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 197 章 定祖制

长孙皇后微侧过头听着沈悠的话,目光落在李世民身上,李世民道:“《女诫》是不是该禁了呢?免得流传下去,叫后人笑话。”

啊?长孙皇后明显一愣,没有想到李世民打的竟然是这样的主意,张了张嘴,李世民道:“得慢慢来。观音婢有没有兴趣教教天下女子?”

闻此言,长孙皇后并没有惊讶,反而提醒李世民道:“陛下觉得如今这天下的女子还需要人教吗?”

就长孙皇后所认识的女子中,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各家夫人皆能撑起各家之事,外更能交际,陛下,她们已经学得很好。只是多年以来无人给她们机会。三姐,她若是还在,听到天幕所言,定是十分高兴。”长孙皇后几l乎第一时间便想起平阳公主,那样一个巾帼不让须眉,能在危急时出面,短短三个月收拢数万大军,和李世民一道拿下长安,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可叹最后她却归于内院,再也没有上过战场,甚至可以说消声匿迹,多少人在背地里敬之平阳公主,也为平阳公主而惋惜。

李世民又怎么会忘了自家姐姐,只是人已经逝去,不管如今的他们有多少悔多少不甘,都不可能改变过去,唯一能做的是让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发生。

“我会重新分田。”李世民将自己的打算道来,只为让长孙皇后知道,他并非只是说说而已,恰恰相反,他是打定主意,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某些在后世为他们所唾弃的内容。

女子,李世民是不能容人的那一位吗?不,恰恰相反,他身边的女子个个不凡,以至于李世民心里从来不曾轻视于女子。

但习惯这种东西算是相当可怕的对吧。从来没有女人出仕这个事,有,也只是因为女主称制,总揽朝政时,这才会为了方便自己用人,多任用几l个女子。朝堂之上没有女子的出现,谁接受的教育都认为朝堂之上只该有男人,包括李世民亦如此。

沈悠的解说却清清楚楚的告诉他们,没有所谓的天经地义,不过是男人用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压制女子,迫害女子,只为了让女子们可以乖乖的成为他们的附属品,牺牲品,包括替罪品。

“女帝。”长孙皇后并没有忘记这事,她是女子,听到女帝所受到的震撼不亚于晴天惊雷。

女帝,竟然真的会有女帝。能够有女帝?到底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最后竟然成为女帝。

李世民眼里何尝不是闪烁着精光,女帝,那可是女帝。出自他们大唐的女帝,他同样好奇究竟那是一个怎么样的女子,竟然能在一群男人甚至都不允许女子参政的环境中,一步一步成为大唐的女帝。

李世民是仔细的想了又想,怎么想都觉得,他现在的所有女儿中,不应该有人有这样的本事。所以到底那个人会是谁?

有些念头在李世民的脑中闪过,让李世民久久不能平静。

“只要我大唐江山在,不过是出现一个女主而已,无妨。”李世民最终还是说出这样一句话。就

沈悠的意思,

对这位唯一的女皇帝是相当的保护,

之前但凡提到那一位都干脆的屏蔽,让他们连半点信息都休想探到。李世民心里再怎么好奇,最终还是按下了。

【长孙皇后,一代贤后,千古扬名,不可避免依然不知名,只知她小字观音婢。生前死后,她都得尽李世民的宠爱。就她的谥号文德,那可是李世民亲自定下的。根据春秋礼法,单谥为正,双谥非正,在古人看来,只有当单谥不足以道尽逝者的美好品德时,才会用上复谥。所以复谥极为罕见,纵观贞观十年也就只有刘感这位忠君死节的烈士被唐高祖李渊赐了复谥“忠壮”,除此之外再没有人有过复谥。】

【长孙皇后的“文德”这两个谥号皆为美谥,尤其是“文”这个字。唐人认为“文”是最好的谥号,“为美无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谥里,也没有哪个谥号能比文还要美好。可见在李世民的心目中,只有“德”这个单谥并不足以表现出妻子的美好,要再加上唐人最为尊的“文”这个谥号,才能表现出长孙皇后的盛德。】

长孙皇后的好,李世民再清楚不过,旁人永远不知道他的观音婢到底好到什么程度。

可是,贞观十年,怎么会是贞观十年呢?

李世民紧紧握住长孙皇后的手,难以接受长孙皇后早逝这一事实。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三十六岁。自长孙皇后生病以来,李世民是费尽心思想让长孙皇后好转,为此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三百九十二座为皇后祈福,著名的善寂寺,修定寺便在此列。】

【但就像长孙皇后早年病时和太子李承乾说过的那样,生死有命,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对于李世民为她建寺甚至不惜大赦天下的事,长孙皇后是不认同的。一代贤后就这样香销玉殒,李世民自是痛不欲生。临终之前,长孙皇后依然为李世民着想,请以山为岭,不须起坟,无用棺椁,一切皆以薄葬。一向爱重妻子的太/宗不仅听从,更下诏将其作为祖制,以传后世。从此开创了唐朝以山为陵的先河。其后太/宗命令阎立德营建昭陵。就我们现在所知,那些个帝王陵墓已知位置没有被挖的,都是依山河而葬。】

所有激动的气氛随着沈悠最后这句话,无端让人如鲠在喉,没有一个皇帝希望自己的陵被人挖了,沈悠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让他们往后都依山陵而建?

【长孙皇后不仅以自身之死改变唐朝的帝葬制,在最后,她依然为大唐江山着想,彼时的房玄龄被李世民免职回家,长孙皇后为房玄龄求情,请李世民勿弃之。更再三恳请李世民不要重任长孙家。长孙皇后对外戚之事一直以前代为鉴,临终前仍然不忘嘱托丈夫不要给予她的家族太多。】

【在长孙皇后看来,自己的家族有幸结为皇室姻亲已经是很大的荣幸了,但他们并非都是才德出众之人却身居高位,所以很容易遇到危险,想要长久无忧,就不能让他们担任要职,只需要以外戚的身份觐见,就已经是极大的幸事了。可惜这一点李世民没有做到,长孙无忌也确实如长孙皇后所料的那样,

最终葬送长孙家。】

?本作者行而不辍提醒您《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这个说辞让李世民那已经夺眶而出的眼泪都戛然而止,太爱了?为什么太爱了会让他的观音婢早逝。

【之前已经说过了,女子过早生育伤身,生产本来就是鬼门关里转的事实,长孙皇后生了多少个孩子?七个,三子四女,几l乎从有载的孩子出生时间可以看出,几l乎是一年一个,长孙皇后不是在生孩子,就是在生孩子的路上。身体亏损都尚未补上,再育再生,还得为李世民操劳?孩子的孕育都是母亲的心血,长孙皇后这么一直猛生猛生,身体能撑得住才有鬼。】

李世民!!!他,他,他,他不知道,他不知道。

一时之间,李世民慌了,慌得赶紧捉住长孙皇后的手,长孙皇后连忙握紧他的手道:“陛下,无事。”

她的安抚让李世民在这一刻稍安,但想到长孙皇后的身体竟然是因为生育而有损,李世民能好吗?

能好才有鬼。

【多子多孙是为福,谁人不是那么想的。可是对于女子来说,每一次生育都是半只脚踏进了鬼门关,更别说在那样一个普遍认为女子生孩子痛苦是正常的时代,女子不能拒绝生孩子,更要承受着外面的各种各样的压力,男人更是天经地义的并不觉得女人为了生下孩子丧命而有什么了不起的。有甚之或许更认为是女人无用。】

【唉,世间的种种恶意不愿意再多说了。长孙皇后死得太早,早得让人惋惜。但凡她要是活着,或许李承乾和李泰这么一对一母同胞的兄弟就不会斗得你死我活。】

长孙皇后的心一紧,她的孩子,她的孩子,终是走上相争的路。是她的不是。

于隋文帝时的窦氏来说,听到有些命运依然朝着同样的轨迹而行,心下是沉甸甸的。她的孩子,终是在她看不见的地方成为了敌人,而且是不死不休的敌人。

一眼扫过躺着昏迷不醒的李渊,窦氏微拧了眉头,果然男人永远只想着利于自己,从来不在乎儿女吗?毕竟没有了这个儿子,他依然还有别的儿子,李渊并不缺儿子。

窦氏的心未必不冷,但她也明白,天幕所说的那个李渊,和如今这个李渊并不一样。那时候的她已然死去,无能阻止李渊做任何事。而如今,一切也都变了。他们一家人如果不能团结一心,李家的难关他们过不去,也就用不着再说什么以后了。

也罢,有些账,往后再跟他算。

窦氏心中下定决心,非要揍上李渊一顿不可,若非他这个当爹的无能,能让他们的孩子兄弟相残?

同样无能的李世民......好想跟亲娘说一句,这真不是无不无能的问题。

【但历史没有如果。长孙皇后去后,长孙皇后出殡,李世民“亲临宵载,义追深远”,更亲自为长孙皇后撰写碑文。之后太/宗又做了件前所未有之事。他认为仅是在寝宫陵殿安奉皇后并不够,于是命人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宅舍,令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入葬元宫,唐高宗李治希望继续保留栈道起舍,却被大臣谏止,理由是,按照旧例,只有寝宫安养供奉之法,而无陵上侍卫之仪。可见这种在寝宫陵殿之外再修宅舍对已逝之人供养如生方式,为李世民首创。在李世民心里,长孙皇后永远是活着的。】!

阅读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