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穿成吕布女儿的我太难了[三国]》
穿成吕布女儿的我太难了[三国]

204 风云际会59 皆大欢喜的交易。

吕昭此行的目的是济阴郡的治所定陶。

任城吕氏在吕虔的带领下最开始支持曹操, 而吕虔前往湖陆驻守的时日尚短,还没能彻底掌控山阳郡就去世了,这势力混杂的两地可以算是兖州士族拉拢吕昭出兵的费用,吕昭可以在任城国和山阳郡随意用兵, 但出了这两地, 她的行动多多少少就要有些顾忌。

济阴郡太守吴资, 是被陈宫说动的除了陈留太守张邈外最强大的一股兖州境内势力。如果吕昭下一步对鄄城用兵, 其中一条路就要通过吴资的地盘。

陈宫来联络吴资时说的一番话令他颇为心动。

而今天下分崩离析, 群雄豪杰并起,别说袁绍、公孙瓒、袁术等人,就连之前那个常常被撵得东跑西颠的刘备如今都混成徐州牧了!他吴资坐拥水草丰美的一郡之地,治下六十多万人口,能立即调动的兵力怎也有两三万, 再联合张邈的陈留郡, 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了。比起让外人在兖州瞎祸祸, 瓜分本来就属于他们的蛋糕, 还不如趁机联合吕昭,先把曹操赶出去,然后趁着吕昭与曹操斗争后虚弱, 再把吕昭也赶出去, 最终达成由自己人治理兖州的目标。

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吴资本来对吕昭没什么其他的想法,或许“看不起寒门”是被写在士族的底层逻辑里的, 尽管听说了不少吕昭的战绩,吴资还是对她有一种莫名的轻视。

然后他就被并州军秋风扫落叶般的攻伐速度小小地惊了一下。

驱虎吞狼之计,用起来是有风险的,稍有不慎,后患无穷——如果被招来的老虎在吃掉狼后, 仍然不满足,猎人又没有太好的、对付老虎的方法,那老虎肯定转头就把猎人啃了。

吴资现在对吕昭的态度属于警惕了,但又没有太警惕。他一面觉得并州军是不是太猛了,一边又觉得应该归功于他们兖州士族的放任,如果他出兵拦截,并州军的效率肯定没这么高。想当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那真是群星璀璨,吕布混在其中不过尔尔。

要不是干掉了董卓,积累了相当亮眼的政治资本,吕布哪儿有机会成为车骑将军呢?

吴资十分鄙夷吕布的出身,但又忍不住有一点酸溜溜。

吕昭不太了解吴资的为人,在此之前她实在是没有跟兖州士族打交道的机会和必要,但现在双方不得不坐在一张桌子上详谈了。

攻打兖州的进度条连一半都没走到,吕昭来都来了,不可能中途放弃。她当然知道这帮士族是打算把她当枪使,等曹操被赶跑了,下一个就是她了。

真是巧了,吕昭也是这么想的。

除了太守府,吴资在济阴郡各处还有不少别院,他选了一座位于定陶县的规格中等偏上的别院,举办宴会,热情地接待了吕昭。

为了彰显兖州士族与吕布合作的诚意,吴资还特意请到了其他豪强共襄盛举。其他人没什么好说的,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乘县的李氏。

李氏是兖州大姓,比较有名的有两支,彼此之间有亲戚关系。其中祖籍乘县的李氏代表人物是李进和李叔节,这兄弟二人在正史中一个偏向曹操,一个偏向吕布,是大族典型的两头下注。剩下的居于乘县、但祖籍在山阳郡巨野县的李氏,代表人物是李乾和他的侄子李典。

李乾在乘县聚集了上千的门客,他投奔曹操的时间比较早,袁术还没被吕昭赶去扬州的时候,他就跟随曹操与袁术交战,后来又跟随曹操攻打徐州,是很得曹操器重的外姓人。这次曹操攻占河南尹,他也跟着去了,目前不在兖州。

李乾的侄子李典就比较有名气了,他正史中于博望坡一战识破刘备的埋伏,救下中计的夏侯惇和于禁,之后跟随曹操四处征战,围邺城、进攻壶关、参与赤壁之战、征讨马腾韩遂都有他的身影,可惜的是这颗冉冉升起的将星死的很早,在合肥之战后因瘟疫逝世,年仅三十六岁。

李典出生年月和逝世年月都没有详细记载,但根据年龄大致推算一下,如今的他大概只有十四到十六岁。

青春年少啊……吕昭的视线缓缓扫过在场的所有宾客,在某位跟在兄长身后探头探脑、满脸好奇的少年身上不易觉察地停顿一瞬,十分自然地收回来,落于吴资身上。

“使君请。”吴资一身标准的风雅士人的打扮,笑眯眯地亲手为吕昭斟上一碗酒。

吕昭谢过,端起酒碗,慢慢啜饮。

士人交往,大多不会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吴资也不例外,大家坐在一起,当然是要先聊聊春回大地,万物生发,在这美好的季节中又发生了多少美好的事情,兴致到了还有人当场作诗一首,呈给吴资和吕昭共赏。

感谢荀爽,感谢蔡邕,感谢陈纪,感谢家里的老爷子们,总之吕昭对这一套流程已经非常熟悉了,虽然她仍然不擅写诗——也没人会傻不拉几地提议让她写——但点评诗作,对她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

吕昭跟人聊废话的时候,跟在旁边的荀采越听越困,困得想打哈欠。但她顽强地抑制住了,从其他人的角度看,这位年轻的女郎只是爱答不理地站在那儿,眉宇间总是盈着一抹倦怠之色,使她看上去多情而忧郁,分外地吸引人。

在接待吕昭前,兖州士族们做足了准备——指的是把她和她身边的人的祖宗八辈都查了个底掉。除了吕昭,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就是荀采。

出身颍川荀氏,大儒荀爽的亲生女儿,育有一女且寡居。

三条标签贴在荀采身上,她就是橱窗里最闪亮的存在。

姓氏自然不必说,至于寡居为何吸引人……汉代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子如果订婚或成家后死了丈夫,周围人不会骂她克夫,反而会觉得是死掉的男人命格不够,才配不上这位女子。

比如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先许了一户人家,还没嫁过去,对方就病死了,之后又被东平王纳为妾室,还没进门,东平王也死了。她父亲请人为她占卜,得出了“此女贵不可言”的结论,爹干脆一拍大腿,把女儿送入皇宫。

死老公和离婚再嫁,在汉代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武帝的生母王娡,在入皇太子宫前曾经嫁于金王孙为妻,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后来这个同母异父的姐姐还被武帝封为了修成君。

皇家都不在乎,民间就更不在乎了,生产力还很匮乏的年代,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一场大灾后,多的是流离失所、亲眷离散的人们重组家庭,互相扶持着,在废墟之上再建家园。

兖州士族虽然不太看得上吕昭,但对荀氏没什么意见,很想跟他们攀攀亲密的关系,联合起来再创辉煌。结亲就是不错的选择,可惜荀爽不在这儿,他们一帮男人,总不好直接跟荀采聊她的婚事。

按理说吕昭是荀采的主君,请她帮忙牵线搭桥,至少礼法上是行得通的。可是吕昭也是位女郎,还是非常年轻、尚未婚配的女郎,跟她聊和直接去找荀采有什么区别吗?

过不了心里那道坎的兖州士族们被憋得够呛,席间饱含深意的眼神到处乱飞,但最终无人敢去打扰荀采,让她有了一个还算安稳的空闲,得以稍稍喘口气,趁机休息一会儿脑子。

吕昭有意进一步锻炼她麾下的女兵们,将一部分后勤调度的工作交给了她们负责。再加上本来的情报和护卫两项职责,女兵们变得很是忙碌。

酒也喝了,诗也赏了,跟随长辈们前来凑热闹的年轻人们陆续离席,在春意盎然的济水畔三三两两结伴同游,剩下一些心照不宣的老狐狸精们,开启下半场。

“久闻使君之名,今日得见,方知何为英雄出少年呐!”先来与吕昭交谈的人正是李叔节,这位四十来岁的文士穿着打扮相对其他人而言,已经可以称得上朴素了,他言语温和,笑容和蔼可亲,望着吕昭的眼神,就像在看自家出息的后辈。

普通人或许会被这种态度迷惑住,吕昭却很清醒——老家伙,你我非亲非故的,谁是长辈谁是后辈?怎么不论论官职高低呢?

但她没有发作,只牵起唇角,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对吴资拱拱手,“还得谢府君通融。”

吴资笑着应了下来。

大家又聊了几句,在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之下,总算扯到了兖州境内优渥的地理环境。

“我行军至巨野泽附近,见到了连成片的田地,绿油油的,望之令人神清气爽,”吕昭慢条斯理地说,“找了当地人询问,才得知原来竟是曹使君安置青州兵家眷、命其屯田之所。”

兖州士族们隐秘地互相交换眼神。

战事一起,逃命的百姓们拖家带口,为了生存不得不落草为寇,对抗一切要驱逐消灭他们的力量,走到哪儿抢到哪儿,一路颠沛流离,最终与曹操达成协议,在兖州安定下来。

和平时期的青州拥有将近三百万人口,被曹操收留的黄巾军大约有一百万,是青州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还不算路上已经死去的,由此可见青徐二州的人口流失有多严重。

站在曹操的立场上,得到青州兵是一笔可以得到丰厚的、长期回报的投资。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口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打仗需要人,种田需要人,谁拥有的人口多,拥有的青壮年劳动力多,谁的势力就更为强盛。

但骤然多出来的一百万人口也不是晒晒太阳、淋淋雨就能活下去的,一百万人口就是一百万张吃饭的嘴,需要大量的粮食喂饱。

喂不饱的后果已经摆在眼前了——黄巾起义是怎么爆发的?不就是普通百姓吃不饱饭,活不下去了吗!

一下子接收这么多人,还能顺利安抚他们,令他们老老实实打仗、种田,曹操的魄力可见一斑。

说起来容易,但在逐步落实的过程中,曹操还是遇到了许多困难的。

由于东汉制度的缘故,很多适合耕种的肥沃土地早在开国时期就已经有主了,还是那些普通人轻易惹不起的地方豪强。经过数百年的更迭,土地会一点点向着更有实力的家族汇聚,被他们不断地兼并。

换句话说,如今想找一块无主的地,难上加难。

曹操本来就不是兖州人,他能上位,有陈宫游说的功劳,有袁绍背书的功劳,还有兖州士族达成一致共同推举的功劳——这是兖州士族们的视角,他们就是这样认为的。

至于什么自身实力和人格魅力,说实话,士族们不太在意那些玩意儿,代理人只要听话、有一点点聪明,别蠢得像猪似的,就行了。

傲慢的人终将会付出代价,兖州士族们低估了曹操,他才不是袁绍背后兢兢业业的小弟,也不是乖巧听话的傀儡,他是胸有丘壑,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雄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宫逐渐意识到了推举曹操当兖州牧的麻烦。

军队中曹操重用曹氏族人与夏侯氏族人,那些都是跟他拥有亲密血缘关系,剪不断的亲人;政务上曹操唯才是举,信任的都是毛玠、戏志才、程昱等没有雄厚家族背景的寒门。虽然也有吕虔、李乾等大豪强被曹操提拔,但整体占比太少了。

你就不能学学袁绍吗!看看他是怎么用人的!

兖州士族们有时候简直想揪着曹操的领子吵他大吼。

曹操不像袁绍一样带他们发财也就算,还反过来大力地从他们身上薅羊毛。

将近一百万的黄巾军啊!把他们都妥善地安置下来,得需要多少土地!

那些土地是你曹操的吗?不是!你在兖州有个球!那些都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宝贵财富!

宝贵财富被霸道不讲理的曹操占走了,他指挥青州人开垦土地,耕种粮食,等粮食收获了,使用官方提供的耕牛,就跟官方六四分成——官六民四,使用自家的耕牛,就跟官方五五分成。

屯田的效果是显著的,曹操有底气出兵占据河南尹,除了袁绍的暗中授意和资助,就是因为几年的屯田为他迅速积累的大量粮食。

但这种剥削太过沉重了,曹操又没有吕昭的各种增益buff,百姓们辛辛苦苦埋头干上一整年,劳动成果还被收走了一半甚至更多,最终落在口袋里的粮食根本不够全家吃的,还是得向官方借|高|利|贷,利滚利,滚下去永远都偿还不清,永远都被绑死在洒满了他们勤劳的血汗、却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上。

但对于那些从逃亡中活下来的百姓而言,这或许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至少他们有房子住,有饭吃,有人庇护,死了有人埋,而不是变成一具曝尸荒野的森森白骨。

子子孙孙都为一人干活,换个角度想就是子子孙孙都有活干。

很好了,已经很好了,他们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这些东西士族是看不到的,或者说他们看到了却不在乎,还觉得理所应当,因为他们一直都在干着类似的事。

他们愤怒的,是曹操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粮食,却没有分给他们。

新仇旧怨加在一处,兖州士族对曹操的不满积累到了极限。

好消息是吕昭来了,她打下了山阳郡和任城国,赶走了支持曹操的势力;

坏消息是吕昭来了,她得到了百姓们已经开垦好的、种上了苗苗只等收获的大片大片肥沃的良田。

当然了,从一株嫩苗变成堆在粮仓里的粮食,中间存在大量繁重的劳动和繁琐的工序,绝不只是眼睛一闭一睁那么简单。但兖州豪强们无所谓,他们不会亲自种田,体验劳动的艰辛,只等着吃现成的就行了,没说粮食是粮仓里长出来的就算有常识。

至此,这场宴会的目的终于清晰明了了。

吴资希望吕昭恪守规则,打完曹操就老实撤退,不要在他的地盘上搞什么零元购,也不要霸占他的地盘;

兖州豪强们希望吕昭能老老实实把曹操霸占的田产都吐出来,还给他们,为此他们愿意给她提供一些军资。

而吕昭……吕昭全都要。

“现在就要跟他们翻脸吗?”来之前,荀采有些忧虑地问。

她倒不是怀疑吕昭是否有收拾兖州士族的能力,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万一惹急了这帮本地人,被他们拖在兖州,曹操那边就能得到喘息的机会了。

“当然不,”吕昭回答,“我现在没有多余的精力整治兖州,不如暂且退一步,让他们自己互相折腾去吧。”

兖州的地,她一块不占,统统交给兖州士族们自己去分配。

他们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不代表面对与自身有关的利益时,还能维持风度,忍住争夺的欲|望。

因利益而聚拢的组织,也会因为利益的冲突而崩裂。

等他们开始互相攻歼,吕昭会再添上几把火,把他们彻底烧成灰烬。然后她就能在这片干干净净的灰烬上,放心地构建新秩序了。

放长线,才好钓大鱼,只要回报够丰厚,吕昭一向有耐心。

思绪回到现在,面对各怀心事的兖州士族,吕昭故作忧愁,长叹一声,“七十来万青州人,实在是个不小的数目啊。”

将近百万的青徐黄巾兵,经过曹操的认真筛选,变成了大约三十万的部队,但曹军目前的体量还没扩大到能支持三十万人同时上战场,这些士兵以轮班制分批行动,不出征的时候,就留在巨野泽附近,跟随妻小家眷一起,成为屯田的主力。

吕昭进攻巨野,扫平周边县城,把这些人一起俘虏了。她暂时将他们留在原处,还照看那些已经种下去的粮食。

“是啊,”吴资跟着感叹,“之前曹孟德命我安排黄巾贼,我可是愁得几天几夜都没睡好。”

大家纷纷表示那些被曹操收留的黄巾贼实在是太可恶了,如果能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老老实实种地也就算了,但他们贼性不改,耕地之余总喜欢骚扰周边的无辜原住民,折腾得普通百姓怨声载道。

“人太多了,我一时半会儿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安置。”吕昭向吴资请教,“府君可否传授一些经验?”

吴资还在斟酌词句,不知道是谁嘀咕了一声:“就该把他们都赶走,从哪儿来的回到哪儿去!”

声音刚刚好,既不会太高了显得突出,又能令该听的人听清楚。

其实不少兖州豪强都曾有收留黄巾流民的心思,吞不掉全部,那就大家分分呗,他们手里有的是需要人耕种的土地,你分点我分点,总能消化完。

但是曹操不把人分给他们。

后来他们知道了这帮黄巾的德行,就再也没动过要人的念头。

他们想要的是听话的、温顺的、不吵不闹老老实实干活的工具,而不是爱好抢劫、性格凶悍不服管教的武器。

一想到这帮黄巾贼平时惹出来的麻烦,他们就头痛,进而庆幸头痛的不是自己,而是曹操。

但当仆从汇报被青州兵抢劫的是他们的隐户时,他们又笑不出来了。

“依我看……”吴资沉思片刻,意味深长道,“他们已经是使君的俘虏了,自然是使君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人你带走,土地归我们,那本来就是我们祖辈传下的家产。

“今年年景不错,想必会有个好收成,”吕昭莞尔一笑,忽然说起了看似毫不相关的话题,“我先提前祝贺诸位了。”

成交。

阅读穿成吕布女儿的我太难了[三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