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 255 章 为汉送一军师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张良念着自家韩王成,只能送刘邦到褒中。观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可为王者师的张良,临行依然送刘邦一份大礼。观察地势后,张良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一把火烧毁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这样,即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

【不得不说,张良看透了项羽,知晓项羽身边的人都是什么想法,作为第一个进入关中的刘邦,项羽一时没有杀他,并不代表不会让人时刻盯着他,烧了栈道,既可安项羽的心,又为自己争取时间暗中筹谋,一举两得的啊!刘邦听话照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前面的烧栈道正是出自张良,而暗渡陈仓就是出自于韩信。汉初二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相呼应了。纵然那个时候的他们素未谋面,但杰出的人,当他们有着同一个目标时,也会不由自主的走上同一条路。】

无论是韩信或者张良,听到这番话神色间都透着几分欣赏,那个时候他们虽未谋面,对彼此能想出的办法却是极为赞许。能有同样聪明的队友相互补充对方的遗漏,想出好的办法,甚幸。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为刘邦开创新的局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二秦,夺取了关中宝地。略定二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项羽得知自是怒不可遏,决定率兵反击。】

【只不过张良早已料到,先一步寄书蒙蔽项羽,声称:“汉王名不符实,欲得关中;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仅凭一句话当然不够,于是张良把齐王田荣谋叛之事转告项羽,说是“齐国欲与赵联兵灭楚,大敌当前,灭顶之灾,不可不防。”】

【瞧瞧,在信息上面,张良竟然远在项羽之上,有人要谋反,项羽竟然是从另一个敌人的嘴里得到消息?由此也可见,张良的消息相当灵通。而张良之所以把田荣谋反的事告诉项羽,意在将楚军注意力引向东部。毕竟比起刘邦,项羽视田荣为心腹大患。项羽如张良所愿中计,竟然无意西顾,转而北击二齐诸地毫无生气的腐朽力量。】

【项羽啊项羽,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想的?他怎么就觉得刘邦比田荣弱呢?只想收拾二齐诸地,却不曾反思刘邦已然平定二秦,有关中富饶之地作为后勤,刘邦就能跟他随便打,随便干。张良又为刘邦争取了休养生息的时间,而真正让张良完全归附于刘邦,是因为项羽把韩王成杀了!】

!!!项羽啊项羽,早知道你坑自己了,但绝想不到你那么能坑自己。

啊,不对,在项羽看来张良算什么?什么都不算。

正是因为什么都不算,包括被张良一手扶起的韩王成也不过那么一回事,杀了就杀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韩王成被杀,使张良相韩的幻梦彻底破灭。同年冬,张良逃出彭城,躲过楚军的追查,终于回到刘邦的身边,得刘邦受封为成信

侯,此后,便朝夕相随汉王左右,成为画策之臣。明代李贽曾评论此事说:项羽此举,“为汉驱一好军师。”】

10想看行而不辍的《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吗?请记住的域名[(

项羽啊项羽,真是不断的给刘邦送人,送地盘。

【得了韩信和张良相助,汉二年春,刘邦接连收降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昌、魏王豹和殷王卬五个诸侯,得兵56万。同年四月,刘邦乘项羽集中力量攻打田荣之机,率兵伐楚,直捣楚都彭城。】

【结果之前都说过了,刘邦被胜利冲昏头脑,如同入咸阳城时一般花天酒地,饮酒作乐。上回他得张良好言相劝,这回张良没在,没有人劝得着,以至刘邦自得彭城之后,不但没有采取恰当的政治、经济措施,反而得意忘形,整日置酒宴会,结果项羽闻知彭城失陷,立即亲率二万精兵从小路火速赶回,急救彭城。刘邦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差点小命都给搭上了。想必有此教训,以后刘邦再不敢得意忘形。嗯,确实!】

黑历史啊黑历史,别以为他听不出沈悠话里的幸灾乐祸之意。

可听出来又怎么样呢?

刘邦自己不记教训不是吗?进咸阳城张良劝的那些话难道不适用于他攻入彭城时的效果?

把项羽换成秦朝,两者和刘邦最大的优劣不过都失民心与得民心。

真以为得一座城,天下就是他的了?真要那么容易,秦何以亡?刘邦岂有攻入彭城的机会?

如果张良的劝说刘邦记不住,自该有人用事实刻进他刘邦的脑子里,叫他永生难忘。

【死里逃生的刘邦狼狈逃至下邑,惊魂未定,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他沮丧地对群臣说:“关东地区我不要了,谁能立功破楚,我就把关东平分给他。你们谁行?”在此兵败危亡之际,又是张良匠心独运,为刘邦想出了一个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策略。】

【张良说:“九江王英布本是楚国的猛将,却和项羽有了隔阂;彭城之战,项羽令其相助,他却按兵不动。项羽对他颇为怨恨,多次派使者责之以罪;彭越因项羽分封诸侯时,没有受封,早对项羽怀有不满,而且田荣反楚时曾联络彭越造反,为此项羽曾令肖公角攻伐他,结果未成。这二人可以为汉王所用。另外,汉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当一面。大王如果能用好这二个人,那么楚可破也。”听听张良的分析,瞬间就让人看到了希望,什么死局不可破,在张良这儿是完全不存在的。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

听着刘邦得天下,秦始皇也在想,刘邦确实不错,韩信也确实会打仗,但要说凭他们可得天下,就两人的性子,其实不难看出,他们相互有隔阂。要想让两人合作下去,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今看来真就是有一个张良为刘邦联合各方,

如同当年范增为项梁计,

助项梁可以联合各方势力灭秦一般。

项羽本来得了天下,却因不听范增所言,最终葬送天下;反之,刘邦是处处都听张良的,夺得天下,并将天下传承下来。差距由此而生。

瞧瞧,都是有能的谋士,眼神不好挑了个坑货,天下没了不说,自己也要给坑死。

皇帝们为能得张良而喜,有多少文人士子听完之后只想说,他们挑主子须得挑好了,别眼瞎的挑了个坑自己的。

对此,唐贞观时期的一干臣子觉得,他们用不着羡慕张良的呢。

【事实证明张良相当的高瞻远瞩,一眼看破关键,谁是项羽的对手,谁能牵制住项羽,张良了解于胸。至此,楚汉相争的战略计划由此展开,想刘邦能够从一味的防备转为进攻,不正是从他联络彭越、英布,以韩信为将独当一面出征开始的吗?最终的结果也如同张良所料,项羽被他们二方闹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刘邦一点点蚕食,为大汉的胜利赢得准备。兵围垓下打败项羽,主要依靠的正是这二支军事力量。张良啊张良,后世谁人不羡慕刘邦得一个张良。如此惊世绝艳之人,怪不得能入武庙十哲。】

此刻的沈悠又是星星眼,谁也不会觉得张良不配。

【不过都是后话,刘邦想解决项羽非一朝一夕,倒是眼下他须得好好想想,该怎么样才能生存下去。汉二年冬,楚军兵围汉王于荥阳,双方久战不决。楚军竭力截断汉军的粮食补给和军援通道。汉军粮草匮乏,渐渐难撑危机。刘邦询问群臣有何良策。】

【郦食其大家都记得的,这位早已入刘邦麾下,对于困局之下,他确实有想法,初初听起来法子似乎很是不错,长远来说,项羽的前车之鉴过去不久,大可不必抛之脑后,什么主意呢?】

【郦食其让刘邦分封。他觉得秦之亡是亡于废诸侯国,于是他就建议刘邦效仿商周的分封之制,复立六国之后。】

???秦始皇第一个傻眼,郦食其没疯吧。他是觉得眼下的天下不够乱?想让更多的人来参与争夺天下,最好能让刘邦一败涂地?

复立六国之后,傻不傻呢?

本来六国已灭,不甘心的人叫项羽杀得七七八八,刘邦不再封王,就算迫不得已要封王,凭的也是军功,复立六国之的算怎么回事?又靠血脉?真要如此,秦是不是也可再复立?

哼,真要如此,大秦有说话的人吗?

啊,真没有!秦始皇你儿孙都被胡亥杀光了!!

阅读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