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亡国系统,力挽狂澜》
亡国系统,力挽狂澜

51 上当 “好生给陛下卖命吧”……

国子监与女医学院在敲敲打打的装修声里正式开课, 给宗室公子配备的是名师博士,而女医学院这边连字都不认识, 只能画图认认药材, 而且国子监里学习时间充裕,女医学院只能等下工以后,点着蜡烛上课。

高筠途经国子监临时设置的课堂,听到朗朗读书声, 顿时计从心来, 跟工部官员沟通, 国子监外还有几条路没修, 请求过去修补。

工部以为是疏漏,惊吓之下同意了。

于是高筠带着人到国子监课堂外, 役人一面修路, 一面支起耳朵偷听, 到了晚上高筠再仔细给她们讲解, 理解以后进行背诵。

徐敛等人在课堂上困倦地闭着眼睛偷睡时, 一墙之隔外是无数道渴求的目光, 沙土上的勾画, 承载了崭新的希望。

不久以后, 受征的士子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新都土地。

赵应中被领着拐进一条小巷,几乎没什么人,咯噔一下, 警惕心升起, 怀疑自己是不是被骗到此处, 杀人灭口。

“赵郎君,你怎么不走了?”引路的官员不见赵应中跟上来,回过身询问。

赵应中身体一哆嗦, 颤声道:“不是去见陛下吗?”

官员恍然大悟,笑道:“这正是去见陛下的路。”

赵应中以为被戏耍,心里不舒服,暗道:“此人拿我当傻子骗?带我见的是哪个皇帝,真要去了,可不就是面见先帝!”

“赵郎君有所不知,宫室尚未建成,陛下不愿兴师动众,特地挑选了住户稀少的萍水街,往里走拐过去,郎君就可以看到禁卫军。”官员观他神色,似乎不信,便又耐心解释。

赵应中半信半疑,小心地踩着步子往前走,提心吊胆地拐过弯,果真看到肃立的禁卫军,不远处还有过来巡视的队伍,见到他们一行人,禁卫军的眼光立刻变得尖利,迈步出来一个禁卫,举起手里的武器,声音响亮:“什么人!”

引路的官员急忙从袖子里掏出令牌,双手呈上,并道:“受征士子来都面见陛下。”

禁卫放行,赵应中和其他几人忐忑不安地往里走,即将见到皇帝,紧张悄然升起,胸口咚咚直响。

穿过几道圆形洞门,赵应中一行人走上长廊,沿路宫女内侍肃色前行,秩序井然。

赵应中在一间十分朴素的房屋前停住脚步,他以为会是高梁豪宅,谁知跟普通的宅院没有什么不同,简直不能将其与皇帝联系在一起。

过不久,传话宫女出来,让他们进去面圣。

入室,赵应中垂首跪拜,堂前传来一道不含情绪的女声:“哪个是写《论女医》的?”

赵应中胸口中箭般,当即流下冷汗。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赵应中视死如归,跪着往前,约莫两步的距离,额头抵在冰冷的地面,埋头闷声道:“陛下,正是草民。”

啪地脆响,徐璎拍掌,“不错,很有想法,我想请你入御史台,指出政事的疏漏之处,以便纠正,不知你可愿意?”

赵应中诧异地抬头,脖子钝得咯吱响,年轻的女帝满脸欣赏,嘴角噙笑,但她的笑容在宽厚谦和里隐含威压,五官线条凌厉,手背青筋凸起,掌握所有人的生死大权,赵应中吓得脸色灰白,战战兢兢地咚一声,把头狠狠砸在地面上。

“陛下厚恩,必不辱命!”

有官能使鬼推磨,哪怕是火坑,赵应中也心甘情愿地跳。

徐璎忍不住呲了龇牙,动不动就叩首,把头砸个血窟窿,太吓人了,赶紧把所有人都叫起来,各自封了官职,开始发放任务。

每日要挑出十条错误,无论大小,完不成的可以直接回家,超额完成发奖金,走徐璎私库。

受封的几个人离开沧浪斋,摸不准女帝打得什么主意,怎么还有人花钱买气受。

“陛下特授官职,又从私库里拿钱,目的不在封口,其实是为国家大计考虑,弥补政事过失,总是听闻许多人说陛下是有大德行的人,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众人皆是感慨,懊悔自己前些时日的轻狂,又感激女帝的宽容大度,给自己报国的机会。

受到赏识的赵应中听他们一讨论,陛下并非是要动手清算,心里登时烧起烈烈激情。

不过等赵应中真正上手的时候才知道难题在何处,批评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有理有据挑出十个错误进行批评更不简单,起初还容易些,等他们把明显的问题都挑完,接着找不能重复的新问题时就彻底卡住了。

御史台其他官员每日悠哉地喝茶,赵应中等人挠破头找茬儿,来幽州前乡里乡亲敲锣打鼓地相送,这要没几天就灰溜溜地被赶回去,多丢人!

每日上朝,就是赵应中等人的汇报时间,百官要听一遍他们是如何挑刺的,被点到的部门如同公开处刑,脸烧得如同猴屁股,恨不得钻进地缝里,脾气不好的当时就发作,站出来呛回去。

被反驳,说明他们的批评有问题,赵应中等人接受不了,立时回怼。

你来我往,朝堂如菜市场一般,每日上演精彩对骂,打破昏昏欲睡的氛围,徐璎看得津津有味。

赵应中熟悉起自己的职责,做得越来做得心应手,既做了官,又在朝堂上骂得酣畅淋漓,可谓是春风得意,他很快就将明日上朝要列述的东西写完,浑身轻松,到点回家。

走在路上,赵应中即将到家,拐弯之时眼前忽地一黑,猝不及防被套了麻袋,还没反应过来,身上一痛,又是棍子,又是拳脚相加,打得赵应中哎哎直叫唤。

雨点似的拳头落尽,赵应中半死不活地蜷缩成一团,窝在地上,没有一丝力气揭麻袋,只能无奈地听着脚步声越来越远,无能为力。

半晌过后,痛意渐失,赵应中缓过来,撑地爬起身,拖着满身伤痕去官衙门口击鼓。

赵应中被套麻袋打闷棍的事情不胫而走,朝中官员狠狠吐了一口恶气,官府查不到真凶,背后不停有人指指点点,赵应中不禁怀疑他们沆瀣一气,故意掩藏凶手,怒从心头起,当天就跑到沧浪斋告状,指责官衙办事不力。

看到肿成猪头的赵应中,徐璎强忍住笑意,严肃地偏过头说:“这件事很严重,不能轻易放过,让大理寺来查。”

“谢陛下。”这份重视令赵应中感动。

谁知刚出来,跟他一起封官进御史台的士子听了脸色顿变,说道:“赵兄有所不知,你前日在朝上说的那个太乐署丞就是大理寺卿的侄儿,大理寺怎会帮你调查真凶!”

说不准就是大理寺卿给侄儿出气,这才有恃无恐地动了手,就算官衙知道些内情,也不敢说话。

赵应中猛然发现,不知不觉,他竟然将朝堂上的人得罪了个遍,如坠冰窖一般,通体发寒。

完了,上当了!

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他迷失在肆意弹劾里,走上孤臣之路,现在唯一能倚靠的只有皇帝,如果失去君心,他受到疯狂报复,不死不休。

其余人也意识到了,只可惜为时已晚,他们走到这一步,再无法回头。

赵应中打个寒颤,当初多想做官,现在就多想逃离,女帝实在太可怕了。

“好生给陛下卖命吧,有陛下庇护,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旁边的人拍拍赵应中的肩膀。

赵应中三魂动摇,七魄俱散,走在路上总感觉有人尾随,经过拐角,总害怕当头一棒,整日疑神疑鬼,不出几日,身形愈加消瘦,直至躺倒在床上昏昏沉沉,神志不清。

徐璎听闻赵应中请了病假,派太医前去,她可不想每日的节目就此停播,赵应中挑刺还挺有意思的。

太医到赵应中家里摸脉看诊,给他扎了几针,又灌下去几副汤药,赵应中幽幽醒来,恢复几许清明。

友人来探望,“你可要早些好起来,不可请太多时日的假,没了官位就遭了!”

赵应中张大眼睛,友人的话很有效果,第二天他就有了下地的力气,带着死白死白的脸上朝,吓坏众人,惹得老御史一通弹劾。

徐璎看得不忍心,这是什么劳模,坚持带病上班,放轻声音道:“不如再歇息两日吧。”

这话灌到赵应中耳朵里可不得了,如若要放弃他的暗示,努力瞪大眼,挺直腰背,强装出精神抖擞的模样。

“陛下,微臣的身体已无大碍,不愿耽搁职务,请陛下准许微臣归位。”

徐璎深深叹了一口气,只能任他去了,回头让太医没事到赵应中家里看看,不然她真担心赵应中猝死。

朝中官员目光幽怨,看着重新回到朝堂上的赵应中,眼底的厌恶藏不住地往外涌,钉死在赵应中身上,只恨那打闷棍的人没能取掉他的性命。

不对,早知今日,就应该提早把赵应中和其他议政士子全部投入狱中,也不至于有如今这祸患。

已经授了官的,他们动不得,外面还有许多没授官的士子,企图学赵应中一步登天,众臣私下找到刘绪商议,寻借口将那些人捉住吓唬几下,免得再来几个赵应中,日子不安生。

刘绪也被这赵应中闹得头疼不已,答应下来。

事不宜迟,群臣走动关系,写信联系在各地任职的同窗旧友。

阅读亡国系统,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