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12章 通过海峡!

当安卡拉方面要求进行直接会面的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绝大部分人甚至没能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包括常浩南在内。

虽然借用希腊名义虚空造牌是他的主意,但在做计划的时候,最多也就是把它当做谈判的筹码之一。

谁承想直接成了绝杀。

直到工作人员介绍完情况的大概半分钟之后,原本气氛紧绷的会场内,终于有不知道谁没憋住,发出了一阵嘲讽中带着些许无奈的苦笑声。

紧接着,其他人也被带动了起来,纷纷低头捂嘴偷笑。

整个会议室里总算是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唉……”

代表团领导叹了口气,紧接着上半身靠到椅背上,摇了摇头。

虽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笑出声,但难以压下去的嘴角显然表明他的心情也非常不错:

“本来以为我们要啃的是一块硬骨头,结果……结果这一动嘴,发现是块脆骨……”

有了这句略带玩笑语气的话定下基调,其他人的发言自然也少了很多拘束。

“是啊,别说前两天了,哪怕前两个小时,刚听见对面提出来那四条要求的时候,我都觉得是来势汹汹,相当不好对付。”

本以为自己要唱主角,结果却发现只是打了个酱油的沈盛广此时也一扫刚刚郁闷的心情,笑着举起面前的笔记本说道:

“看看,我还搁这正儿八经地分析呢。”

一句话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发现本子摊开的的两页上面,已经被写的密密麻麻。

“我刚还觉得,土耳其人这四项内容看着乱套,其实粗中有细环环相扣,第一条管我们要一大笔保证金,除了算是无息贷款之外,还能给第四条,也就是要求我们参与共同研发做保,如果五年之后发现项目没什么进度,那还可以在退款事项上面继续纠缠……”

应该说,沈盛广的解释确实是有道理的。

如果这协议真的按照土耳其人开出的条件签署,那么就算看在这20亿的份上,航空动力集团也不好过于划水,高低得拿出点真东西来。

只是对手恐怕完全没想过那么多,而是直接表演了一波仰卧起坐——

先是觉得自己很行,支棱了一波,又发现好像不太行,结果连挣扎都没挣扎,直接就躺回去了。

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支棱。

这种滑跪速度,反而表现的更加小丑了。

常浩南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部经典电视剧中的名言,遂几乎是下意识地开口:

“前倨而后恭,思之令人感到发笑……”

这句原本的自言自语被旁边的丁高恒听到了耳朵里。

“呵,这个说法倒是很合适用来描述对面的表现……”

后者当即评价道。

虽然前倨后恭同样用来形容人,但放在当前这個环境下,简直是再合适不过。

“而且,之前倒是没看出来,小常你对文学方面还有点了解?”

常浩南总不能解释这句台词来自一部几年后上映的电视剧,只好摆了摆手:

“话到嘴边了而已,算是有感而发吧……”

不过,欢乐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毕竟,虽然土耳其人已经表现出了滑跪的意思,但瓦良格号毕竟还没有真正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因此也不能提前开香槟。

按照代表团领导的意思,既然对面准备面谈,那下一步就可以确定会面地点和谈判人员了。

但这个时候,却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我看,也没有必要马上就答应土耳其人的要求。”

作为负责对外经贸合作的领导,沈盛广在拉扯谈判和拿捏外国人心理这些方面是比较专业的。

在他看来,既然已经发现了对手的抗压水平远不如预期,那么就不应该给对面喘息的空间——

哦,之前你自己说的不想见面谈,我们也答应了。

现在你发现局面不对,又想突然变卦?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啊?

“改变谈判方式本身,也是一个可以拿来交易的事情,想要面谈,那就开出条件来换。”

沈盛广清了清嗓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但是盛广同志。”

很快有人表达了担忧:

“希腊这张牌毕竟是我们虚张声势出来的,如果真的拖延太长时间,那么万一对方发现这里面的问题……”

还没等他说完,沈盛广就摆了摆手:

“我只是说不能马上同意面谈,又不是说不谈。”

“布达佩斯那边,也不用继续拖下去了,直接休会,让驻安卡拉的乙匡尧同志把我们的条件直接传达过去,告诉他们那个就是我们的谈判底线,如果不同意,那我们无法保证爱琴海地区的军备平衡!”

“至于瓦良格号,大不了就先开回黑海造船厂去,等过两年他们换上下一届领导,我们再谈也不迟!”

沈盛广说着狠狠敲了敲面前的桌子。

谈判嘛,本质有点类似玩牌。

比的不光是牌的大小。

除非起手就是皇家同花顺这种无敌牌面,那自然可以一力降十会。

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得玩一个心理学。

就像现在。

华夏这边确实只是虚张声势。

但对方却因此而暴露了自己内部不稳定,无法承受任何舆论风波的弱点。

相当于已经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承受希腊人获得一种可以逆转局势的先进装备。

当然,华夏这边的情况实际上也差不多。

无论如何都必须让瓦良格号顺利回国。

但后面这件事情,土耳其人是不知道的。

在这种信息单项透明的情况下,谈判,基本就是一场单方面的蹂躏。

所以,没必要太缩手缩脚。

代表团领导沉思了一会,然后重新抬起头: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按照沈盛广同志的意见,先确定一下这个‘最后通牒’的内容!”

……

一天之后。

已经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入口外的公海上转了十几个小时圈的朱玉周忧心忡忡地看着远处依稀可见的恰米利卡山。

在之前接到那个要求他尽可能放慢速度的电话之后,他就几乎没怎么睡着过觉。

身后的这艘大船,对于他本人、对于律创集团、乃至对于整个华夏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每在路上耽搁一天,夜长梦多的风险就增大一分。

从出航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星期的功夫,船队附近目视距离内出现小艇和直升机的次数就已经突破了两位数。

其中最危险的一次,甚至有一架直升机想要强行降落在瓦良格号的甲板上面。

好在他提前看出了对方的意图,及时下令进行转向规避,这才没能令其得逞。

但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

要是继续这么兜圈子的话,被人找到破绽登船,甚至破坏牵引绳恐怕都是迟早的事情。

朱玉周当然也知道,眼下这会,国内估计正在和土耳其方面进行激烈的交涉。

但至少在他看来,结果很难让人感到乐观。

地中海,终究还是太远了。

“船长先生。”

实在有些顶不住的朱玉周回头对那名只穿着一件背心的大毛船长说道:

“我去休息一下,如果你发现附近有什么异常情况,一定要叫醒我。”

“好的,朱,你去吧,这里交给我。”

后者的心态倒是很好,毕竟出海补贴是按天算钱,哪怕一直在黑海里面转悠,也不会影响他的收入,

朱玉周点点头,刚准备转身走下甲板梯,就听到旁边的海事卫星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他整个人直接一个激灵,困意几乎瞬间消失,用旁边船长几乎看不清身影的速度扑了过去。

“这里是尼古拉·奇克尔号,请讲。”

听筒那边是粗重的呼吸声。

过了几秒钟后,才传出来老伙计叶俊奇的声音。

“海峡管理机构已经撤回了禁止通行的指令。”

简短的一句话,让朱玉周连日以来紧绷着的神经突然放松。

他顿时觉得有点头晕目眩。

好在及时扶住了旁边的把手:

“那……那就是说,我们能过去了?”

“是的,不过还有一些技术方面的要求,过一会会有一艘交通艇上船,和你具体说明情况……”

为了不让自己的这波仰卧起坐成为小丑行为,土方提出了很多技术方面的细节要求。

比如要求制动拖轮的马力不小于16000匹,还需要额外在舰艏、舰舯、舰艉分别设置两艘辅助性的拖船,以及另外三艘防止与跨海大桥或者海岸建筑发生碰撞的顶推船,使整个船队的规模达到12艘。

此外,在通航时,要求能见度不得小于5公里,水流不得大于三节,风力不能大于五级。

实际单从航行安全的角度考虑,这样搞颇有点小题大做了。

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有708米,最浅处也有27.5米,对于尚未舾装完成的瓦良格号来说绰绰有余。

而且,华夏方面雇佣的拖船队又是由常年在海峡附近工作的老船员组成,其实根本不需要这么夸张的声势。

不过么,华夏方面也能理解安卡拉的思路——

把瓦良格号给拦下来,已经是面向全世界公开的事情了。

现在敲诈一笔的目的又没有达到。

那就得给外界一个交待,解释一下你上蹿下跳这么多天到底是为了啥。

总不能承认说我想敲一笔,但被反杀了。

那也太丢人了。

于是只能在技术上死抠细节,表现出一副“我是为了国际水道万无一失才这么严谨”的姿态。

所以,对于这些纯技术要求,华夏直接照单全收。

反正费不了多大事。

但技术以外的部分,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条,那肯定是毫无疑问地被完全放弃。

当然我们作为五大善人,也不是说完全不讲道理。

华夏承诺,如果通航过程中对海峡和岸上设施造成任何损伤,都将从一份巨额专项保险中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只不过,担保方从土耳其银行换成了华夏国内的保险公司。

还顺便成为了未来很多年中华夏保险业的单笔最大业务。

第二和第三条,则更换了一种说法。

也就是参照之前和欧盟达成过的协定,双方参照WTO成员国的待遇向对方开放市场和投资。

对于旅游业,乙匡尧同志花费了很多口舌,才让安卡拉方面接受了土耳其在华夏国内其实声名不显的现实。

而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他出于善意地建议,可以考虑开放两国之间的免签或者落地签政策……

而第四条,因为涉及一个北约国家的防务问题,确实有些敏感,因此最终被换成了一个完全务虚的说法。

“双方将致力于增强两军战略互信,提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指导下,逐步深化军事交流程度……”

总之,这场雷声大雨点小的“黑海-地中海危机”,就在让一众国家的目瞪口呆之中飞速结束了。

虽然某些域外大国再次强调了一艘无动力船只通过海峡可能造成的“风险”和“威胁”,但在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显然也做不了什么。

……

三天后,在博斯普鲁斯大桥两端上万名围观群众的见证之下,周围簇拥着十几艘辅助船只的瓦良格号,缓缓通过海峡的最狭窄处,顺利进入地中海。

甚至连桥上的车辆通行都没有受到影响。

正午12点整,为首的尼古拉·奇克尔号鸣响汽笛,向博斯普鲁斯海峡、向黑海、向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致敬。

这艘跨越了两个时代的巨舰,终于在下水之后11个年头,第一次挣脱地理上的束缚,走向茫茫大洋。

而在本次航行的终点,它将会继承起自己在建造之初的使命,成为另一支红色海军的标志性力量……

(本章完)

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