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靠抽卡打天下》
我靠抽卡打天下

第118章 三足鼎立 连明月霜本人都……

淮州, 淮城。

虽然身为弱藩,在对上江州的时候,淮州必定会落于下风, 坚持不了多久, 但好在淮州与江州为邻, 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彼此之间时常往来,自然也有姻亲、也有旧友,关系枝枝蔓蔓,难以理清。

所以江州的突袭也只在最初时生效, 很快,反应过来的淮州上下,便用尽手段,暂时阻住了江州大军的脚步。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淮州人少兵弱,纵然也有几个忠臣良将, 但想要逆这天下大势,终不可得。

他们的危机,不仅在眼前, 也在将来。

但淮州并没有因此就放弃抵抗。

小势力也有小势力的生存智慧,对于淮州来说,情况虽然坏,但还远远没有到绝境。

所以淮州节度使顾庭玉一边调兵遣将、筹措粮饷,对战江州军, 另一边也迅速遣人向各处求援。

徐州如今是自顾不暇了,楚州距离太远,中间还隔着个江州, 只怕也鞭长莫及,剩下的选择自然就不多了。向红巾军求援,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对于要不要给凉州军也发一封求援信,却是颇有争议。

按理说,这个时候,自然是病急乱投医,撞到谁就是谁。

但身为弱小势力,也不得不考虑天下局势。以如今的局面来看,将来的天下之主,大概也就是在红巾军和大凉之间决出了。至于江州,偏安一隅,又势力最弱,虽有一争之力,但恐怕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虽然如今的红巾军和凉州军还没什么正面冲突,但彼此的竞争之势已经摆到了明面上。现在一毫一厘的优势,积累起来,都是将来决战时的筹码,谁都不会轻忽。

若不然,凉州突袭徐州,她们也不会动得这么快。

若是淮州同时向两方求援,两边都没来救也就罢了,若是两边同时来救,又该如何收场?

难道淮州还有资格挑拣一下,对其中一方说“抱歉,我选择让另一边救,您请回”?

所以,这不仅是此刻求援的问题,更关系到淮州将来更亲近哪一边的问题。淮州方面,经过激烈的争论,考虑到红巾军的地理位置更加有利,而且对外的态度也一向比较柔和,终于艰难地做出了决定。

只是这边使臣还没来得及出发,那边已经有消息传来,说是正在出使徐州的白千里,已经成功带回了红巾军的大军!

这下不用再犹豫了。

待几日之后,白千里回到淮城,将自己与明月霜的对话告知顾庭玉等人,淮城上下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得不赞一声红巾军的仁义。

对红巾军来说,只要略微抻一抻,拖延一阵,虽然可能会让淮州损失更多,但她们却能从谈判之中获益更多。或者索性不理会淮州的求援,也跟着出兵,吞并淮州剩下的土地,对她们也只有好处。

但她们都没有选,而是显露出了一种急公好义的姿态。

淮州上下对红巾军的印象都很好,顾庭玉还预备设宴款待这一次出征的将领李雍容,但被她拒绝了,“待战事结束,淮州之危解除,末将再来领大帅所赐宴席吧!”

顾庭玉脸上的笑容越发真诚,“李将军真是爽快人,那我就在此处,等候将军的好消息了。”

“大帅放心!”李雍容朝他辞别,甚至没等到第二天,就率军往前线去了。

“一直听闻红巾军行事利落,效率极高,今日一见,方知传言不虚。”顾庭玉站在城墙上目送大军出行,见红巾军军容严整,丝毫不乱,不由生出了几分感慨,“我等偏安此地,已经快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啦!”

众臣连忙上前劝慰,都说既然红巾军的援军来了,必然能挫败江州的阴谋,可以不必忧虑云云。

“千里,你说呢?”顾庭玉转头看向站在不远处的人。

白千里拱手道,“如今局势看上去已有转机,其实我淮州仍在生死存亡之际!这话本不该下官多言,但为大帅、为诸君、为我淮州百万军民,下官却不得不说。大帅,与江州的战事或可不必忧虑,但是淮州将来何去何从,已经到了该考虑、甚至该下决定的时候了!”

这是要劝顾庭玉投降某一个大势力了。

周围众人闻言面色各异,但谁都没有开口反驳。

其实之前凤州、华州并入红巾军,就在淮州引发了一场十分热烈的讨论。对于他们这种实力低微、也没什么野心的小势力来说,这无疑是一条很适合借鉴的道路,既能维持淮州的安宁,不使之陷入战事,也能够一定限度内保留自身享有的富贵。

而且,从符明和董昌如今活跃在报纸上的身影来看,在红巾军内的自由,也是毫无限制的。

纵观历史,对于投降者而言,这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了。

至于权位方面,就算自己没机会,妻女也不是不能上嘛!淮州因为与江州接壤,商贸兴盛、纺织业发达,女子赚钱养家,甚至自立女户的事也有不少,对于这个的接受度倒是比别处更高。

不过还是那句话,人嘛,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是更愿意安于现状,留在舒适区内。所以淮州众人虽然意动,但也没打算主动去推行此事,要等那不得不做的时刻到来。

但现在白千里告诉他们,已经是不得不做的时候了!

顾庭玉沉默半晌,才问,“你这般看好红巾军?”

是的,虽然白千里说得很委婉,但谁都知道,他说的只会是红巾军,他们考虑的,也只会是红巾军。

投红巾军,结果完全可以预见。但投凉州军,能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就不好说了。

众所周知,这种事,谈判时所做的承诺,是不能当真的。多的是接受投降时许以高官厚禄,或者册封爵位,之后再悄无声息把人弄死的。

就算赵元睿厚道,愿意留着他们,想要如现在这般,在凉州继续享有权位,估计也不会比在红巾军容易。

“下官前往周城拜见明大将军时,当地正在秋收。”白千里叹道,“那里去年才落入红巾军之手,如今却是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已见太平气象了。大军南下之时,百姓们夹道相送、殷殷切切,竟无一丝畏惧忧虑。周城尚如此,洛京又如何?西州又如何?”

众人闻言,都不由动容。

要知道,周城是红巾军实实在在打下来的地盘。

虽然战争之后,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秩序会彻底崩溃,更有助于红巾军在此地推行她们的政策,但话又说回来,攻城之时,本城子弟或是被临时征入军中,或是被编成乡勇巡逻防卫,协助守城,红巾军再是仁义之师,作战时也必定会杀死很多。

所以通常来说,本地居民对于侵略者多少都会有些恨意的,尤其是戴孝之家。

对于这种情况,大部分统治者采用的是高压政策,个别极端的,甚至会采用屠城之类的手段。

红巾军……好像确实不曾听闻她们在什么地方用过酷烈的手段,却也同样不曾听闻,哪里的百姓曾经举起过反旗,要找她们复仇。

才被占了不到一年的城市,尚且如此,更何况她们经营多年的洛州与西州?

江淮之地虽然也被人称作繁盛,但土地太少,民生也仍有艰难之处,远远比不得红巾军治下啊……

过了半晌,顾庭玉才开口,“千里,你上前来。”

白千里几步走到他面前,又恳切道,“大帅,此事或许不必现在就做决定,却须得早做打算啊!”

“我心知之。”顾庭玉沉吟片刻,才说,“你可愿为吾之使者,率队前往红巾军?”

这就是要去红巾军考察之意了,白千里毫不犹豫地道,“下官愿意!”

“好。”顾庭玉说,“这一回,我想派些年轻机灵的孩子过去,若是能在彼处站稳脚跟更好。”说着,抬眼望向众人,“诸位家中有佳儿佳女、庭兰玉树,可自荐之。”

众人闻言,尽皆心领神会。

红巾军的好,他们至今还是只听旁人说起,莫如让自己人过去生活一段时间,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若是孩子们当真能在那里站稳脚跟,也就不须忧虑将来,他们这些人便可下定决心了。

一时间,家中子女出色的,自是喜笑颜开,那些子孙不肖的,却是跌足长叹。

自身若是立不起来,纵有父祖余荫,但遇上眼前这样的事,终究还是只能被排除在外。唉,也不知从现在开始督促家中的孩子们读书,是否还来得及。

……

说来也巧,这支来自淮州的考察团,通过选拔确定随行人员名单,又辗转抵达周城,向明月霜请求允许时,齐州派来求援的使者也刚好到达,就在他们之后进了城。

没错,在红巾军的阻拦下,凉州军见徐州久攻不下,便如明月霜预料的那样,迅速转道向北,直奔齐州而去了。

尽管有些不甘心,但赵元睿也知道,继续在这里跟红巾军耗下去,对自己没有好处。

反正这次出兵,原本也是想着能打下多少是多少,能吃下徐州、齐州两地当然最好,但他们也知道,红巾军和江州都不会坐视不管。如今这样的结果,虽然令人失望,但也并非没有预料。

可惜的是,他们北上的计划,同样事先被红巾军洞察,所以那个切断道路以保证战果的计划,是彻底废了。

红巾军虽然没能拦住他们北上的脚步,却也进驻了几座关键的城池,保持了齐州到徐州道路和消息的通畅。所以齐州的使者才能在被入侵之后,如此顺利地离开齐州,被红巾军的人护送到周城。

齐州其实并没有指望援军,是打算靠自己硬抗凉州军的。之所以派出使者,只是得知徐州和淮州先后求援,自家当然不能被落下。再说,红巾军和凉州军明显正在博弈,就算她们能在凉州军后面扯一下后腿,也是好的。

怀着这种心态,齐州的使者姿态还是端得比较高的。

毕竟明月霜并没有称帝,红巾军虽然有了自己的货币和历法,而且所占的地盘也越来越大,有如日中天之势,但是从义理上来说,依旧是大黎遗留下来的势力,跟齐州是平级的。

但这一路走来,对凉州军、红巾军的了解越多,这位使者就越是心惊。

这两支军队的战斗力,远远超出了齐州众人的想象!甚至就在他离开齐州之前,最新的消息,凉州军已经攻下两城。

要不是因为他这个使者带着齐州节度使的亲笔书信,第一时间让驻守在齐州边境的红巾军入境,局势说不定会更坏。但即使如此,齐州使者对于这一战的结果,依旧不太乐观。

现在一入城,又见到了淮州的使团。

听说他们是要去洛京交流学习,如果有机会,甚至还想去西州走一趟,意识到淮州已经开始向红巾军靠拢,并且摆出了臣服的姿态,齐州使者心中的忧虑更甚。

所谓的三州联盟之存在于计划之中,已经被彻底打乱,如今徐州和淮州都各寻生路,齐州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吗?

而且这种事,就跟从龙之功一样,往往是第一个站出来表态的,得到的好处更多,后面再跟着附议的人,不功不过而已。

可惜不管他再怎么召集,也不可能一下子飞回齐州去,让齐州上下端正态度,只能继续惴惴不安地收集着各种可能用得上的信息,以便将来能在齐州需要做决定的时候,作为参考。

……

尽管出兵的时候,赵元睿想的是速战速决,但一旦战争开始,后面的发展就不完全由他来控制了。

这一战最终打了远比预想的更长的时间,甚至拖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其实也可以不拖那么长时间,毕竟在僵持之势形成时,就注定凉州在这边占不到什么好处了。但就这样退出,意味着将徐、淮、齐三州剩下的土地都拱手让给明月霜,赵元睿当然不愿意。

所以哪怕知道需要付出的代价会很大,他还是非常艰难地扛着红巾军的压力,又夺取了两座齐州的城池,并且牢牢地将红巾军的主力牵扯在这一带。

若不是凉州这边的粮饷快跟不上了,主动撤兵,说不定双方还能继续僵持下去。

但即使如此,双方也保持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将战场维持在红巾军和凉州的土地之外,不轻易正面开战。

所以这一战的结果,没有那么好,但也没有那么糟。

和头铁的凉州军比起来,江州这边就怂多了。

在红巾军南下之后,他们虽然不愿意吐出占去的城池,却也不打算跟红巾军正面作战,始终缩在城里不肯出来。

但红巾军对他们的态度,可没有对凉州这么谨慎。直接出兵猛攻,被占据的两座城池抢了回来。

当然,愿意这样出力,除了红巾军有意试探一下江州的实力之外,更多的却是因为淮州对红巾军的态度足够亲近,甚至在白千里率领的使团在红巾军的势力范围内周游一圈回来之后,顾庭玉就在书信之中暗示过,淮州愿意在战事结束之后,正式并入红巾军。

这样一来,被江州占据的就不是淮州的土地,而是自家的土地了,自然要拿回来。

这场并不激烈的战争,打了这么久,不仅赵元睿没想到,其实红巾军这边也没想到。不过,时至今日,在打持久战这一点上,红巾军可以说并不怕任何一个势力。

有钱有粮,自然比别人更能拖得起。

所以这一战虽然打得有点难受,但是最终的战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凉州军一共在徐州和齐州占去了七座城池,剩下的地盘,就都是红巾军的掌中之物了。在淮州率先公开表示要并入红巾军之后,徐州和齐州在拖拉了一阵之后,也只能跟着做出了这个决定。

凉州是撤军了,但只是撤回了被他们攻占的城市。

如果没有红巾军的大军在一旁威慑,他们光靠蚕食,就能将这两州剩下的地盘吃得渣都不剩。

老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对于这些弱藩来说,低头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事,只要条件不是差得叫人难以接受。而有凤州、华州和淮州的先例在前,他们摸着别人过河,总归不会差得太多。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大军进驻,接管当地军政事宜,以及推行各种改革和政策……这些都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

所以,当淮、徐、齐三州的节度使终于卸下重担,来到红巾军如今的政治中心洛京时,已经是红历四年的秋天。一路走来,正好能将去年曾经在白千里的叙述之中出现过的秋收景象纳入眼底,也让他们对接下来的生活多了几分信心。

明月霜在洛京的大黎皇宫之中接见了他们。

在顾庭玉等人看来,红巾军的主人实在是低调得过分了。

即使已经成为天底下最大的一股势力的首领,明月霜也依旧是一身利落的军装,不施粉黛、不饰珠玉。起居见客的办公室,也简洁得没有任何贵重的装饰,只放了两盆绿植,墙上挂了卡牌人物们自己作的画,整间屋子显得敞亮而宽阔。

但要说简朴,也称不上。

譬如同样被挂在墙上的那个自鸣钟,就是红巾军最新研制出来的宝贝,放在外面可谓是千金难求。

至于一日三餐,虽然都是吃食堂,连招待他们也是在食堂,但菜色却十分丰盛,荤菜、素菜、汤菜和凉菜,再加上饭后甜品,总有三十几种品类,可以自选,据说还会根据时令进行部分调整。

他们当节度使的时候,日常用度也不过如此,有些食材还不容易吃到呢。

偏偏这又是红巾军官府食堂的大锅菜。

也就是说,不仅明月霜是这么吃的,在这里办公的各级官员也都是这样吃。

也有不吃食堂的时候,或是拿着几圆红钱到皇宫外面的小食摊上,有上百种小吃可供选择,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或是跟同事们约好,大家自带食材去某个人家中聚餐。

近来听说还有酒楼看上了这桩生意,推出了代加工服务。客人自带食材,只需支付一笔加工费,请酒楼的厨房代为料理,便可以安然地坐等着吃了。

明月霜自己是如此,下面的文武官员们,自然也都是一样的习气。

总之,红巾军的生活,处处在他们的意料之外,又处处都比他们预想的更好一些。

就连他们最耿耿于怀的“失去特权和优待”这一点,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毕竟连明月霜本人都没有特权和优待,又何况他们呢?

……

因为将大量的工作和权力下放,所以明月霜的办公室外,等待侯见的人,其实还不如排队求见冼英和岑花的多。

若不是因为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要花在跟各部门人员开会上,明月霜的工作可以称得上是轻松的。

所以偶尔,她也会抽出时间,去亲自过问一些比较特殊的工作安排。

譬如此刻,她结束一场小会,回到办公室,就见到了在这里等候了一阵的宋游。

从云州回来之后,宋游便一直在跟窦娥一起,搭建红巾军内部的情报机构,或者叫监察机构更合适一些。

至于她带回来的那些人,也都各自有了下落,过上了平静的日子。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何絮。

来到红巾军,安顿下来之后,适逢《洛京时报》要出一期伐燕专刊,她便接受采访,讲述了吕城之战的始末。

专刊发表之后,这个故事因为在诸多采访故事之中最精彩、最跌宕起伏,又掺杂了大燕的宫廷秘闻,所以得到的关注度也最高,街头巷尾都常有人讨论,连何絮本人也成为了人尽皆知的名人。

受此影响,在跟出版社方面简单磋商之后,何絮便决定要投身文艺创作之中。

她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她本人的自传。先是在《洛京文艺》上刊登,之后又集结成书,如今已经是享誉红巾军的知名作家了,光靠润笔之资,就能在红巾军生活得很好,还时常照拂那些从前的大燕嫔妃们。

听说下一步,她打算环游整个红巾军,为《洛京文艺》撰写游记和各地的采风故事。

曹皇后的选择最出人预料,她没有留在城中,而是落户在了一处村子里,分了几亩田地,重新过上了自己习惯的劳作生活。说来也奇怪,在秦霸的后宫里,她像是一口枯井,一眼可以望得到的颓废,如今离开了那里,日日辛苦劳作,人反而有了精气神。

她的三个儿子,都在燕城之战时被秦霸亲手砍死了,如今便带着温寒一起过日子。

因为很会侍弄庄稼,今年,她还被村子里的人选为农官。

宋游忙碌之余,偶尔会去探望她们。看到所有人都过上了安稳宁静的日子,她便觉得自己似乎也从中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鼓舞。毕竟,在她们的人生路上,她也曾经搭了一把手。

她喜欢这种感觉,所以现在的工作虽然也很重要,但宋游心里始终觉得少了点什么。

被通知来见明月霜的时候,她的心就已经开始跳个不停了。当听到明月霜说,有一项任务要交给自己时,她甚至都没问是什么任务,就立刻跳起来,大声应道,“我愿意!”

只看她过去的履历就知道,能让主公特意交给她的工作,极有可能还是敌后潜伏,做情报工作。

她怎么可能拒绝?

阅读我靠抽卡打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