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金军围城,大宋皇帝女儿身》
金军围城,大宋皇帝女儿身

第221章:得女当如赵福金

第221章得女当如赵福金

大朝会,实际上是议不出什么具体的事情的。

主要就是一个定调,之后把具体操作的人安排出来。

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历来如此。

在具体人选上,李纲这次没能操盘。

倒不是赵福金觉得以他的能力,不足以应对当下复杂的局面,而是李纲自己很自省,主动要求去负责后勤事项,不参与军事决策。

如果说第一次开封保卫战时,李纲是被赶鸭子上架,外行人干了内行人的活计。

那么这一次,李纲真心觉得,朝上大将云集,老中青人才梯度完善,根本不用自己瞎操心,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而自己则更擅长后勤保障,做他们背后的男人。

李纲自己都这么觉得了,赵福金自然也不强求。

至于真正的操盘手,老种相公的威望最盛,若让他全权指挥,朝中肯定是没有异议的。

但是赵福金觉得……不划算!

这种“不划算”,是赵福金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考虑的。

此战乃是宋金国运之战,若胜,功盖千秋,威望鼎盛,任何人只需此功到手,那便是大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把这样的功绩给一个七十六岁的老人,用不了几年,这功绩便成了哀荣。

与朝廷无益。

可要是把这功绩给到了旁人,此人还能顶着这份功绩为大宋多做点事,岂非是更好的选择?

岳飞?

韩世忠?

亦或是……

赵福金只犹豫了片刻,便御口亲点:“李邦彦,加封抗金兵马大元帅,全权负责此次开封之战。”

大殿上瞬间鸦雀无声,包括李邦彦在内的所有人,齐刷刷地看向了龙椅上的赵福金,愣怔了足足十几息。

李邦彦自己目瞪口呆,看了看另一列的武将们,只见他们大多数目视官家,面色平静,只有高宠一人撇了撇嘴,似有不屑。

再看文官一列,表情就极为丰富,李纲面色铁青,李若水痛心疾首,唐恪表情阴鸷……

整个大殿中,要说最为淡定的,还是道君皇帝,因为他双目微闭,关上了心灵的窗户,没人知道他对此事是怎样的看法。

赵福金嘴角微微一扬,继续说道:“种师道,任左元帅监军、张叔夜,任右元帅监军,太原大将岳飞,任左副元帅,兵部侍郎韩世忠,任右副元帅,尔等倾力辅佐李邦彦。另,小将高宠,太原一战斩敌将有功,封神勇金甲将军,杨再兴,太原之战守城有功,封左翼骠骑将军,元帅帐下听令!”

被点名的众人一一出列,跟在李邦彦身后,朝着龙椅上的赵福金躬身谢恩!

退朝后,道君皇帝将赵福金请到垂拱殿偏殿。

先是对赵福金甩锅王赵桓一事大为赞赏:“为君之道,我儿甚懂,割让太原三镇之事,虽是放饵钓泥鳅之举,但这朝中迂腐之人甚多,市井小民更是非黑即白,妄议乱言,总是会有损天威,能把此事推到旁人身上,算是一劳永逸之法,妙哉。”

赵福金走到道君皇帝身后,捏了捏道君皇帝的肩膀轻声道:“我还以为爹爹要怪我将此事甩给了大哥。”

“害,别说是甩给王,就是你甩给爹爹,爹爹也觉得你所行无错。庙堂上的事,你要是讲仁义道德,礼义廉耻,那你这皇位是坐不住的,这些道德之事,是教化百姓,御下臣子用的,而非帝王给自己画地为牢的。”

道君皇帝的见解,算不得精辟,但也所言无虚。

绝大多数帝王,是没什么道德感可言的。

像宋仁宗这样自我道德要求甚高之人,几千年来,也就那么一两个,能善终,那也是因为生在了王朝国运的上升期。

赵福金不置可否地笑道:“那爹爹唤我来……”

道君皇帝拍了拍赵福金的手叹道:“可你将抗金之事交给李邦彦,就有些不智了,此人见风使舵,阿谀奉承之术极佳,可领兵打仗,他是一窍不通啊。委他为帅,这可是拿咱赵家的性命在开玩笑啊。”

赵福金轻笑:“我也安排了老种相公他们从旁辅助啊。”

道君皇帝不解,既然如此,那为何不直接任老种相公为将?

“哎,廉颇老矣。”赵福金叹道。

“那兵部侍郎韩世忠也不错,爹爹听说他神勇无双,又足智多谋,而且对你也忠心耿耿,用他岂非更好一些。”

“勇是勇,可他除了打仗,别的事也不会啊。”赵福金嘟了嘟嘴。

“别的事?”道君皇帝更是不解了,现在除了金军围城,还有什么别的事?

赵福金以前是没打算跟道君皇帝深度探讨国事的,一来是觉得道君皇帝轻佻,不足为谋,二来是压根就没有完全相信道君皇帝。

可这半年来,道君皇帝手里的牌被赵福金一个一个拔掉,已经不足为虑,而且近期的种种,道君皇帝明显已经认命了,不想着怎么重新拿回权利,也不想着怎么另立新君,而是真心实意地开始欣赏起这个女儿,觉得她是赵家之光!

而赵福金也给彼此留足了后路,从一开始就没干那种大清洗,甚至连六贼都养在廉政教育司里没有赶尽杀绝。

在赵福金看来,杀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正史里赵桓上位,杀的还少吗?

结果还不是一样。

正因为如此,父女二人才能有今日这一幕。

既如此,那就好好聊聊吧!

赵福金长叹一口气:“爹爹,咱们大宋的问题,不仅仅是金国这样的外患,更致命的,是内忧!”

道君皇帝蹙沉思:“你是说三冗三费?”

这个宋仁宗时期就已经提出来的问题,以至于之后的朝廷变法,无一不是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庆历新政,是在节流,王安石变法,是在开源,可非但没有中兴大宋,却惹出了一甲子的党争之祸。

而到了道君皇帝手中,他废黜了恩荫,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冗官的问题。

在他看来,他是要比先皇先贤们成功的。

但是在赵福金看来,道君皇帝是玩了一个地狱笑话。

因为“三冗,三费”这个由宋祁提出,再被王安石借机夸大的说法,根本就不是大宋的顽疾,顶多只能说只是小病。

把一个普通感冒当癌症治疗,甚至不惜开刀化疗,这不是妥妥的自己玩死了自己吗?

“不是这个问题?”道君皇帝瞪大了眼睛。

赵福金笑着点头,很坦诚地向道君皇帝讲起了让道君皇帝大跌眼镜的朝代基本盘的理论。

阅读金军围城,大宋皇帝女儿身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