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直播:我的海洋牧场》
直播:我的海洋牧场

第739章 小小蚂蚁无翅也能飞

“赵氏翔龙是什么?”

“这竟然是地球上最早会飞的动物?”

“还是第一次听说!”

直播间的观众们在听完江南的科普之后,不免有些疑惑。

毕竟这个知识太冷了。

江南笑道:

“赵氏翔龙是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野外工作中发现的。”

“其保存的非常好,有着完整的骨骼和皮肤印迹。”

“研究表明,赵氏翔龙的身体两侧拥有八根长肋骨,并向体侧伸展。”

“当支撑着肋骨外的皮肤扩展开来,就会形成翅膀一样的翼膜,也就实现了在空中滑翔飞行”

“这一发现,填补了滑翔行为在蜥蜴演化史上的空白,也对研究辽西地区白垩纪早期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生态环境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

“这说明辽西地区在白垩纪早期,可能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一带气候环境较为相似,属于热带丛林性区域。”

“同时也让很多人认为赵氏翔龙就是飞蜥的祖宗!”

“目前在长达两亿多年演化历史中,赵氏翔龙是唯一能滑翔的化石物种。”

简单的科普后,江南回归正题,继续道: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飞蜥不仅仅会滑翔,还会轻功水上漂。”

“轻功水上漂是一种独特的武术技艺。”

“它以轻盈灵动的身法在水面行走而得名。”

“这项绝活不仅展示了人体平衡、柔韧性和力量的极限,同时也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身心协调的追求。”

“很多人在小说、电影,甚至是游戏里都见到过,甚至做梦的时候也曾幻想过。”

“不过,想要在现实里做到的话很不现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潇洒。”

“网络上有很多人表演过轻功水上漂,可他们最多只是踩一下,最多也就三四下。”

“而飞蜥天生就可以做到,且轻轻松松。”

“当它们掉在水面上之后,会在第一时间用两条腿站立,以每秒十步左右的频率进行迈步。”

“先轻轻划一下水,脚平行于水面。”

“然后用力垂直向下踩,水面陷下去。”

“这样在脚下形成一个装着空气的空洞。”

“最后,飞蜥靠着水面的反作用力,把自己托在空中。”

“在空洞被水补满之前,它们又赶紧把脚提起来,以免被水“拉住”。”

“飞蜥靠这一招主要来躲避食肉动物。”

“而它们在水上速度可达每秒一米左右。”

“而人类想要模仿蜥蜴的方式踩水,则需要每秒三十米的速度才能停留在水上。”

在江南科普之后,系统陆陆续续的将赵氏翔龙和飞蜥在“水上飘”的照片全部找到,并亮了出来。

看着照片,观众们不由的感慨万千。

“这赵氏翔龙真的好像蜥蜴啊!”

“没想到赵氏翔龙竟然是在我国发现的,我还以为在西方呢!”

“这才是真正的轻功水上漂,牛逼轰轰!”

“在水上行走,竟然没有摔下去,真是不可思议!”

“飞蜥师父,我想跟你学轻功!”

江南看着滚动的弹幕,继续道:

“飞蜥不仅有惊人的美丽外表,还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在药用方面,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因此,遭到了大量的捕杀。”

“为了保护飞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经将其列入保护物种名单,严禁捕捉、贩卖和购买。”

“同时,科学家们也正在研究如何让更多的飞蜥繁殖和生存,以增加它们的数量,从而避免灭绝的命运。”

“其实保护飞蜥不仅是为了保护它们本身,更是为了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为飞蜥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它们的数量减少太多,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的生存。”

“正因如此,保护飞蜥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除了飞蜥,其实蚂蚁也会飞行。”

听到最后这句话,直播间的观众们顿时沸腾起来。

因为相比起比较稀有的飞蜥,蚂蚁可是太常见了。

试问,谁人小时候没有趴在地上观察过蚂蚁?

甚至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还会用水来灌溉蚂蚁的巢穴!

“蚂蚁会飞?”

“有些蚂蚁不是有翅膀吗?”

“有翅膀!当然就会飞!”

“我们不是在说没有翅膀,也会飞行的动物嘛?”

“有的蚂蚁没有翅膀也会非得!我在办公桌上就发现过!

当时我只是用纸巾或者借助其他的东西拍一拍,扫一扫,然后蚂蚁都被我弄得弹得比较远,感觉好像会飞一样。

一开始一度认为蚂蚁太小太轻了,这才会被我轻而易举的弹走。

可是有一次我居然一根手指都还没碰到,大约有几厘米的距离,蚂蚁就自动弹走了。

我曾以为自己的指尖很厉害,甚至是无形之中学会了有气功。

后来反复试了几次,不管是快的,还是慢的,都是我还没有碰到,蚂蚁就自己飞走了!”

直播间内,有些观众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虽然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是现实中确有此事。

有些蚂蚁没有翅膀,却真的可以飞行,而人们在目睹以后,也不会多想,只会将其归结为:太轻!

就像是一片纸张,亦或是一片树叶,把它们从高处丢下来,同样可以做到飞行。

这并非什么稀奇的事情。

且基本上人人都看到过。

江南道:“无翅飞蚂蚁的滑翔主要分为六个步骤。”

“首先,蚂蚁自由垂直下落或下跳。”

“接着,蚂蚁盯着树,将身体对着树干。”

“再然后,像跳伞运动员一样,挥动手臂来改变航向。挥动后腿进行八十度转向,并首次将腹部朝向树干。”

“第四,在着陆前,蚂蚁转九十度,将头朝下,面对树干。”

“第五,到达立足处前,蚂蚁不能一下就到达第一立足处,通常得落下几英尺。”

“第六,十分钟左右后,落下的蚂蚁重回树上。”

“米国佛州大学的昆虫学家、博士,他的名字叫做雅诺维克。”

“1998年,他在巴拿马丛林中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些蚂蚁从树上垂直地掉了下来,可其他的蚂蚁却转了一个适当的角度,落在了地上的树干上。”

“这让他很是费解,并记录了下来。”

“之后,加州大学的动物飞行专家达德利博士也兴致满满,决定与雅诺维克去探究此未知的生物学领域。”

“从此,他们开始潜心研究。”

“不仅发现了许多没有翅膀的昆虫物种,还慢慢地解开了昆虫飞行是如何起源的。”

“他们发现,蚂蚁悬空的时间给人印象深刻,这不是因为它们的身体特别适合空气动力学,而是因为它们知道如何转动它们的长腿以减少阻力。”

“随着蚂蚁向外活动自己的左后腿,再围着它们转动,一种非平衡运动就能让它们维持在空中。”

“达德利曾说:“如果物体与空气流不对称,基本上任何物体都可以产生上举的力。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把你的手放在汽车窗户外,并转动起来,你就会觉得你的手被举起来了。

手没有空气动力学结构,蚂蚁也没有,但你却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蚂蚁在腿伸出后,其实就是加大了腿到蚂蚁质量中心的距离,形成了转矩,再围着身体转动,从而在它们着陆时,就出现所展示的那种壮观的方向转变。”

“为了进一步研究蚂蚁的滑翔机理,达德利博士和雅诺维克博士还曾砍掉蚂蚁的腿,看它们是否还能滑翔,以证实它们的滑翔路径如何。”

“实验表明,蚂蚁却是有着惊人的适应力。”

“即便在去掉腿和脚,甚至肚子之后,它们也能通过滑行来控制着陆地点。”

“而通常情况下,蚂蚁的肚子只占蚂蚁全身重量的百分之三十。”

“当它们用白色指甲油蒙住蚂蚁的眼睛时,他们发现,蚂蚁像石头一样直直地掉在了林地上。”

“为了证明视觉是蚂蚁成功滑翔的关健因素,达德利博士和雅诺维克博士不止一次的重返巴拿马丛林,反复的进行实验。”

“在一次次的实验中,他们将一排排彩虹般艳丽的布条挂在高高的林子中,然后爬上树顶,将数百只蚂蚁纷纷抖落下来。”

“结果发现,浅色的布条,特别是白色的,很容易引来蚂蚁着陆。”

“这些蚂蚁拼命地改变方向,直奔这些布条而来,并降落在布条上。”

“这些结果暗示滑翔的重要价值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进化。”

“达德利还说:“当林中刮起大风时,树上的蚂蚁很容易就被大风刮落下来,它们就不得不寻找一条回家的路出来。”。”

最后江南一本正经的总结道:

“综上所述,蚂蚁的双腿就像滑翔机的翅膀,不仅能产生举力,还能使阻力减到最小,让自己在空中停留更长的时间。”

“且它们可以分辨颜色,并根据颜色来进行降落。”

阅读直播:我的海洋牧场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