱眙守将率军开进楚州,将李全剩余部众全歼。

忠诚的不彻底就是彻底的不忠诚,南宋朝廷这种价值导向很快酿成了严重后果,李全得知儿子弟弟老婆和所有亲信遇害后悲痛欲绝,立即向孛鲁请求率军南下伐宋。一开始孛鲁处于种种顾虑不同意,结果李全自断一指,发狠誓此次伐宋是为了报仇,绝不背叛蒙古,在李全如此狠毒的决心下,孛鲁终于同意其领兵南下伐宋。

宝庆三年九月,李全率军换上蒙古服饰南下,一路来到楚州,击败当地宋军然后占领楚州就地驻扎,南宋朝廷知道李全此次前来是为了报仇,打又打不过管又不敢管,于是在李全占据楚州之后,发现对方没有进一步的军事行动,便也就默认了现状,让李全又在楚州割据了下来。

姑息只能养奸,南宋可以容忍李全在楚州割据,李全却还是难消心头之恨,经过在楚州短短三年经营,李全又拉起了一支数万人的队伍。绍定三年五月,平时耀武扬威横行霸道的李全水师在盐城与当地守军发生冲突,李全一怒之下率军攻占了盐城,彻底撕破了脸皮。

李全做好了与南宋朝廷作战的准备,却左等右等等不来前来讨伐的大军,反而等来了朝廷授予其节钺的诏书和大量的军粮。

对方挨了白挨,还主动送上军粮,天下居然有这种好事儿,李全再接再厉,稍作休整后于当年十二月再次南下攻打扬州。

扬州是江北重镇,城防很坚固,正常来讲根本不怕李全的军队围攻,可李全刚到城下便迎来了南宋的使者,使者带来朝廷的消息,首相史弥远亲自承诺,只要李全肯退兵回到楚州,可以资助其一万五千石军粮。

给金国纳岁币也就算了,现在连李全这股小小的武装力量也要靠纳岁币求和,以史弥远为首的南宋朝廷简直毫无底线。可如此无底线的妥协依然没换来和平,李全撵走了使者,继续围攻扬州城。

史弥远高估了李全,李全也高估了自己,扬州城固守避战,李全也没什么像样的攻城器械,拒绝南宋议和条件不久后便后勤告急,士兵没吃的了。

李全虽然野战很能打,可势力毕竟有限,在淮东仅有楚州这么一块根据地,从楚州往南运粮全都要经过水运,可问题是只要出了大运河就是南宋长江防线,江面被宋军控制着,李全的军粮过不来。

吃不上饭,士兵就要跑路。扬州守将赵范、赵葵兄弟二人发现了城外李全部队开始浮躁起来,于是频频出城偷袭,李全部下饿着肚子都无心恋战,吃了几次败仗之后只好后撤,免得再被守军偷袭。

扬州来都来了,李全不愿轻易退走,于是又在不远处强征民夫来修军寨,准备做长久打算。在其残酷压迫下,很快征集了附近十几万民夫前来,打桩的、插旗的、架梁的好不热闹。但是很快问题又来了,原本李全的部队后勤就告急吃不上饭,现在又多了十几万民夫,怎么吃饭?

朝廷征调民夫都是要管饭给钱的,李全虽然靠武力征调民夫属于白嫖,却无法违背人类的自然本性-饿了就要闹事儿,于是原本就不怎么好管理的饿肚子大军又加上十几万饿肚子民夫,李全的队伍基本上就成了放羊的,都知道要修军寨,都领到了任务,但都是在消极怠工,能混一天是一天。

混不下去了,赵范赵葵二人侦查得知敌情后再次率军出城前来劫营,李全的半成品军寨在宋军面前不堪一击很快被击破,无奈之下只好仓促应战,可饿着肚子的士兵依然无心恋战,李全再一次大败,率残部向北逃跑。

兵力越打越少,李全有一种不详的预感,逃跑路上不停的问部将,自己的手还在吗?部将们都纳闷,有的不明就里的还上去摸摸他的胳膊,不知道他为什么双手好好的还在问自己手在不在,只好安慰他手还在,勿念。

既然手还在,那就先休息休息,李全带着一帮残兵败将赶路赶累了,在一处名叫平山堂的地方停了下来,派人到附近买了些酒菜回来果腹。却没想到自己一停下来很快被附近巡逻的宋军发现,汇报回了扬州,赵范赵葵二人火速率军又追了过来,李全再次大败,仅率十几人逃走。

也是命里该绝,再一次逃出围剿的李全逃出去不久便掉进了沼泽,奋力挣扎却越陷越深,最终被赶来的宋军杀死,一代枭雄就此毙命。

李全是金末一代风云人物,他自己、夫人杨妙真、儿子李璮都曾长期领导一方势力,李全虽然完了,但李家的故事还没讲完,在接下来的宋蒙战争中我们还会多次遇见李家的风云人物。

从李全在山东起兵以来,他的手下部众就很有限,很难讲有多强的实力,而就是这么一个实力一般的军阀,却在金宋蒙之间来回横跳,尤其是在金国灭亡之后,南宋和蒙古之间因为李全的关系未能接壤,互相都有戒备,互相都在提防。

征服了半个地球的蒙古人首先按捺不住了,宝庆三年二月,蒙军入侵四川,将南宋在大散关以北的五州之地一番劫掠后扬长而去,南宋朝野震惊了:北方入侵的外族竟然如此强大,像极了当年连灭辽国北宋的女真人。

靖康之变才刚刚过去一百年,当年的亡国之耻没人敢忘。

阅读大宋何所有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