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122章 六起六罢

自找两个字丢出来,好些人都张大了嘴,能让沈悠说也这话出是极不容易。

而杨坚的注意力更在于,李渊起兵之后萧瑀既率郡归附,一切都是因为杨广听不进劝,连小舅子都容不下,不由握紧了拳头,恨不得现在就把他杀了!

”陛下,我们听听,再听听。”独孤皇后知道杨坚的愤怒,一个两个的,他曾经信任器重的人,竟然都背叛了他,所有的问题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这让杨坚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

杨坚这一回是杀了不少人,但却没有杀萧瑀,无非是觉得这样一个刚正不阿的孩子,杀了可惜了,如今听着天幕说他归了大唐,杨广,杨广到底是怎么做到这等地步的?

【李世民继位后,萧瑀为尚书左仆射,可是呢,针对天下的情况,萧瑀竟然劝太/宗分封以保长治久安。分封,想想这是有多久没有听到分封这两个字?初听到分封以保长治久安,想必李世民也愣了。】

李世民点头,没错,一点都没有说错,他当时都怀疑自己耳朵是不是听错了。分封,这天下是分封能治的?确定不是在给大唐埋雷吗?

李世民万万不能做下这等事,天下刚刚稍安,他断不能让天下的安宁毁于他一人之手。

秦始皇当即拧紧了眉头,分封制,他都不用分封了,周天下为什么会在最后名存实亡,春秋战国都是怎么来的,不就是因为分封制?分封制的危害,后世人没有看清楚明白吗?竟然还有蠢货提出再行分封?

一时间秦始皇对萧瑀这个人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时为了说服李世民,萧璃是这么说了,举的真是好例子呢。 ”臣观前代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盘古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馀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实可遵行。”】

【萧瑀这一番话说到根子上了?秦之亡到底是怎么亡的?果真因为没有实行分封制?汉建时,对,刘邦用的是分封制,可是后来那些分封的诸侯是何下场了?刘邦斩白马而盟, ”非有功者不得侯;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又是怎么一回事?再到文景二帝,他们没有想过撤藩?更别说汉武帝实施的推恩令了。汉得以存国四百余年,哪一个皇帝在分封的事情上不是秉持一样的态度,不遗余力的解决藩王问题,不就是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分封的弊端?推

行分封,稍有不慎,国家分裂。地方壮大,中央控制不住,所谓安边境的国策,极有可能先成为摧毁政权的存在。】

【至于魏晋之时,那就更不用说了,魏且不论,毕竟被人摘了桃子,他们也挺冤的。西晋因何而亡,难道不是因为八王之乱?一个爱好学习的皇族子弟,他果真不明白这里头的道理?可他提出分封制度,图的究竟是什么?这就挺耐人寻味的。】

此时此刻被沈悠论起这些王朝的兴亡,具体到帝王的政策,尤其点出萧璃因何如此提议,萧璃额头渗出一层层的冷汗,他,他….…

一干被提及的皇帝们,秦始皇拧紧眉头,二代而亡什么的,真是每听一回就让人不爽到极致。但他不实分封之制,谁要是敢说他做得不对,行啊,可劲的分封去,且看他们的王朝能长久到什么地步。

刘邦听着斩白马而盟的内容,眼睛都亮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但凡要是其他异姓王还在,他能说出这话?敢说出这话?看来,他成功解决了所有异姓王!哎哟,这可是刘邦自听天幕以来得来的最好的消息。

至于汉文帝汉景帝一干人,嗯,他们干什么了?削藩怎么了,谁不想来着?汉武帝刘彻就兴奋了,推恩令,推恩令。推恩令果真可行是吧。

【有点私心,咱们二凤也不是那不能容的人,不至于为了那么点事跟他计较,架不住,这上了朝,当朝议事,萧瑀和另一位宰相陈叔达意见不合,在朝堂上愤怒的争论,太/宗几次都制作不住,满朝文武乱作一团。这时候二凤可是才登基不久,有树威震慑大臣之意,见二人如此放肆,顿时怒不可遏,推倒御案,拂袖而去,随即传出一道圣旨: “萧瑀、陈叔达身居相位,然言语失态,皆有对皇上不恭之罪,一并罢免所有官职,回家闭门思过。”】

这个,这个事,好像李世民做得不太地道吧,哪有像他这样行事的?

【好,这就是萧瑀第一回被罢相。萧瑀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为大唐筹划多年,殊多建树,最后竟然落得一个被罢官回家的下场。心高气傲的他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委屈,悲伤不矣,竟然大病不起。李世民一番操作,他能不知道是自己过激,听说萧璃给气病了,想他们都是为大唐江山社稷而争执,当即传下圣旨,任命萧瑀为太子少师,陈叔达后为礼部尚书。】

【对待臣子,二凤那真是不赖的,纵然有树威之心,也不会把人往死里整,而且还会努力给臣子找补回来

,怎么着也不会寒了天下人的心。萧璃岂不懂,病情好转,入宫谢恩,太/宗也好言相劝,并将女儿许配给萧瑀之子萧锐。皇帝和大臣成了儿女亲家,那何尝不是一桩美谈。随着尚书右仆射封伦病故,萧璃被罢左仆射之位后,此位也一直空着。至此,尚书省二仆射之位皆虚,百官无首,太/宗诏任萧瑀恢复尚书左仆射之职,这是萧瑀在贞观年间第二次出任当朝首相。】

嗯,怎么说呢,官贬得快,复得也快。

【可是呢,同样在这一年,贞观元年十一月末,复出后五个月,萧瑀再度被罢相。无非是因为他过于严厉清正,不肯容人之短,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为相者,调和阴阳,为君分忧,为国物才,稳朝堂,抚民心。岂可只看他人之短?李世民不过是让房玄龄杜如晦他们帮衬着他些,权任稍分,萧璃便满是不乐意,这是一个宰相该有的气度?当然,萧璃这回被罢相最主要的原因是唐俭出使突厥,萧瑀请他藏封家书给避难突厥的姐姐萧皇后。唐俭走后即有人告萧瑀私通书信于亡隋皇后。查明情况后,

萧瑀第三次出任宰相。】

萧璃脸上青一阵紫一阵,动了动唇想解释,又说不出话来。

【贞观三年,李靖奉命出征突厥,擒颉利,杀颉利之妻隋朝的义成公主,萧后感念义成公主的恩情,悲痛不止,萧瑀为此上奏弹劾李靖。咱们就说,李靖杀隋朝的这位义成公主,站在大唐臣子的立场有错吗?这位义成公主自和亲突厥以来,事事以大隋为重,当年杨广在雁门关被困,多亏这位公主来信提醒,否则杨广必是要交代在突厥手里了。】

【可自隋亡以来,义成公主无时不思复隋,为此屡屡让突厥犯唐之境,搅得边境不得安宁。李靖既为边境安宁而征突厥,岂有不杀义成公主的道理。萧璃只念亲姐的悲痛,不思多年来因义成公主之故,有多少人丧命于突厥刀下?为相者,不知以何为重,这是一个宰相该做的事?他这一弹劾,马上有人进言他弹劾李靖不当,贞观四年七月,太/宗任命萧瑀为太子太傅,免去御史大夫,不再参议朝

政,这就是萧瑀第三次罢相。】

说实话,萧璃几回罢相,落在人的耳朵里,这第三次是真正自找的。当宰相当得分不轻私情和国家孰轻孰重,确定他有资格当这宰相?难为李世民能容得这一位在朝堂上蹦达!

【贞观八年,太上皇李渊中风,于贞观九年五月去世。李渊的丧

事办完之后,起任萧璃“特进”,参与政事,这是萧璃第四次拜相。可惜,萧璃出任宰相一年以后,因急躁、偏狭再次被罢相,并且贬出京城,出任歧州刺史,这是第四次罢相。】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李世民命长孙无忌、萧璃、李世動等审理此案。后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册立晋王李治为新太子,以萧瑀、李世動为左右仆射,这是萧璃第五次拜相。可是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萧璃与同僚多有不合,关系紧张,并且屡屡逆忤圣意,李世民极为怨恨,因念他忠诚耿直,不忍再度废弃他。可是,最终还是于贞观二十年,第五次被罢相,也第六次再拜相。】

【然而怎么说呢,萧璃是真够坑自己的。李世民征高句丽,以房玄龄总揽大权镇守长安,萧璃诬奏房玄龄结党谋反,被太/宗斥责。萧璃就不乐意了,扬言要出家,偏偏放出了话他又不出家,食言而肥,也把二凤气得不轻,当即下令夺其爵,贬为商州刺史,这是萧璃第六次罢相。】

……一干听众已经不知道该做何反应了,萧璃好生任性啊!亏得这是二凤,否则他坟上都长草了。

阅读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