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29章 改良科举

听到沈悠肯定主将曹彬逃跑的行为,所有听着的皇帝武将们再次嗤之以鼻。果然是什么样的皇帝养什么样的臣子,宋朝啊,怪不得沈悠提起宋朝时嗤之以鼻。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此言不虚。两方对战,本来极有希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赵光义,却因为一次又一次无能而葬送大宋大好的局势,听着恨不得让人把他拉下马。而本来居于下风的辽国,随着对手一次又一次的自掘坟墓,慢慢的从原本将自后周世宗柴荣手里变坏的局面,一点一点的扳回来。】

【我在想,宋朝那些自上而下的男人们拼了全力的压制女子,约束女子,是不是就是因为忘不掉他们败在一个女人手里的开端,造就了后续宋朝几百年都争不回来,所以,他们奈何不得萧太后,便将这份恨意归到女人们的头上?】

【是的,经此一战,萧太后在大辽国的地位更稳了。此后萧太后执政辽国,屡次对宋用兵,皆以胜利归来。宋朝对辽国是什么样的态度?大宋两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宋军损兵折将,好些人谈辽色变,大宋朝廷自此对大辽执行: “但令坚壁清野,不许出兵,继不得已出兵,只许披城布阵,又临阵不许相杀”的消极防御态度。如此一来,直到辽统和二十二年,北宋景德元年,这回大宋的皇帝换了人干了,是为赵光义的第三子赵恒,宋真宗。】

【宋真宗啊,在他之前,泰山封禅是皇帝们文治武功足以令后世称颂,王朝达到鼎盛的代表,在他之后,再无人泰山封禅。这一位成功把泰山封禅搞臭。具体怎么样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此时距离上次的歧沟关之战已经过去了十八年,大宋在一味消极防御辽国的时候,内部也在不断发展进步。赵光义打仗不行,但要说搞阴谋诡计那真是一流的。按理来说,像他这样连打了两回败仗,必令天下大乱了吧,历两世而亡的朝廷也不是没有,秦隋两朝都知道的了。】

秦始皇和隋文帝表示,可以了,他们够郁闷的了!天幕你不说说他们两个影响后世的皇朝也就算了,还总拿他们当反面教材,考虑过他们的心情吗?

【赵光义都做了什么呢?大力改良科举。现在的我们都知道,科举是取才之法,但并不是一开始科举推行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样子。三年一考,乡试会试殿试,自隋朝开始实施科举考试,初初那可是开卷考试。所谓开卷考试也就是参加科举的学子们,可以先捧着自己的文章奔走于朝中重臣里,先让人看到他的文章好坏,待到

考试的时候,主考一看他的名字,咦,是个人才。留用!】

【这样科举取才公平吗?当然不可能公平。开卷考试,这跟之前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都一样,都只会让上层集中发展。这种情形无论是作为帝王或都天下学子并不乐见。赵光义怎么改良科举的?他觉得之前唐朝咱们女皇陛下用过的糊名考试的办法可以完全推广,甚至作为定制。】

女皇陛下!!!如果说一个萧太后亲征把大宋打得溃不成军,兵败如山倒,已然让无数帝王们震惊无比,女皇陛下四个字,令所有帝王都控制不住的站了起来。

“女子也能为皇?这唐朝,令朕好奇无比。”秦始皇震惊过后,更想知道能出女皇的大唐究竟是什么样的。

吕雉何尝不为之震惊,手不由捏紧了,刘邦的声音传来了, ”女人当皇帝?那些男人是有多没用?”

“陛下难道不觉得,大唐还真是让人惊喜呢。能安天下,能定天下者,可为帝。”吕雉语气难辨喜怒的接过话,刘邦一眼望向吕雉,吕雉冲刘邦一笑,并不掩饰她的想法。

刘邦啊的一声,“我倒是想看看,所谓的唐朝是不是能容得下所有?”

此时的李世民也是不可置信,大唐的女皇陛下?嘶,女皇陛下呢!谁把位子传给女儿家了?这是

他的后世子孙吗?竟然有本事干过他们李家的男儿们吗?

底下的臣子们皆面面相觑,虽然吧他们不是看不起女人,然而脑补一下上面坐着的是一位女帝,嗯,怎么感觉有些怪呢?

大唐的君臣都不发一言,谁心里却都不轻松。

不对啊,他们的关注点不应该在科举吗?科举啊!

沈悠已经继续道: 【糊名制的推广,让赵光义得以提拔大批的寒门子弟,从而也得到了天下文人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纵然赵光义把大宋对辽的大好局面葬送,依然能稳坐江山的原因。武将们啊,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赵光义两次北伐,再把无数能打仗的武将都送到大辽手里,真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不是有意借大辽之手把武将们都干掉。能打仗的人都死了,还有谁能与之为敌?】

别说沈悠有此猜测了,面对一个一次又一次送大宋将士去死的赵光义,谁心里不得有那么一个想法?

【真正能乱天下的,从来不是文人,而是那些手握兵权,背靠立国

之本的将士们。赵光义把武将们收拾了,再通过改良科举制度,收拢天下学子之心。学子们都是什么?是将来的治国之人,也是记史之人。把这些人收拢,还用担心有人道他的不是?还怕天下人骂他吗?】

【须知文人们啊,对于有利于他们的人自然是大夸特夸,凡不利于他们的,必然是要想方设法挑出毛病来,无限放大,再引得天下人口诛笔伐。不得不说,赵光义打仗是真不行,这对人心的洞察却是一等一的好!】

赵光义!!!可以请你不要再夸我了吗?你那是在夸我吗?看看他哥和底下那些武将们的眼神,恨不得把他千刀万剐了都,天幕这是要坑我,坑我!

【你们以为这就完了?并没有,想要拉拢人,能给人前程还不够,更得把人的位置提高啊。赵光义发扬光大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也就造就了大宋一朝文人的地位那是空前的高。自然,随着一次又一次科举取才,轻而易举的,赵光义就把赵匡胤留下的旧臣全都换了下来,这样一来,赵光义纵然对外没有功劳,内里朝臣都是因他而得利的,谁还会想不开的要把他拉下马。这不就让他有了机会稳坐皇位,更把他的江山传承下去?】

【可是,因为他两次北伐令大宋损失惨重,此后对大辽又是消极防御,辽军不趁着国内安定,军事强悍时发兵南下,最好能一举拿下整个中原,那他们岂不是白瞎了多年的努力?】

【面对辽国频频进犯,宋军不堪其扰,而且随着赵光义驾崩,新君继位,也得开一个好头吧。此时的大宋朝里尚有主战的臣子,如宰相寇準。面对大辽国下诏伐宋,萧太后母子御驾亲征,寇準一再进劝宋真宗赵恒亲征。宋真宗怕吗?怕的!几乎在听到寇準提出让他亲征的时候,他就想跑。却被寇準劝阻,逼于无奈的真宗只能赶鸭子上架,不得不御驾亲征。】

【赵家啊,赵光义真是开了一个极好的头,战场上丢下数万将士跑得无影无踪,就这样都能稳坐江山,这不是在告诉他的儿孙们,人啊只要活着就什么都会有,所以别太在意什么天下,什么百姓。瞧,于国家危难之时,他们可不就以自己的性命为重?前线告急,江山不稳,不不不,只要他们活着,仗会有人打,江山也会是他们的,不用怕。】

这番话的嘲讽值实在满得不行!

【相比之下,辽国怎么样呢?有野心的萧太后再一次和儿子御驾亲征。宋朝皇帝是被迫亲征,人家辽国的太后皇帝

是积极亲征。不是我想要拉踩,也不是我同为女子我就站在萧太后这一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作为君王,在国家危难之时,对于国家的态度,应对的办法,别管男/女,就这态度,谁胜谁劣?】

没有人能昧着良心说出宋真宗或者是赵光义比萧太后有魄力,更像一个君王的话!

【所以,对于宋朝开始致力于对女子们的压迫,是因为文人们痛恨于他们的君王斗不过敌国的太后?还是他们意识到女子绝不比他们差,甚至,他们害怕自己太过于没有骨气,又生怕女子们比他们有骨气,所以干脆想办法把女人养废?虽然裹脚起源于何不得而知,要知道裹脚之风正是由宋朝大肆掀起,宋朝皇室中的宫妃公主们皆以裹脚为美,以至于后来有一位荣福公主因为脚大,竟然都被怀疑不是大宋的公主。】

【宋朝的皇帝恶心吧!自己没有本事,斗不过敌国的太后,竟然想出那么恶心的办法废了女人们。以至于上行下效,终大宋一朝,那是处处压制女子,就只为了造就男强女弱的局面,让女人们再也没有机会为难于他们。】

【可怜女子们面对整个社会的压迫,没有办法反抗,就只能一步一步慢慢的被他们约束在内院,一点一点的失去生而为人本就该有的权利。枉他们还说什么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不看看包容豁达的历代王朝如何的繁荣昌盛,秦汉隋唐哪一个不比他们厉害,人家想方设法压制女人了吗?大宋一群没骨气的玩意。自己没有骨气,就干脆折了女子的双脚,果然这没用的男人才只会欺负女人。】

阅读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