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从打铁开始骑砍欧陆》
从打铁开始骑砍欧陆

第四十三章 婚礼与远征军

新历第1年,1月1日。

天蒙蒙亮,结束晨祷的信徒们,一个个穿着厚皮毛、戴着毡绒帽出了门。

因为庆典车票全免,他们都坐上了雪橇车专列。

哈士奇们努力工作,十几分钟之后就到了活动地点。

“艾欧教堂站到了,艾欧教堂站到了。”

售票员晃动了三下铜铃,然后从屁股下面的储藏箱掏出狗食,在哈士奇们兴奋叫声中喂食。

每一份狗粮都是自己努力挣的,深度贯彻落实教会北方大地不养闲狗的方针!

热热闹闹着,信徒们汇聚到了艾欧教堂前,参加第一届新年节日庆典。

自从圣者领导,带着大家经历了太多第一次。

明明没过去几个月,但一切都变了,都变成圣者的形状,没有一个人再怀念过去的苦日子。

这里面还有几百对特殊的信徒,他们将在新神的见证和祝福下,于今日进行集体婚礼。

初生的阳光洒下,毡绒帽镶的烤漆a形帽徽闪着光,新人们的面孔兴奋与紧张交织。

这时候传教战士们出来组织他们预热。

“今日,我们一同站在这里。”

“你仿佛太阳般照耀了我的生活。”

“当周遭的一切如同暴风骤雨时。”

“我们总是能幸存于此,因为我们在一起.”

他们唱着歌跳着舞。

有各个氏族的传统舞蹈,也有教会推出的新式舞蹈。

上午10点天亮,下午3点就天黑,大部分人每天只需要上5个小时的班。

他们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去参与教会组织的群众性活动,争相学习教会推出的新鲜事物。

一个个小夫妻合着节拍,踩着简单的步伐,相互对视、转圈、变换手势。

舞蹈和歌曲都很简单重复,大家却越跳越开心,就连过来凑热闹的老夫老妻们也受到感染跳了起来。

广场上,几千人载歌载舞。

这是教会带来的变化也是他们的天性。

冬长夏短、极昼极夜,斯堪的纳维亚峡湾的环境无疑是很恶劣的,自然带来的磨难塑造了这片苦寒之地的诸氏族们。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在北欧神话的世界观中,神也不是万能和永生的,众神和凡人们都得在这冰与火世界的夹缝中寻求共存之道。

大神奥丁也并非无所不能,为了把智慧带进世界,也需要以一只眼睛为代价,向巨人弥米尔换取一口智慧之水。

最后明知诸神的黄昏将至,也无能为力,只能毅然向前接受命运。

诸神如此,凡人也如此。

改变不了世界,就只能适应世界。

当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时候,一代代人开始了生命之初最为原始的思考:为什么活着?

最终得出的答案就是干饭和嗨皮。

没饭干,嗨皮不了?那就出海去干不列颠娘们!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啪啪!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

啪啪!

是不是立马就快乐起来,立马就不抑郁了?

能歌善舞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接着奏乐接着舞吧!

现场一片红红火火。

直到教堂上的巨大铜钟被敲响。

当——!

宏亮绵长的钟声仿佛传遍整片海湾。

在钟声中,披着黑狼斗篷的冯道夫出现了。

他一侧挂着经书,一侧挂剑。

他左手持着权杖,右手虚扶着一身白熊皮的布伦希尔德登场,身后还跟着穿同样白熊皮的人间女武神们。

信徒们不约而同的安静下来。

也是这时候,一群男孩女孩默默排成两列。

“halle~lujah!”

圣乐团合唱着高雅圣洁的歌曲。

在纯洁、平和、生活美好向往的旋律中,圣者和他的女武神步入了教堂前的广场。

踏入的下一刻,教堂顶端忽然亮起了璀璨的光芒。

“光!”

“是光!”

有信徒激动的喊了起来:“艾欧在看着我们!”

“我感觉自己要变成光了!乌拉!”

“乌拉!”

“乌拉!”

广场瞬间爆发出巨大的声浪。

呼~

黑发圣者举起了手,黑狼斗篷散开,下方的甲胄反射着金光,衬托的他犹如从天而降的天神。

看着这一幕,沸腾的人群迅速沉寂下来。

听圣者说:“祝福仪式正式开始!”

当——!

钟声再度响起。

鸣钟三声,赞美万神之神!

圣乐团的男孩唱着舒缓又庄重的旋律,女孩们则手持花篮。

“花篮?”

“这么冷的天,怎么可能还有鲜花艾欧神啊!”

当一对一对的新人慢慢的进入广场,提前在暖室精心养了许久的月季花震惊了所有人的眼球。

粉白色的月季花瓣纷纷扬扬的落下。

朝阳下,绯红万顷,云兴霞蔚,似烂漫的白色樱花雨。

蓝天,教堂,绚烂的鲜花通道,新人们踩着前行。

这仪式感爆棚的一幕,震撼了一众北欧土鳖。

有传教士笑着说:“欢呼声在哪里?”

大家立马回过神来,手上挥舞着红色彩布,大声的为新人们喝彩,充当完美气氛组。

有熟人朋友直接喊着他们的名字,为他们献上祝福。

有搂在一起憧憬着的中年夫妻,也有一些新人的亲朋捂嘴落下激动的泪花。

“该到你上场了。”

轻柔的声音。

现场太吵,听不清是谁在说。

冯道夫回头看去。

呼~

山脉吹来了北风。

漫天花瓣随风飘落。

冯道夫伸出手,指尖多了两片粉白花瓣,加速的心跳不知是因鲜花娇美,还是因为人影娇美。

他定了定神,开始尽着圣者兼领主的职责。

“在神和圣者面前,在教会面前,男人们啊,你们愿意成为自己身旁女人的丈夫,愿意一起抚育至少三个儿女,愿意爱她、敬她一直到老吗?”

“愿意!”

男人们昂着头,仿佛用尽全身力气般的吼着誓词。

“在神和圣者面前,在教会面前,女人们啊,你们愿意成为自己身旁男人的妻子,愿意一起抚育至少三个儿女,愿意爱他、敬他一直到老吗?”

“愿意!”

女人们也展现了宛若盾女的坚定。

“现在我宣布,你们结合一生是为一体!”

冯道夫高举起了权杖:“我向所有人类的创造者、精神的给予者、永久得救的赐予者,我们的主,艾欧,赐福爱人的信物!”

“现在开始互赠仪式!”

新人们互赠信物。

趁着时间,冯道夫掏出了一把戒指。

昨晚被更新给填满的银发姑娘,嘴角露出一丝满足幸福的微笑。

其他被雨露均沾的姑娘们也没有异议。

咱们原始氏族是这样的~

等换好信物,就是最后的喝交杯酒环节。

欧洲许多地方都有喝交杯酒的传统,北欧也不例外。

低度数的麦芽酒倒进系了红绸带的木质酒杯,再勾兑一点珍贵的蜂蜜。

新人互视着对方,将酒一饮而尽,然后当众把酒杯一摔,并拥抱着深深地一吻,象征着如果谁悔改就会像木杯子一样惨。

等所有仪式结束,就是新年的狂欢时刻。

因为第二天就要远征,信徒们进教堂礼拜,顺带都会捐款祈福。

捐多捐少随意,不会有人指责恶意捐款,冯老爷又不指着这赚钱。

礼拜完,大部分人都参加了教会组织的庆典活动。

或是歌舞,或是运动比赛。

少部分不参加的都是新人,他们另有自己的竞技赛场。

匆匆而来,冲冲而去。

看着这一幕,冯老爷很欣慰。

为了保产能,青壮们肯定是不能全部带上。

算上奴隶辅兵,远征部队定下的是五百余人。

怎么让留下来的青壮老实安分的打工,别偷偷跟上来,要先富的圣者带一带,这是一个问题。

冯道夫的办法就新年第一天就结婚,再在交杯酒里添加了一点当初女祭司下的草药,然后第二天就宣布你老婆有了是不是很惊喜?

大冬天的,你一个皮肤白的发亮的北方蛮子,一点点黑色素都没有,你老婆孩子照不照顾?

“所以就别净想着出海出海,老老实实待在工坊里给我打工!”

冯道夫得意的笑。

这时一道催促声传来:“怎么还不进来?待在外面吹风不冷吗?自己弄出来的那么多张嘴,现在是不是养不起了?”

冯老爷勃然大怒:“今天我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龙吐水!”

翌日。

五百余人组成的远征军像模像样的列队。

冯道夫带着各级军官和传教士挨个检查。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练兵,不管是主力还是辅兵,每个人的仪容仪表都整理的非常利索。

配上统一配发的漂白军大衣,以旧换新后制式的武器装备,看着有点正规军的感觉。

“很不错。”

冯道夫神情满意。

不枉费他在还只有10个小弟的时候就每晚开小灶培养干部种子。

现在初步筛选出来的军事干部填充了进来,勉强撑起了这一套班排连的建制结构。

选这个倒不是要直接跳近现代,纯粹就是这一套最熟。

建制本质都差不多,就是名词不一样,那肯定是选最熟悉的。

10人1班,30人1排,一个连队就是一个百人队。

总有三个主力连和两个奴隶辅兵连,每个连都另外配有一个传教干部。

现在有权有兵,军事思想一把抓,整合成一个体系。

某种角度上,五百余人的远征军,也就只需要指挥5个连长,比以前当班长组织人干活更能指挥的动人。

就像现在,都不用冯道夫操心,手下已经把远征军的信息都汇总上来。

「部队:300个维京盾矛手、150个维京钢弩手、50个青年掷弹手、30个维京侦查兵、30个艾欧双手重步兵」

远征军不是常备军,所以很多都会带别的武器,例如有不少人就带了自己的弓箭,白银级射箭技能章的就有50人,需要的时候也能转职弓箭手,一职多岗。

这也是兵源好,尚武传统,还有多年自由贸易经验,扩军之后依旧最低都是3级兵,节省了许多体能训练时间。

像布鲁克这样精锐武士,转职成双手猛男之后,直接就是6级兵。

有强化装备加持,远征军规模虽小但绝对精悍。

另外设有会计、工匠、医师等共30个后勤保障人员。

盘古小说网

——小胖子级是新定型的攻城器械,采用浮臂式设计,臂上的轴可沿水平滑行轨道自由移动。

比起中世纪老式的需要两臂配合的跷跷板结构,浮臂式在相同木材用料的情况下,可以做的更小、威力更大还更加精准。

初号机高度3米,小卖部冰棒冰柜大小,使用226公斤的配重物,射程达到了152米。

经过专长加成,再把核心零件替换成优质钢后,大小不变,射程提升到了200米。

比起那些传闻能发射重达300公斤的石块,射程高达500米的重型投石机,小胖子级投石机就是小卡拉米。

但比起老式投石机,小胖子级投石机就是很黑科技。

最重要的是小胖子级投石机的结构简单,可以先拆开,到地方再组装起来,非常便于运输。

紧凑版威力的问题,有专长-破墙术的对城墙的伤害+25%,完全不用担心,是这一次远征预防万一所准备的杀手锏。

冯道夫还另外准备了一些蹦蹦。

原本想试着搓火炮,考虑到蹦蹦产量远远不够,外加地形条件极差,后勤和工业跟不上的现在,还是选择了相对更具性价比的投石机。

反正真到必要的时候,投石机+蹦蹦也能山寨一把火炮。

「载具:20艘河蟹号大型冰帆、220艘小型冰帆」

在19世纪中叶,北美成立了两个冰帆俱乐部,在那里富有的爱好者们研发了一种大型冰船。

长达21米,时速高达172km/h,能乘坐7名船员。

冯道夫从模型开始摸索,如同做数学公式般一步步推导,最后定型的河蟹号级大型冰帆,性能参数差不多,就是速度没有那么快——这主要是考虑到安全性。

不过有专长加成,载重胜过原版,最多可达到5吨,正好还起到稳定重心,以防翻船的压舱石作用。

这数字远远落后于同等长度的海上风帆,但对比速度,已经很惊人了。

可惜时间紧了点,集合了全部人力物力,直接拿旧长船上的干燥木料用,最后也只暴出20艘来,缺口只能靠制造更简单的双人座小型冰帆来填补。

好在对于1个月内往返的远征行动来说,20艘河蟹号总共100吨的载重数量,在扣掉人员体重之后,保障远征军的后勤是绰绰有余。

「杂项:10套金/鼓/旗帜/哨子/冲锋号等指挥系统、100条绳桩、200把火镰、700把铁楸.」

「粮秣辎重:10吨鱼饼、10吨大麦片、20口铁锅、500个水袋.」

这些杂七杂八的军需物资量,算上沿途打猎采集的食物,足够远征军两个月之用。

要是节省一点,用上专长-以剑为盾的部队食物消耗-10%、食物单一时没有士气惩罚,再多坚持几周都不是问题。

事前准备都妥当。

冯道夫朗声说道:“话不多说,所有完整参与远征行动的,都将得到一枚‘世界尽头之海’的勋章,凭勋章签到能拿到10a奖金!”

新的听起来就很稀有的勋章?!

只要签到了就能拿钱?!

五百余人瞬间不觉得天冷了,一个个眼神炙热无比。

士气鼓舞完,冯道夫跳上了冰帆,戴好了护具,长刀指向北方。

“出发!”

首订1101,给哥们干不自信了,花了大半天学习,没码太多稿子,明天加更一章4000字的。

大家投的月票到时候也会加更。

爆肝改变命运!

(本章完)

阅读从打铁开始骑砍欧陆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