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 178 章 难逃厄运

可不是吗?阴皇后是想要邓绥死的人,邓绥竟然还赦免她的亲属,还把人的家财还了五百余万,果然人强大到了一定地步,根本不把那弱小的人放在眼里。放了人反而可以达到一定安定天下的效果,何乐不为。

【她是开创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后,临朝称制明确自称“朕”。“朕”字自始皇陛下二十六年被定为至尊之称以来,汉代沿用不改,以迄于清。其实基本上临朝称制的太后都自称为“朕”,当年的吕雉亦如此,到邓绥这儿,她也一样。对于天灾人祸,邓绥不信鬼神之说,也是让她可以凭一颗大无畏之心,一往直前,管你水灾也好,旱灾也罢,有灾就救济,说什么上天因她是女子而降下天灾,统统都是鬼话,她便不信,她就证明给天下人看,她一介女子临朝称制,没有什么不可以。】

已经坐在皇帝身后的邓绥听到这番话,欣慰的笑了,谁说不是?鬼神之说,不过是男人用来欺骗百姓,统治天下的手段。

这样的手段,合用时可以一用,不合用时自当弃之不用。于她而言,人人想凭她是女子的身份来攻击她,想说她没有资格代理朝政。

她没有资格,谁有?

满朝的大臣,谁敢说他们可以做得比她更好,能够解决大汉面临的危机?

就算有人敢,邓绥也绝不会相信他们。

【细数邓绥的功绩,政治上,她约束外戚,戒饬宗族,一方面杜绝了自汉以来,随着太后得势而鸡犬升天的局面,可惜纵然如此,邓家也难逃厄运;天灾之下,她轻徭薄税,施行仁政,令百姓可以在灾中重建家园,度过难关;平反冤狱,减免刑罚,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大汉公正严明,以令民心归向;她还利用宦官,抵制世家。这一点,对当时来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是这样一个先例一开,宦官和世族相斗,也造成了东汉最有名的党锢之祸,最终把东汉推向覆灭。】

前面听着夸人的话,谁心情能不好。

邓绥在听到家族难逃前朝的诸多规律,家族难逃厄运时,何尝不为之心惊肉跳。突然之间沈悠话锋一转,东汉覆灭什么的,哪个皇帝听了不傻眼了,难以相信竟然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经济上,邓绥下令赈济灾区,复苏经济,使民得到安养休息;她还以身作则,削减膳食,整治贪腐,起到榜样的效果;兴修水利,灌溉农田,那是不管水灾还是旱灾,都能应对,也只有这样的作法,才能让百姓撑过那天灾人祸。】

【文化上,邓绥举办学堂,普及教育,她可是第一个无论男/女、富贫、贵贱,都想令之受教育的人,这样的思想对当时来说是何等的开明、先进;且为了矫正脱漏和错误的文字,她任用许慎等五十余人,促成了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诞生,这对文化的发展更是起到推动的意义。】

【科技上,邓绥任用纸圣蔡伦改过造纸术,对后世是何等深远的意义,那可是纸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被广泛运用的书写材料,岂能不感谢邓绥的先见之明?更别说这浑天仪

和地动仪,

哪怕我们现在科技发达,

依然没能做出张衡当年所制的地动仪,但在两千多年前,在邓绥的支持下,张衡做到了;还有打造中尚方弩机,弩弓都知道,这可是在军事上广泛运用,可以改变军事格局的武器。哎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邓绥这脑子,太超前,太有先见之明了。】

嗯,听着沈悠说到这儿,没把邓绥的功绩细数下来还没发现,现在这么一听,嘶,非同凡响!

【最能展示一国强势的军事,之前提到过的征服北虏,灭海盗,还有驻军西域,平定羌乱,以及西南夷。毕竟东汉那时候天灾不断,谁瞅着不觉得这是大好的机会可以作乱,结果一个个全让大汉给收拾。】

【这样的一个邓绥,得了臣子们的肯定,那一句“兴灭国,继绝世”正是出自当时的刘毅之口。可惜,传奇的邓绥于汉安帝永宁二年去世。在位二十年的邓绥,享年四十一岁,谥“和熹皇后”。后世视邓绥为历代临朝太后的典范,哪怕是武则天这位女皇,也是效法邓绥从权之制,从而一步一步走向九五至尊之位。】

啊,才四十一岁?秦始皇觉得自己死得太早,结果突然听见邓绥一个能干的女人死得比他还早?嗯,好生惋惜。

【当然,邓绥也不是全然无过,先前提到过,她任用宦官,对东汉后期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但有一说一,就如同一把利刃,伤人或者伤己,难道不是在于执刃者?没有本事的人就只能自伤其身?】

没错,这话相当的有道理。

【还有邓绥一直不肯归政于汉安帝,为此不惜在大殿上命人扑杀进言的郎中杜根,甚至就连邓绥的堂兄邓康也屡屡上书劝邓绥崇公抑私,意思也是让邓绥赶紧归政。可惜邓绥强势无比,压根没有听从。反倒是邓康因此害怕,托病不敢上朝。邓绥倒是好心,派了宫婢前去问候,结果这邓康竟然对这位婢女挑刺,大骂婢女无礼。得,婢女回去一通告状,邓康是装病且出言不逊,邓绥即下令免去邓康的官职,遣送土地,并除去他的宗籍。】

好生强势的女人呢,怎么感觉比之吕雉有过之而无不及?

吕雉敢当堂打杀大臣吗?

那是不曾。

就算这样,吕家都没个好结果,邓家?

【强势如邓绥,寸步不让。在邓绥去后,汉安帝亲政之后,也让朝中大臣明白了,为什么邓绥一直不肯还政。东汉的外戚们,别管是凭真本事立足朝廷的也好,被人凭关系提拔的也罢,结局都相当悲惨,邓家也不可避免。随着邓绥一死,汉安帝竟然下令处置邓氏一族,或废为庶人,或贬至偏远地区,或逼迫自杀。】

【到最后,眼见汉安帝信任皇后、乳母、外戚、宦官,行内宠之道,大肆残杀贤臣,以至于东汉政局混乱,奸佞乱党横生。从前那些反对邓绥临朝的人,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邓绥不肯还政,根本是因为汉安帝无能,不成器!】

邓绥万万没有想到,她辛苦撑起的大汉江山,最后竟然叫汉安帝给毁了?她的家族,她的亲人,竟然也死在那么一个小人手里

汉安帝叫什么名字来着?

【好在,天下眼明心亮者不计其数,朝臣百姓,皆认为邓氏忠孝为国为民,不该落得如此下场,汉安帝最终有所觉悟,安葬邓骘于北邙,邓绥的兄弟们都得以回到洛阳。】

【随着汉顺帝刘保继位,这位曾得邓绥恩训的皇帝,即下诏恢复邓氏内外宗亲的朝见,如同邓绥在世时一般,同时授予邓氏子侄十二人为郎中。只能说,邓家着实也不容易。】

可不是吗?邓绥在世时并没有大肆任用外戚,更没有让邓家借她的势横行霸道,可邓家却落得这样的结局,如何不让人心寒。

纵然后世有人为邓家平反,那些死去的人还能复活?

邓绥心情并没有好转,她考虑的是,她该怎么把这一位汉安帝弄出来呢?

啊,对了,天幕说过,她是因为察觉汉安帝的人品不行,因此才不肯还政,也就说,她只要坚持自己的判断,但凡觉得谁的品性不适合当这个皇帝,她且废了就是。

【封建皇朝那么以皇帝为尊,事事都得以皇帝为准,以至于无数忠臣良将惨死,没有任何道理可言。所以,碰上一个好皇帝,一个敬畏生命,并非视人命如蝼蚁的皇帝极其难得。只能说,运气好碰上秦始皇和李世民那样的皇帝,三世修来的福分。碰上不讲理的皇帝,生杀予夺的权利在他们手里,管你是不是为了江山天下好,不遂他意就杀杀杀!难怪世族大家们得抱团,由人掌握生死的滋味可太难受了。】

【君臣之间的平衡一直都有人在努力寻找,然而彼时都不乐意对方控制住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死,那就争吧,斗吧。可惜的是,到了元明清后,帝王专/制到达顶峰,臣子的生死是真正在皇帝一念之间。清朝就更过分了,臣,那是臣吗?那是奴才,全天下的人都是他们皇家的奴才,这就更恶心了。】

???大臣是奴才?这确定是认真的吗?

纵观各朝,没有哪一个君臣不为之震惊不可思议的。一瞬间真以为自己听错了!

不是,这怎么能把大臣当成奴才呢?

那可是和你一起治天下的人,都成了奴才,那不是只要求他们对你伏首称臣就行了?

如此一来,一个个臣子还需要再读书识字吗?还得有治国之才吗?不是都听你皇帝发号施令就行了?

【嗯,咳咳咳,我什么都没有说,你们也什么都没有听见。】沈悠顺口的一句话,一瞬间又意识到不该说了,赶紧挥挥手表示啥也没有说。

不是,这种事他们做得,还不许人说得?谁规定的?!

阅读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