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15章 市场竞争的教育

虽说是决定接了,但这么大的活,又涉及到西气东输的大背景,肯定不能像菜市场买菜一样,一个人点头就签合同。

尤其是考虑到火炬实验室的性质,这件事还要上报学校乃至集团。

至少知会一下才行。

当然,常浩南本身就是京航大学的教授,同时还是火炬集团乃至航空动力集团的领导……

所以他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

“黄局长。”

常浩南说着把桌上的两本资料合了起来:

“如果这件事要作为一项研究课题落地的话,光是这种程度的资料肯定不够,我还需要更加细致的地质情况分析和调研。”

“您知道,我们实验室才刚成立不久,一来是人手不够,二来也没有地科领域的专家,所以……”

对于那些在管道建设和油气输送领域经验丰富的外国企业来说,很多时候只需要进行几个点的采样,就能推断出应该在当地具体使用怎样的技术进行施工。

这是他们在过去几十甚至上百年中所积累下来的优势。

而华夏石油作为这个领域的新手,手头没有这些东西,那就只能从零开始,用“笨方法”一点点来。

就算有了常浩南的技术支持,也最多可以减少一些在工程上面失败或者反复的情况。

先期准备不可能省下。

反而因为做数值分析需要更加详细的数据,要求还变得更高了。

黄和维自然也秒懂常浩南的意思:

“这个您放心,沿线尚未勘探过的地区,我们局都已经委托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同志进行更细致的探查了,华夏石油在陇原本来就有油气开采业务,之所以集团决定专攻这两個标段,也是因为距离我们的既有工程比较近,派队伍过去会方便一些。”

“课题正式启动之后,我们会牵头成立一个让您和勘探院直接进行沟通的平台,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和他们共同承担课题,到时候只要在合同上注明预算和工作分配就行。”

“如果能这样的那自然最好。”

常浩南点了点头:

“这样吧,我原则上愿意接受这个课题,你们回去之后,尽量在年前准备一份完整的项目方案还有研究协议书,我和校方,还有集团方面确认没问题之后,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然而,听到他的要求之后,黄和维却直接转过头,朝一名始终坐在末席的工作人员示意了一下。

后者随即离开座位,从包里掏出一个牛皮纸封的档案袋,递给常浩南。

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再配合黄和维脸上略带谄媚的笑容,差点让后者以为这是要给自己再额外塞好处。

不过下意识接过档案袋之后,却发现里面应该是A4大小的文件纸,而不是钞票。

暗中松了口气的常浩南拆开装订绳。

袋子里面是一式三份已经装订好的协议文件。

“常总,您说的这些,我们在来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麻烦您这两天看一下,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跟我们局办公室联系,或者直接找我也行,这是我的名片。”

黄和维从上衣内袋中掏出一张印刷精美的名片,递给常浩南,然后继续道:

“如果能就协议内容达成一致,我们希望能赶在春节前把课题给落实下来。”

常浩南没有马上回应对方,只是低头翻开协议。

不得不说,华夏石油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的效率,让常浩南都有些汗颜。

尤其是在涉及到钱的事情上,更是惊人的积极——

项目计划用时三年,总计200万经费,第一年给50%,后面两年再每年付给25%。

这可是2000年。

而且是个纯计算的研究内容。

调研工作还有第三方负责。

也就是说成本几乎只有超算的运行费用而已。

就这,其中的电费,火炬实验室还可以享受到京城给的补贴,价格比市电低一半以上。

可以说是非常大方了。

要知道石油系统这会还没完全去行政化呢,要是按照正常流程走的话,从课题提出到落地没个大半年恐怕很难搞定。

而听黄和维今天这意思,他准备把这个过程消耗的时间压缩到半个月。

能看出来,这是突然面对开放式竞争,真急了。

甚至不排除是借用某些灰色手段(小金库)筹的款。

不过,只要这份协议本身合规,那资金来源对乙方倒是不会有什么影响。

反而是他对于付款方式有些意见。

“黄局长,关于这个研究经费的支付方式,能否考虑改成在课题开始的时候,一次性支付?”

这种要求要是搁在20年后,那基本想都不用想。

除非项目期限总共只有一年。

但要是哪个老板敢签这种课题,怕不是要被手下研究生的唾沫星子给淹死。

不过在世纪之交这会,经费管理,尤其是企业发布的横向课题经费管理普遍都比较狂野。

只要甲方愿意,一次给出来也并非不可能。

实际上,常浩南在杜义山课题组读博那会,就有好几个项目是这样操作的。

“这个……”

黄和维明显犹豫了一下:

“常总,我就直说吧,在我们集团内部,超过百万的经费使用,就必须严格执行审批流程了,那个效率……您也是大型央企的领导,应该有概念的……”

这基本就是承认,他们是从小金库里出的钱。

而金额太大就没办法走小金库了。

在停顿一瞬间之后,黄和维又继续道:

“而且常总,就一个三年期限的课题来说,您也不可能第一年就把事情全都做完不是……”

常浩南看了看黄和维,张了好几次嘴,但最后还是没有说话。

其实他想的就是这个。

三年是什么概念?

他从在课堂上设计歼7F,到把涡扇10装到歼10A和歼11B上面,也就用了三年半多点。

虽说涉及到动土的项目,周期肯定会长一点,但也不可能用这么长时间。

如果是个一般的项目,那他大可以全部做完之后,先把成果放着。

然后每年细水长流地交上去一点,一直应付到结题。

但这次毕竟事关西气东输这种战略项目。

故意拖时间肯定是不像话。

然而要是提前结题,那这经费可就有的扯皮了。

跟同时代的其它科研机构相比,火炬实验室不算缺钱。

但经费这东西总归多多益善。

这时候,还是旁边的秦文贵看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常总,黄局长。”

他赶紧开口,打破了这段略显尴尬的沉默:

“我看,不如在协议书最后增加一个附加条款,写明如果能提前结束项目,那么剩余的经费就全部以人员开支补贴或者设备费报销的名义支付给火炬实验室,如何?”

这个提议要是出自常浩南的口,肯定会显得有点刻意。

但秦文贵说出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于是,双方皆大欢喜,并约定回去之后保持联络。

如果一切顺利,那么就在二月初正式签署协议。

跟工作有关的话题聊完之后,常浩南按照惯例,表示希望对方能留下,一起到火炬集团吃个晚饭。

不过黄和维却果断回绝了:

“常总,您的心意我们领了,但是今天下班之前,我们还得再去一趟勘探开发研究院,跟那边把情况对接一下,免得耽误正事。”

说完指了指旁边桌上放着的协议。

按照里面的内容,火炬实验室和勘探开发研究院属于并列乙方。

需要两边全部签字才能正式生效。

更重要的是,勘探院负责的工作是整个研究的基础,。

“好吧,那以后有机会再说……”

常浩南说着站起身,把黄和维一行人送到了计算中心外面。

目送着几人上车之后,他低头看着手中一式三份的协议书,伸手在上面轻轻弹了弹。

紧接着自言自语道:

“这市场竞争,看来确实是能教育人呐……”

(本章完)

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