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盘点历代开国难度,大明竟第二?》
盘点历代开国难度,大明竟第二?

第二十八章:庞大的蒙古帝国,嬴政的火热【求鲜花】

大唐。

李世民也是一脸的目瞪口呆。

居然如此有趣?

汉人支持他,但蒙古人抵制他。

最让他无语的是,自己居然是他的偶像。

我组建天策府,广纳天下豪杰为己用。

像房玄龄,杜如晦也都是那个时候跟着他的。

可忽必烈也学他搞了个金莲川幕府,网罗天下人才。

难道我在后世有这么大的名气?

连几百年的草原民族都知道我李世民的大名?

“陛下。”

长孙无忌笑道。

“看来你在后世的评价不低啊。”

“否则异族帝王也不会把你当偶像。”

“这等好事,要该庆祝啊。”

自己的这位妹夫对财富,对权力都不太热衷。

一个对财富权力迷恋的皇帝,是不可能给大臣太多自主权的。

而李世民对大臣很放心。

甚至在东征高句丽的时候将国事都托付给房玄龄。

包括李靖攻打突厥,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直接捉了颉利可汗。

也因为这事,让唐俭恨了他一辈子。

要不是跑得快,唐俭的下场和俪食其的下场一样,来个油锅烤肉。

李世民最大的迷恋是名。

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德的明君。

因此,什么事都会听取群臣意见。

哪怕魏征口水都吐他脸上了,他忍着,气着,但也接受着。

如此胸怀,天下少有啊。

如今后世的异族帝王都拿他当榜样,他自然会很开心。

……

“哈哈哈。”

“辅机,你过誉了、”

“如此小事,可不值得庆祝。”

李世民虽然这么说,但是脸上的笑容依稀可见。

能被后世帝王铭记,还事事学他。

这让他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父亲,你看到了吧。”

“我没有辜负大唐,也没有辜负你的期望。”

“我大唐名传后世。”

“您作为大唐开国之君,想必也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吧。”

……

大汉。

“居然还有如此奇事?”

刘邦此刻也是啧啧称奇。

“蒙古贵族不支持他,但是汉人却支持他。”

“这天下间的怪事还真多啊?”

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那是天然的对立关系。

草原民族是游牧民族,天生就喜欢杀戮和抢劫。

而中原民族是农耕文明,比较喜欢和平。

每到冬天,粮食不够的时候,草原民族会过来抢粮食。

这种情况,中原王朝肯定不乐意。

两边的仇恨可谓由来已久。

指望汉人支持草原部落,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陛下。”

“这事并不稀奇。”

张良笑道。

“孔子曾言: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华夏则华夏之。”

“我华夏民族本来就不注重血统之说,更强调文化之统一。”

“那忽必烈学习我华夏文化,读我华夏之典籍,深受我华夏文化之熏陶。”

“自然会获得华夏人的支持。”

“而草原民族有他们那一套,自然不愿意去学习汉家文化。”

“那忽必烈学习我华夏文化,在他们眼里那就是罪人。”

张良这么一说,刘邦明白了。

也是。

如果他的孩子不学祖宗语言,去学匈奴语,估计也会被当为汉奸。

连祖宗文化都能舍弃,不是罪人又是什么呢?

难怪子房说文化之利器,不压于刀兵。

这种能影响顶层权贵的思想文化,的确可怕。

……

“对了,那大唐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又是何人?”

“莫非他是大唐的开国皇帝?”

刘邦突然问道。

萧何站起来说道。

“陛下。”

“太宗是庙号,一般所指的是第二代帝王。”

“而第一代帝王,一般被称为太祖。”

“此人应该不是第一代,而是第二代帝王。”

哦,这样啊。

刘邦突然笑了起来。

“没想到后世竟然有如此之君,让草原民族的帝王都要学习他。”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居然只是第二代帝王。”

“那第一代帝王又是何等人物啊?”

“莫非是超越嬴政这样的人物?”

第二代都这么厉害了,那第一代定然更是不得了。

这样的帝王要是能见一见就好了。

“大唐。”

刘邦看着天空,他现在对那位大唐的开国之君充满了兴趣。

……

大元。

董炳文问道。

“陛下,你后悔吗?”

“当年你若是不学习汉家文化,定然会顺利的继承汗位。”

“也不至于有那四年之乱啊。”

后悔?

忽必烈摇摇头。

“我从未后悔学习汉族文化。”

“观草原民族,从秦汉时期的匈奴,到隋唐时期的突厥。”

“他们都一一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唯有你们汉族,却一直流传至今。”

“哪怕经历了无数的内乱,甚至于五胡乱华那样的入侵。”

“可最后,你们的语言,文化,习俗都没有消失。”

“这让我明白,要想让我蒙古也一直存在,也必须学习你们汉族这一套。”

“而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当年四大汗国全部支持阿里不哥。”

“可是最后,我成了最大的赢家。”

“这一切都证明了,我的想法没有错。”

……

忽必烈从小就和汉人接触过,太明白汉族文化的优越性。

别看蒙古帝国一直扩展,可这种事是不具备可持久性的。

一旦扩张失败,整个蒙古帝国就会陷入内乱。

而汉族就拥有者这种持久性。

小小南宋,竟然存在了一百多年。

这种文化让他深知,扩张并不是王道。

只有加深内部治理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而治理国家这一套,汉族太熟悉了。

他也是知道这一点,才会主动推行汉化。

可他的那些家族中人不理解,不仅不支持还一直反对。

这让他颇为恼火。

靠游猎去生存太难了。

只有农耕文明才能在这片土地上长久的扎根。

爷爷成吉思汗为什么当年第一时间就要搞定金国,不还是想打造一个汉地吗?

因为爷爷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可惜,其他人都不能认同。

他忽必烈为了大元呕心沥血,又有几人懂呢?

……

大清。

康熙也叹道。

“哎,大元,可惜了。”

“忽必烈的做法并没有错。”

“他当年推行汉化,其实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只是他的后代并没有把这些持续下去。”

“否则,哪里有朱元璋之事?”

同样作为少数民族入住中原。

康熙也深知汉人文化的优越性。

尤其是语言这块,那是吊打满语的。

大清入住中原这么多年,会满语的人已经是少之又少了。

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汉语的多样性,什么意思,什么事务都能表达。

满语可就差多了。

经常大打达雅搭不分。

这种事还有很多。

你让大家怎么交流,还是汉语好,学起来快,交流也容易。

康熙曾经也怕满语会被汉语取代,于是让旗人学习。

可是见效不佳,也只能放弃。

忽必烈做的事也是他康熙所做之事。

只是忽必烈没有做完就死了,后任者没有继续下去。

这才导致元朝不到百年就走向灭亡。

时也命也。

……

【说起忽必烈,就不得不提他的爷爷成吉思汗铁木真。】

【铁木真出身于部落贵族家庭,可惜命运不佳,他少年时期部落被灭,连妻子都被抢走了。】

【那时的铁木真发誓要灭掉仇人,报仇雪恨。】

【他做到了。】

【最终他灭掉仇人,建立起一个影响全世界的国家。】

【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最最巅峰的时候有三千三百万平方公里,有十个秦朝大。】

【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国家,更是几个国家联盟。】

【这些国家的掌权人都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兄弟,儿子或者孙子。】

【铁木真生在华夏之北,对于中原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曾言: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太宗兵法。】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在征讨西夏的过程中病逝。】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此死在了军中。】、

【然而,蒙古帝国并没有随着他的死去而衰落,反而越来越强。】

【在他三儿子窝阔台的带领下,蒙古帝国又迎来一次高峰。】

【蒙古帝国开始向西征伐,他们一次有一次的击败西方各国的联军。】

【让数以亿计的西方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

【哪怕经过数百年,这种恐惧依旧还在。】

【他们对于蒙古帝国给了一个很高的评价】

【上帝之鞭。】

【在西方人的眼里,上帝就是神,蒙古大军就是神派来镇压凡人的军队。】

【无数人瑟瑟发抖。】

【直到后世,蒙古帝国依旧有着无比大的名气。】

【成吉思汗也在全世界有着无比广大的粉丝,即使他死去了无数年。】

【提前蒙古帝国,必然会提前成吉思汗铁木真。】

【他的一生就是个传奇。】

……

“成吉思汗铁木真?”

嬴政看着天空,喃喃自语。

“蒙古帝国竟然有我大秦十倍之大。”

“这怎么可能呢?”

他的印象中,只有北边匈奴,南边百越。

莫非在这之外,还有无比广大的土地?

嬴政的心火热起来。

“蒙恬,你一直在北疆,可知那北疆之地到底有多大?”

“陛下。”

蒙恬苦笑道。

“那北疆之地无边无际,都是草原戈壁。”

“而且还有那匈奴在那里生活。”

“具体有多大,臣也不知。”

听到这话,嬴政相当不满意。

大秦之外还有西方,还有数十倍于大秦之土地。

这样的土地不拿回来,他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成吉思汗铁木真。”

“朕要是和你生活在一个朝代该多好啊。”

“你这一代天骄,朕还真想见一见呢!”

……

又一大章送上。

小弟吃个饭,继续码字。

晚上争取再来个大章,求大家把鲜花,月票投给小弟。

跪谢。

端午看书大优惠!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22日到6月24日)

阅读盘点历代开国难度,大明竟第二?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