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千禧大导演》
千禧大导演

第三百二十二章 威尼斯首映!

第325章威尼斯首映!

威尼斯丽都岛大酒店。

风尘仆仆,没赶上开幕式,却依旧赶来参加电影节的韩董,约上了吴渊,在酒店餐厅见面。

“吴导,《一个叫李文的男人决定去死》安排在啥时候首映?”

“明天,电影宫。”

“哟,上来就是电影宫啊,高规格。”韩董笑眯眯的说道。

吴渊耸了耸肩:“欧洲三大,不管我去参加哪一个,都能获得这待遇吧?”

他一史上最年轻柏林最佳导演和戛纳评审团大奖得主,新片要是连电影宫都安排不上,在其他小影院首映,这都相当于在羞辱他了。

“也是。”韩董指了指桌子上他刚才顺手带来的场刊。

“虽然你这新片只放了简介和片花,但当地场刊已经是一片夸赞之语了。”

“都说你这部电影,是今年威尼斯最受期待的作品呢。”

“话说,过去几年你一直沉迷商业片,可没少让这群欧洲电影人惋惜啊,现在好不容易等到的文艺新片了,可不逮着夸。”

“只是映前环节,场刊就给出了7.8的预测高分了,你这面子大啊。”

比起商业片,吴渊拍摄的文艺片确实不多,一共就两部而已。

但谁叫这两部上来就在柏林、戛纳拿到大奖了呢。

不知道多少欧洲电影媒体、杂志都认为,吴渊是这个时代最有才华的青年导演。

只是他一直不把心思放在正途上,被好来坞的花花世界给迷住眼睛了,光顾着去拍商业片了。

现在,他终于不再沉醉于商业片,重新做起了真正的艺术电影,在欧洲媒体眼里,自然是带有了“浪子回头”的色彩。

浪子回头,好事也!

甭管《一个叫李文的男人决定去死》是否真的正片拍的很好,反正先吹出去再说,就当大家对吴渊的支持了。

毕竟,这年头欧洲电影势力式微,以欧洲文化为代表的文艺电影,在国际市场上,被好来坞的商业片吊着打。

欧洲这些电影媒体们,自然也希望能有更多有影响力的导演,能重拾欧洲文艺片荣光,特别是吴渊这种在好来坞颇有影响力的大导。

吴渊自然知道这些场刊多是吹捧而已,笑着摆手道:“韩董,自家人就没必要拿这些媒体的报道来说事了吧。”

“不过我确实对这部电影挺有信心的,希望能获得大奖。”

韩三坪双眼立马一亮,期待的问道:“真能拿奖?”

虽然现在国内商业片市场越来越大,从圈内到圈外都更加重视商业片,不再像以前那么看重文艺片了,但现在欧洲三大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毕竟两三代导演耕耘数十年,在内地传播欧洲三大的影响力,不是短短几年就能被消除。

华夏现在也需要更多的国际荣耀,来为华夏崛起点缀荣光。

“八九不离十吧。”吴渊笃定的说道。

他是真研究过的,不提马克穆勒这个没办法影响评审团的电影节主席,就说今年的评审团,有好几位评审都是比较喜欢非政治类题材,更喜欢看聚焦人文情感的电影。

看看原本轨迹上最终获奖的电影就知道了。

拿下金狮奖的《摔跤手》,讲的是一位叱咤一时的职业摔角手从辉煌到失败的故事。

拿下最佳导演银狮奖的《纸兵》是一段复杂三角恋,男主角死后两个深爱他的女人发生的故事。

是的,和《七月与安生》很像。

只有拿下评审团特别奖的《露水》,才和政治有关。

包括拿下最佳男主角奖的《乔凡娜的父亲》和最佳女主角奖的《另一个人》,都是情感题材的电影。

由此,吴渊就能看出这一届评委的喜好了。

而《一个叫李文的男人决定去死》正是一部投其所好的电影。

唯一让他有稍许担忧的,就是这次评审团里有一位来自港岛的导演,杜棋峰。

虽然,吴渊和杜棋峰没有丝毫往来,但据他所知,杜棋峰也是和吴白鸽那群人抱团的。

他的电影也一向只用港圈演员,根本不待见内地出身的电影人。

还好,评审团有七位评审,他这一票的影响没那么大。

“韩董,明天可得来参加首映哦!”吴渊笑眯眯的说道。

“知道了,就是专程为你赶来威尼斯的。”

翌日,一大早《一个叫李文的男人决定去死》剧组就忙了起来。

这部电影确实很受威尼斯的期待,哪怕下午即将首映了,媒体们依旧抓紧时间,一大早来采访剧组。

“我和吴导是第二次合作了。”在外国媒体面前依旧沉稳的李雪建,接受采访时不急不缓的说道:“不过这次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李文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

“他在铁路旁长大,七岁失去了母亲,十六失去了父亲。”

“他努力的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却诸事不顺。”

“意外夺去了父亲的生命,车祸夺去了妻子的双腿、未出生的孩子和生育的权力,癌症又夺去了妻子顽强的生命。”

“妻子离世后,他的世界完全昏暗,自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自杀,不是为了告别这个世界,而是为了到另外一个世界继续爱她。”

“直到隔壁搬来的邻居,给他带来新的牵挂。”

“世界著名哲学家尼采,曾经在自杀前留下了这么一句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阅读千禧大导演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