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靠抽卡打天下》
我靠抽卡打天下

第125章 打不过就加入 “我了……

明月霜原本的打算是, 趁着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火速突袭江州。

说起来,这招还是跟赵元睿学的。

但是既然江州上下表现得那么怂, 还没开战就主动派人来送礼了,如此诚意十足, 明月霜又觉得,也不是不能暂时让他们喘一口气。

虽然说是要打江州,但其实她更警惕的是凉州, 一直防备着赵元睿会在红巾军南下用兵的时候,从背后突袭。

或者说,一旦红巾军和江州开战, 凉州是绝对会动手的。因为这是最后一支能够掣肘红巾军的力量, 若是此时不动, 待红巾军吞并了江州, 就是双方的最终对决了。

也就是红巾军隔在中间, 彻底斩断了两边联络的机会, 否则江州和凉州或许早就联起手来。

但即便无法联手, 这种简单的互相呼应,根本不需要商议。

到时候, 红巾军就要双线作战了。

不过明月霜之所以如此防备, 主要是因为,凉州现如今的领土,是从西到东的一长条。这虽然为他们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却也让明月霜在防备凉州军时, 难以抓到重点。

毕竟骑兵最大的优势就是迅疾如风、出其不意,谁都不知道赵元睿到底会从哪里杀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明月霜对于开战自然是很慎重的。

既然江州送了这么重的礼, 又好声好气地跟她说,她当然是给了这个面子,反正也不是没有pn B嘛!

“什么第二计划?”冼英一头雾水地问。

明月霜笑道,“当然是扶持江州内部的起义势力,等到他们成了气候,再对外宣布,其实是受我们红巾军感召,才会揭竿而起,主动要求成为红巾军的一部,纳入红巾军的管理。”

到时候就是江州的百姓心慕红巾军,主动来投,可不是她想开战了。

而且明月霜有点好奇,等江州在起义军手里吃了亏,被打得没有招架之力时,会怎么选择?

会不会……主动向红巾军求援?

“这……”冼英本来想说不太可能,但是想到正在等待明月霜态度的江州使者,又沉默了下来。这些人的想法,着实不能以常理来度之,说不定还真有可能这样做。

这么想着,冼英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若要她说,这般钝刀子割肉,感觉还不如干脆些,现在就大战一场,了结此事呢。

但她也必须要承认,这样一来,虽然拖延的时间略长一些,却能减少红巾军方面的损耗——这里特指人员上的损耗,至于时间、精力和金钱,前两者不必吝惜,最后一个……江州这不是主动送来了吗?

跟老成持重的冼英相比,野路子出身的岑花,对明月霜这个计划就十分赞同了。

她毕竟是去南方打过倭寇的,所以对于富庶繁盛之地,军备可以废弛到什么地步,人心又能怯战到什么地步,都深有体会。在她看来,明月霜只是选择了最合适的策略。

既然大家都不反对,明月霜转头便十分愉快地收下了江州的赠礼,并且态度和善地表示,红巾军的水师绝对没有进攻江州的意思,只不过,楚州是新收之地,内部颇不太平,所以才需要大军在境内扫荡一番,肃清地方。

虽然是搪塞之词,但这其实也是实情。

楚州土地广博、人口庞杂,红巾军虽然初步占据了楚州全境,但也只是收复了各大城市,至于流窜各处的小股溃兵,盗匪及流民,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清理和安置。

更不用说,楚州还有为数众多的蛮部、侗族和山民,都躲藏在深山之中,暂时不受红巾军的辖制了。

既然不急着开战,这些工作原本就是要提上日程的。

总之,明月霜虽然什么都没有承诺,但这一个表态,就已经足够让崔桓高兴了,认为明月霜果然像他们预想的那样,脸皮薄、心肠软,很好动摇。

他立刻将这个好消息传回了江州,让在那里翘首以盼的南黎君臣放心,自己则是继续留在了红巾军的地盘上。

对江州方面,他的说辞是,红巾军这边的关系终究需要人维持,而且他留下来,也可以时时留意注意她们的动静,及时通报。

但实际上,崔桓到了这里之后,才发现红巾军的机会究竟有多少。

跟很多顽固派不同,大概因为江州商贸繁盛,本地人也沾染了几分商贾之气的缘故,崔桓并没有将加入红巾军这件事看作是令人避之不及的洪水猛兽。

恰恰相反,他所秉持的理念是,只要一个人足够灵活机变,能够适应当地的规则,不管是在江州还是在红巾军,都能生活得很好。

大部分人之所以畏惧红巾军,不过是不愿意改变,更不愿意去适应新的规则,只想留在原本的环境里。但崔桓并不拒绝这种挑战,更不会认为它就全然是坏的。

何况现在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打不过就加入,在崔桓看来,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所以他对红巾军的各种政策和事务,是抱持着积极的态度去了解的。而这一了解,他发现红巾军看似管理严格,但内部的风气又开放得令人吃惊。

崔桓甚至有一种感觉,这里比江州更适合像他这样的人生存。

当然,在红巾军的体系之中,他很难做到高官显贵,但……谁说一定要做官才有影响力?

从前的朝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想要出人头地,只能走这唯一的一条路。但是红巾军不同,这里每一条路都能走出去。

要不是理智尚在,崔桓都想直接把家搬过来了。

虽然暂时不能搬家,但是写信回去,叫家里以派人过来侍奉自己为由,选几个机灵懂事的子侄辈送过来,再择几个经验老道、能力出色的掌柜随行,却是不妨的。

……

这个好消息传回江州,整个朝廷上下顿时大喜过望。

虽然当时说得笃定,但这事是否能成,大家心里也都没底,如今计划顺利,自然是让他们大大松了一口气。

也有人在心底暗笑红巾军迂阔,那明月霜没有决断,下面的人竟然也不拦阻,果然还是女流之辈,心慈手软。但这对他们没有任何坏处,自然也乐得如此。

有这样一个邻居,江州可高枕无忧矣!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被这个好消息冲昏了头脑。这不过是缓兵之计,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就算江州每年都愿意送上大笔财富,也难保红巾军什么时候就要对他们下手。

但凡能看得清当下的局势的人,心里都不能不暗藏忧虑。

譬如丞相王蔚,一从宫中回到家里,他就立刻把心腹从人叫上来,问道,“崔兄可给家眷送了信?”

“老爷明鉴,是送了。”心腹能被派去打听这个消息,自然是机灵的,一并连信里的内容都问出来了,“说是独自在那里,难免寂寞,要家中派几个子侄过去侍奉。”

王蔚微微扬眉,“没有别的了?”

“还说孩子们没出过门,叫带几个老成的掌柜随行。”

“原来如此……”王蔚听到这里,不由拊掌笑道,“好个崔桓,竟是打的这种主意!”

心腹忙道,“奴才愚钝,莫非这信里还暗藏了什么玄机?”

“哪里需要暗藏什么玄机?这封信就是最大的玄机!”王蔚长出一口气,“只怕是他到了那边,十分看好红巾军,所以才要为崔氏的前程打算,将家人子侄送过去,好叫他们早早在那边站稳脚跟!”

但在这个时代,在外做官时带一些家人子侄在身边侍奉,是非常普遍的事。崔桓又不是要把家都搬过去,只是选几个人而已,这要求如此正当,纵然王蔚看出来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何况那些没有多想的?

心腹有些吃惊,“这么快?”

王蔚站起身,在房间里踱了几步,道,“我等对红巾军的了解,全靠报纸和外间的传闻,究竟如何,也只有到了那里才知晓了。崔桓既然有此决断,想来红巾军之地,恐怕比我们所想的更加兴盛。”

心腹不由压低了声音,“那咱们可也要派些人去?”

既然崔家人去得,王家人自然也去得。如今江州跟红巾军也有些贸易往来,只需做得隐蔽些,不会被人发现。

王蔚沉吟良久,才道,“自是不能让崔兄专美。这事不仅要办,还要光明正大地办!”

看似可以偷偷摸摸派家里人过去,做得隐蔽些就不会被发现,但这只是路上。等到了红巾军,早晚是要露出行迹来,被人看破,将消息传回来的。到时候,温靖那里,只怕难以交代过去。

反之,若是大张旗鼓,将此事摆在明面上,让温靖本人点了头,那自然就没有这些后顾之忧了。

而且如此一来,崔桓暗度陈仓的优势也就没了。

“可……这种事,陛下会同意吗?”心腹有些怀疑。

“那就要看话怎么说了。”王蔚笑了起来,“拿我的帖子,请几位世兄到家中来做客,我有话要与他们说。”

这种事,当然不能他一个人提。

心腹知道他的意思,连忙派人去请了平日里就与王家走得极进的那几家人过来。

王蔚又踱了一会儿步子,方才在躺椅上做下来,将想好的说辞一字一句琢磨过。等他这里想完了,那边也有人来报,客人们已经到了。

王蔚找的这几个人,都是政见与他相合,平日里在朝上也以他为主的。

听他说了此事,虽然未必人人都想得透彻,但没有一个反对的——没有人会嫌弃退路太多,不管有没有用,对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多做准备总是没错的。

他又将自己的说辞拿出来,与众人一起商讨,直到确定没问题了,才各自散去。

第二日一早,就有个表面上看起来与王丞相毫无干系的低品官员,上了折子,说既然大黎如今与红巾军交好,不如趁此机会,从年轻一辈之中挑选些英才,派去红巾军游学。

从来就算是亲戚,也是常来常往,关系才会亲近,大黎与红巾军,自然也是如此。

这样做,既能彰显双方亲近之意,也可以让年轻人增广见闻,若是能从红巾军那里学到些东西,就更好了。

退一万步说,江州仍然将红巾军看做是敌人,那兵法上也有一句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多多了解红巾军,总是没错的。

这封奏折虽然上得有些突然,但在这个时候出现,却也恰好切中了许多人的心思,因此立刻就在朝堂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温靖见状,自然只能让众人议一议了。

这一议,结果自然就朝着早有准备的王蔚这一边偏向,最后,大部分人都表示了赞同。

见时机差不多了,王蔚才站出来,查缺补漏,“兹事体大,若是要派人前往,随行人员自是要仔细择选,最好是让一两位皇亲率队,以示陛下对此事的看重,对红巾军的诚意。”

于是讨论的重点,一下子从“要不要派人去”变成了“要派哪一个皇亲去”。

有人畏怯,不愿意去,却也有人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要争取。温靖有兄弟,有儿子,而这些人又各有拥趸,一时之间,朝堂比之前更热闹了。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傻眼。

争得最厉害的那几位,都没有被选中——倒不是他们没争过别人,只是温靖开了口,一锤定音,说他们身份贵重,是自己的手足臂膀腹心,不能轻涉险地,最后随意指定了两位田氏的远亲。

对王蔚来说,这个结果其实也在预料之中。

不管是兄弟还是儿子,在法理上都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温靖自然也要担心,他们去了红巾军之后,就开始亲近那边。万一红巾军觉得换一个“亲红派”的皇帝更好,想扶持其中某一个干掉他上位,也并非没有可能。

这种可能性,自然还是彻底杜绝的好。

但不管领头人是谁,这支游学团却是正式定下来了。而王氏的子弟,是板上钉钉会在这支队伍中有几个席位的。

……

虽然这几年来,江州也颇受红巾军风气影响,变得更加注重效率,但这支游学团要先在激烈的磋商下定下员额,之后又要考察愿意报名参加的各家子弟,而这些都是很费时间的。

所以等真正成团,准备出发,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的事了。

刚刚送走了游学团,就又有消息传来,说是青州那边的义军,不知怎么会是,竟是内讧了起来。

这段时间,整个南黎朝廷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红巾军这边,若不是这道消息,他们都险些忘了,境内还有一支尚未扑灭的叛乱势力。

如今南黎跟红巾军算是修好,不用担忧外患,自然又重新将视线投向了青州。

毕竟刚刚给红巾军送去了一大批金银财宝,如今国库和温靖的内库都空虚得很,急需填充——送礼也不可能只送一次就高枕无忧了,以后纵然不像这次一样送重礼,但逢年过节,也须得表示一番。

这种时候,青州的安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虽然这里已经被刮地三尺,但再榨一榨,还是能榨出些油水来的。

所以温靖再次命大将马绪点起兵马,前往青州平叛。

马绪大军一到,立刻就打了一场大胜仗,让整个江州朝廷都为之振奋。哪怕之后他就在攻城时受阻,迟迟没有建功,也没有影响到朝廷上下这种放松的氛围。

殊不知,这场大战,其实是卓芳送给他的。

在宋游的要求下,卓芳下定决心,要清理掉队伍之中的各种势力,让自己成为真正的首领。她本来的打算,是自己先悄悄拉拢一批人,等到实力足以与那些人抗衡了,再发动政变,从内部肃清他们,但宋游觉得这样太慢了。

而且效果也不好。

她亲自操刀,为卓芳制定了一套新的计划。

先借助江州军,除掉那些反对自己的势力,然后再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成为拯救嘉城、拯救所有人的英雄。

如此,她才能真正在起义军内部建立起自己的权威,让她的声音传达到所有人的耳朵里。

只有这样,后续她做的事情,才能顺利。

卓芳看着这份计划,又是震撼,又忍不住心下生怯。跟她的小打小闹比起来,这计划自然是很厉害的,但她很怀疑,自己真的能做到吗?

“相信自己,你比你想象的更能干。”宋游说,“再说,还有我呢。”

是啊……还有红巾军呢。

真奇怪,以前被那些青州的旧部们当成傀儡首领,她经常会有一种窒息般的感觉,不管做什么都会被掣肘。

但现在,红巾军也只是把她推出来,作为明面上的首领,背地里由她们掌控局面,卓芳却并不觉得自己只是个傀儡,反而从这种支持之中,得到了一股难以言述的力量,并且做到了本以为绝无可能的事。

她真的只靠着言语挑动,就将那些人送到了江州军的刀下。

她第一次穿着盔甲登上城墙,在一片人心惶惶之中,率领众人守住了这座属于她们的城池,并因此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成为了真正说话管用的首领。

直到一切结束之后,卓芳穿着脏兮兮的、还沾染着鲜血的盔甲,脱力地躺在城墙上,抬头看着高高的天空,仍然有一种不敢置信的感觉。

我……真的做到了?

她在身体不可自控的颤抖之中,在鼻端的血腥味中,在周围打扫战场的嘈杂声中,似乎又重新认识了自己。

“感觉怎么样?”宋游不知何时也来到了这里,在她身边坐下,问道。

卓芳艰难地偏过头去看她,对上宋游的视线,便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喘着粗气说,“我杀人了。”

她杀人了!

但此刻,卓芳心底涌动着的却不是畏惧、恶心、惊恐,而是一片燎原的烈火。就连身体里的血液,似乎也被这火烧得沸腾了起来,让她整个人陷入了一种不正常的亢奋之中。

原来我也可以做到这些。

原来这双手不是只能用来绣花、写字、理账、下厨。

原来那些战场杀敌,那些建功立业,也是可以与我——与所有像我一样柔弱无依的女人有关的。

宋游也朝她笑,“这才刚开始呢。”

“是啊。”卓芳用尽浑身最后一丝力气,支撑着自己站起来。

因为脱力,她浑身都在无法自控地发抖,哪怕只是站起来这样简单的动作,身体也无力支撑。

宋游要伸手来扶,被她拒绝了。

卓芳用双手紧紧攀着城头上的女墙,将身体大半的重量都压在墙上作为支撑,艰难地维持着这个姿势,看着下方的战场,用一种全新的语气重复了一遍宋游之前的话,“这才刚开始呢……”

这一刻,她觉得自己像是一块生锈了的铁片,而眼前的战场,就像是一块坚硬的磨刀石,以血与火作为磨合剂,一点点将她这块锈铁打磨出光华与锋芒。

世间所有的事,总是开头最难。既然第一次做到了,那后面自然有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

卓芳以一种奇迹般的速度成长了起来,率领嘉城的义军和百姓,牢牢守住了这座城池,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马绪这位江州宿将的进攻。

最后,马绪不得不暂时抛下嘉城,先去进攻别的地方——青州到处都是起义军,卓芳率领的只是其中声势最大的一支,既然一时无法攻下,那就先去解决了别的,再集中力量攻打嘉城。

当起义军在城墙上看到江州军有序撤退时,所有人都难以自控地爆发出了欢呼声。

即使有红巾军的支持,这依然是一场十分艰难的战斗。

但是她们胜了!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将这支军队真正打磨成了一支团结紧密、能扛得住压力的强军。最重要的是,它如此紧密地跟卓芳联系在一起,让她成为了这支队伍绝对的首领。

而借由卓芳的意志,在这支队伍之中贯彻的各种条例,几乎都脱胎于红巾军。

说这里是红巾军青州分军,完全没问题。

阅读我靠抽卡打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