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科举后,老朱跪求我当官》
大明:科举后,老朱跪求我当官

第11章 太子受教

朱标缓缓的点了点头。

“殿下,莫要急躁,未来的大明一定可以在您的手上焕发出无尽的光彩。”

高鸿生安慰着朱标。

“好吧,孤知道了。”

“对了,孤听说此次的科举多亏了先生。”

“若不是先生,此次科举就要闹笑话了。”

朱标无奈的耸耸肩。

高鸿生故作疑惑的看向朱标:

“殿下,会试可是出了什么事?”

朱标看着高鸿生:

“孤忘了先生这几日一直在此,对外面的事情一点都不了解。”

“那日会试的时候,父皇亲临考场,没想到还真的出了幺蛾子。”

“据说是考题泄露了,还好有先生出的题。”

“父皇已经让人去严查了,相信一定会有结果的。”

高鸿生像是大大的出了口气:

“还好,我没去,你看吧。”

“这就不是个好差事。”

“这下刘三吾老大人有苦头吃了。”

“可惜了。”

朱标闻言点点头:

“是啊,刘三吾大人身为主考官肯定是要担责的。”

“哎,你说说这不是受了无妄之灾嘛。”

“这刘大人怎么可能会泄题嘛。”

“这泄题的肯定另有他人。”

“只不过这个人不好查罢了。”

高鸿生感同身受的摊了摊手。

“先生的意思是,泄题的人身居高位。”

“那当然,要知道知道考题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那几个人哪个不是位高权重,这就不太好查了。”

“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陛下也只能从考官身上来查了。”

“可是考官又有几个是傻子,明明自己是考官,还去泄题。”

“这不是找死嘛。”

高鸿生摇着头。

“那这样说来,这泄题的人就查不出来了?”

朱标愤怒的看着高鸿生。

“查是能查出来,但是要想治他的罪,恐怕还得等啊。”

“只是可惜了诸位考官,被无辜牵连。”

“只希望陛下不要牵连他们的家人。”

高鸿生摇了摇头。

“又要等?这皇帝做的还有什么意思?”

朱标很是无奈。

“殿下,要从大局考虑。”

“而且,我估摸着泄题之人也是仗着自己位高权重,有恃无恐吧。”

“不过殿下放心,这人如此猖狂,以后一定会被陛下收拾的。”

“这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这人越是猖狂,那他就离死越近了。”

高鸿生劝慰着朱标。

朱标点点头:

“先生,这句话极好。”

“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那孤就坐等好戏,孤倒要看看是哪位大人,如此放肆。”

“好了,不说他们了,孤这次过来是想问问,先生出的那几道题。”

“不知先生可否为孤解惑。”

高鸿生好笑的看着朱标:

“殿下怎么对这些无用的东西感兴趣了。”

“这些东西说来无用,不过,殿下既然想听,那臣就给殿下讲讲。”

朱标先是一怔,然后看向高鸿生。

“这,殿下,不知今年的考题是什么?”

高鸿生不好意思的看向朱标。

朱标闻言眼珠子都快要掉出来了:

“这题不是先生出的吗?”

“先生怎么能不知道考题是什么呢?”

高鸿生摆了摆手:

“臣当初可是给陛下出了三份卷子。”

“臣哪里知道是哪份卷子啊。”

朱标闻言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

“先生,你可真是厉害,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在那么短的时间出三套题。”

“诺,就是这套。”

说着,朱标从自己的袖子里拿出一份卷子。

高鸿生接过一看,点了点头:

“啊,这份啊。”

“这题你不会吗?”

朱标微微语塞,心里疯狂吐槽:

“我要是会,还来问你干嘛?”

高鸿生看了他一眼,也没有多说其他。

“得见也,这句你在哪里见过,好好想想。”

朱标闻言沉思,良久不语。

“唉,这句话出自《论语》。”

“原句是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高鸿生提示道。

朱标闻言眼前一亮:

“原来是这里,那他的意思就是到这里来的君子,我没有不接见的。”

“这里的“君子”是孔子心中理想的君子,是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人。”

“孔子认为,君子具有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质和深厚的学识。”

“当君子来到时,人们愿意与他交流,向他学习,因为他可以为人们提供正面的榜样和指导。”

“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君子可以为人们提供道德指南、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通过这句话,孔子表达了对君子的敬仰和对社会道德风气的期待。”

“我懂了,先生。”

“但是另一题呢?”

高鸿生无奈的看着朱标:

“你倒是想一想这句话出自何处?”

“先生,孤想不出来。”

朱标看向高鸿生。

“好吧,好吧,那你先分析一下这两个字的意思。”

“额,卮是酒杯的意思,污卮就是脏酒杯的意思。”

“继续啊。”

高鸿生无语的看着朱标。

“先生,这该怎么继续?”

“我问你,我出题出的是脏杯子,你想想我出题的目的是什么?”

“你要站在我的角度看问题。”

朱标闻言一愣。

“你从我的角度思考,我不可能只是简简单单的出了一个脏杯子这么简单吧。”

高鸿生看着朱标还在思考,于是提示道。

“可是,先生,我都不知道这句话出自何处,怎么做这题啊。”

朱标的话打击到了高鸿生,合着刚才的一大段话他都没听进去?

“想不到原文,有想不到的做法,不要局限在这里。”

“我刚才也没说让你一直思考,这句话的出处。”

“既然想不到,咱们就得从出题人的角度出发。”

“揣摩他出题的意思。”

“然后根据他出题的意图来答题。”

“这就和与别人说话是一个道理。”

“别人和你说话,尤其是你,身为太子殿下。”

“别人与你说话一般是有所图的。”

阅读大明:科举后,老朱跪求我当官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