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难舍的旧梦》
难舍的旧梦

第五章

吃完饭,接送完爸妈以后,回到家,眼皮都抬不起来。

午睡到三点。

把老爸的详细情况微信上发给同学吴医生,想听听他的意见。

“这样跟你讲吧,萧老师确实蛮严重了。

我的建议是弄靶向药,但靶向药需要先穿刺,穿刺后确认用哪一类药”

电话里吴同学温和劝解我,

“我们做子女的,现在花了钱用了药以后,不会后悔。

否则以后想起来会特别难受,特别难受”,电话里吴同学自言自语。

我也不明白医生怎么也会有这种普通人的想法。

“嗯嗯”我们商量一下。

担心我爸这个身体能否承受得了,靶向药算不算化疗?

“哦,对了,这个穿刺我们这边医院可以做吗?”,想起一事问一事,我不是医生,问话不专业,管不了那么多了。

“你爸那个部位,你们那里医院做不了,要到上海来做。

哦,对了,可以用的话,这个药蛮贵的,半年大约36万左右”挂电话前,吴同学添了一句话。

我盘算着估计老爸不会愿意花这个钱,他最担心的是老妈。

老妈糖尿病严重,随时需要抢救,每个月自费药费部分每个月1—2000。

老妈生活依附在老爸身上。

晚饭前后一直在计划怎么说服老爸用靶向药。

怎么说服他去上海医院做穿刺。。。

“老公,我爸这个靶向药,我们先垫出来10万,让我爸试试能不能用”,

“假如药可以用,再告诉他听,你看行不行”,我试探性地跟老公商量

“先告诉他这个药不用花钱,免费的”。我在老公面前啰里八嗦作解释。

“嗯,嗯,这事你作主”老公应和着。

场景: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办公室,大年初六上午9点。

按照大年夜上海张医生的话讲,今天大年初六他会过来替爸做手术。

“萧惠卿的家属,对吧?”

是的。老公答道。

“萧惠卿有几个孩子?”主任问,认真地问。

“2个女儿,都在了”我答道。

“我是老大”。

“嗯”,人民医院主任边看新做的CT,边应了一声。

“但是,我看了你父亲的片子发现,他肺上是有问题的,最近几年是不是动过手术?”

“是的,有问题吗”我着急挪了下椅子,凑上前去问。

“有问题,病人心肺功能有问题的话是不能手术的。”人民医院主任回答。

“你们也没有提前告诉我们这件事呀,今天要动手术了,你来跟我这么讲”,

“我爸从周一开始就来打针,不就是为了今天的手术吗”

“你们早告诉我,我爸何必吃这个苦头?”

我把椅子往后一推,站起来连环炮似地质问医生。

大约静待了三分钟。

“那还有其他办法吗?”我意识到不能得罪医生,转用柔声问。

“我说得还不够明白吗?”

“这个手术你们要做,也可以,但是不能保证下得了手术台”医生不耐烦地回答我。

老公过来把我拉到一边:“你先问一下你同学手术这方面的要求”。

急得我眼泪流了一脸颊。

老爸跟老妈的病房在对面,通过一条走廊,可以看见老爸老妈在说说笑笑。

不知险情的病人,往往可以坦然面对。

我直接拨出同学的电话号码,此时的我已经不再像往常一样,去考虑同学现在是否在替病人做手术,是否方便接电话。

“问一下,我爸肺部有问题,是不是就不能动手术?”正巧同学接了电话,我不再愿意寒暄,直接问了主题。

“是啊,必须心肺功能正常。”同学回答,

“这样,你让你父亲走楼梯试试,测一下,只要不扶扶梯从一楼走到三楼不喘,就可以,去试试”

同学安慰我。

放下电话,我直奔病房,意识到必须安定好情绪。

在病房口待了一分钟。

“爸”

“嗯,跟医生讲好了?”两个女儿女婿在旁边,今天的老爸很满足,笑盈盈地问我。

“哦,这样的”我尽力转动脑子,组织语言。

“爸,医生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他让我问你,你走楼梯喘不喘?”我弯腰凑上去询问坐在床沿的爸。

“不行的呀,你爸现在走几步都要喘的”老妈张着没有眼神的眼睛替老爸回答。

“哪里来是啦,现在这里胀痛,走两步楼梯还喘得厉害”老爸指了指腹部,补充道。

“哦哦,我出去一下”我强忍哽咽语气出去擦眼镜片,怕在老爸面前露馅。

老公还在办公室跟医生周旋,想从医生口中套出一些可以手术的蛛丝马迹。

我站在电梯附近的窗子边。

窗外地面走路的家属都是幸福的;

伴随者“滴滴”声电梯上来的病人是快乐的;

医生没有警告他们的家属就这个情况了,多问已没有意义。

他们的家属不用追着问专家还有多少天,盼望专家能够像挤牙膏一样再多挤几天出来,但专家给出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绝望的、“抱歉”只能是原来天数的答案。

萧老师的同室病友是幸福的,虽然严重,但今天可以手术,专家给了手术,可以手术就可以带来希望。

萧老师没办法手术!

胆囊结石+肿块,双重堵塞。

——场景:前几年,当过医生的婆婆劝过萧老师:“亲家公,你那个胆结石开掉它吧,又不痛的”。婆婆指的是手术不太痛。

当时,萧老师板着脸:“又不痛,不开不开”。萧老师指的是肚子还不痛,不要动手术。

也不能怪萧老师,萧老师—我爸20多年前一个盲肠炎差点要了他的命,手术前发炎严重,手术后一个月两个月。。每天摁着腹部强忍疼痛坐着上课,断断续续发炎半年才痊愈。

———现在的我,恨不得抽自己几个耳刮子,当初为什么不好好劝他割了胆囊呢?割了胆囊应该不会有今天这事,假如知道有今天这个情况,当初绑也要把萧老师绑到医院去割了他的胆结石。

———现在双重堵塞。

吃进去的脂肪、

吃进去的油腻类东西、

身体累了、

情绪。。。都有可能刺激胆汁分泌造成堵塞。。。肚胀、背痛。。

肚胀到什么程度?像肝腹水那样吗?

我不停脑补萧老师的身体状况。

后悔当初没有努努力考个医学院当医生,医生之间看病渠道应该多点吧?

“跟你爸解释一下吧?”老公过来拍拍我的肩膀。

“怎么解释啦”我头依旧靠在栏杆上,哽咽着回答。

“看来又是我来呗”老公叹着气,又拍了拍我,

“你总要控制下情绪吧,否则你爸看见你这样怎么想啦?”

顿了10分钟,回到病房,老爸不再言笑。

他回过头来:“阿珺,我不能住院,又不用药,还待这里干嘛啦”

“阿珺,你陪我到楼下结账”

“莫名其妙,啊,莫名其妙,让我打了6天的针,还痛特来,这个针打进去痛了呀”

老爸火气乒乓地用他修长手指的手做着手势,边示意我乘电梯。

楼下从电梯口到收费处大约200米的路,我紧跟住身高1.8米的老爸。

天有点冷,楼下走廊没有空调。

老爸边走边吸着鼻子,我戴着口罩,戴着眼镜。

口罩挡住了我的表情。

眼镜在室外是变色的。

萧老师应该看不出我的泪眼。

———场景人民医院收费处。

收费处没有什么人。

前面一位家属正在结账。

从没像这一刻一样,希望这位家属结账时间长一点。

特想靠在萧老师背上哭一会。

好想这一刻的时间不再转动,好想所有的一切停下来。

这一刻萧老师的肿块至少还没肿大,还在可控范围。

这一刻的我还能离萧老师这么近这么真实;这一刻还能有一个爸,还能做个有爸训斥的女儿。

平时做事情总是着急忙慌的爸,靠在收银台旁边的柱子上,看向我。

萧老师的眼神里面不知是担忧,还是怕,不再是以前训斥我的尖锐。

过了三年后的今天这一刻,回想起来,萧老师向我发出的应该是令我锥心痛骨的“求救”的眼神。

可是他心里明白,他的女儿—我,无知且无能,印证了他对我讲过的话:“你什么都不会”。

是啊,我什么都不会,只能看着自己的亲爸身心被折磨。

————场景:我自己家里。

从冰箱拿出薏米、红豆、绿豆、红枣。

网上查询说是薏米红豆可以祛湿,专家说“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身体里湿毒太多”。绿豆可以排毒。

从罐子里各抓出一把,搓洗干净,放水里泡着。

每粒薏米的凹槽里有一小条黄兮兮的东西。

我端着水泡薏米到餐桌上坐下,用水果刀把每粒薏米凹槽里的小横条挖出来,一粒一粒。。

老公从卧室出来,站在我边上看我一粒一粒挖薏米。

“今天早上五点多就醒了,现在去睡一会吧?”

他担心我身体受不了,昨天晚上我头晕测了一下血压,上压160,下压100。

“这个薏米不用这样挖的,听说这个小横条有药用价值”

“去水龙头上搓搓就好了呀”老公持续啰嗦。

“不行不行,这个吃了要生病的”

“别烦”

“我在弄,又没有让你弄”心情烦闷的我火气冲天,总认为老公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对待这件事。

“好好好”老公怕我再发火,轻拍我两下肩膀,赶紧转身离开。

挖好洗好薏米,搓洗干净红豆、红枣、绿豆。

放水煮。煮一会;看一会;

坐一会;想一会。

直到汤汁变色,加上预先洗胀了的白米,一起煮。

整个煮粥过程1个多小时。

等三点钟的时候,把粥舀到保暖盒。

路上有警戒线,有人执勤。

戴好口罩、眼镜,测体温,放行。

——————场景老爸老妈家里。

“阿珺来了”,萧老师坐在靠近门边沙发上。

“嗯”我应和着。

“妈,拿个锅子来,我煮了粥倒锅子里”

萧老师坐沙发上紧皱眉头,不再似之前喜欢跟我争论。

阅读难舍的旧梦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